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年來豬肉變得比較貴了,在我的記憶裡豬肉也就是10塊錢一斤的樣子,但是這一年來豬肉的價格有了明顯的上漲,很多人都開始捨不得吃豬肉了。
但是我們都知道,從營養學的角度來考慮,正常人每天都需要攝入的肉類大約在150g左右,既然豬肉貴了,很多人朋友開始把肉的攝取轉入了別的肉的種類。除了豬肉以外的肉類中,要說便宜,那就是雞鴨了,其中雞的受眾更廣。很多人在處理雞肉的時候,都會選擇把雞屁股割掉,因為民間有很多傳言說吃雞屁股容易得癌症。到底真相如何,今天醫者良言一文解答大家的疑惑。
1.我們平時說的雞屁股到底是什麼?
可能大多數人會認為在雞的末端的那一小塊肉就是雞屁股,如果這樣想的話,那就大錯特錯了。從雞的解剖學來看,雞的最末端的突出的那一塊肉並不是雞屁股,而是雞的尾巴,大家之所以會誤認為它是雞屁股主要是因為它距離雞屁股比較近。從本質來說,真正的雞屁股肯定是雞排屎的地方。不過雞屁股雖然不是真正的「雞屁股」,但是大家都習慣稱呼雞尾巴為「雞屁股」了。
可能一些朋友會覺得平時大家說的雞屁股並不是真正的雞屁股,而是雞的尾巴,那就意味著能吃了,其實這種觀點也是存在一定的問題的。大家可能都有過殺雞的經歷,把雞尾巴的肉剝開的時候,可能會發現裡面有很多脂肪,說明尾巴的這塊肉的脂肪含量還是比較高的。
其實在雞的尾巴上存在兩個結構,即尾脂腺和法氏囊。根據生活經驗,估計大家應該能想到一般帶有什麼脂腺的地方,多是含有脂肪比較多的地方,比如皮脂腺等。在「雞屁股」上有兩坨黃黃的物質,那些就是尾脂腺。尾脂腺對於雞來說具有重要的作用,很多雞的羽毛看起來油亮油亮的,其實就和這個尾脂腺有關。平時的時候,雞會利用尾脂腺來給自己的羽毛上油,它們之間互啄,互相給彼此上油。
可能大家會發現雞身上有一股難聞的味道,這種氣味就是雞騷味,這種味道主要就是和尾脂腺有關。那些雞在互啄尾脂腺的時候,有可能會造成腺體的堵塞、發炎,而且還有可能會啄傷,造成局部感染。尾脂腺的裡面的成分也多,主要有脂肪酸、以及脂肪酸的代謝產物比如酯類、醛類,感染和尾脂腺的成分共同作用會產生雞騷味。在某種程度上來說,男性的包皮垢的成分和尾脂腺的成分有些類似,主要的成分都是脂肪酸以及代謝產物,想想那種奇怪的怪味,有沒有覺得很噁心。
可能大家不太了解法氏囊到底是什麼,從本質上來說它就是雞的免疫器官。在人體內有兩種主要的免疫細胞,即B淋巴細胞和T淋巴細胞,人體B淋巴細胞發育、成熟的地方是胸腺和脾,而雞B淋巴細胞發育成熟的地方就是法氏囊。剛孵化出來的雞就有法氏囊,隨著逐漸成熟,法氏囊逐漸增大,到一定程度以後法氏囊就會逐漸縮小直到消失。不過現在的雞成長周期短,還沒有到法氏囊消失的時候就已經被吃了。
2.雞屁股有毒嗎?
大家說的雞屁股上面最主要的兩大組成部分就是雞尾脂和法氏囊,雞屁股有沒有毒主要就是看這兩個部分。
現在世面上的雞比較便宜,一個加工好的小雞就小几十塊錢,而且現在的雞都是成規模的培養,裡面用的都是雞飼料,並不是純天然的糧食。為了促進雞的快速生長,養雞場多會使用一些生長激素,要知道現在的雞從孵出殼到上市,時間多在100以內,甚至有的報導說雞40多天就上市了。養殖雞的時候,為了讓雞儘量少生病,也會給雞使用一些抗生素。也有一些不良商家違規使用一些不為人知的藥品。
雞脂腺裡面的主要成分就是一些脂質,主要是一些飽和脂肪酸,裡面的脂肪含量高,如果經常吃雞屁股,就會造成血脂異常。另外,雞脂腺本身也容易堵塞、發炎,裡面就會有一些致病菌和難聞的物質。
雞屁股的另一個成分法氏囊其實是一個免疫器官,裡面有一些免疫細胞,比如淋巴細胞、巨噬細胞。這些免疫細胞平時就在整裝待發,遇到對雞有害的物質(比如細菌、病毒、代謝廢物等),就會上前去吞噬它們,把它們局限在一個地方,這個地方就包括法氏囊。
曾經有人做過研究,把法氏囊放在顯微鏡下觀察,發現裡面有大量的細菌、病毒和有害物質。雞平時吃的飼料本身就可能含有一些違禁物質,而且那些散養的雞也有可能會接觸到一些重金屬或者致癌物,這些物質被免疫細胞吞噬以後送到法氏囊。雖然那些細菌、病毒等微生物會隨著雞變熟而殺死,但是那些重金屬和致癌物(比如發黴的食物)、抗生素的代謝產物等並不會被破壞,它們自然會存在安全隱患。
雞屁股到底有沒有毒,還要看怎麼定義。如果說毒是指毒物,能把人毒死,那就不考慮雞屁股有毒。但是如果說對人有害的物質就定義為有毒。那雞屁股中就含有有毒物質。不過不管如何,平時儘量不要吃雞屁股,確實存在一些安全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