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西北王」胡宗南,對近代史有些了解的人都知道他。抗日戰爭初期,他避隱西北坐擁幾十萬的軍隊,而被稱為「西北王」,是蔣介石手下一隻猛虎。然而,在國軍大敗撤退到臺灣之後,他卻直接被蔣介石棄用了,不僅掛名了許多空職,竟然家境貧寒到連葬禮都沒錢辦成。
1896年,胡宗南確實出生在浙江鎮海的一戶貧困人家,不過他從小機靈熱愛讀書,頂著生活的壓力讀完了中學,並當上了一名普通的教書先生。然而他志不在此,在競爭校長失敗後,毅然南下到廣東報考了黃埔軍校。
傳聞他在報考軍校時曾因為不足一米六的身高被拒之門外,幸被軍校教官廖仲愷賞識,破例收取。而當時已經二十八九歲的胡宗南,雖然是第一期500名學員中年齡最大的一位,卻也並沒有讓廖仲愷失望。他各項學業成績優秀,且畢業後參加了不少戰鬥,戰績卓越,很快成了國軍當中舉足輕重的二級上將。
更重要的是,他對蔣介石忠心耿耿、死心塌地。解放戰爭爆發,胡宗南成了蔣介石部的急先鋒,九十多萬的國軍軍隊,加上胡宗南手上三個強悍無比的主力軍團,是蔣介石在大陸的重要武裝力量。
1947年,胡宗南採用鉗攻戰術決定一舉包圍延安及其周邊地區。然而當他的軍隊攻佔延安城以後,才發現這只是一座空城而已。而好大喜功的胡宗南,竟然自吹自擂捏造戰報「殲敵5萬,取得勝利」之類的話,出現在呈給蔣介石的戰報上。為此蔣介石大喜,還授其二等功勳,對他更是寄予厚望。
然而,1949年90萬國軍不到兩個月就灰飛煙滅了,胡宗南的三個主力軍團,堅持了不到七天便節節潰敗,慘不忍睹。懊惱無比的蔣介石,忍不住開口大罵胡宗南是無能之輩,這也應該是蔣介石到達臺灣之後棄用胡宗南的第一原因,也是主原因。
其實,早在1943胡宗南曾密謀過突襲延安的計劃,然而此計劃被他身邊的機要秘書熊向暉暴露,而就此作罷。熊向暉畢業於清華大學中文系,是一名出色的機要秘書,因為高學歷加之難得的真知灼見,讓胡宗南對他非常信任,胡宗南一些重要的演講稿、機密要件很多時候都是他親自起草的。但他卻也是一名優秀、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胡宗南發現他身份時,他早已留學國外,雖然胡宗南悄悄地將這件事壓了下來,但蔣介石最終還是知曉了此事,並對胡宗南的忠心產生了懷疑,這也是他之後被棄用的第二個原因。
第三個原因,1950年當胡宗南將手上六萬多殘軍丟給羅列,自己悄悄地乘飛機逃往臺灣以後,導致蔣介石徹底失去了對大陸的武裝佔據,也讓他對這個曾經最能幹的指揮官徹底失去了信心。但到達臺灣後,他沒有立即要了胡宗南的命,而是把他派往大陳島,大舉進犯浙江沿海島嶼。
然而當時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已經有了更多的力量加強沿海島嶼的防禦,加之當時美國對臺灣方面已經無暇顧及,因此幾次交手以後,胡宗南部隊一再潰不成軍,只得再次逃回臺灣。這次蔣介石才算是真的徹底失去了對胡宗南的信心與耐心。他將胡宗南從手握實權的將軍,變成了一個掛著閒散職稱、領著微薄薪資,卻還不得不去老年大學讀書的閒人。
也正因此,胡宗南一家到達臺灣後的日子也過得越來越艱辛。據胡宗南的兒子胡為真回憶。父親是一個為人十分耿直的人,別人看他家裡家境貧寒沒有一樣像樣的家電,曾送來一臺冰箱卻被他嚴詞拒絕。
被棄用賦閒在家的胡宗南,當再次接到蔣介石的任命時,他二話不說地拖著疲憊垂老的身軀任職去了。59歲的他在澎湖島任職防衛總司令,總算有了些許收入。然而就這樣他每個月還要把自己薪水的三分之二留給自己的軍隊和士兵,剩下的三分之一寄給家裡。而他的妻子和三個兒女卻過得十分捉襟見肘,基本的生活費都不夠。甚至要靠妻子寫稿賣字賺些補貼。胡宗南之所以這樣做,也是想向蔣介石表明自己的忠心。
1962年,六十七歲的胡宗南病重,蔣介石這才親自探望,在他臨終前與他見了一面。胡宗南十分激動,他淚流滿面卻無語凝噎,在此次見面後沒幾天便去世了。而考慮到他之前對自己的忠心和戰功,蔣介石將他追晉為一級上將,並且批公費為家境貧寒的他舉辦了一場葬禮。當我們回過頭來再看胡宗南的晚年生活,逃到臺灣以後慘遭棄用,家境悽慘,最風光的事竟然是自己的葬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