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家言說|薛舟:韓國詩歌管窺

2021-02-21 世界文學WorldLiterature


韓國的詩歌創作肇始於公元九世紀。具體說來,著名詩人崔致遠應該是韓國文學尤其是韓國詩歌的鼻祖,因為之前的勞動號子或祭祀歌謠得不到書面的傳播和保留。「秋風惟苦吟,世路少知音。窗外三更雨,燈前萬裡心。」崔致遠的絕句《秋夜雨中》即使放入浩如煙海的唐詩佳作間也毫不遜色。儘管當時唐詩的華美大幕徐徐垂落,中國即將步入混亂而黑暗的五代十國,然而自初唐以來累積的豐富詩歌營養卻足夠這個鄰國的詩人們吸收消化。歷代朝鮮文人對中國典籍無不頂禮膜拜,因此十五世紀以前的詩歌寫作便洋溢著濃厚的中國人文情調。鑑於燈下黑的普遍原理,坐擁《詩經》《楚辭》和唐詩宋詞的中國讀者忽略朝鮮詩歌也就不難理解了。

十五世紀,朝鮮世宗大王李祹組織鄭麟趾、成三問、申叔舟等學者創製出本土文字,頒布了著名的《訓民正音》詔書:「國之語音,異乎中國,與文字不相流通,故愚民有所欲言而終不得伸其情者多矣。予為此憫然,新制二十八字,欲使人人易習,便於日用矣。」本國語文誕生以後,作為與漢詩並重的詩歌傳統,時調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今天所說的「時調」開始於二十世紀之初,為了使傳統詩歌形式與當時已開始從西方湧入並席捲文學舞臺的新體詩、自由詩等分清界限。時調在形式上通常是三行詩,每行有十四到十六個音節,分四個音步,類似於中國古詩中的絕句和日本的俳句,簡潔明快、蘊藉豐富,或即景抒情或抒發議論,堪稱韓國古代社會思想情感的重要載體。朝鮮時代的大詩人鄭澈、尹道善和金壽長等都創作了大量優秀的時調作品,民間思想的鮮活與文人筆觸的描寫完美融合,成為韓國文學史上重要的文學體裁。

韓國現代詩歌的發展歷程與中國現代詩歌史頗有異曲同工之妙,兩國歷史文化淵源極深,近、現代化進程也互為參照,從這個角度來理解韓國詩歌應該很有意義。隨著西方列強和日本強迫開放港口,偏安於世界東方的「隱士王國」宣告終結,西方影響湧入韓國。文學界開始檢討、排斥漢文和中國傳統,提倡韓文和西方傳統,韓國現代詩由此發軔。詩人金素月最早擺脫模仿,創造出韓國的詩學風格,不僅為韓國現代詩傳統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也為韓國語言的現代化使用開創了前所未有的出路。金素月之後,鄭芝溶和金起林則以全新的詩歌觀念和詩歌技巧將韓國現代詩推上了嶄新的地平線,韓國現代詩宣告進入現代主義成熟期。上世紀三十年代,日本強制佔領韓國,開始嚴厲鎮壓韓國的民族情緒和文學衝動,連同隨後到來的韓戰,致使整個韓國奄奄一息,詩壇也幾乎陷入啞默。只有愛國詩人韓龍雲、李陸史和尹東柱不屈不撓地進行著藝術上的反抗,而樸鬥鎮、林木月和趙芝薰則超然物外,寄情山水,意在超脫殘酷的現實。一九六〇年,韓國爆發了學生、市民推翻李承晚獨裁統治的「四·一九」革命,政治熱情點燃了詩歌的火種,加之這是個基本沒有文盲的國家,於是出現了人人寫詩的罕見現象,詩歌創作呈爆炸性增長,從而在韓國現代詩歌史乃至文化史上留下了重要的痕跡。詩人們嘗試著擺脫西方的審美定式,關注生活現實和民族傳統,注意從東方古典文化和自然之中汲取營養,加深了對本國本民族文化的省察和理解。一九七〇年代的韓國處於樸正熙軍事政府的統治之下,反對獨裁、呼喚民主成為詩歌的主題。鎮壓和抓捕事件此起彼伏,卻又必然喚起詩人們的覺醒和反抗,金芝河在《思想界》發表名作《五賊》,諷刺享受特權的財閥和國會議員等腐敗群體。另外姜恩喬出版了詩集《虛無集》,將韓國的抒情詩傳統引向新境界。一九八〇年的光州民主運動再次點燃了韓國民眾的詩歌熱潮,幾乎人人都用詩歌的形式留住自己的記憶,也留住民族的奮鬥史。這兩次政治事件引發的詩歌熱潮固然成為珍貴的民族記憶,卻也難免失之粗糙,急就章的寫作方式對於詩歌藝術本身而言恐怕只會造成傷害,韓國現代詩真正脫離或超越政治、回歸詩藝,還要等到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後期。事實上,自上世紀七十年代以來,尖銳呈現社會意識的民眾參與詩形成了強大的潮流,逐漸佔據了韓國詩壇的重要位置。發展到上世紀八十年代,已經有越來越多的詩人拋棄主流社會意識,關注詩歌本身,深化藝術探索,例如《韓國當代詩選》專輯介紹的金惠順、李晟馥、蔣正一等詩人。

