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文學在中國為何缺少存在感

2021-01-13 澎湃新聞

前不久,韓國新任總統文在寅攜夫人金正淑訪華。啟程前,金正淑在青瓦臺用韓語為中國公眾朗誦錄製了一首韓國著名詩人鄭玄宗的詩歌《訪客》。這段音頻不僅展現出總統夫人良好的文化修養,也增進了中韓兩國人民的情誼。然而對於鄭玄宗這位「韓國著名詩人」,相信大部分中國公眾都是首次聽聞;仔細想想,印象裡能數得出的韓國作家也似乎寥寥無幾。相比中國公眾對日本作家作品的熟知程度,韓語作品實在顯得有些尷尬。為何韓國文學在中國的存在感這麼低?

「韓流」中的缺席

多年以前,被稱為「韓流」的韓國大眾文化曾對中國造成巨大衝擊。各種韓劇和綜藝節目紅遍中國,至今宋慧喬、宋仲基們在中國的人氣可能一點也不比迪麗熱巴、鹿晗們差。

儘管近年來韓劇在中國的播放量迅速下降,同時再也沒有出現過像《大長今》那樣的現象級作品,不可否認的是,一批韓國電影如《素媛》、《熔爐》、《釜山行》和《辯護人》在中國獲得了極佳的口碑和傳播。

由李英愛主演的韓劇《大長今》在中國創下收視奇蹟。

有心人會發現,在「韓流」對中國公眾的持續性影響中,文學是缺席的。這裡的文學是指能夠代表韓民族智力活動最高水平的經典性純文學作品,不包括通俗流行文學(例如金聖鐘的推理小說、趙昌仁的家庭親情小說和金河仁的戀情小說等)。

1949年後,出於政治意識形態等原因,中國大陸對韓國文學的譯介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主要集中在反映弱小民族、抗日民族主義和無產階級文學方面。1992年中韓建交之後,兩國開始恢復大規模的民間文化交流。那時的中國剛經歷了鄧小平南巡講話,大力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國的一些出版商也瞄準時機,在「韓流」的推動下,包裝推出了大批韓國通俗文學作品,並收穫了可觀的銷售業績和經濟效益。

例如,金聖鐘的《迷途彼岸》據有關資料統計銷售了將近10萬冊,而金河仁的《菊花香》銷售量超過了30萬冊,這些數字的確令那些韓國的純文學作品望塵莫及。除了韓國通俗暢銷書和一些根據熱門影視劇改編的小說之外,廣大青少年讀者迷戀的所謂「網絡青春小說」也成了中國公眾了解韓國文學的重要窗口。

可愛淘(李韻世)的網絡青春小說《那小子真帥》由中國大陸的世界知識出版社於2004 年出版後,曾創下近百萬冊的銷售紀錄。除此以外,大陸出版界還先後翻譯出版過銀戒指、金賢正、徐亨周、李林銀等人的網絡小說。但問題是,這些快餐式的消費文化和幼稚的低齡讀物很難被視為真正的文學作品,這就像在中國沒人會把《鬼吹燈》和《盜墓筆記》看作代表本國文學水平的作品一樣。

《那小子真帥》曾經在中國校園內風靡一時。

有一個例外是女作家孔枝泳,這些年我們翻譯出版過她的不少作品。但以她的小說《熔爐》為例,書和同名電影的影響力相比實在是不值一提,而且小說的中文版還是在電影《熔爐》2011年上映的兩年後才被翻譯出版,料想很多人都不知道電影是根據小說改編而來。

近年國內譯介較多的韓國作家就是諾貝爾文學獎的候選人高銀,他被稱為韓國「國民詩人」,其詩集已有三種漢語譯本,不過這還是託諾獎的福,要不是因為諾獎,相信他在中國也不會受此「禮遇」。

