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總有人希望你過的不好,尤其是親戚,這是一種什麼樣的心理?要...

2020-12-20 北京範兒

為什麼總有人希望你過的不好,尤其是親戚,這是一種什麼樣的心理?要我說,這就是一種「氣人有,笑人無」的心理。

其實道理很簡單,親戚之間的這些攀比,乃至互相看不起,其實都源自那些「外來人口」。我說的這「外來人口」呢,就是後加入的家庭成員,比如嫂子,姐夫,弟妹,妹夫。因為他們在這個大家庭裡,只是和一個人有夫妻關係,其他都是他們假象的敵人。或者說,競爭的對手。您別以為我說的嚴重,如果有遺產方面的問題,第一個跳出來的就是這一部分人。

所以,這部分人對他們的另一半的影響力,或者說兩個人誰佔主導。就決定了家庭的矛盾大不大啦!怎麼這麼說呢?您想啊,他或者她要是老說親戚的不好,如果另一半被他或者她影響了,是不是也會慢慢有這樣的想法。那您說,這個親戚之間的感情能沒有縫隙嗎?

咱們以兄妹來舉例吧。兄妹之間總有一方會過的好,一方會過得不好。那麼比如妹妹一家很困難,老人肯定會盡一切辦法幫助妹妹一家。那麼這時候,如果哥哥對嫂子的影響有免疫力,就會以正常的哥哥的身份去幫助妹妹。可如果嫂子對哥哥影響比較大,首先看不起妹妹然後覺得妹妹幹什麼都不行,吃什麼都香。再加上看到老人對他們的照顧。那加到一起就是蔑視,嫉妒,加上恨啦。您說,這兄妹的感情能正常嗎?

那麼假如我們處於劣勢這一方,我們就要長期受擠兌嗎?當然不。那麼您問了,那就要鬧家庭矛盾嗎?就要打架,分裂,就要老死不相往來嗎?當然也沒有那麼嚴重。我給您出出主意,您看行不行:

比如,嫂子總是擠兌你工作不行,收入太低。根本就不能攢下錢,還說你這樣的,不窮等著什麼呢?您就可以這麼說,那嫂子您看不如您幫我找一個工作吧?我是沒有什麼本事了,也不認識什麼有本事的人。我認識的最有本事的就是嫂子你了。我也正想換工作呢,您看看什麼時候幫我找一個新工作吧?這樣等於把球踢到她的面前,牽扯到具體的事情啦,她也就不敢輕易的再提這個話題啦,因為再提,就要給您辦具體的事情啦!比如老人有房產, 你就完全可以表示,從法律上講,女兒是有繼承權的。雖然中國人講究傳兒不傳女。可我要是想分,法律上是支持的。言外之意,父母百年之後,那就要看我的想法啦。我想,就能分得一部分房產,我不想,就沒有這事。您這麼表示完以後,估計您的嫂子就老實多了,因為她知道,再惹您就是要出血啦。比如我們雖然掙錢不多,但是我們完全可以一家人和睦。不管是您的丈夫,還是兒女。我們都感情很好。越是到娘家的時候,我們越是要讓他們看著幸福。絕不在娘家吵架,絕不在娘家表現出困境。什麼兒女的學校不好啊,工作不好啊,對象不好啊。這些我們儘量不說,讓他們聽著幸災樂禍的幹什麼呢?他們越是想看我們的笑話,我們就越是要讓他們看著我們幸福。總結一下:歸根到底一句話,還是自己要把日子過好。

如果我們自己的日子很幸福,也不會有人能說出什麼來。我們也就不怕在親戚之間走動。每個人都會有對親戚的看法,對過的不好的親戚我們也會有一種心理,就是看著他們不好,慶幸自己有好的生活。可接下來的態度才是評價一個人好壞的標準。就是遇到不如自己過得好的人,要多鼓勵人家,想辦法幫助人家。這才是親戚之間應該有的關係和態度,您說對嗎?

