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王」胡宗南,為何逃往臺灣後被蔣棄用,死後連葬禮都沒錢辦

2021-01-18 騰訊網

說起「西北王」胡宗南,對近代史有些了解的人都知道他。抗日戰爭初期,他避隱西北坐擁幾十萬的軍隊,而被稱為「西北王」,是蔣介石手下一隻猛虎。然而,在國軍大敗撤退到臺灣之後,他卻直接被蔣介石棄用了,不僅掛名了許多空職,竟然家境貧寒到連葬禮都沒錢辦成。

1896年,胡宗南確實出生在浙江鎮海的一戶貧困人家,不過他從小機靈熱愛讀書,頂著生活的壓力讀完了中學,並當上了一名普通的教書先生。然而他志不在此,在競爭校長失敗後,毅然南下到廣東報考了黃埔軍校。

傳聞他在報考軍校時曾因為不足一米六的身高被拒之門外,幸被軍校教官廖仲愷賞識,破例收取。而當時已經二十八九歲的胡宗南,雖然是第一期500名學員中年齡最大的一位,卻也並沒有讓廖仲愷失望。他各項學業成績優秀,且畢業後參加了不少戰鬥,戰績卓越,很快成了國軍當中舉足輕重的二級上將。

更重要的是,他對蔣介石忠心耿耿、死心塌地。解放戰爭爆發,胡宗南成了蔣介石部的急先鋒,九十多萬的國軍軍隊,加上胡宗南手上三個強悍無比的主力軍團,是蔣介石在大陸的重要武裝力量。

1947年,胡宗南採用鉗攻戰術決定一舉包圍延安及其周邊地區。然而當他的軍隊攻佔延安城以後,才發現這只是一座空城而已。而好大喜功的胡宗南,竟然自吹自擂捏造戰報「殲敵5萬,取得勝利」之類的話,出現在呈給蔣介石的戰報上。為此蔣介石大喜,還授其二等功勳,對他更是寄予厚望。

然而,1949年90萬國軍不到兩個月就灰飛煙滅了,胡宗南的三個主力軍團,堅持了不到七天便節節潰敗,慘不忍睹。懊惱無比的蔣介石,忍不住開口大罵胡宗南是無能之輩,這也應該是蔣介石到達臺灣之後棄用胡宗南的第一原因,也是主原因。

其實,早在1943胡宗南曾密謀過突襲延安的計劃,然而此計劃被他身邊的機要秘書熊向暉暴露,而就此作罷。熊向暉畢業於清華大學中文系,是一名出色的機要秘書,因為高學歷加之難得的真知灼見,讓胡宗南對他非常信任,胡宗南一些重要的演講稿、機密要件很多時候都是他親自起草的。但他卻也是一名優秀、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胡宗南發現他身份時,他早已留學國外,雖然胡宗南悄悄地將這件事壓了下來,但蔣介石最終還是知曉了此事,並對胡宗南的忠心產生了懷疑,這也是他之後被棄用的第二個原因。

第三個原因,1950年當胡宗南將手上六萬多殘軍丟給羅列,自己悄悄地乘飛機逃往臺灣以後,導致蔣介石徹底失去了對大陸的武裝佔據,也讓他對這個曾經最能幹的指揮官徹底失去了信心。但到達臺灣後,他沒有立即要了胡宗南的命,而是把他派往大陳島,大舉進犯浙江沿海島嶼。

然而當時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已經有了更多的力量加強沿海島嶼的防禦,加之當時美國對臺灣方面已經無暇顧及,因此幾次交手以後,胡宗南部隊一再潰不成軍,只得再次逃回臺灣。這次蔣介石才算是真的徹底失去了對胡宗南的信心與耐心。他將胡宗南從手握實權的將軍,變成了一個掛著閒散職稱、領著微薄薪資,卻還不得不去老年大學讀書的閒人。

也正因此,胡宗南一家到達臺灣後的日子也過得越來越艱辛。據胡宗南的兒子胡為真回憶。父親是一個為人十分耿直的人,別人看他家裡家境貧寒沒有一樣像樣的家電,曾送來一臺冰箱卻被他嚴詞拒絕。

被棄用賦閒在家的胡宗南,當再次接到蔣介石的任命時,他二話不說地拖著疲憊垂老的身軀任職去了。59歲的他在澎湖島任職防衛總司令,總算有了些許收入。然而就這樣他每個月還要把自己薪水的三分之二留給自己的軍隊和士兵,剩下的三分之一寄給家裡。而他的妻子和三個兒女卻過得十分捉襟見肘,基本的生活費都不夠。甚至要靠妻子寫稿賣字賺些補貼。胡宗南之所以這樣做,也是想向蔣介石表明自己的忠心。

1962年,六十七歲的胡宗南病重,蔣介石這才親自探望,在他臨終前與他見了一面。胡宗南十分激動,他淚流滿面卻無語凝噎,在此次見面後沒幾天便去世了。而考慮到他之前對自己的忠心和戰功,蔣介石將他追晉為一級上將,並且批公費為家境貧寒的他舉辦了一場葬禮。當我們回過頭來再看胡宗南的晚年生活,逃到臺灣以後慘遭棄用,家境悽慘,最風光的事竟然是自己的葬禮!