高銀是韓國有望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熱門人選。

韓國文學的世界化努力

文學作品想要對非母語國家進行傳播自然離不開翻譯,而事實上,韓國也為此付出了巨大努力,甚至成立了專門的對外翻譯機構。

上世紀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韓國經濟得到飛速發展,創造了舉世公認的「漢江奇蹟」。隨著經濟實力的不斷提升,逐漸也開始重視向世界宣傳本國文化。從1980年代初開始,韓國政府和一些大企業、大財團對向對世界各國翻譯出版本國文學作品提供經濟資助。最初這項事業是由韓國文化體育觀光部直接管理。到了1990年代,由文藝振興院接管。1996年5月,「韓國文學翻譯金庫」成立,韓國文學的出版翻譯從政府的直接事業轉為間接事業。

2001年3月,文藝振興院把出版翻譯事業和「韓國文學翻譯金庫」一體化,成立了韓國文學翻譯院。2005年依據《文化藝術振興法》,正式明確了韓國文學翻譯院作為國家法定機關,隸屬於韓國文化體育觀光部,是其下屬的特殊財團組織。翻譯院成立後,將目標定為致力於推廣韓國文學,克服世界出版領域中韓國文學「少數語言文學」的身份局限,試圖把自己打造成為國際化的嚴肅文學交流機構。

韓國文學翻譯院設立翻譯獎項,鼓勵從事韓國文學翻譯事業。

然而在「韓國文學世界化」的過程中也走過一段「彎路」,韓國文學翻譯院尹志寬院長在2006年接受《當代韓國》採訪時坦陳,文學翻譯院過去一直把重點放在西歐國家的語種上,而對第三世界語種翻譯出版的支持並不顯著,這其中也包括中文。不過尹院長在採訪中也站在亞洲立場上對這種「世界化」做出了反省:

「由於不能否認英語在世界性傳播的效應以及美國的世界帝國的地位,為了應對這些現實從而實現世界化的真正意義,用英語介紹和傳播韓國文學具有一定的重要意義……但用非英語來積極地介紹韓國文學也很重要,尤其通過翻譯可以同非西歐國家進行文學或文化方面的相互交流,擴散一種非西歐為中心的、與西歐為中心的思維方式或體系相抗衡的世界文化價值,可以成為加強非西歐國家之間文化紐帶的機會。」

中國當下大多數出版社已經由計劃經濟時代的事業單位轉變為自負盈虧的經濟實體,在考慮選題的時候會更加重視經濟效益,但嚴肅的純文學著作相比通俗文學能夠帶來的紅利顯然微乎其微。這就有賴於韓國文學翻譯院保持長期的資助。另一方面,中國民營出版社也要逐步轉變觀念,不能純粹以市場價值作為選題導向。


翻譯人才的短缺

儘管意識到了翻譯策略的失誤,要在短時間內改變這種狀況絕非易事。翻譯畢竟是兩種不同語言之間的擺渡,好的翻譯必然要求譯者長期浸潤兩種不同的文化語境之中。除了掌握語言之外,對於文學翻譯而言,尤其重要的是要培養非母語的語感。

當下無論中韓兩國,似乎都缺少可以被大眾銘記的韓語翻譯家。這點假如我們比較一下日本文學的中文翻譯情況,就會更為明顯。對於經典性的日本現當代作家,似乎每一位在中國都有對應的「專職」翻譯,譬如葉渭渠之於川端康成,竺家榮之於谷崎潤一郎和青山七惠,林少華之於村上春樹,唐月梅之於三島由紀夫,許金龍之於大江健三郎等等,這些翻譯家通過自己的翻譯在某種程度上甚至已經成為作者的另一種聲音,賦予了他們的作品以漢語的新生。

