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隊的夏天》觀後感之一:包容

2020-08-29 梔子花開下午茶

知道樂隊的夏天(以下簡稱樂夏)這支由愛奇藝出品的網絡原創音樂綜藝節目,是在去年樂隊的夏天接近尾聲的時候,盡然是我的一個宅女閨蜜告訴我的。當時,我很吃驚,她一個不愛看電視綜藝節目的文藝女士,鄭重地向我推薦了樂夏,於是我開始關注了這個節目,知道了並喜歡上類似如新褲子,痛仰樂隊、盤尼西林,刺蝟的樂隊等等。讓我這樣一個普通人,也覺得因為知道了他們的名字和他們的音樂而不被社會所OUT。

甚至,在今年疫情還沒結束的時候,就開始盼望樂隊的夏天,今年夏天能否如期舉行?終於,得到官宣,如期觀看了第一、二期。

關於樂夏的專業樂評,超級樂迷已經在現場評論了很多,甚至汪峰老師也非常專業而嚴謹的態度認真點評了他說喜歡的五支樂隊,本人非常喜歡,但在這裡我不在贅述。我只是一個普通的觀眾的角度,說一說,我對樂夏的感受之一包容,只是拋磚引玉......

  • 樂夏是一個包容的音樂綜藝類節目

樂夏的專業性,自不必說,第一季集結了31支具有代表性的、影響力的的樂隊,如痛仰、新褲子鹿先森等樂隊,當然還有想刺蝟、九連真人等樂隊。

第二季,同樣,就第一、二集而言,有出道多年的老牌樂隊如水木年華、重塑雕像的權利等樂隊也有非常年輕的如Mandarin、福祿壽、傻子和白痴樂隊、超級斬等;他們的音樂也風格多樣,不拘泥於搖滾,迪斯科,也有重金屬和甜美的民謠等,有的樂隊一直堅持活躍在舞臺上,還有樂隊經過艱難的重組後復活在舞臺上;有陽春白雪,更有下裡巴人的音樂。

這次,讓我感動和記住的是五條人樂隊,他們來自基層,說著地方話,穿著拖鞋,簡單隨意,但不失幽默,他們的音樂不是最好的,但他們普通的塑膠袋的標誌、他們不同的演出風格和自己追求音樂夢想並一直為之努力的態度,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樂夏的音樂,是如此包容,我想像五條人這樣的樂隊,也應該非常感謝夏樂這個節目。目前,很多綜藝節目,為了自己的收視率和點讚,他們都絞盡腦汁在選擇流量藝人網紅明星和小鮮肉做一些無聊且毫無意義的小遊戲,來博得大家的眼球。而樂夏,能讓名不經傳的樂隊也能登上舞臺,讓他們的小眾的音樂能讓更多的人知道並有所了解,可見樂夏也是一個有態度的包容的綜藝音樂節目,這也是吸引我的一個重要的原因。

樂隊的夏天第二季

  • 樂夏的超級大樂迷也非常包容

樂夏的四位超級大樂迷,馬東、張亞東、大張偉和周迅,都是大家所熟悉的主持人、音樂人和演員,他們都是在各自領域有所建樹和成就的人,他們的參與,不僅是對樂夏的支持,更是給夏樂出彩,正是因為他們對樂隊無比喜愛和欣賞和包容的態度。

超級大樂迷,他們沒有因為自己在哪一方面取得過成就而在樂隊面前趾高氣揚而是謙遜而不失禮貌的抓住樂隊的特點引起話題,讓樂隊有更多展示自己的機會,有時表達了他們對專業的致敬,有時也肯定了他們對夢想的追求。這一點,我非常讚賞。所以,我們在超級大樂迷的眼中,看到的是他們對樂隊的欣賞和感動,為樂隊的瘋狂而瘋狂,為樂隊的感動而流淚,為樂隊的幽默而哈哈大笑,為樂隊的喜而喜,痛而痛。唯有他們對樂隊的包容才能做到這一點,海納百川,有容納大。

超級大樂迷

總之,一個好的節目,要有一個好的創意,當然還要有一個團隊,樂夏之所有受到大家的喜愛,就是,因為他們包容這些會有很多可能性,會有很多夢想,會在夢想的路上堅持,並有更多勇氣來展現自己的樂隊,夏樂,正好給予他們這樣一個舞臺。

今天,我之所以對包容感受級深,也是因為,在當下,我們不缺的是夢想,缺少的是對夢想的包容。並不是所有的節目能如夏樂這樣有包容,也並不是所有的樂評人能像超級大樂迷那樣包容。在音樂的道路上,我們需要的是鼓勵和包容原創,同樣,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需要的更多的是鼓勵和包容,而不是嚴苛的指責和批評。

