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竹一人一畫境,一念一品能修心——竹子詩畫集

2020-12-24 騰訊網

亭後有竹,竹欲疏;

竹盡有室,室欲幽。

竹,雅稱修竹,又有名做篁,

文人雅士取其正直虛心高節的意思,

作君子的象徵。

同為君子象徵的,還有梅蘭菊,

但能以「君」直接稱呼的,卻只有竹,即「此君」。

據《晉書·王徽之傳》記載,王羲之第五子王徽之為人高雅,生性喜竹。有一次,他寄居在一座空宅中,便馬上令人種竹。有人問其原故,他不予正面解釋,但嘯詠(歌詠)指竹曰:「何可一日無此君!」「可使食無肉,不可使居無竹」便是藉此典。

樸實直白的語言,顯示出那悠久的文化精神已深入文人骨髓。在文人心中是清雅澹泊的明志寫照,更是君子隱逸高潔之風,也戒由竹勉勵自身德行,修傲然風骨。故而竹在中國文化中留下的審美意象,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

《洗然弟竹亭 》

唐代:孟浩然

吾與二三子,平生結交深。

俱懷鴻鵠志,昔有鶺鴒心。

逸氣假毫翰,清風在竹林。

達是酒中趣,琴上偶然音。

此詩竹亭述志,展現了兄弟之間志同道合、友愛情深的思想感情。全詩敘寫自己與諸弟很友愛,且都有遠大的志向,像古代的竹林七賢一樣,常雅集竹亭,飲酒撫琴,以寄託豪情逸氣。

在意象運用上,此詩以竹作為清幽和隱逸的意象。竹在古代,是瀟灑挺拔、高雅脫俗的逸士的象徵。頸聯兩句的「竹林」有借竹林七賢喻指詩人兄弟之意。這裡繼承魏晉風度之氣,以魏晉的名士風流來刻畫兄弟們的高雅志趣,來烘託他們超然脫俗的品格。而「竹林」同時切詩題中的竹亭,作者也是借阮籍(竹林七賢之一)的出世之志來映照自己對遁跡竹林的出世生活的無限嚮往。

從寫作方法上,此詩運用了白描和用典的手法,寫了竹亭集會,賦詩飲酒彈琴的和諧場面,寫出兄弟之間的友愛之情。

孟浩然詩中常表現出一種「安以樂」的太平氣象,在此詩中則具體表現為「逸氣」。逸氣是一種超脫世俗的氣概、氣度。陳貽焮《孟浩然詩選》認為,這裡的「逸氣」表現出孟浩然高雅的心情;「高雅的心情」是抽象的、綜合性的體驗,也是孟浩然「韻高」的方面。從陳貽焮的賞評中可以看到,在這首詩歌中,孟浩然將原本矛盾的「鴻鵠志」和「竹林」的清逸灑脫、高雅爽朗進行有意識的協調,並且調和得極為自然。此詩是孟浩然的「韻」和「才」能夠統一起來的典型例子。

《春日山中竹》

唐代·裴說

數竿蒼翠擬龍形,峭拔鬚教此地生。

無限野花開不得,半山寒色與春爭。

譯文:

數支竹子,蒼翠碧綠,猶如龍騰一般。如此峭拔的山地,正是它生長的地方。無數的野花是沒有辦法(在這陡峭的山上)盛開的。唯有竹子,能在這半山的寒色當中與春天爭風。

《題李次雲窗竹》

唐代·白居易

不用裁為鳴鳳管,不須截作釣魚竿。

千花百草凋零後,留向紛紛雪裡看。

本詩是一首七絕。這兩句是說,冬日嚴寒,千花百草均已凋零,唯有窗前的竹子,仍然青翠碧綠;在大雪紛飛的時候去看,白中見綠,別具一番凌雪傲寒的情調。表現竹的頑強生命力。