日本文學大師谷崎潤一郎和川端康成。

但反觀韓語文學作品的中文翻譯則欠缺太多,據我的目力所及,印象中只有一位名叫薛舟的譯者翻譯過大量的韓語文學作品並且持續關注韓語文壇的動態,其餘便不甚明了。

韓國文學翻譯院尹志寬院長之前在採訪中表示,翻譯院每年培養十名左右國外的專業翻譯人員。為了挖掘新的翻譯人才,他們正在推行翻譯新人獎制度。翻譯新人獎制度最初只適用於英語一個語種,後來擴大到法語、德語、西班牙語,從2005年開始把中文也包括進來。值得欣慰的是,現在中國願意從事翻譯韓國文學的譯者比較多,翻譯院每年支持培養的十名外國專業譯者中,中文語種大概可以佔到七八名。

不應忘記的是,中國還有約兩百萬生活在東北三省的朝鮮族同胞,他們都是潛在的韓語翻譯人才。儘管中國的朝鮮族和生活在韓國、朝鮮的主體民族語言相同,但由於多年生活在不同的政治體制下和完全不同的文化氛圍裡,彼此的語言已經產生了較大差異,很多詞彙特別是在外來語的使用上,雙方甚至有時難以交流。但相較於重新學習一門陌生的外語來說,朝鮮族同胞的優勢是不言自明的。