北京範兒

微信號:beijingfanr

相關焦點

  • 單身主義是一種什麼樣的心理行為
    沒有人不想找個陪伴自己一生的伴侶,也沒有真正的不婚主義者,更多的是受了傷,遭了痛,對愛情沒有希望了。
  • 為什麼老實人總是混不好?看清這4點,希望你沒中招!
    為什麼老實人總是混不好?看清這4點,希望你沒中招! 這個世界上的人都有著各自的性格,有的人快言快語,比較爽快直接,而有的人就比較沉默寡言,一個活生生的老實人。
  • 人過五十,這三種親戚關係再好,也要及時遠離
    尤其是人一上了歲數之後,就會更加看重親戚往來,有事沒事總要去走動走動。但民間諺語裡面對於親戚這塊也有很多比較現實的聲音,比如說「富貴無親問三門,貧窮親戚不往來」,又好比「寧盼鄰居買個驢,不盼親戚種個舉。」不和諧的親戚關係,非但不能使家族和睦,還會給人帶來諸多困擾。
  • 為什麼現在的年輕人不愛走親戚了?這3點原因告訴你答案,很現實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很多人都越來越不愛走親戚了,很多時候,如果不是說為了應有的禮節,相信很多人都懶得走親戚,尤其是現在的年輕人。那麼為什麼現在的年輕人不愛走親戚了?這3點原因告訴你答案,很現實。一、年輕人「走親戚」,往往會被親戚逼問私事。
  • 當親戚對你的婚姻、工作提出建議,到底聽還是不聽?
    那麼當我們面臨親戚給出的婚姻以及工作建議時,到底是聽還是不聽呢?其實聽不聽親戚的建議,完全是取決於你想過的是什麼樣的生活。如果說親戚給你的婚姻和工作建議,和你的想法是一致的,那就可以聽,如果是不一樣,還是要慎重去聽。
  • 有人發現,不好的預感總能夠實現,如何利用自證預言改變教育方法
    文/佳佳媽媽聊教育當我們平時思考問題的時候,會有一種感覺,自己暗示那些不好的事情,不知不覺在自己的身上發現了。比如說當我們的給自己定一個早起的鬧鐘,害怕自己醒不來訂了很多個,十分鐘一個,最終鬧鐘依然都沒有叫醒你,為此你各種的感慨,甚至一度懷疑是不是自己的手機有問題。
  • 別對「異地戀」抱太大希望,因為這是一種「對賭」的愛情,不好贏
    我有酒和茶,你有故事,就來找我。點上面『關注』,你就是我的人了。01有人說,年輕人才會異地戀,到了一定年紀的人,不敢異地戀,因為承受不了過程的未知,更承受不了糟糕結局的打擊。說這種話的人,多半是經受過結局不好的異地戀,就像我的一個朋友說的一樣,「但凡經歷過異地戀的人,只要結局不太好,往往就會留下陰影,不會再讓自己涉足異地戀,因為其中的委屈和辛苦,不是常人所能承受。」這樣說雖然也沒錯,但不是絕對的,我就認識一大把年紀了還玩異地戀的人。年齡其實不是重點,重點在於:你是什麼樣的人,愛上的是什麼樣的人,你們之間的愛情有幾分把握能修成正果。
  • 分手時為什麼總說希望還是朋友?
    分手時為什麼總說希望還是朋友?——@妖精說分手的那個人,放下了這段關係。被分手的人,不甘這段關係。於是,只能,希望我們還是朋友。 ——@匿名真正愛過的人,怎麼捨得永遠都不聯繫,我只希望我可以以朋友的身份看到你過得很好,就放心了。——@房東.
  • 心理脆弱的人,往往有這六大表現,希望你沒有
    而心理素質差的人,內心脆弱,如同溫室中的花朵,經不起風雨的打擊,這種人,最後往往都輸給了自己。 做人,要做一個內心強大的人,不要做一個心理脆弱的人,因為心理脆弱的人,往往都過不好,更活不出自己。 那麼,什麼樣的人,是心理脆弱的人?據我發現,心理脆弱的人,往往有這六大表現,希望你沒有。
  • 為什麼現在的年輕人不愛走親戚了?無非這3點原因,很準,別不信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很多人都越來越不愛走親戚了,很多時候,如果不是說為了應有的禮節,相信很多人都懶得走親戚,尤其是現在的年輕人。那麼為什麼現在的年輕人不愛走親戚了?這3點原因告訴你答案,很現實。
  • 為什麼總有人覺得「我的孩子,配不上我這樣的好媽媽」?|伴讀
    為什麼總有人覺得「我的孩子,配不上我這樣的好媽媽」?和孩子的關係很好,孩子什麼話都肯說,也什麼話都敢說,喜歡哪個女孩子,對方過生日,直接問她要錢買禮物。那,對此你有什麼煩惱嗎?不好的是,孩子成績一塌糊塗,和同學關係也處不好,覺得老師同學都對他不友好,甚至針對他。