《晚春歸山居題窗前竹》

唐代·錢起

谷口春殘黃鳥稀,辛夷花盡杏花飛。

始憐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陰待我歸。

山谷口已是暮春凋殘,黃鶯兒的叫聲幾乎聽不到了,迎春花早已開過,只有片片杏花飛落芳塵。春去匆匆,山窗下的修竹實在幽雅,惹人憐愛;它依舊蒼勁蔥蘢,等待著我的歸來。

《與舍弟華藏院忞君亭詠竹》

宋代:王安石

一逕森然四座涼,殘陰餘韻去何長。

人憐直節生來瘦,自許高材老更剛。

會與蒿藜同雨露,終隨松柏到冰霜。

煩君惜取根株在,欲乞伶倫學鳳凰。

人們愛竹直而有節,且生來清瘦,更讚美它越老越堅硬、剛強。竹子曾與蒿草、蒺藜同受雨露的滋潤,最終則伴隨松柏傲然挺立於結冰凝霜的寒冬。

詩的頭兩句讚揚了竹的不可毀其節的剛正,後二句又指竹勇於同大自然的各種考驗相抗,不怕風吹雨打,不怕霜煎雪熬,這首詩不僅是詠竹,更是詩人自身品格的抒發與吶喊。

《霜筠亭》

宋代·蘇軾

解籜新篁不自持,嬋娟已有歲寒姿。

要看凜凜霜前意,須待秋風粉落時。

譯文:

剛從筍殼中破出的新竹尚且有些幼弱,不太能夠自己保持挺直,但已姿態優雅,有了能耐受嚴寒的儀態。而要看到它嚴正可敬,傲對霜寒的樣子,就要等到秋風驟起,花粉凋落的時候了。

《於潛僧綠筠軒》

宋·蘇軾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

旁人笑此言,似高還似痴。

若對此君仍大嚼,世間那有揚州鶴?

蘇軾這首詩非常有趣,意思就是竹子和肉如果一定要二選一,一定要選竹子。後面還有兩句:「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意思是你瘦了可以吃胖,如果你俗了,你就沒救了。

《新竹》

宋代·劉兼

近窗臥砌兩三叢,佐靜添幽別有功。

影鏤碎金初透月,聲敲寒玉乍搖風。

無憑費叟煙波碧,莫信湘妃淚點紅。

自是子猷偏愛爾,虛心高節雪霜中。

《竹 石》

清代·鄭燮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這首詩著力表現了竹子那頑強而又執著的品質 。既是讚美了巖竹的題畫詩,也是一首詠物詩,開頭用「咬定」二字,把巖竹擬人化,已傳達出它的神韻;後兩句進一步寫巖竹的品格,它經過了無數次的磨難,長就了一身特別挺拔的丰姿,決不懼怕來自東西南北的狂風。鄭燮不但詠竹詩美,而且畫出的竹子也栩栩如生,用他的話說是「畫竹子以慰天下勞人」。所以這首詩表面上寫竹,其實是寫人,寫作者自己那種正直倔強的性格,決不向任何邪惡勢力低頭的高傲風骨。同時,這首詩也能給我們以生命的感動,曲折惡劣的環境中,戰勝困難,面對現實,像巖竹一樣剛強勇敢。

《新竹》

清代·鄭燮

新竹高於舊竹枝,全憑老乾為扶持。

下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龍孫繞鳳池。

新生的竹子能夠超過舊有的竹子,完全是憑仗老竹的催生與滋養。等到第二年再有新竹長出,它也開始孕育新的竹子了,就這樣池塘周圍布滿了鬱鬱蔥蔥的幼竹。

詩意比喻青出於藍而勝於藍,而新生力量的成長又須老一代積極扶持。前兩句是回顧,既表達了「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新人勝舊人」,又表達了後輩不忘前輩扶持教導之恩;後兩句是展望,用以表達新生力量將更好更強大。