2000年,中國詩人舒婷發表過一篇文章講述她與韓國詩人的交往,其中就有本文開頭提到的鄭玄宗。他們相識在一次國際詩歌節上,限於語言障礙,只能在餐桌上通過寫字交流,畢竟韓文與中文還有可以溝通的地方。後來舒婷曾在國內遍尋鄭玄宗的詩歌漢譯,可惜始終沒有找到。但願這次借著總統夫人的光環,鄭玄宗更多的漢譯作品可以儘早與中國讀者見面。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從準二線跌到十八線,缺少了孟美岐與吳宣儀,這韓國組合也太廢了
    缺少了三名中國成員,宇宙少女發展得還好嗎?很明顯是不好的,而且是嚴重的不好。)佔比70%,油管播放量也是注水了很大一部分,綜合各方面的數據來看,這次回歸的成績是真的很差,只能靠中輸的銷量勉強在韓國挽尊,只能說在缺少三名中國成員的狀態下,這個團是走不遠了。
  • 韓國不是沒有出名的文學作品和作家
    韓國不是沒有出名的文學作品和作家,但是相對來說較少。主要原因是第一,現代文學在韓國起步晚。第二,翻譯和推介問題,尤其是韓國還不像日本那樣重視自我推介。(這兩點後面會詳細分析)先說下韓國一些著名的文學作品和作家。孔枝泳《熔爐》,這部作品被改編過電影。
  • 蘇戀雅遺憾出局,劉迦憑實力搶鏡,小寶缺少存在感
    小寶缺少存在感,甚至有點浪費晉級名額的感覺。劉迦的舞蹈理念跟張藝興相同,中國風元素是他一直堅持的方向。劉迦提議用「笑傲江湖」為主線,把街舞融入現代舞之中。蘇戀雅舉雙手贊同,「暗黑女王」終於可以當「人間仙子」了。
  • 美國網飛將拍《水滸傳》電影 稱對中國文學名著非常感興趣
    美國知名的網際網路流媒體訂閱播放公司Netflix(網飛)今天宣布(全球第一視頻平臺),將拍攝中國又一部文學名著,而它就是《水滸傳》。對於為何... 美國知名的網際網路流媒體訂閱播放公司Netflix(網飛)今天宣布(全球第一視頻平臺),將拍攝中國又一部文學名著,而它就是《水滸傳》。
  • 韓國在戰國中存在感偏低,為何能並列戰國七雄?它又為何會衰亡?
    韓國身處四戰之地,它西鄰強秦、北面魏國、南臨楚國,東面也與魏國邊界接壤,韓國處在各諸侯國的包圍之中,不得不儘量降低自己的存在感以求生存。
  • 挫敗感籠罩中世紀波斯,文學為何還「火上澆油」,流行悲劇色彩?
    一、波斯文學隨著帝國失去往日榮耀而陷入抑鬱1.波斯被入侵的挫敗感透過文學宣洩波斯的薩珊王朝是古代波斯最後的王朝。薩珊王朝統領下的波斯也曾極致輝煌,享受著古老兩河流域的資源與文明灌溉,也曾擁有與羅馬、拜佔庭等強大帝國爭鋒的資格與能力。
  • 韓國古典文學作品的現代轉型
    韓國古典文學作品的現代轉型 2016年01月19日 14:25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尹允鎮 字號 內容摘要:韓國古典文學作品無論是在數量上還是質量上都無法與中國相提並論,但其產業化程度和由此產生的經濟效益卻相當高
  • 《中國好聲音》熱度全無!李榮浩現場吃瓜,李宇春缺乏存在感
    》,《少年之名》的總決賽,搶了《中國好聲音》的頭彩。雖然李健、李榮浩、謝霆鋒已經二次充當《好聲音》導師,即使李宇春加盟導師陣容,四個導師中依然缺少一個調劑者,也就是沒有一個人能夠撐住現場,調節氣氛。而對於李健來說首期節目中大秀成語、文採,彰顯自己的文學修養
  • 你的畫面空、沒有層次感,也許是缺少英文字體
    ,需要注意:第一:英文的存在不能搶主體,因為此類英文最主要的目的只是為了填充多餘留白,增加內容感,並不屬於主體信息所必需的,僅作為次要元素存在!,英文翻譯就可以起到填充及增加對比的作用,避免排版單一、缺少變化,具體英文字號的大小要根據實際情況而定!
  • 存在感很低的燕國,為何被列入戰國七雄之列?因為首爾都曾屬於它
    戰國紛爭二百多年,諸侯國相互攻伐,戰亂不斷,大大小小的戰爭百餘次,戰國七雄就是唱這臺戲的主角,等等,這七個主角中似乎有個是假的,因為它在戰國的存在感超級低。這個諸侯國就是燕國。那麼提起燕國你能想到什麼,有人不假思索地會想到天龍八部裡的慕容復一心要復興的國家,別誤會,此燕非彼燕,還有人會想到荊軻刺秦王,除此之外呢?似乎只能搖頭說不知。
  • 推動新時代中國文學批評的理論建構
    南帆教授認為,文學批評解讀與作品表象之間的緊張關係是文學批評存在的理由之一,20世紀文學批評往往使這種緊張關係演變為斷裂。文學批評對作品的解讀仿佛與作品脫鉤,批評家的觀點擊穿了作品的基本框架,作品的有機整體遭到割裂。
  • 韓國平民文學浪潮的繼承者金愛爛