相關焦點

  • 胡宗南:從矮個子到西北王,戎馬一生,卻換來無能之輩四字
    此人便是胡宗南,此時飛機下面的地方,曾幾何時,還在胡宗南大軍的腳下,胡宗南也得到了「西北王」的美名。胡宗南是浙江寧波鎮海人,蔣介石的小老鄉。很多人可能都聽到過這樣的一個故事。年輕時候的胡宗南,跑去報考黃埔軍校,因為身高的不足一米六而被淘汰,後來遇到一個貴人,那人也是小個子,臉上還留有引人注目的兩撇鬍子,此人便是廖仲愷。
  • 「西北王」胡宗南,51歲時娶戴笠的女秘書,生下的子女結局如何?
    在中國近代史中,亂世中不僅僅人才輩出,同樣也有也有不少梟雄,他們或許犯下了各式各樣的錯誤,但是同樣為了保衛中國的領土,抵禦外敵的入侵做下了不可磨滅的功績,而被稱為「西北王」的胡宗南便是其中的佼佼者。這位「西北王」的錯誤不可忽視,但是為了中國的安全,這位將領同樣願意「拋頭顱,灑熱血」。
  • 被稱為「西北王」的胡宗南,51歲才結婚生子,子女個個都是人中龍鳳
    胡宗南非常的努力,在學堂的成績永遠都是名列前茅的,他不會放過一點學習的機會。胡宗南的努力並沒有白費,在沒多久之後,胡宗南就被當時最有名的學校,黃埔軍校給錄取了。胡宗南在黃埔軍校是也非常刻苦地去學習,雖然他帶兵總是打輸仗,但名號還是很響亮。
  • 胡宗南的妻子,16歲開始暗戀胡宗南,一生都不知道丈夫真實的生日
    胡宗南被稱為「西北王」,解放戰爭期間,他在西北擁兵數十萬,並被蔣介石所倚重,權傾西北,也因此被稱為「西北王」。關於胡宗南,很多人都以為他是一個兇殘好戰的人,據說當年他在西北時,很多西北的婦女嚇唬小孩時就會對小孩說:「別哭了,再哭胡宗南就要來了」。
  • 西北王胡宗南,情路坎坷,51歲娶戴笠女秘書,子女名字寓意深刻
    那麼胡宗南為何能升遷的這麼快呢?第一個原因是他和老蔣是同鄉,又是黃埔一期畢業,因此老蔣對他很看重;第二個原因是他對老蔣死忠。1927年8月,老蔣在桂系的逼迫下第一次下野,胡宗南聯合黃埔軍校學生,極力抗拒李宗仁,積極聲援老蔣,這種雪中送炭的舉動令老蔣深受感動。第三個原因是胡宗南能打仗。
  • 西北王胡宗南窩囊之戰,25萬打西野2萬,居然被全殲一個旅
    1947年3月,胡宗南率領25萬大軍分兩路進攻延安,我軍當時在陝北的野戰部隊和地方武裝僅2.6萬餘人。在進行一番阻擊後,中央審時度勢,不和優勢敵人硬拼,主動退出延安。但退出延安容易,想擺脫胡宗南25萬大軍的追擊,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時任解放軍副總司令彭德懷危急關頭挺身而出,在陝北打了一場漂亮的伏擊戰。
  • 胡宗南的一生情緣
    1962年2月14日,國民黨陸軍二級上將「西北王」胡宗南因心臟病突發在臺灣去世,終年67歲。
  • 「歷史探秘」胡宗南與孔令偉「相親」卻與葉霞翟成婚
    胡宗南是蔣介石手下得力幹將,不過他官至將軍卻仍然單身一人。當有人要為他物色佳麗時,他常以「國難當頭,何以為家」而婉拒。此事被蔣介石引為驕傲,常以此事訓導部下要以胡宗南為楷模。那麼,身居要職、手握兵權的胡宗南為何久拖不娶呢?難道他有什麼不為外人道的難言苦衷嗎?這件事還要從「孔二小姐」的身上說起。
  • 國軍大將,西北稱王,這個人究竟擁有多少兵力?
    黃埔軍校培養的眾多軍官中,有一人被稱為「天子第1門生」,他便是胡宗南,後成為西北王。下面便讓我們了解胡宗南的傳奇。一、胡宗南胡宗南生於浙江,家境貧寒,三歲喪母,父親續娶後考入縣城小學讀書,最後以優異成績從中學畢業,就職於私立小學,他利用暑假閒暇時間,四處遊歷,他在鄉下教書育人八年,後毅然報考黃埔軍校,雖因體格原因慘遭淘汰,但有幸被黨代表賞識,最終考入軍校。畢業後胡宗南利用三年時間,便升至師長,並深受蔣介石信任。
  • 「金門王」胡璉,跟隨蔣介石逃到臺灣後的最終結局如何?
    在國軍中有個說法:「十個西北王,抵不上一個金門王」。這句話牽扯到兩個人,一個是「西北王」胡宗南,另一個則是「金門王」胡璉。為什麼說「十個西北王抵不上一個金門王」呢?因為「西北王」胡宗南總是打敗仗,被稱為「常敗將軍」,而「金門王」胡璉的軍事指揮水平卻明顯高於胡宗南,因此才有此說法。