  • 投射效應:為什麼總有人讓你無緣無故討厭?
    你完全不清楚這種牴觸心理從何而來。不過在心理學家看來,這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討厭。我們就會發現,自己再討厭的人,也有人不討厭,甚至喜歡。最常見的例子就是在學生時代,和三五好友暗搓搓八卦過的隔壁寢室「花蝴蝶」,身邊總是眾星捧月,小到感冒藥大到出國的機票,總會有人乖乖地捧上來給她。
  • 你的朋友,都不希望你過得比他好?心理學告訴你,這是真的
    我比你有錢,我就更幸福一點;我比你房子大,我就更幸福一點;我孩子比你孩子成績好,我就更幸福一點。 所以,成年人的友情,往往更像是泡沫,一剎那花火。 當然,一定有人會問,既然如此,為什麼我遭遇困難的時候,朋友都在傾力幫我?
  • 疫情「心理應激」是一種自我保護
    因此,我們應把注意力集中到力所能及的行動上,面對病毒,這也算是一種主動出擊。  3、負面情緒亦是一種預警  非常時期的情緒反應是人的生存本能。人類在面對危險時,心理應激反應其實是一種自我保護的預警,屬於正常的心理現象。面對危機,人的心理自動釋放危險信號,其目的是給大腦留下充分的應對時間。如果過分抑制或是逃避這種情緒反應,反而會增加內心的不確定感和恐慌感。
  • 這3種親戚找你借錢,關係再好也別借,可能一分錢也要不回
    這3種親戚找你借錢,關係再好也別借,可能一分錢也要不回現實中,要說什麼關係最難處理,不是職場中與上司的關係,也不是生活中與配偶的關係,而是家庭中與親戚的關係。特別是那些身處大家庭的人,更是對與親戚的相處上深有體會,有時候親戚表面上是一副笑嘻嘻的模樣,背地裡又會是另外一種模樣,完全印證了「人心是最會善變的」這句話。要說與親戚相處最困難的地方,自然就是觸及到了彼此之間的利益。
  • 《影響力》:為什麼你容易被套路?這6個心理因素在作怪
    一直覺得自己是個不容易被銷售洗腦的人,前不久看了《影響力》這本書,才發現不知不覺中了不少招。為什麼有些人就是那麼有說服力,為什麼有時上當了自己還無法察覺,我們順從的背後究竟隱藏著什麼樣的心理?這些心理是怎麼被不懷好意的人利用,又該怎樣合理運用到日常工作生活中,幫助我們擴大影響力呢?
  • 為什麼生活沒有動力,總感覺沒有自主性?看看這些心理因素
    最近後臺有人給我留言說,生活沒有動力,總感覺不是為自己而活。這個問題也不算罕見,在職場、家庭、情感生活中,總會一不小心就失去自我。很多時候,反覆為一個事情糾結,到頭來不知道自己是為了什麼。今天就來分析一下這個問題,可以解決大部分人的困惑。
  • 為何有人總夢到過世的親人?要明白這2點,你就可以分辨好壞了
    無論夢到什麼樣的內容,她都要追個究竟,因此,刻意買了一本《周公解夢》,從中去了解每個夢的情況。最近,她遇到一個奇怪的夢,讓她百思不解,每天睡覺的時候,總會夢見過世的親人,不知道這樣的夢,到底是好,還是壞呢?
  • 我是真的希望你過的好,也是真的希望你過的沒我好
    — 同樣是別人比自己強,為什麼有時會產生嫉妒心理,而有時會崇拜?— 遠的崇拜,近的嫉妒。夠不著的崇拜,夠的著的嫉妒 。無利益衝突的崇拜,有利益衝突的嫉妒。這大抵就是人性吧。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人們總是喜歡從別人口中認識一個人,明明沒接觸,明明不熟悉,可別人說什麼,你偏偏就信什麼。人總要有點自己的判斷力吧。可是很多人都不知道這一點。我在知乎上看到過一個回答,可以說是我迄今為止最喜歡的。
  • 愛情心理學:戀愛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你感受過沒?
    因為你要悲觀且清楚地認識到,沒有人可以做到百分百了解你,戀愛只是匹配的結果,從來不是因為一方能做到完全了解誰,相知是要在之後的相處中磨合出來的。即便你希望對方為你做出改變,去了解你,那你也要開口說出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