挫敗感籠罩中世紀波斯,文學為何還「火上澆油」,流行悲劇色彩?

2020-12-24 豈止史實

中世紀的波斯文學興盛幾百年,其中充斥著濃重的悲劇色彩。從《列王紀》、《蕾莉與馬傑農》等極具中世紀波斯悲劇文學代表作中不難看出,故事裡的悲愴與與蒼涼並不是簡單的作者獨立個體的情感宣洩,那是衍生于波斯薩珊王朝榮耀消失的民族悲痛中的強烈情感。

中世紀的波斯文學裡無不訴說著對現世黑暗的控訴與對古典英雄的崇拜與嚮往。波斯人堅守著自己的語言,將慘痛的歷史與悲涼的人生際遇交織在一起,編織出一個又一個令波斯人熱淚盈眶的故事。用這能喚醒世人最強共鳴的悲劇故事讓波斯人時刻保持警醒不要忘記自身的榮耀與驕傲,去學習那些偉大的古典英雄們去戰鬥去守護自己的家園樂土。

一、波斯文學隨著帝國失去往日榮耀而陷入抑鬱

1.波斯被入侵的挫敗感透過文學宣洩

波斯的薩珊王朝是古代波斯最後的王朝。薩珊王朝統領下的波斯也曾極致輝煌,享受著古老兩河流域的資源與文明灌溉,也曾擁有與羅馬、拜佔庭等強大帝國爭鋒的資格與能力。薩珊王朝給予過波斯人無與倫比的驕傲自豪以及文明。

可這些璀璨耀眼的繁華在無休止的戰火裡逐漸土崩瓦解,最終阿拉伯人的鐵騎將它徹底踏碎。這些信奉伊斯蘭教的阿拉伯人踩碎的不止波斯這個帝國,更踩碎了整個帝國用幾百年經營換來的驕傲與自信。被他族入侵折辱的痛楚不僅在身體髮膚上更流淌在血脈胸腔中。

這種痛楚無處宣洩,最終將這股挫敗感放逐到波斯的文學故事裡。悲劇性的故事紛沓而來,那裡藏著波斯人的悲痛與掙扎。波斯人希望通過故事來宣洩心中的鬱悶與挫折,仿佛抑鬱症患者的一個心理治療過程,將鬱悶傾述表達出來不藏在心裡,這是人們受傷後選擇自愈的一種方式。

2.為重回榮耀開始宣揚英雄犧牲主義

無論是波斯曾經的貴族統治者還是普通民眾在看到自己帝國覆滅受制他人後,都不免生出反抗的心思。這樣的心思需要鼓勵支持的力量,使其變得越來越強烈,強烈到無法控制連犧牲都覺得是最偉大的獻身。

這樣違背人類生存本願的強大精神控制力自然需要英雄犧牲主義的強烈渲染與宣傳才能達到效果。故此,在這場重新奪回榮耀的歷程裡,各類英雄犧牲主義的悲劇文學層出不窮地出現。

它們被創作者有意識或下意識地創作出來,完全符合當時的社會氛圍與需求。伴隨著反抗的不斷流血,那些悲劇變得更加神聖,讓需要英雄夢的人都得到了滿足。

二、波斯文學者拋卻權勢宗教著眼殘酷的現實百態

1.雙重壓迫下的黑暗統治令創作者灰心

文學作品的取材必然都是來自現實生活以及人們內心的心靈追求。可當波斯的文學者們放眼周遭的環境時,到處是殘酷的壓迫與黑暗的統治,無論是曾經與後來的波斯貴族還是入侵者阿拉伯人都是耽於享樂,滿手血汙。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大概就是當時的波斯文學者的體悟。

無論是統治者的權勢還是阿拉伯人帶來的宗教都沒能讓這些文學者與普通的百姓尋找到不再痛苦的辦法。這些波斯文學者恰如落寞大唐裡走出的杜甫與白居易等寫實的詩人。

在看過繁華落地與滿目蒼夷後,他們是沒有辦法寫出諸如李白那般瀟灑不羈的作品的。那些聲色犬馬、物慾橫流的人間喜樂實在令他們無法共鳴,視線不自覺得就被世間殘酷的人生百態吸引。