凌霜竹箭傲雪梅,直與天地爭春回。

清代·魏源

這句是清代啟蒙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魏源的一句名言,意識是竹子在大雪時候還像箭一樣筆直挺立,不被雪所壓彎;而梅則朵朵盛開。詩人看見此情此景,覺得它們好像在與天地對抗,好像要把春天爭回來似的。更深層的意思就是做人要像竹和梅一樣,傲骨長存,不被外界不正之氣壓倒。

魏源是一個進步的思想家、史學家和堅決反對外國侵略的愛國學者。他積極要求清政府進行改革,強調:「天下無數百年不弊之法,無窮極不變之法,無不除弊而能興利之法,無不易簡而能變通之法。」他著重於經濟領域的改革,在鴉片戰爭前後提出了一些改革水利、漕運、鹽政的方案和措施,要求革除弊端以有利於「國計民生」,認為「變古愈盡,便民愈甚」。這些主張不僅在當時具有進步意義,對於後來的資產階級變法維新運動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相關焦點

  • 李賀的一首詩,全文無一竹字,卻句句寫竹,更顯脫俗品質
    下面介紹李賀的一首詩,全文無一竹字,卻句句寫竹,更顯脫俗品質。竹唐代:李賀入水文光動,抽空綠影春。露華生筍徑,苔色拂霜根。織可承香汗,裁堪釣錦鱗。三梁曾入用,一節奉王孫。李賀,字長吉,雖然只活了短短27歲,卻是我國文學史上一位極富才華的著名詩人。
  • 幽幽竹景……竹子盆景惹人愛
    宋人蘇東坡對竹子特別鍾愛,曾語曰「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食無肉使人瘦、居無竹使人俗。」他在詩中也寫到自己愛竹行為:「不問人家與僧舍,拄杖敲門看修竹。」足見愛竹之深。古人贊竹愛竹之詩文舉不舉勝,今人贊竹之語也不鮮見。如「竹子剛勁、清新,生機盎然,蓬勃向上。
  • 八首竹子詩詞:五月知竹,人生知足
    五月,萬物生長,草木繁盛,此時的竹子也迎來了一年中生長最快的時候。蘇軾說: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對於竹子,古代文人墨客從不惜溢美之詞,古詩文當中也留下了大量詠竹的詩詞。五月知竹,人生知足,讓我們一起品讀詩歌,品味知足人生。《竹石》 清·鄭燮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 一進門看見什麼畫最好 適合玄關的畫 國畫竹子
    對每一個家庭來講,掛畫的作用不可替代,一幅恰到好處的裝飾畫,不僅能讓家庭增添活力,充滿藝術氣息,也可以營造文化氛圍,彰顯家居主人的品味和內涵。  一進門看見什麼畫最好?在玄關掛一幅精緻的竹子畫,不僅因為竹子本身的好寓意,比如竹報平安、節節高升、虛懷若谷、挺拔正直,給人們美好的祝福,還因為書畫家李傳波老師手繪竹子畫,可以給室內增添藝術氛圍,讓整個家居的文化氣息都能得到大大的提高,進一步彰顯屋主人典雅的藝術品味。一進門看見什麼畫最好——紅竹
  • 竹子為何入選花中四君子?2020年願你平安如竹,節節高升
    清末戴亨有詩說「勁節排風能力持,後凋不獨稱松柏」,將竹與松柏並稱,可見其堅貞之性。這種堅韌也象徵了中華民族堅忍不拔的性格。早在魏晉朝時期,竹子就引起文人的注意。書法大家王王徽之,性格高傲,放誕不羈,最喜竹子傲然不俗的品質。即便他在別人家暫住,他也要在房舍周圍種滿青竹,並且說「何可一日無此君」,可見竹子的瀟灑出塵,傲岸堅貞,正是王徽之品性的象徵。
  • 尋詩,問「竹」 成都武侯學子跟隨詩人足跡,尋找詩中竹韻
