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翠獨言奇 ——談石廣智的攝影《清風竹影》 窗前一叢竹,清翠獨言奇

2021-02-17 單反愛攝影

「窗前一叢竹,清翠獨言奇。南條交北葉,新筍雜故枝。月光疏已密,風聲起復垂。青扈飛不礙,黃口獨相窺。但恨從風籜,根株長相離。」南北朝時的謝眺在他的《詠竹》中是這樣描述竹子的。謝眺的詩繪影繪形,將一個虛擬的竹子意象活靈活現地用語言表述出來。  也是南北朝的張正見,在他的《賦得階前嫩竹》中,則將筆墨的渲染最後落在竹子的生命力上,「翠雲梢雲自結叢,輕花嫩筍欲凌空。砌曲橫枝屢解籜,階來疏葉強來風。欲知抱節成龍處,當於山路葛陂中。」竹子在張正見的眼中已不僅僅是愉悅養眼的植物,而是一個頑強的,充滿韌性的生命。  到了清代鄭板橋的筆下,青青的翠竹已經不再只是一叢賞心悅目的植物,和一個具體實在的生命,而是充滿了人格特徵的精神投影。他這樣讚美竹子,「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用竹子的形象來作為自己人格精神的隱喻。  千百年來,竹子清峻不阿、高風亮節的形象,和文靜、高雅、虛心進取的自然品格讓歷代文人不知傾注了多少情感。他們以各種不同的心境來觀照竹子,從不同角度,用不同手法來詠嘆竹子。竹子,成了文人宣洩個人情懷的移情對象。在歷代的詩詞歌賦中,竹和松、梅被人們並稱為「歲寒三友」,是人們寄物抒情,藉以自然物來表現自己的理想品格和對精神境界追求的對象。「歲寒三友」還意喻人們經得起風雨考驗,牢不可破的友誼。

  在畫家的筆下,竹子也是中國古代水墨畫的主要表現題材。畫中的竹和詩中的竹,同樣是一樣的訴求。詩畫合璧共同營造了中國文人的精神境界,二者相得益彰,不分彼此,交相輝映。  中國的攝影師們也沒有忘記竹子,當攝影術成為中國文人的思想表達工具以後,那些古老的題材自然也就移植到攝影中來。郎靜山等沙龍攝影師都拍過不少竹子的題材。像郎靜山在1928年模仿鄭板橋墨竹所拍的《板橋畫本》,其形意都頗有中國水墨畫意蘊。但具體拍攝手法並無任何創新。只是在構圖安排上儘量接近鄭氏的繪畫。後來有無數攝影師嘗試拍照竹子,但其立意和方法基本都沒有跳出這一傳統,只是隨著時代物質進步由黑白變成彩色。應該指出的是,當一種努力成為章法時,它的精神就死了。因為千篇一律的形象和似曾相識的手法不會給人們個體創造的啟示,歷史上許多閃爍著個性創造的藝術表現手段最後論為工藝品的結局,就是源於人們惰性地模仿和陳陳相因,也因此,對既有的突破,既是社會歷史對真正藝術家承認的標準,也是有志於創造的藝術家必須迎接面對的挑戰。

  福建攝影家石廣智一直以拍照花卉見長。他原來獨創的多層遮掩分次曝光的花卉拍攝手法,和該系列以《花非花》命名的作品已廣為人們所熟悉。《花非花》的精彩之處,是石廣智堅決不用計算機的數字圖像技術,全部創作都堅持攝影的原創性,只是分層曝光的方法顯得有些過於機械技術性,部分遮掩了照片更深層面的精神探求。攝影的技術性一方面是攝影者必須強化的表現特質,一方面它有時會干擾和局限攝影者的深層表達。只有將以上兩點完美地結合,才能使攝影作品顯示出迷人的光彩。石廣智在《花非花》系列以後,將自己的鏡頭轉向了竹子,同時也對自己以往的拍照方法進行了調整,他在這個以《清風竹影》為題的竹子拍攝中,繼續堅持他原來使用嫻熟的一底多次曝光技術,對拍照對象進行多次的曝光。他有時利用在自然風動中竹子的搖曳,有時利用單腿腳架拍照時的自然晃動,多次曝光後對象在底片上形成虛實相間、亦真亦幻的影像。他同時還結合虛實焦點的變化,讓影像在疊加、動靜,和虛實三重變化表現中展示。他的竹子,有的迷離,有的紛繁,有的幽雅,有的華貴,有的輝煌,在變幻的自然光線下,很好地表現了竹子「南條交北葉,新筍雜故枝。月光疏已密,風聲起復垂」的生命狀態,昂揚著蓬勃向上和躍動活潑的精神。尤其值得稱道的是,他用這些手段所取得的效果都是純攝影的,和以往畫意式的竹子攝影有著根本的區別,具有攝影影像獨特的美感。而且,他的這些攝影也是很難重複的。不可能出現時下某些風光攝影只要站準拍攝點,時間和曝光相似就可重複一樣的尷尬現象。因為對影像的每一次疊加處理,都是一次想像力的突破和對技術掌握程度的考驗。因而石廣智的竹子攝影是真正意義上的藝術攝影。  難以模仿的作品一定是優秀的藝術品。讓攝影難以模仿是一件很難的事情,因為攝影想進入藝術的最大門檻就是它先天的機械技術性。攝影的這一性徵讓許多淺薄的人隨意自詡為藝術家,令人貽笑大方;又讓更多的明白人知道真正意義的藝術攝影有多麼艱難,轉而望洋興嘆。石廣智的實踐給了我們這樣的啟示,那就是藝術,必須是富於想像的獨創與高超技術的把握,和二者高度完美的和諧展示。(鮑昆)

