研究發現:CRISPR可能導致大量重複片段插入基因組 且無法被PCR等...

2020-12-25 前瞻網

研究發現:CRISPR可能導致大量重複片段插入基因組 且無法被PCR等標準方法識別

 Evelyn Zhang • 2020-02-21 19:48:18 來源:前瞻網 E2972G0

都在用的報告小程序

寫文章、做研究、查資料【必備】

在基因編輯技術被越來越多人所了解的當下,這一領域的突破性研究與進展往往讓科學家們如獲至寶。

近日,一個研究團隊在國際知名期刊《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上發表了論文,論文中研究的結果顯示:使用CRISPR對小鼠進行基因敲入時,DNA序列中會出現大量重複片段,且無法被PCR等常規方法檢測出。

CRISPR-Cas9介導的同源性指導的DNA修復是在包括小鼠和人類在內的多種模式生物中進行精確基因編輯的一種選擇方法,已被世界各地用於實驗動物和細胞研究,還已經在臨床試驗中用於治療患者。生物醫學界的廣泛使用改進了該方法,使其更加高效且具有序列特異性。但是,迅速發展的技術仍然存在「陷阱」,研究人員一直在努力通過改善該方法,希望將不良影響最小化。

在生成六個不同的條件基因敲除小鼠模型的過程中,研究人員們發現頻繁(有時僅是同源性)指導的修復和/或非同源末端連接機制導致供體DNA模板多次從頭到尾插入。令人不安的是,在大多數情況下,常規應用的PCR分析未能識別出這些多重整合事件,從而導致大量誤稱精確編輯的等位基因。

於是他們懷疑,這種複製在親本小鼠及其後代中可能很普遍,而通常用於分析此類構建體的標準PCR形式卻忽略了它們。他們還告誡,對修飾的等位基因進行全面分析是必不可少的,並提供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以正確識別精確編輯的染色體。

最後,撰寫論文的德國研究團隊出於課題需要,決定將編碼鈣結合蛋白的S100A8基因通過CRISPR技術插入小鼠體內,以替換原始基因。

上圖為S100A8靶向基因機制的PCR分析

在對這些基因編輯小鼠的50多隻自然繁殖後代的測序中,研究人員發現,使用經過特別設計、能擴增重複序列的特殊PCR ,能夠檢測出其中30多隻小鼠攜帶大量插入片段的重複序列;而普通的標準PCR只能在50多隻小鼠中檢測到2隻存在這樣的重複序列。

上圖為S100A8基因靶向策略的示意圖

S100A8的側翼是指導特定酶切除該基因的特定序列。一旦這些小鼠與僅在靶標組織中表達酶的其他轉基因動物雜交,將導致基因在特定組織中的敲除。

研究者認為,「常規PCR方法無法識別這一現象」,如果不使用專門針對重複序列檢測的PCR,研究人員可能無法意識到模型動物的基因組中會隱藏不必要的突變。而對於產生條件基因敲除小鼠模型的研究人員而言,重複實驗可能導致蛋白質在所有組織中被有效敲除或產生其他不良影響,這往往會損害人們對基因的功能研究。

研究人員們於是建議道,研究人員在使用CRISPR進行敲入時,利用特殊形式的PCR分析,Southern印跡法或能夠分析重複序列的全基因組測序新方法進行分析,了解是否正確編輯了基因組。

「我們需要明確的是,CRISPR-Cas9是一種用於基因刪除和理解生物學的強大方法,」諾丁漢大學的分子生物學家Ed Bolt表示,「但是想要搞清楚用CRISPR-Cas9插入DNA或敲入基因的原理,我們還差得很遠。」

參考來源:https://advances.sciencemag.org/content/6/7/eaax2941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相關焦點