從上世紀九十年代直到今天,資本主義消費社會的陰影始終籠罩著每個詩人,個體在社會當中的定位也隨之變得日趨複雜,最直觀的現象就是從上世紀六七十至八十年代延續下來的抒情詩日漸消解,原來的抒情主人公「我們」幾近消失,且取而代之的「我」也越來越分裂。曾經以「社會」、「革命」、「民主」、「進步」、「大眾」為主題的宏大敘事趨於瓦解,「生存」、「存在」、「孤獨」、「憂鬱」、「消費」、「金融」、「地鐵」等關注個體命運的微觀元素成為詩歌的重要主題。高炯烈近期出版的詩集《夜晚的彌矢嶺》描寫從故鄉束草返回首爾的心境,儘管人已經回到首爾,卻又感覺心靈始終徘徊在首爾之外,這種「從未到達」的詩意正是「消失的鄉愁」,而鄉愁的消失幾乎抽取了傳統抒情詩的全部骨架。奇亨度、鄭浩承、樸瑩浚、宋燦鎬、張錫南等詩人將目光投向冷冰冰的鋼筋水泥的叢林,敏感地承受著現代化城市對人的壓迫。蔣正一的詩集《關於漢堡的冥想》(民音社,一九八七)發出重要的詩學信號,幾乎徹底摧毀了傳統詩歌的外在樣式,生動而深刻地勾勒出資本主義社會中萎縮的個人形象,洋洋灑灑的散文化敘事消滅了文體界限,充斥在詩行內外的卻是絕望、冰冷、陰暗的現代生活空間,個人在其中苦苦掙扎、努力反抗。上世紀七十年代出生的年輕詩人黃炳承將詩意空間繼續推進,閹割男子、異裝同志、同性戀者等以往詩歌中很難出現的邊緣階層登臺亮相,這既是對傳統詩意的解構,也是紛繁世相在詩歌中的真實投影。金經株對於韓國語言的嫻熟運用在年輕詩人中很有代表性,傳統抒情詩的禁忌詞語如「母親的花紋內褲」、「午睡父親的龜頭」等,看似挑戰了傳統審美意識,卻又在某種層面上延續了傳統抒情詩的脈絡。

關於韓國抒情詩,不能不提的是燦若星辰的優秀女詩人群體,如千良姬、金惠順、黃仁淑、崔正禮、慎達子、金宣佑等。女詩人的集中湧現帶來了認識上的變化,她們試圖以感性、多樣性和以生命本體為中心的思維體系取代以理性、權力、男性為中心的近代思維體系:千良姬展示出簡約的語感和記憶敘事,慎達子通過熱烈而簡練的語言造就了「熱愛」的想像力,相對年輕的金宣佑則呈現出強烈的女性主義色彩,這裡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著名女詩人金惠順。金惠順於一九七九年在著名文學季刊《文學與知性》上發表《抽菸的屍體》《兜率歌》等五首詩作,從此登上文壇,至今創作不輟,她的詩作深深植根於女性的生存方式和體驗,通過實驗性的語言創造出獨特的詩歌形象,詩的意象新奇尖銳,富有象徵意味和個人特徵,對於詩歌文體也有著全新的觀照,給當時還沉浸在民主化運動浪潮之中的大眾詩風帶來極大的衝擊。

打開鏡子進去

鏡子裡坐著母親

打開鏡子再進去

鏡子裡坐著外婆

……

漸漸變暗的鏡子裡

端坐著歷代的母親

所有的母親都衝我

或呼喊或呢喃:媽媽媽媽

……

幾位穿白衣戴手套的人

清掃鏡子碎片,舉起小母親

血肉模糊雙眼緊閉的母親

那是我所有母親們的母親

她們說,十指健全的公主啊!