版權資訊:圖文 來自網絡,僅供學習與交流,版權為原作者所有。

相關焦點

  • 和竹相關的詩詞
    詠竹齊.謝眺窗前一叢竹,清翠獨言奇。南條交北葉,新筍雜故枝。月光疏已密,風聲起復垂。青扈飛不礙,黃口獨相窺。但恨從風籜,根株長相離。竹梁.劉孝先竹生空野外,梢雲聳百尋。無人賞高節,徒自抱貞心。恥染湘妃淚,羞入上宮琴。誰人制長笛,當為吐龍吟。
  • 多重曝光攝影技巧(詳細講解)
    石廣智攝 清風竹影1  石廣智攝 清風竹影2  石廣智攝 清風竹影3  石廣智攝 清風竹影4  《清風竹影》系列之一 石廣智攝(自網際網路)  相關之疊—石廣智  我是使用120膠片單眼相機用反轉片拍攝的,首先選取一處竹竿局部作為畫面主體,以機內平均測光後,減一擋曝光量(光圈F16)進行第一次曝光。
  • 《虛懷若竹影相隨》凌永雄先生(世界攝影十傑)竹影作品精選
    篁竹俏佳人竹影自婆娑文武雙全竹有節長頸交歡竹有節       在「美國攝影學會(PSA)大都會」比賽中,同時獲得了三個金牌,在國際攝影比賽中取得了鶴立雞群的藝術成就。       在「香港聯合攝影家協會第二屆國際攝影」比賽中,四張作品在彩色公開組獲獎五個。      並在同日參加「中國上幫國際攝影比賽」中,在彩色、黑白兩個組別中又各獲三個獎項。
  • 蘇東坡:不可居無竹,無竹令人俗
    窗外,是根根修竹,掩映白牆;窗內,竹的倩影落在地板上,搖曳生姿。有人在光裡走過,便化身剪影。窗口截竹為畫,行人沐浴微光,地上竹影斑駁,時有人坐在光裡凝望窗外的竹,周圍都是輕輕的、靜靜的。那種肅穆和沉靜的美久久地觸動著我。
  • 【上海話朗讀】竹影搖窗
    竹影搖窗。看到搿個詞,可以閉勒眼睛去想像一下,好像看到一幅畫,又好像聽到一陣風,伊撥人帶來視覺搭仔聽覺個雙重享受,還營造出來一種思古通幽個意境。我歡喜搿個詞。有一個朋友住勒鄉下頭,我邪氣眼癢伊個居住環境,還寫了一段文字表達心情:「門前綠樹紅花,屋後竹影搖窗,更有啁啾鳥鳴……」想勿到,居然有得好運道上門了。我個辦公室調到本單位5號樓個底樓,一眼看到房子後頭、窗子外頭,呆呆叫有一叢竹子喔,綠茵茵個,還勒搖發搖發,勿就是「竹影搖窗」嘛!
  • 《竹影》--豐子愷
    幾個小夥伴,借著月光畫竹影,你一筆,我一畫,參參差差,明明暗暗,竟然有幾分中國畫的意味。也許,藝術和美就蘊含在孩子的童稚活動中。
  • 詩詞丨「歲寒三友」之竹
    —— (唐)王勃《送盧主簿》4.擢擢當軒竹,青青重歲寒。 ——(唐)呂太一《詠院中叢竹》5.綠竹半含籜,新梢才出牆。——(唐)杜甫《竹》11.竹色溪下綠,荷花鏡裡香。 ——(唐)李白《別儲邕之剡中》12.此處乃竹鄉,春筍滿山谷。
  • 竹影和詩瘦,梅花入夢香,天心巖肉桂踏月而來!
    【天心巖肉桂品鑑筆記】作者:村姑陳從來沒有想過,一首寫竹與梅的詩,可以跟一款武夷巖茶,聯繫在一起。更加從來沒有想過,一款武夷巖茶,生長在巖上的,比坑澗裡擁有更多日照的肉桂,可以生出清新雅致的花香來。竹影和詩瘦,梅花入夢香。
  • 風敲竹
    又卻是,風敲竹」 時,大腿一拍,直呼太妙。「風敲竹」,簡簡單單的三個字,卻是淡語藏深情。我老家門前就有一片竹林,竹子是父親建房時親手種下的,移栽時只瘦瘦的幾棵竹,後來慢慢發展成一大片,而且竹子越來越粗壯,父親說「人多疏,竹多粗」,還真有幾分道理。中學階段,我喜歡一個人坐在竹蔭下讀書。
  • 【原創】清風醉月美文專輯(一)