  • 葉霞翟:16歲暗戀胡宗南,34歲達成心願,一生都不知道丈夫的生日
    胡宗南被稱為「西北王」,解放戰爭期間,他在西北擁兵數十萬,並被蔣介石所倚重,權傾西北,也因此被稱為「西北王」。
  • 胡宗南打下延安後,給蔣介石提了個要求,蔣介石立刻找來一女人
    胡宗南作為黃埔軍校的第一期學員,陪著蔣介石從黃埔建軍到東徵北伐直至佔領延安號稱西北王,最終跟隨蔣介石退居臺灣。胡宗南通過自己的努力,讓原本平凡的一生變得絢爛多彩。
  • 柯受良去世,港臺200位明星親臨悼念,死後家人沒錢辦葬禮
    其實大家印象最深的就是《古惑仔》中他出色表演,在電影中他是山雞的表哥,為人講義氣、豪爽。就連成龍也誇他在業內人緣好,人稱「小黑」,成龍自愧不如。其實人緣好、家人沒錢給他辦葬禮是一回事,柯受良在實際生活中就像古惑仔中那樣,為人仗義、喜歡結交朋友,也就是說他生前掙得錢都被他給花了,自然家人沒錢給他辦葬禮了!柯受良葬禮上真是港臺能叫的出名字的演員都來了。
  • 開國上將王建安戰功赫赫,1980年去世後,卻無人參加葬禮,為何?
    1955年,國家給為了新中國的成立做出過巨大貢獻的將領們授予了軍銜,但是有一個人是個例外,他是1956年被授予的上將軍銜,這位將軍就是王建安。為何他被推遲了一年?當時很多人都在猜測中間的原因,說什麼的都有。
  • 胡宗南為何對毛澤東始終「奈何不得」,因為毛澤東對他有恩
    但很少有人知道,其實胡宗南在上海初試的時候就沒通過,但被主考官破格推薦,得以去廣州參加複試。這個主考官是誰呢?答案是毛澤東。歷史客棧前幾天在文章中提到過,當年黃埔軍校第一期招生時,在全國好幾個地方設了初試點,其中毛澤東就是上海的負責人,很多後來的國軍高級將領都是經過毛澤東之手推薦的。
  • 《保衛延安》結尾,劉堪部2.4萬人被殲,為何胡宗南就全線潰退
    在這部小說的結尾部分,隨著劉堪整編第29軍在瓦子店戰役中全軍覆沒,曾經擁兵20餘萬的胡宗南開始全線潰退。 實際上,解放戰爭中的胡宗南集團始終保持龐大兵力,其在瓦子店被殲的劉堪部僅2.4萬人,為何就讓胡宗南全線潰退了呢?
  • 關麟徵沒有跟隨蔣介石逃往臺灣,他定居香港後結局如何?
    隨著蔣介石迎娶宋美齡後重新復出,關麟徵也開始平步青雲。1930年,關麟徵在決定蔣介石地位的中原大戰中屢次為蔣介石立下奇功,穩固了蔣介石的地位。西安事變爆發後,關麟徵力主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為了和平解決西安事變,關麟徵不顧個人安危隻身奔赴寧夏銀川,勸說當時的「寧夏王」馬鴻逵擁戴蔣介石。可以說,西安事變能和平解決也有關麟徵的一份功勞。
  • 我的尋根(尋親)故事:胡宗南的寧波堂侄臺灣尋親記
    胡南山 2014.10.22我的尋根(尋親)故事:臺灣尋親紀事----胡式幫(浙江寧波)本文作者(左)與胡為善(胡宗南次子)合影2014年4月8日,我隻身來到臺灣桃園中壢市,那裡有一所知名高等學府—臺灣中原大學,有學生近17000個,教職員工1600餘名,居臺灣私立大學榜首。大學的一位副校長胡為善是我要探望的對象。
  • 解放戰爭,西北國民黨軍超過24萬人,為何還打不過3萬人的西野?
    像國民黨部隊這種佔據8比1的兵力比卻遲遲無法取勝的戰例,在各國戰史上都是十分罕見的,胡宗南大軍當年為何沒辦法擊敗相對弱小的西北野戰軍呢?第一點原因是國軍戰術洩密嚴重。解放戰爭期間我軍最成功的兩個特情工作,便是在國防部和西北國軍方面分別安插了郭汝瑰及熊向暉。
  • 胡宗南的妻子,沒做過戴笠的情婦 短史記
    這個女特務原來在他所辦的上海三極無線電學校當事務員,與他發生關係後,非常寵愛。寄在楊家訓練了一個時期後,又送她去美國學政治經濟,回國後,設法使她在成都華西、金陵等大學當教授,盡力培養她。最後是送給他最好的朋友胡宗南去當老婆,以報答胡宗南對他的幫助。他和胡宗南的交情真不壞,不但是安樂與共,連妻子也是與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