這是金惠順創作於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期的名詩《關於生女兒那天的回憶》的節選,表面是對生女兒那天的回憶,實則蘊藉深厚,第一次為韓國詩歌帶來了女性主義的詩學氣質,充滿了濃厚而意義多元的文化尋根意識。「可憐如水鳥的女人/被關在監獄裡產卵的女人/卵被父親奪走,眼睜睜看著卵被扔進豬圈的女人」(《柳花夫人》),「我知道是在李朝時代丟了孩子……我從新羅館猛地衝向陶器時代館……我在石器時代館門前繼續呼喚孩子……我們在鐵器時代的鐵甲士兵前雙手緊握」(《中央博物館路》)。無論是描寫歷史素材的《柳花夫人》《樂浪公主》等,還是描寫現實生活的《中央博物館路》《古老的旅館》等,金惠順都特別擅長以女性的視角觀照歷史和人類文明,並以身體測試人類整體命運的壓力,剝離男性世界加諸女性身體的各種符號,對令人絕望的世界投去悲憫的母性目光,像鮭魚洄遊於人類的精神源頭,又帶領歷史啟發現在進行的時間。這種女性意識的覺醒和歷史情懷的突圍對於上世紀八十年代的韓國詩壇彌足珍貴,也讓金惠順成為傲視國際詩壇的重要詩人。

隨著詩歌認識的日益深入,詩歌的語言實驗性也得到長足的發展,或者從宏觀社會學角度來說,當今紛繁複雜的社會現實已經撐破了固有的詩歌空間,從前的韻文已經不足以反映社會的複雜性,必須有新的形式容納新的意識,這也許就是韓國詩壇散文詩遍地開花的原因吧。不僅年輕詩人在寫散文詩,許多中堅詩人和老詩人也在寫,散文詩的集中、大量出現,技術上需要敘事元素的引進,形式上需要破除韻律的局限。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以來的現代性探索推進了韓國詩歌技術的發展,除了前文提及的蔣正一,李晟馥等詩人對敘事詩的專注為當代詩歌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持。

那年冬天過後就是夏天

春天沒有來。桃樹

還沒開花就結出小小的果實

不孕的杏樹枯萎了

少年們的性器無緣無故地流出膿水

醫生們移民非洲,出國

留學的朋友請我們喝酒

意外地收到二戰期間

被徵到南洋的叔叔的信,任何

驚訝都不能將我們從無力和麻木中

喚醒,我們只是

修飾著比前年更華麗的絕望習慣

……

——選自李晟馥詩作《一九五九年》

李晟馥善於挖掘記憶深處破敗不堪的戰後生活,將個體的絕望描寫得力透紙背,讓人聯想到詩人對國家和民族未來的擔憂。這些詩裡沒有宏大敘事,有的只是詩人身邊的瑣屑生活,雞毛蒜皮猶如天覆地載般壓得人喘不過氣。李晟馥對韓國詩歌而言意義重大,敘事元素的引入豐富和補充了韓國詩歌的抒情傳統,而且賦予韓國詩歌以前所未有的批判力度。沿著這樣的方向,敘事詩的出現就成了很自然的事情。 

霪雨,壽城塘遊樂園路邊,三焦飯店帳篷前,一把白色的塑料椅子在那裡坐了好幾天。只剩骨架,哐當哐當的響聲好像也被雨洗沒了。沒有被亂糟糟地拖走,悽涼的四條腿清晰可見。

沒有毛也不會叫的椅子,不會搖著尾巴忽然躍起或慢慢爬行的椅子,倒像是靜悄悄地開出了百合花。就像呼喚忠實的奴僕,我想給它取個恰如其分的名字。心都掏空了嗎?即使淋雨也不抱怨什麼。長久以來終於獲得安寧的椅子,還保留著靠背和扶手的椅子。