2.著眼現實人生的文學註定悲劇橫流

當創作者以及世間都將目光投入到現實人生中時,那麼他們的眼中註定飽含淚水,心中自然會凝結出無法解脫的悲愴。何為現實人生,生老病死愛恨別離,歡愉稍縱即逝,身處黑暗統治中更是如此。即使是天命貴胄也逃脫不了命運的捉弄。

何況身來卑微的平民,在帝國繁華時他們付出最多汗水也未見享受多少歡愉,帝國衰落時那些苦難一分不差地落在他們身上。是以當文學創作選擇將鏡頭對準這些平凡的無名之輩時那註定是一場又一場悲天憫人的劇作。沉鬱頓挫是作品裡註定的底色,悲劇是那些故事註定的結局。

因為無論是故事中的平凡者還是所謂的英雄,他們都註定要在黑暗的泥潭裡不斷掙扎。因為人生本就是不斷失去衰落的過程,無論幾次掙扎與反抗都逃脫不了宿命的結局。何況身處黑暗統治中的那些默默無名者們,他們的故事只會充滿無法名狀的悲傷。

三、為何中世紀的波斯文學如此悲傷而強大

1.波斯語言得以保存

波斯語言得以保存使用,是波斯文學的一大幸事。雖然波斯帝國曾被阿拉伯人佔領,但野心勃勃的阿拉伯人並沒有採取有效的同化管理措施。阿拉伯人只是採取了簡單粗暴的軍事管理,殘酷的鎮壓造成波斯人的絕地反擊變得更加團結。

同時,這些阿拉伯軍事管控之下,波斯人依舊按照從前的規制生活當然波斯語言也被完好保存下來。雖然一些官方軍事上會要求用阿拉伯語,其他方面並沒有語言限制。語言不僅是交流溝通的方式,它更是一種歷史見證以及文化傳播媒介。

試想如果當時阿拉伯語言徹底取代波斯語言,那麼經年累月下來,凝結在波斯語言中的波斯文化也會在潛移默化中被阿拉伯文化取代。當自身的歷史與文化意識變得淡薄時,又如何再有心思與能力創作屬於自己民族的文學作品。

只會在不斷消失的記憶裡不斷將過往埋葬,那麼就不會有波斯文學的繁榮,更不會有波斯文學中悲劇與英雄主義的創作誕生。波斯語言令波斯文學有了最好的宣洩方式和創作空間。

2.逼仄的生存境遇催生悲劇

在黑暗的中世紀,無邊的戰火與屠殺使得整個歐洲都陷入了巨大的悲傷與鬱悶中。不僅是波斯,整個歐洲大陸有哪一個地方能倖免於難,到處都是哀鴻遍野。

這樣逼仄悲痛的生存環境像一個不斷縮小的枷鎖,從歐洲大陸縮小到波斯帝國,將它無情地碾碎,之後繼續不可控制地困住這片土地上的每一個生靈。在戰火面前渺小而脆弱的波斯人只能被逼仄的悲情枷鎖徹底踏碎。

他們難道不想逃脫這場悲劇的宿命?當然想,可是他們無處可逃,這些人是這片土地繼續運轉下去的有生力量,被不斷地壓榨與逼迫是他們的結局。這樣逼仄而困苦的局面不僅發生在平民身上,即使出生顯貴也難逃逼仄環境的打壓。

或許,他們中的一些人能夠擁有還不錯的物資享受,但精神心靈無不陷入黑暗中備受煎熬。那是最壞的時代,幾乎無人生還於那個時代,黑暗的枷鎖下到處都是行屍走肉。那不是人世間,那仿佛是悲劇輪番上演的煉獄。