  • 升級版轉座子CRISPR-Cas系統電鏡圖揭示如何精準插入大片段DNA
    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團隊在霍亂弧菌中發現了一個獨特的「跳躍基因」(轉座子)後,開發了一種名為INTEGRATE的工具,可以在基因組中精準位置插入大片段基因而不引入
  • 張鋒Science最新發現,基於CRISPR相關轉座酶實現DNA高效定向插入丨醫麥猛爆料
    在研究中,ShCAST在PAM位點下遊60-66bp處定向插入DNA片段,而且該過程是RNA指導的DNA轉座。 研究結果顯示,ShCAST將DNA整合到大腸桿菌基因組中的特定位點,編輯效率高達80%,無需正選擇。
  • 一篇文章說清楚什麼是「插入片段」?
    當時星友感興趣的地方在於Insertsize可以有什麼用,後來知道他(她)其實真正想搞明白的是:插入片段到底是什麼。可能對於許多生信肉鳥來說,並不覺得這是一個問題,有時太過熟悉覺得顯而易見,最後反而是視而不見。
  • CRISPR是個什麼鬼?
    如果把傳統的限制性內切酶比作一把鑰匙,CRISPR系統就是一把萬能鑰匙。這樣,一把鑰匙在手,可以打開千把萬把不同的鎖。  現在的問題是,這把「可調的分子剪刀」是如何調節的呢?原來,細菌在「對付了」一個病毒以後,將它的DNA「捕獲」一個片段,插入到自己的基因組(DNA)中歸檔,這樣,下此再碰到同類病毒的入侵,細菌發現這個病毒的DNA已經存列在案,比對以後就可以迅速剪切銷毀。
  • CRISPR轉座酶系統在細菌中實現大片段DNA的多位點高效定向整合
    原核和真核生物基因組中大片段DNA的定向整合擁有廣闊的應用前景。理想的定向整合系統不應被DNA片段大小限制,可一步到位實現高特異性的定向整合,整合位點可控,且整合過程不依賴於DNA雙鏈斷裂(DSBs)和同源重組系統(HR)。但目前細菌中的定向整合系統存在諸多不足,如效率偏低且缺乏有效的篩選標記物,可整合的片段大小有限,需要多載體協作且難以實現多位點同時整合。
  • 大蜥蜴基因組證實羊膜進化的古老特徵
    至少64%的大蜥蜴基因組裝配由重複序列組成,由轉座子(31%)和低拷貝數片段重複(33%)組成。儘管轉座因子的總含量與其他爬行動物相似,但重複序列的類型似乎更像哺乳動物,而不是爬行動物。此外,與其他脊椎動物相比,許多重複類群顯示出最近的活動和更大的擴張和多樣性(圖2)。在大蜥蜴基因組中,L2元素佔據了大部分的長散布元素(佔基因組的10%),有些可能仍然是活躍的。
  • 研究揭示單個細胞分裂錯誤如何導致癌症基因組複雜性
    研究揭示單個細胞分裂錯誤如何導致癌症基因組複雜性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4/20 13:02:36 美國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David Pellman、Neil T.
  • 研究結果無法重複?韓春雨回應:有些問題只有我知道
    隨後,中國學術期刊《蛋白質與細胞》以及發表韓春雨論文的《自然 生物技術》雜誌分別刊載文章,均表示韓春雨論文結果無法重複。  作為當事人的韓春雨認為,「科學界的人,用科學的方法質疑,這是我能夠接受的。我去提交調查報告」。  當下,科學界的主要質疑問題之一是「NgAgo」是否能編輯基因組。
  • 你可能不相信,CRISPR 基因編輯科普第一人,其實是王力宏
    很多人可能要問了,作為歌手的王力宏,為何跟麻省理工學院的科學家張鋒產生交集呢?王力宏的哥哥王力德(Leo Wang),是美國希望之城國家醫療中心的腫瘤科醫生和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是使用前沿質譜技術來識別少量血細胞中的新型激活通路。通過磷酸化蛋白質組學對造血幹細胞和祖細胞、白血病細胞和免疫細胞進行狀態和命運轉換。
  • 已知最古老的「幾近完整」HIV基因組被發現:來自一份1966年的組織...
    從這個意義上說,新發現的基因序列「非常令人欣慰」,這項新研究的作者之一、比利時魯汶天主教大學(KU Leuven)進化和計算病毒學博士後研究人員索菲·格裡希爾斯(Sophie Gryseels)說。她在接受Live Science採訪時表示,這一序列非常符合研究人員此前對愛滋病病毒出現時間的理解。
  • 《核酸研究》:高質量模式微生物基因組資料庫及分析平臺