那是夏天的屁股嗎?飽滿的烏雲團團簇簇,沉沉地壓著我的心。生活就是這樣。如今我對休假也有許多亂七八糟的想法。那個傾斜如瑜伽,舒展翅膀的椅子。

淋溼了也不哭泣的專家,椅子在休息。 

這是一九四五年出生的老詩人文仁洙先生的獲獎詩《飯店椅子》,詩人和椅子在觀察與被觀察之間角色轉換,生命的感受和思考貫注其間。應該說這首詩很好地體現了散文詩的表現力,雖然犧牲了詩歌的韻律和節奏感,卻也經營出更繁複、更深邃的詩意。除了文仁洙、金惠順的《中央博物館路》和《古老的旅館》也是非常出色的散文詩,另外著名詩人崔勝鎬、金基澤、張錫南、宋燦鎬、金泰東等也都有上佳之作。金宣佑的《我們小區裡有五家婦產醫院》和《梧桐樹的笑聲》同樣充分發揮了散文詩的特點,具有直抵生命深處的力量。當然,散文詩的湧現也引發了韓國詩壇和評論界的思考和討論,主流意見還是認為散文詩的出現有其歷史必然性,而且詩性的張力也使其具有了區別於傳統散文的合法性。高速發展的現代社會每時每刻都在生產著各種各樣的突發事件,而類推、比喻、象徵、相似性、陌生化等傳統的詩歌技巧已經捉襟見肘、難以捕捉,的確需要散文詩的及時而多面性的反映,這種想像力的發散和詩歌主體的分裂也呼應了現代人的精神狀態。

韓國是個特別重視自身存在感的國家,近年來大力推廣韓國文化,不斷宣示自己在世界舞臺上的位置,人們對韓國的認識正在趨向深入和全面。韓國究竟是傳統儒家社會,還是現代資本主義社會?好像哪個概念都難以準確涵蓋,而詩人的作品從來都不是下定義、作結論,他們只是具體的呈現,敏感地展示現實生活的複雜性。詩人在路上,詩人在摸索。詩人們不斷反思和批判高速行進的現代化,不僅從美學角度重新闡釋韓國詩歌的傳統性和現代性,也著重反省現代化、工業化、城市化的副作用。韓國詩歌發展到今天,詩人巨量湧現,詩歌流派紛繁複雜。據統計,當今韓國詩壇活躍著上萬名詩人,許多詩集暢銷過百萬部。當然,沉默的還是大多數,年輕詩人像沈甫宣、文泰俊、金成大、金敏貞、徐孝仁等正在默默地探索著當代人的內心世界,探討消費暴力的形成原理,創作出了富有存在感的詩篇。隨著消費社會、資訊時代和大眾文化的來臨,詩人和現實的關係也必將迎來新階段,新的詩歌主題和新的表現形式也會逐漸顯露。這期詩歌專輯只是從燦若星河的韓國當代詩歌中選取較小的部分,而本文更是小心翼翼地對韓國詩壇作簡要概述,言不盡意、掛一漏萬,卻以誠心呼喚更多的方家來關注韓國詩歌,加強翻譯和評介的力度,從而實現中國和韓國詩歌的更有效交流。

 

 

原載於《世界文學》2013年第2期

版權所有,如需轉載請經公眾號責編授權。



責編:文娟

校對:小舟

終審:春華

世界多變而恆永  文學孤獨卻自由


訂閱零售

全國各地郵局 


銀行匯款

戶名: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開戶行:工行北京北太平莊支行

帳號:0200010019200365434 

 

