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方認為是蠢的表現。錢是每個人都需要的東西,捐錢給別人等於把自己的最需要的東西捐給了別人。當覺得自己走投無路的時候其實是有路的可以去拉贊助,每個人都可以絕處逢生。
一個人在走投有路的時候是可以有很多辦法去賺錢的。有的人從初中就開始賺錢,什麼擺地攤、看店。但是我們始終要相信,不要灰心,所有事情都會慢慢好起來的,我們並不是到了那種走投無路的地步,我們有手有腳,不需遙靠別人的同情和施捨。
在有一個人你知道他不是走投無路而是走投有路,你還要給錢給他,捐錢給他,是不是傻。但是我們很難判斷有的人到底是走投無路還是走投有路,不管怎樣,它是一個程度的差別,肯定會有不一樣的程度。他有很多房,他走投很有路,他有幾套房那他沒有那麼多路。程度的差別,走投有路。但另外一種東西,也是有程度的差別,就是聰明和蠢,這個也有程度的差別,如非常聰明,相當聰明,沒那麼聰明,還有蠢。蠢這個字外賣通常用在自己身上。聰明和蠢是有程度的差別。
我們捐款的時候看看我們這筆消費是不是精明的,常說要看自己精明還是不精明,看有沒有花在兩個字刀口上,我們去購物的時候。如果我們說,我們花錢花在刀口上,這個東西就是我們既需要我們又做得好,那我們就把消費花在刀口上,我們就說這個人很精明。
如果我們買了一個很好的東西不需要,我們就會認為自己蠢。我們把錢花在刀刃上,花在精明的地方,那捐款捐在刀口上,也可以證明我們這個捐款是一筆精明的捐款。那怎麼判斷呢?越走投有路的人就越不需要錢,那他們不捐的人就越聰明了,越走投有路的人就越不需要錢。所以說我們走投有路,程度的差別是絕對可以判斷出這個捐款是蠢還是不蠢的。
計算是計算出來 的。我們去想這些走投無路還是沒路。在想這些東西判斷的時候,是沒有必要的,而且你也不知道,怎麼辦呢?不捐款了嗎?我們都知道不捐款不好啊。所以我們常說一句話,善事是一門專業。專業的東西,就交給專業的人去做或者機構。這些機構會用自己的專業的方法,用他們的審核方式判斷那個人是走投有路還是走投無路。所以我們說捐錢捐給走投有路是很蠢的。
最簡單的東西我們會經常糾結好人,我們忍不忍心說他蠢。所以我們說的,他已經做了好事,別再說他蠢還是不蠢了。好人我們不忍心說他蠢,但是他會不會做蠢事呢?有的會,會犯一些小糊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