    近日,《核酸研究(Nucleic AcidsResearch)》在線發表了國家微生物科學數據中心(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微生物資源與大數據中心、世界微生物數據中心)團隊關於全球模式微生物基因組資料庫gcType的文章。gcType是由我國牽頭的全球模式微生物基因組測序計劃的重要成果。
  • CRISPR基因編輯系統治療惡性腫瘤取得重大突破 活體動物上徹底摧毀...
    這項開創性的研究由ICRF(以色列癌症研究基金)資助,研究結果發表在2020年11月的《科學進展》雜誌上。Peer教授說:「這是世界上第一個證明CRISPR基因組編輯系統可以在活的動物身上有效治療癌症的研究。必須強調的是,這不是化療。沒有副作用,用這種方法治療的癌細胞將永遠不會再活躍起來。Cas9的分子剪刀切斷癌細胞的DNA,從而中和它,永久阻止複製。」
  • 專訪David Liu:未來還會產生更強大的基因組編輯工具 | NSR專欄
    重複序列;幾年內,另外兩個課題組也獨立發現了相同的現象。在那之後的十幾年中,只有幾個研究組對它進行了研究。直到2005年,科學家們才終於揭示了這些被稱為「成簇規律間隔短回文重複序列」(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CRISPR)的DNA重複序列的功能:CRISPR與「CRISPR關聯蛋白」(Cas)相結合,可以在細菌抵抗噬菌體感染的適應性免疫系統中發揮重要作用。
  • 基因編輯熱點研究方向全面盤點,一文帶你了解基因魔剪的前世今生
    ZFN技術雖然實用,但易產生脫靶現象,因為ZFN作用需要兩個FokI切割區域的二聚化,且至少需要一個識別單元結合DNA,一旦形成異源二聚體,就很可能造成脫靶效應,並最終導致DNA錯配和序列改變,當斷裂的數目超過了DNA的修復能力會產生較強的細胞毒性。
  • 人類基因被插入猴子胚胎,導致其大腦快速進化,實驗讓科學家擔心
    經過研究,科學家在人類的身上發現了一種獨有的DNA片段:ARHGAP11B,這種DNA片段在其他動物身上,甚至是黑猩猩的身上都沒有; 科學家認為正是這一種單一的、人類特有的基因造成了人類大腦發育出了大量的神經元,並且這些神經元導致了人類大腦形成了特有的褶皺; 使得人類的大腦可以在有限的空間內將更多的腦細胞壓縮成更小的體積
  • 科研 一波三折韓春雨 -- 仇子龍確認重複其驚世工作?
    ,為研究自閉症的病理與治療提供了重要基礎。,當然需要重複。一位說:InDel是指插入缺失標記,用來檢測插入或刪除片段造成的基因組標記。他們如果重複出這個,代表確實有插入。另一位則說:大意就是說他在某種細胞裡面特定DNA通過ango切割,確實切掉了基因,做了測序的結果。這麼說工作可以重複? 可是這位lanceandfei真的就是仇子龍麼?簡單考證一下他在MITBBS發文歷史,確鑿無疑。
  • 推出 RepNet:計算視頻中的重複片段
    在多次重複發生的事件背後,可能還存在著一些根本性的原因;或者在重複的場景中也許隱藏著某種漸進的變化趨勢,也許能幫助我們理解這個場景。有時,重複過程為我們提供了明確的「動作單元」,即構成動作的片段具有語義含義。例如,如果一個人正在切洋蔥,則動作單元就是切下洋蔥片的這一重複動作。這些動作單元可能暗示更複雜的操作,也可能讓我們在更精細的時間尺度上對此類操作進行自動分析,而無需人工注釋。
  • 印度學者稱新冠病毒特有基因插入片段跟HIV很像,不太像自然進化...
    ,他們在新冠病毒的S蛋白(刺突蛋白)中發現了4個插入片段,這4個片段是新冠病毒(2019-nCoV)所獨有的,其他冠狀病毒中沒有這些插入片段。然而,作者聲稱,所有的4個插入片段中的胺基酸殘基均與人類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的複製蛋白 gp120或 Gag中的胺基酸殘基具有相同性或相似性。HIV-1是導致人類愛滋病的主要病毒。
  • 章魚可能不是地球生物?研究發現章魚可能來自外太空
    我們知道生命的起源需要液態水,需要日照、溫度,需要足夠的生命基石,例如各種元素以及豐富的以碳為骨架的有機大分子,但是這些無生命的物質是如何組成一個需要從外界獲取能量、能夠進行新陳代謝、並且需要排洩的生命,一直是人類無法解決的問題。因為我們在實驗室中一直沒有通過模擬地球早期的環境而獲得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