微店訂閱


★ 備註:請在匯款留言欄註明刊名、訂期、數量,並寫明收件人姓名、詳細地址、郵編、聯繫方式,或者可以致電我們進行信息登記。


訂閱熱線:010-59366555

訂閱微信:15011339853

訂閱 QQ: 3076719982

徵訂郵箱qikanzhengding@ssap.cn 


投稿及聯繫郵箱:sjwxtg@126.com

相關焦點

  • 韓國作家孔枝泳。
    那是一首名為《我的女兒賣了100塊》的詩,系一名2004年從朝鮮逃至韓國的脫北詩人所寫。他覺得這首詩之所以引起強烈反應,是因為人們出於對一個封閉國度的好奇。這讓他想起十年前,幾乎同樣的一種情境下,他開始從事韓國文學的翻譯。彼時,他尚在軍隊服役。平時愛寫詩,沒事愛在一些詩歌網站,發發塗鴉之作。在知曉他的專業後,有人就好奇韓國的詩歌狀況。他就試著譯了幾首,發到網上。
  • 眾讀 | 高銀,韓國詩歌的「菩薩」
    高銀有人說,他影響著詩歌的某種方向他的一生,都與韓國歷史交織與戰爭、死亡、出家、解放民主運動、入獄諸多經歷糾纏催生創作了最為傑出的長詩《萬人譜》也因此獲得韓國「國民詩人」的讚譽他,就是高銀還有人說,在韓國作家中高銀是最接近「諾獎」的人閱讀他的詩歌,就像是閱讀一個國家的起承轉合閱讀一個民族的發展興衰而高銀只是說獲得「諾獎」,不過是對民族「很有意義」的事美國詩人艾倫·金斯堡曾中肯評價高銀是一位高尚的詩人
  • 眾家言說 任洪淵:在現在經歷的過去 ——普魯斯特的回憶(一)
    本期的「眾家言說」欄目將從任洪淵老師充滿詩意的語言中品讀普魯斯特的
  • 李賀神鬼詩悲劇意識的生成與審美管窺
    >
  • 韓國文學在中國為何缺少存在感
    前不久,韓國新任總統文在寅攜夫人金正淑訪華。啟程前,金正淑在青瓦臺用韓語為中國公眾朗誦錄製了一首韓國著名詩人鄭玄宗的詩歌《訪客》。這段音頻不僅展現出總統夫人良好的文化修養,也增進了中韓兩國人民的情誼。然而對於鄭玄宗這位「韓國著名詩人」,相信大部分中國公眾都是首次聽聞;仔細想想,印象裡能數得出的韓國作家也似乎寥寥無幾。
  • 體育生與詩歌老師的師生情,細膩唯美的韓國短片《私人課程》
    體育生與詩歌老師的師生情,細膩唯美的韓國短片《私人課程》成長的道路上會有很多對我們影響深厚的人,有人教會我們成長,有人傳授我們知識,有人讓我們學會做人的道理。01韓國短片《私人課程》就是講述了一段獨特的師生情,學生因為各種好奇心與逆反心,逃課、缺交作業,不對自己負責,而此時就需要老師們額外花費更多的精力來將他們拉回正軌
  • 本名被視為韓國人名 江疏影發古典詩歌回應
    該劇22日在韓國播出後,江疏影的名字被認為是韓國人名,原因是「江疏影」音同「姜素英」。對此,江疏影在IG發文,證實自己的名字出自於古典詩歌。22日,《三十而已》在韓國熱播。有韓國網友在論壇上留言稱:「為什麼主演江疏影(姜素英)是韓國名字?」結果,「韓國網友稱江疏影是韓國名字」很快登上中國新浪微博熱搜榜首,並引發中國網民對韓國網民的不滿和憤怒情緒。
  • 韓國新華報:惟願詩歌與我同行
    雖然《秋夕旅懷》的知名度遠不及前者,但不得不說,寫的也是非常好。嘗試多讀詩文,漸漸地發現,所謂好詩,不僅僅讓我們和詩人共通情感,詩詞讓我們內視自身的那一份真實。詩文詞句,像是一個開關,開啟了往日有感未能言明的思緒、情緒。學生時的我學語文,最害怕出現的就是「背誦全文」。羨慕那些可以毫不費力就能一口氣完成背誦的同學。
  • 殷雙喜:見心知性——沈勤水墨藝術管窺
    《夢碎秦漢》 沈勤 水墨設色 134.5×183cm 1985年 本文所有插圖均來自「『一意孤行』沈勤個展」展覽作品 見心知性 ——沈勤水墨藝術管窺
  • 岡居木:一生與詩歌相伴
    他勤奮執著,幾十年來始終保持著旺盛的創作力,在詩歌王國裡不停追求、不停探尋。痴迷詩歌,心無雜念地寫作岡居木1964年出生在臨沂市沂南縣一個農民家庭。他是由爺爺看大的,爺孫倆去得最多的是山腳下沒有人的地方,養成了岡居木觀察思考得多,而說得少的性格。「上學之後,有些想法說不出就訴諸筆端,偶爾抒一下情,寫一些零星的文字。