    中國網11月18日訊(劉楊)古有詩人詠竹抒懷,今有學子尋詩怡情。近日,成都市武侯區的學子們開啟研學之旅,尋找古人「詠竹」的情懷,跟隨詩人的足跡,尋找詩意中的竹韻。眾類亦云茂,虛心能自持。多留晉賢醉,早伴舜妃悲。晚歲君能賞,蒼蒼勁節奇。」同學們了解薛濤的生平事跡,尋找她的足跡、她的詩。學習、了解竹子的種類,生長環境,品格、蘊意…… 勤學勤思,方能致遠,在薛濤井旁、浣箋亭前同學們席地而坐,將自己的所見所思,與大家分享交流。交流、討論,撰寫研學實踐活動手冊,讓研學的知識,入眼、入腦、入心。讀萬卷書,行萬裡路。孩子們在研學中快樂成長。
  • 竹報平安——歷代國畫竹(一)
    國畫墨竹在中國的文化中,是有骨氣、有氣節、堅貞的象徵,國畫墨竹同樣也象徵著生命的彈性、精神的真理,歷代多少仁人志士常讚美竹、詠竹、畫竹、寫竹,它們有著虛心亮節、瀟灑挺拔的君子風度,世人常用竹來寄託自己的情感或以竹的品質為自己品格的發展方向。
  • 鄭板橋的這一首《竹石》,通篇無一「竹」字,卻讓人覺得句句有竹
    在先秦時期,竹子象徵著君子的高尚品格。在魏晉時期,竹子代表了清雅脫俗。自唐宋以來,竹子已成為一種頑強的人格追求和生活態度。一言以蔽之,文人愛竹。他們眾多的寫竹詠竹的作品,都是中國古典詩歌長河中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 君子當如竹!(內附100幅寫意國畫竹子畫法)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使人瘦,無竹令人俗。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深夜人不知,明月來相照。窗前有竹玩,門外有酒沽。何以待君子,數竿對一壺。    做人當君子,君子當如竹。畫竹起手式中國傳統中,竹子象徵著生命的彈力、長壽、幸福和精神真理。竹,秀逸有神韻,纖細柔美,長青不敗,象徵青春永駐,年輕;竹子瀟灑挺拔、清麗俊逸,翩翩君子風度;竹子空心,象徵謙虛。
  • 鄭板橋《竹石》詩,竹子在巖縫中頑強生長,面對困難,人也應那樣
    其詩、書、畫,世稱「三絕」,為「揚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鄭板橋一生只畫蘭、竹、石,自稱「四時不謝之蘭,百節長青之竹,萬古不敗之石,千秋不變之人」。鄭板橋的這首《竹石》詩,非常膾炙人口,刻畫一株立身於巖石縫中的竹子,它敢於挑戰惡劣環境,努力生長,堅強剛毅,不畏風霜雪雨。通過對竹子頑強精神的讚美,表達生命力量的強大,也是對那種精神的認可。
  • 李賀這首詠竹詩,竹子形象與詩人感情合二為一,給人以玩味不盡的感受!
    在悠悠幾千年的歷史發展長河中,竹子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中國悠久的文化與竹結下了不解之緣,形成了豐富多彩、獨具特色的竹文化。尤其是歷代文人墨客對竹字的不斷吟詠,創造出大量的詠竹文學作品。而在我國詩詞長河諸多贊詠竹子的作品中,不得不提一下唐代詩人李賀的這首詠竹詩《昌谷北園新筍(其二)》。李賀十分愛竹,在摩挲觀賞之餘,寫了不少詠竹的詩句,有時還直接把詩寫在竹上,以寄託自己的情思。
  • 《畫境長恨歌》伐竹取道成就怎麼達成 伐竹取道成就達成方法
    導 讀 畫境長恨歌是一款長恨歌為背景的古風解謎遊戲,遊戲中,玩家可以達成很多的成就,這裡說一下竹筏取道這個成就,這個成就還是有點難的,伐竹取道怎麼達成?