    這個危機並不是種族或者國家身份上的,在韓國,年輕人很少有這樣的焦慮,但他們會受到另一些元素的影響,比如階層、外表、收入差距、在社會中處於邊緣或中心的位置,以及居於城市群租房的狀態等,在這個意義上,韓國青年的困惑,倒是和中國青年有許多相似之處。所以我們在讀金愛爛的小說時,其實並不像是在讀遠方,而是在讀附近。
  • 劉秀文功武治完全不輸劉邦和漢武帝,為何存在感卻不高?
    那麼,劉秀明明文武雙全、德才兼備,為什麼卻好像存在感不高呢?筆者認為,其實主要有三個原因。首先,正是因為劉秀的形象太過完美,所以反而缺乏話題性。相比之下,劉秀正是缺少這樣的話題性。原因之二,便是劉秀所處的西漢末年存在感本就不高。秦始皇身處戰國末年,當時七雄爭霸。
  • 賈府有三位正室夫人,為何只有王夫人特別有「存在感」?
    「存在感」,無關三人的地位高低、權力輕重,因為《紅樓夢》是文學作品,又不是派出所的個人檔案。王夫人「存在感」強的唯一理由,是《紅樓夢》的寫作視角。主角是寶玉,舞臺當然是寶玉的生活環境。我們來看幾個例子:周姨娘的聲譽明顯高於趙姨娘,探春甚至把她樹立為趙姨娘的榜樣,可是她有什麼「存在感」?連一句對話都沒有。迎春探春都是庶出。雖然貴族小姐的嫡庶之別,並不像某些宅鬥戲裡臆想的那樣明顯,但庶出的身份肯定是要受到暗中歧視的。相反,惜春是嫡是庶,作品裡並沒有介紹。那麼,惜春的身份,有可能比迎探二春高。
  • 辛苦打拼13年,為何中國手機依然在日本沒有存在感?
    之所以說「好像」,是因為真有那麼一塊市場,國產手機完全沒有存在感,它就是日本。從華為到小米、OPPO,統統成other近期,IDC對日本市場的手機出貨量做了調查,結果表明,排前五的手機品牌分別為蘋果、夏普、富士通、京瓷和索尼,國產手機包括華為、小米和OPPO,統統成為「other」,根本沒有存在感。是否國產手機只是一時失手?答案是並非如此。
  • 同為類型文學,中國原創推理小說為何比科幻小說冷門許多?
    記者 | 潘文捷編輯 | 黃月「我在上海書展,看到別人科幻作家舉辦活動,名稱是『中國科幻文學的星辰大海』,再看看我們的活動『中國原創推理出路在哪裡』,是不是有一種被嘲笑的感覺推理作家孫沁文從這樣的細節,道出同為類型文學,推理和科幻的處境不可同日而語的現狀。在8月14日上海書展「本格化推理進化論——中國原創推理出路在哪裡?」的活動現場,推理作家孫沁文、時晨和陸燁華一起探討了中國原創推理小說面臨的困境,還給出了自己的獨家突圍方法。他們看到,中國並不缺少優秀的推理小說作家,但是展現自己的機會卻不多。
  • 印尼海岸線長度全球第二,人口全球第四位,為何沒什麼存在感
    放眼全球國家和地區,印度尼西亞無疑是一個特殊的存在。它不僅佔據赤道兩側,橫跨南北半球,還穿越亞洲和大洋洲,扼守馬六甲海峽。境內海岸線長達5.47萬公裡,僅次於加拿大。大大小小的島嶼多達1.7萬個,有著千島之國的美譽。印尼的陸地面積也相當寬廣,接近190萬平方公裡,居世界第15位,人口已超過2.5億,排名世界第四。
  • 老年人同樣需要刷「存在感」 別讓老人失去存在感
    其實不然,時時處處善待老人,讓他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並不會累著他們,反而能幫助他們感到自身的存在價值。現在社會上有人提出一種新型養老思路:子女給老人找事兒做,幫老人刷「存在感」。而老人也會因此心情愉悅,開開心心過好每一天。別讓老人失去存在感電視劇《請回答1988》中有一集,講述了金正煥的媽媽在家庭中需要的「存在感」。
  • 《中國機長》客串的她,比楊穎存在感還低,看完都沒認出來
    第二名就是一開始不被大家看好的《中國機長》,上映5天就取得這樣的成績,除了導演的功勞,更離不開影片中主演演員和客串演員的付出。眾所周知,《中國機長》是由真實事件改編,而電影本身也真實還原飛機人員遭遇的前後場景,影片中杜江,張涵予和袁泉等人都是有真實原型的,不僅如此,在電影裡這些演員們也是真實的還原了原型的反應。
  • 為何韓國註定無法強大呢?
    如日本、韓國、中國等都創造了發展奇蹟。尤其是韓國從一個窮困的小國,用了不到半個世紀的時間就成為了發達國家,堪稱歷史所罕見。而且韓國那也是一直野心很大,想要成為世界強國,但是即便是如此,韓國雖然發達。但是國力卻並沒有強大,這到底是為何呢!其實原因很簡單,因為韓國那是註定無法強大的,為何這麼說呢?因為其建國時就有三大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