  • 春天詩歌音樂劇場:這是一顆「詩歌種子」,讓詩歌和音樂結合
    「某天王寅來劇場找我,看到舞臺後非常興奮,說可以在這裡做一部詩劇。」包含還記得詩歌劇場發生之初的那顆「種子」。2018年9月,王寅又來到劇場觀看亞塔音樂會,圖瓦搖滾的荷爾蒙爆棚,催生了詩歌音樂劇場最初的構思。「這個構思很容易令人聯想到鮑勃·迪倫或是菲利普·格拉斯與金斯堡的《氧氣點唱機》,所以很難有抵抗之力。」
  • 說到蘇東坡,外國教授成粉絲:我們也學他,書法詩歌頂呱呱
    作為四川省首批歷史文化名人的蘇東坡,其書畫是中國藝術皇冠上的璀璨明珠,他的書法、繪畫和詩歌等,也隨著一輪明月,照進韓國、日本等國家,在國外,東坡先生的書畫又有著怎樣的亮度和高度?今天(10月24日),由四川省文化和旅遊廳與眉山市人民政府共同舉辦的以「蘇軾書法與繪畫」為主題的第三屆眉山東坡文化國際學術高峰論壇開幕。
  • 北島:詩歌是我的信仰。餘秀華:詩歌是我的拐杖
    關於詩歌,各有說法。剛看了一個餘秀華訪談視頻,臺下觀眾問:「劉年說『詩歌是人間的藥』,北島說『詩歌是他的信仰』,你認為詩歌是什麼?」餘秀華後面的回答證明了別人對她聰明的評價,因為她沒有按套路出牌,而是製造了一個焦點,她說她無法理解「詩歌是信仰」,更進一步說北島名句「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是廢話。臺下鬨笑。然而,我卻覺得這話說得好極了,真的。從北島揭示「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到今天大眾無條件認同「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這短短幾十年,我們終於完成了從抗拒卑鄙到投向卑鄙的人獸進程。
  • 貝克特的詩歌創作與詩歌翻譯
    ,呈現其作品的一貫特徵,即力圖觸及智性與情感的中心。維科…喬伊斯」的文章中寓意深遠地提示我們驚覺「清晰認定身份的危險性」。關注構成文集的文本似乎更有語用的價值。熟悉英語的讀者可隨時翻閱卡德(Calder)出版公司於1984年最新出版發行的《詩歌合集》(1930-1978)。許多未收錄本集的詩歌有待於進一步結集出版,暫不列入本文研究範圍,僅作參考。
  • 一枝春.小喜鵲你可好(詩歌六首)【實力詩人·俊兒詩歌專欄】
    作品語種有漢、英、日、俄等,作品深受好評,受眾讀者分布廣泛,從國內到國外無限地擴展了網絡平臺的外延,目前有中國港澳臺各個省份地區,海外有美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日本,新加坡,法國,紐西蘭,馬來西亞,西班牙,德國,俄羅斯,緬甸,義大利,柬埔寨,泰國,菲律賓,荷蘭,牙買加,加納,伊朗,委內瑞拉,模里西斯,土耳其,南非,肯亞,韓國,朝鮮,哈薩克斯坦,芬蘭,阿聯,奧地利,波札那,剛果,瑞士,瑞典
  • 怎樣看待詩歌意境與詩歌韻律的平衡關係?
    怎樣看待詩歌意境與詩歌韻律的平衡關係? 其實關於詩歌格律和意境的問題,討論過很多次了。不過一般都是針對平仄格律而言,這是我第一次看到有人提出韻律和意境的平衡關係一說。 我們要首先搞清楚一點。 韻律感是詩歌這種文體的基本特色。沒有韻律感的東西不能被稱為詩。 那麼韻律和意境有什麼平衡不平衡的呢?
  • 詩歌:誰說愛就一個字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英語閱讀>英語美文>正文詩歌:誰說愛就一個字   Love is more than a word,   It says so mu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