  • 音樂遇上竹子的故事
    竹子雖尋常百姓家,卻有人繪竹行天下。一片竹葉滿一生情,一片顏色訴一份愛。天地開滿善良的花,千絲萬縷任筆在畫。滿腔熱情的夏天,就連天空的雲彩也笑得特別燦爛,今晚受好友之約,拜訪一位貴客——當代實力派書畫大師,中國彩竹第一人【韋藝和】現為電影《徐悲鴻》負責人和製片人、中國美術、書法藝術家協會理事,中國詩歌學會會員,中國藝術之窗網顧問,
  • 「廖竹」勁節更著丹
    傳統文人畫竹,往往畫其靜態,而「廖竹」則常取風雨之中修竹勁節之姿。從前人所少涉及的角度入手,氣象開闊雄渾。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廣東省文聯主席許欽松稱讚說,廖紅球獨創的狂風暴雨竹,表現竹子在狂風暴雨中的形態,勁風獵獵,豪雨如鞭,很有感染力。「不僅是他多年苦心摸索出的獨門技法,也是他對中國墨竹繪畫的創新和重要貢獻。」
  • 說不盡的竹文化,會多少「竹」成語,到鯨魚溝竹海「秀」起來!
    新竹老竹一看粗細便知竹類是種子植物。種子植物靠開花結實,用種子繁衍後代。竹類植物開花結實,也可用種子繁衍後代。但是,竹類植物營養生長期較長,要幾十年或幾百年。多數竹種是1次開花之植物, 竹子開花後,竹株枯死,竹林衰敗。是的,我們基本沒見過竹子開花,因為它一開花就死了……
  • 清翠獨言奇 ——談石廣智的攝影《清風竹影》 窗前一叢竹,清翠獨言奇
    「窗前一叢竹,清翠獨言奇。南條交北葉,新筍雜故枝。月光疏已密,風聲起復垂。青扈飛不礙,黃口獨相窺。但恨從風籜,根株長相離。」
  • 宰相李嶠的一首詩,20個字寫風,一個字讚美竹子,可惜人品不咋地
    風·李嶠,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這首詩是描寫風的,解釋開就是,風可以吹落秋天的樹葉,也能吹開二月春天的紅花,如果從江面上吹過,就能激起千層水浪,如果吹入竹林,筆直的竹竿立馬都會變斜。
  • 竹子的種類與運用
    散生型竹類有紫竹、方竹、南竹、淡竹等;叢生型的有佛肚竹、鳳凰竹、青皮竹等;而混生型的有茶竿竹、苦竿竹。 在農業方面,竹子的運用更為廣大。竹子可綴輯各種農具,如籮篩、畚箕、掃帚、曬墊等。將竹子的竹節挖通用作水管,供農田灌溉和引航之用。四川自貢鹽區用竹管輸送鹽滷,費用低廉,經久耐用。
  •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這些竹子做盆景真的很美
    方竹竹子在南方很是常見,因為都是在戶外栽種,所以長勢非常強健,有些能長到10-20米高,而且分生能力很強,輕鬆就能長成一片,其實竹子我們可以將其製作成盆景,擺放在室內很有雅趣。觀音竹我們在製作竹子盆景時,挑選品種也極為重要,一般多是選擇枝條細葉片小的品種,這些品種包括紫竹、簕竹、四方竹、觀音竹、翡白竹、米竹、姬翠竹等,然後在通過搭配盆景盆和配石,看起來就會更有清秀自然之美。
  • 知竹常樂
    竹子清雅淡泊,不爭豔麗,節直中空,高風亮節,所謂「未出土時便有節,及凌雲處尚虛心」;「玉可碎而不改其白,竹可焚而不毀其節」。竹子枝葉婆娑有致,篩風弄月,素雅寧靜,瀟灑自然,常年翠綠,歲寒不調,「千姿百態能入畫,高風亮節可作詩」,並與松樹、梅共稱「歲寒三友」,這正是中華文化中文人氣質情操和君子風範的寫照,也是華夏竹文化的核心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