3.悲劇更能引起人們的共鳴

悲劇便是將所有的美好打碎了給人看。那麼它正好是那個時代的寫照。文學創作從來都是需要人們的共鳴才能算最終完成。而悲劇無疑更能激發人們的共鳴與情緒。

首先在那樣的時代,人人都需要一個宣洩情緒的窗口,悲劇無疑是最合適的選擇,人們可以通過悲劇故事裡的人物身上與自己的共通處獲得安慰。這個時候悲劇於人便是最好的止疼片。

壓抑太久的人很難對著喜劇喜笑顏開,因為喜劇難免有滑稽逗樂的存在,而身處抑鬱久的人很容易將那些嘲笑滑稽的行為歸結到自身,從而陷入更深的懷疑與糾結中。這些都可以從現如今的喜劇創作者身上發現,隨著自身的歷經滄桑,他們越來越覺得世間並沒有什麼值得歡笑的。

可見身處黑暗中,人真的更容易與悲劇交融。而那些悲劇的英雄主義故事不僅能滿足觀賞者對成為英雄的渴望,更能催生他們的犧牲與勇敢精神使得他們獲得在困苦逼仄的環境裡繼續戰鬥的力量。

四、總結

中世紀的波斯,曾經的帝國榮耀逐漸消亡。波斯人被籠罩在中世紀的黑暗裡難以掙脫,人生本來就多艱難又身處這樣的亂局之中,每個人的心裡都註定有一道甚至更多的終生不愈的傷痕。他們註定纏綿悲劇的床榻無法擺脫這場動蕩時局帶來的抑鬱頑疾。

所幸,他們還有自己美妙而歷史悠久的波斯語言。他們可以借著波斯語重新回到那個充滿英雄主義的古典時代,雖然依舊擺脫不了宿命安排的戰鬥,畢竟戰鬥是英雄存在的全部意義。

他們在一幕幕悲劇場景裡尋找自己的共鳴者,以此來擺脫無法掙脫的現實命運的孤獨。那些悲劇裡有他們再也回不去的往日榮耀,那是他們最好的避風港。

參考文獻:

《歐洲簡史》

《阿拉伯帝國》

《波斯史》

相關焦點

  • 戀歌:歐洲中世紀的愛情文學
    文/Sade說到中世紀,最常被想到幾個元素不外乎「騎士、公主、龍、魔法」等充滿浪漫幻想色彩的名詞。
  • 為何2020年的年輕人喜歡中世紀風音樂-虎嗅網
    出於對以工業革命、科學、理性為顯著特徵的現代性的回應,浪漫主義者強調人的情感和個人主義,歌頌過去與自然,並將目光轉向中世紀。這種對中世紀的重新發現顯著影響了當時的視覺藝術、音樂和文學。比如在19世紀下半葉,英國掀起了工藝美術運動。
  • 生於矛盾中的騎士階層:為何騎士文學中的美學能夠流傳至今
    騎士階層是新興階層,褪去平民的卑微,還未沾染古老貴族的腐朽氣息,他們的身上散發的始終是初生陽光的味道。他們鋤強扶弱,也同樣信仰宗教,在服務貴婦時更是具備不同於貴族傲慢與平民怯懦的文雅模樣。獨特的事物都將成為難得的文學素材,是以騎士文學的美在中世紀恣意綻放。
  • 於桂麗譯著《菲爾多西波斯古典文學的奠基人》
    《語言的播種者》 ——菲爾多西波斯古典文學的奠基人 一、民族史詩《王書》該伊朗地方政權熱衷於復興古波斯文明,鼓勵和贊助為古波斯帝王樹碑立傳。在菲爾多西之前已有五部《王書》問世,其中三部是散文體,另兩部為詩歌體。菲爾多西主要依據薩曼王朝霍拉桑省督阿布 曼蘇爾下令編撰的散文體《王書》,參考帕拉維語史著《赫瓦塔伊 納瑪克》(即《帝王紀》),並深入民間廣泛搜集素材,嘔心瀝血三十餘年,終於完成長達近十萬餘行的民族史詩《王書》。
  • 外國文學史上最完整版筆記
    古希臘文學的眾多篇章程度不同地從多個側面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活,為後人提供了第一手資料;也有相當一部分作品充滿了神奇的想像、怪誕的誇張和優美的抒情,表現出濃厚的浪漫色彩。3、種類繁多,具有開創性。古希臘文學種類齊全,具備了後世幾乎所有的文學樣式。除神話、史詩外,還有悲劇、喜劇、寓言、故事、教諭詩、抒情詩、散文、小說等等。
  • 挫敗感,是通往驚喜的必經之路
    尤其是在北方嚴寒的天氣中,總覺得時間太瘦,指縫太寬,似乎自己一年到頭還碌碌無為,於是就深陷焦慮中無法自拔。 驚喜拯救了我的不開心 正當想有點抑鬱之時,突然被電話聲打擾。 原來是一個快遞到了,原來是朋友寄過來的飲料,有可樂味,還有酸梅湯味、檸檬味和橙汁味。
  • 那年的王子還不是猴子 漫談《波斯王子》經典三部曲
    不過這還沒完,實際上《波斯王子》初代遊戲還著有一個平臺獨佔的「威力加強版」,而且這個版本比FC版發售早半年,但他的表現卻超過了幾乎所有平臺,它就是同為任天堂旗下的主機,當時與FC並行的SFC。SFC版的《波斯王子》可以說已經不是簡單的移植,而是重新製作了遊戲。
  • 《一千零一夜》:中世紀阿拉伯世界的「百科全書」
    《一千零一夜》是具有世界影響的阿拉伯古典文學名著,也是古代阿拉伯人民奉獻給人類文明的一朵奇葩。其規模宏大,內容豐富,結構精妙,故事情節奇巧怪異,神秘莫測,美妙絕倫,融匯了中世紀幅員遼闊的阿拉伯帝國內各民族及周邊地區廣為流傳的神話、傳說、寓言故事。該書成書後,迅速傳播到世界各地,東西方各民族億萬讀者無不為之傾倒。    《一千零一夜》的成書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
  • 解讀張愛玲《傾城之戀》的悲劇色彩
    在《傾城之戀》中,張愛玲刻畫了三種人間悲劇,並通過獨有的視角和反差烘託等,將其中的悲劇色彩體現得淋漓盡致,本文對張愛玲的《傾城之戀》中的悲劇色彩進行簡析,並對其中悲劇色彩的產生原因進行研究和探討。本論文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簡單論述作品中悲劇色彩的研究價值,第二部分具體寫這種悲劇的表現,第三部分寫小說悲劇的表現手法,最後一部分寫悲劇的研究價值。
  • 是懷舊還是玩梗:為什麼2020年的年輕人迷戀上了中世紀風音樂?
    出於對以工業革命、科學、理性為顯著特徵的現代性的回應,浪漫主義者強調人的情感和個人主義,歌頌過去與自然,並將目光轉向中世紀。這種對中世紀的重新發現顯著影響了當時的視覺藝術、音樂和文學。比如在19世紀下半葉,英國掀起了工藝美術運動(The Arts and Craft Movement)。
