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總有人希望你過的不好,尤其是親戚,這是一種什麼樣的心理?要我說,這就是一種「氣人有,笑人無」的心理。
其實道理很簡單,親戚之間的這些攀比,乃至互相看不起,其實都源自那些「外來人口」。我說的這「外來人口」呢,就是後加入的家庭成員,比如嫂子,姐夫,弟妹,妹夫。因為他們在這個大家庭裡,只是和一個人有夫妻關係,其他都是他們假象的敵人。或者說,競爭的對手。您別以為我說的嚴重,如果有遺產方面的問題,第一個跳出來的就是這一部分人。
所以,這部分人對他們的另一半的影響力,或者說兩個人誰佔主導。就決定了家庭的矛盾大不大啦!怎麼這麼說呢?您想啊,他或者她要是老說親戚的不好,如果另一半被他或者她影響了,是不是也會慢慢有這樣的想法。那您說,這個親戚之間的感情能沒有縫隙嗎?
咱們以兄妹來舉例吧。兄妹之間總有一方會過的好,一方會過得不好。那麼比如妹妹一家很困難,老人肯定會盡一切辦法幫助妹妹一家。那麼這時候,如果哥哥對嫂子的影響有免疫力,就會以正常的哥哥的身份去幫助妹妹。可如果嫂子對哥哥影響比較大,首先看不起妹妹然後覺得妹妹幹什麼都不行,吃什麼都香。再加上看到老人對他們的照顧。那加到一起就是蔑視,嫉妒,加上恨啦。您說,這兄妹的感情能正常嗎?
那麼假如我們處於劣勢這一方,我們就要長期受擠兌嗎?當然不。那麼您問了,那就要鬧家庭矛盾嗎?就要打架,分裂,就要老死不相往來嗎?當然也沒有那麼嚴重。我給您出出主意,您看行不行:
比如,嫂子總是擠兌你工作不行,收入太低。根本就不能攢下錢,還說你這樣的,不窮等著什麼呢?您就可以這麼說,那嫂子您看不如您幫我找一個工作吧?我是沒有什麼本事了,也不認識什麼有本事的人。我認識的最有本事的就是嫂子你了。我也正想換工作呢,您看看什麼時候幫我找一個新工作吧?這樣等於把球踢到她的面前,牽扯到具體的事情啦,她也就不敢輕易的再提這個話題啦,因為再提,就要給您辦具體的事情啦!比如老人有房產, 你就完全可以表示,從法律上講,女兒是有繼承權的。雖然中國人講究傳兒不傳女。可我要是想分,法律上是支持的。言外之意,父母百年之後,那就要看我的想法啦。我想,就能分得一部分房產,我不想,就沒有這事。您這麼表示完以後,估計您的嫂子就老實多了,因為她知道,再惹您就是要出血啦。比如我們雖然掙錢不多,但是我們完全可以一家人和睦。不管是您的丈夫,還是兒女。我們都感情很好。越是到娘家的時候,我們越是要讓他們看著幸福。絕不在娘家吵架,絕不在娘家表現出困境。什麼兒女的學校不好啊,工作不好啊,對象不好啊。這些我們儘量不說,讓他們聽著幸災樂禍的幹什麼呢?他們越是想看我們的笑話,我們就越是要讓他們看著我們幸福。總結一下:歸根到底一句話,還是自己要把日子過好。
如果我們自己的日子很幸福,也不會有人能說出什麼來。我們也就不怕在親戚之間走動。每個人都會有對親戚的看法,對過的不好的親戚我們也會有一種心理,就是看著他們不好,慶幸自己有好的生活。可接下來的態度才是評價一個人好壞的標準。就是遇到不如自己過得好的人,要多鼓勵人家,想辦法幫助人家。這才是親戚之間應該有的關係和態度,您說對嗎?
北京範兒
微信號:beijingfan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