    古代七言律詩欣賞文/清風醉月(山東)1.《錦瑟》唐朝·李商隱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2.【絳都春——梅花迎暖報春光】梅花迎暖,喜鵲報春光,東風一剪。簾卷待賢,才子佳人怡心苑。銀弦清曲聲聲慢,撥不斷、酒拼三碗。舞翩紅袖,柳開青眼,暈生嬌面。歌婉。襟懷任染,醉公子、莫把流光偷換。鬥轉星移,詞帝詩仙聊個遍。江湖俠客歡瑤宴,眼兒媚、春神相伴。千樹梅落如嫣,瑞香冉冉。【醉花陰——春來忽然喜】小山有意春來早,試看花枝俏。
  • 清風起,有竹君
    但我更喜歡的還是那竹影。好像也是春日,陽光穿過稀疏的枝葉,從它們的輪廓邊沿滑過,輕柔地落到地上,地上是一些青草和綠苔,竹子疏朗的影子和它們重疊,竹影猶如依附在它們身上。其餘的光也從竹林敞開的空間湧入,竹影便向四面傾斜,延伸,很有層次感。
  • 月下,聽竹!
    柳子谷 月竹竹窗聞風寄苗發司空曙唐代: 李益微風驚暮坐,臨牖思悠哉。開門復動竹,疑是故人來。時滴枝上露,稍沾階下苔。柳子谷 月竹竹唐代: 李賀入水文光動,抽空綠影春。露華生筍徑,苔色拂霜根。柳子谷 月竹洗然弟竹亭唐代: 孟浩然吾與二三子,平生結交深。俱懷鴻鵠志,昔有鶺鴒心。
  • 10首經典詠竹詩詞,修竹成林,濃陰如洗,涼你一夏
    清風掠地秋先到,赤日行天午不知。解籜時聞聲簌簌,放梢初見葉離離。官閒我欲頻來此,枕簟仍教到處隨。這是陸遊的一首詠竹詩,全詩無一「竹」字,但又字字關情。「竹」和「詩」,一為自然之物,一為社會之物,二者本無從比較,但詩人用一個「瘦」字把二者緊密地聯繫在一起,竹具有清瘦的形象,詩具有清瘦的風格。5、《滿江紅·詠竹》——明代:陸容不種閒花,池亭畔、幾竿修竹。相映帶、一泓流水,森寒潔綠。
  • 圖說高新 | 竹笑上海大花園
    他在《石室先生畫竹贊》中說:「竹亦得風,夭然而笑。」在蘇東坡的眼中,竹子遇風擺動就是一種笑態。居於城中,我們與青青翠竹暌違久矣。仲夏時節,我在高新區的上海大花園邂逅篁竹。在小區東邊的河岸上,由南到北,一路茁壯著徑可盈寸、高過兩丈的竹影,竿竿勁節挺拔、筆直端莊,或為一排,或為一團,連綴成一片竹子景觀帶。
  • 一竹一人一畫境,一念一品能修心——竹子詩畫集
    逸氣假毫翰,清風在竹林。 達是酒中趣,琴上偶然音。 此詩竹亭述志,展現了兄弟之間志同道合、友愛情深的思想感情。全詩敘寫自己與諸弟很友愛,且都有遠大的志向,像古代的竹林七賢一樣,常雅集竹亭,飲酒撫琴,以寄託豪情逸氣。
  • 八首竹子詩詞:五月知竹,人生知足
    蘇軾說: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對於竹子,古代文人墨客從不惜溢美之詞,古詩文當中也留下了大量詠竹的詩詞。五月知竹,人生知足,讓我們一起品讀詩歌,品味知足人生。《竹石》 清·鄭燮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竹子紮根碎巖中,飽經風吹雨打,卻仍堅持不懈、無所畏懼。
  • 說不盡的竹文化,會多少「竹」成語,到鯨魚溝竹海「秀」起來!
    新竹老竹一看粗細便知竹類是種子植物。種子植物靠開花結實,用種子繁衍後代。竹類植物開花結實,也可用種子繁衍後代。但是,竹類植物營養生長期較長,要幾十年或幾百年。多數竹種是1次開花之植物, 竹子開花後,竹株枯死,竹林衰敗。是的,我們基本沒見過竹子開花,因為它一開花就死了……
  • 知竹常樂
    ——談竹草類盆景的製作(竹子篇)筆者愛竹(圖1),嘗試以竹為主題製作竹草盆景多年,現將一些體會與愛好者共享。雖然山石和菊花、蘭花、菖蒲等均可組合成景,但與竹子配合似更勝一籌,竹和石一虛一實,相襯生輝,石為實,穩為依託,竹為虛,靈動飄逸,石因竹借勢而活,竹因石襯託更加靈氣,竹石相依,意韻倍增,妙趣橫生(圖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