  • 中世紀「玫瑰謎語詩」
    [作者簡介]  包慧怡  都柏林大學英文系中世紀文學博士,復旦大學外文學院英文系副教授,研究古英語與中古英語文學、中世紀手抄本中的圖文互動、世界詩歌。  「昔日玫瑰以其名流芳」  中世紀英國文學中有大量迷人的「謎語詩」aenigm ata範本。許多古英語謎語詩由謎底物件採取第一人稱敘事,以人格化「擬聲」的方式描述自己的生平,實實在在地用詩藝來講述「萬物有靈」,產生了特殊的移情效果。
  • 流行色彩|2022SS五大流行色,一起沉迷「美色」嗎?
    2022 SS「黑天鵝」大肆席捲全球籠罩著「不安&緊張」在新冠病毒陰霾下消費者渴望「平靜&安寧」基於消費者行為及社會調查研究2022SS流行色彩趨勢摒棄豔麗浮華的人工基調在這充滿挑戰的時刻,運用這種高彩度的品紅色調將是營造積極感和逃離現實感的好方法。/色彩應用:充滿活力的粉紅色系已經在運動服和休閒服領域中被充分利用且足具影響力,尤其是對女性消費者而言,蝴蝶蘭將持續廣泛地流行,在時裝、泳裝、室內設計、美妝領域中產生連結與共鳴,它憑藉紫色的底蘊,初期由青年市場推動並隨之吸引男女裝市場。
  • 中世紀後期鼠疫、戰爭、饑荒,義大利為何能「撿漏」,佔領絲織業?
    中世紀後期,歐洲大陸籠罩在黑死病、戰爭與饑荒的陰影裡,苦苦掙扎。這樣的暗無天日令無數人感到深深絕望,如同人間煉獄般的時代什麼時候才能迎來光明。但是俗話說:不破不立。便是這樣動蕩不堪的破局催生了宗教變革以及義大利的文藝復興。義大利絲織業被命運選中的幸運兒義大利破繭而出,迸發出空前的上升勢力。其崛起的絲織業便是它綻放的萬千星輝中的一縷。
  • 你了解挫敗感嗎?知道如何應對挫敗感嗎?
    挫敗感是得不到滿足的一種失落感挫敗感是指受到挫折以後有一種失落感,個人需要得不到滿足
  • 拜佔庭與中世紀服飾
    丘尼卡連身衣(有細節變化)       丘尼卡在中世紀早期變化(仍作為內衣穿著)。已經開始變得緊身,展現出女性優雅的身材。色彩,配飾,帽子(穿插達爾馬提卡,冬羊毛,夏亞麻, 與衣穿插寫。)1.紫色是教皇和國王,王后的專利,而紅色是主教及貴族的顏色。
  • 二次元10大悲劇女主角 沒有主角光環籠罩的女主角各有各的悲劇
    在二次元的男主角都有主角光環籠罩,這就擁有了小強一般的不死體質,或是幸運MAX的屬性,但是女主角可就不一定了,或許作者就是想通過這種悲劇的設定來完成作品的內容吧
  • 中世紀獵巫運動與近代早期西方法制的覺醒:讓悲劇不再重演
    中世紀晚期至近代早期,大規模的獵巫運動開始在歐洲大陸上蔓延開來,甚至還影響到了早期的美洲殖民地,很多孤苦伶仃的寡婦和婦女在這場運動之中被投入火堆,成為了無辜的犧牲品,而「巫術罪」也成為了中世紀晚期最為嚴重的罪名。
  • 中世紀宮廷愛情是上流社會的「專屬」,為何會在市民階層中流傳?
    儘管距離十二世紀宮廷愛情已經十分遙遠,但中世紀時期仍舊存在相當數量程度的宮廷愛情文學的傳播者和崇拜者。 或者說儘管宮廷愛情和現實生活存在十分明顯的差距,但是仍舊存在宮廷愛情文化的流行,在某種程度上得益於宮廷愛情文化符合大眾或者是說社會中對於美好事物、德行、信念的的期待。
  • 韓國文學在中國為何缺少存在感
    為何韓國文學在中國的存在感這麼低?「韓流」中的缺席多年以前,被稱為「韓流」的韓國大眾文化曾對中國造成巨大衝擊。各種韓劇和綜藝節目紅遍中國,至今宋慧喬、宋仲基們在中國的人氣可能一點也不比迪麗熱巴、鹿晗們差。
  • 2021國考備考:25條文學常識合集!
    【導讀】華圖國家公務員考試網同步網絡發布:2021國考備考:25條文學常識合集!,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西方文學史上最早的正式書面文學作品,以特洛伊戰爭為中心,描寫了古希臘的神話、英雄人物。   2.《伊索寓言》:世界上最早的寓言故事集。名篇:《農夫和蛇》、《狐狸和葡萄》、《龜兔賽跑》、《烏鴉喝水》、《牧童和狼》、《北風和太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