​​​

相關焦點

  • 樂隊的夏天第二季觀後感
    樂隊的夏天,看過二期,說點感受:一、總評:假。1、這是綜藝節目,不是音樂節目。本身這不是問題,問題在於這打著音樂節目的旗號,第一季可能有一點音樂節目的感覺,第二季截止目前為止,沒有。2、馬東是個雞賊的商人。刻意製造專業樂迷與輿論的矛盾;消費樂隊,比如消費李巖。
  • #樂隊的夏天#樂隊的夏天觀後感:規則與自由
    在剛剛結束的樂隊的夏天第二季1V1的第二場對決中,我非常欣喜地看到我喜歡的木馬樂隊、HAYA樂團晉級,同時,我也非常遺憾地看到達達樂隊、野孩子樂隊和白皮書遺憾地暫時離開了樂夏的舞臺。 樂隊的夏天第二季 在1V1對手和歌曲選擇的過程中,大家已經看到了,大家對規則的態度。
  • #樂隊的夏天#《樂隊的夏天》觀後感之二:流行與流傳
    野孩子樂隊說:真正的民謠是流傳而不是流行。 我想說的是,現在樂隊及其音樂流行不易,流傳更難! 樂隊的夏天第二季 昨晚,如期觀看了樂隊的夏天第3、4期,正如馬東老師最後總結的本期金句,野孩子樂隊所說的「真正的民謠是流傳而不是流行」,這也是我看了這期節目後最大的感受。
  • 今年夏天最火熱的節目之一《樂隊的夏天2》開播啦
    今年夏天最火熱的節目之一《樂隊的夏天2》開播啦~~本人也很喜歡音樂,學過一點吉他,所以對樂隊超級感興趣;第一季樂夏就追了,喜歡很多樂隊,刺蝟、新褲子...都是人氣火爆樂隊之一本季共有33支樂隊參加《樂隊的夏天2》,33支樂隊中有國內頂尖樂隊-
  • 《樂隊的夏天 第一季》看過的最好的綜藝,沒有之一
    花了兩天時間,終於完整追完樂隊的夏天!一直心潮激蕩,耳邊持續回放:你你你,你要跳舞嗎?你你你,你要跳舞嗎!從一開始的切菜背景音樂,到後面鄭重其事地投屏到電視上觀看,可見我的態度轉變!有史以來看過的最贊的綜藝節目,沒有之一!(雖然我看過的綜藝其實屈指可數😂)只可惜上車太晚,想找個人分享討論一下感想都沒有啊啊啊!
  • 《樂隊的夏天》女神戰:新褲子/海龜/旅行團告訴大家啥是樂團的包容力
    #樂隊的夏天#,女神戰repo,我的排名:新褲子;海龜;旅行團;刺蝟;盤尼西林;mr呼呼;九連;面孔。
  • 青島樂隊的夏天
    今年夏天,一檔綜藝節目《樂隊的夏天》走紅,讓中國搖滾樂重新走向大眾,再次煥發新的青春、激情。海龜先生、刺蝟、痛仰、新褲子、旅行團、Mr.Woohoo等31支最具代表性和影響力的中國青年樂隊先後亮相,換來的是無數網友、觀眾的「熱血沸騰」,直呼「就像喝到嗆口但又很好喝的老酒的舒暢」……在節目的助推下,更多搖滾音樂人從小眾走向大眾,商業價值也得到巨大提升。樂隊的「夏天」來了。
  • 《樂隊的夏天 第一季》暫時沒想好,先空著
    棒到我在看完節目後為了避免觀後感又是長篇累牘,特地歇了幾天想平息一下心中歡喜。但是發現前四個字符一打出,我感覺我那傾吐的欲望像是火山爆發前的暗湧—按耐不住了。一提到樂隊,我過去的第一反應就會把它和幾近破音的嘶吼,手指和金屬摩擦發出的震耳欲聾的「噪音」聯繫起來。我甚至還偏見的認為那種談不上韻味的扁平金屬聲好像除了幫助壓抑許久的情緒宣洩外,沒什麼別的好處。
  • 樂隊的夏天:野孩子樂隊有多偏執,願意被淘汰?
    在《樂隊的夏天》中誰可以被稱為藝術家?野孩子波段就是其中之一。他第一次用一首歌《黃河謠》徵服了觀眾,最老的樂隊平均沒有借用任何樂器,卻達到了所有樂器都無法產生的效果。他們是「最酷」的樂隊野孩子,我不太熟悉這個名字,如果沒有看到舞臺上這樣一群老大哥,我可能會認為這是一個由年輕人組成的新樂隊。我沒想到的是,這是一個老樂隊。
  • #樂隊的夏天#《樂隊的夏天》觀後感之四:怕輸、想贏和無所謂
    樂隊的夏天進入1V1改編淘汰賽,看似驚險而刺激,實則勝負已經瞭然且無所謂,對於觀眾而言,只想看到更精彩的表現,不是嗎?通過各隊選擇對手比賽的過程,就已經預料了,想贏的未必贏,但怕輸的很難贏,而對於輸贏無所謂的不管結果如何已經贏得了觀眾。
  • 《樂隊的夏天 第二季》看樂夏2,對各樂隊的喜好
    樂隊的夏天第二季到9月12日第11期為止 本人對各個樂隊的觀後感 ,無排名先後 以下所述純屬一個外行,較低水平,過路的,瞎扯皮的戲說,個人觀點,並沒有任何意義, 五條人:從頭到尾我最喜歡的樂隊,沒有之一,為此還註冊豆瓣帳號專門來評論,客觀的評價,並不是最強的樂隊,整體水平還有待提高,能進前五就達頂了,可惜現在連前十都沒進,這只能怪他們自已太過於自我。
  • 撈五條人的夏天——《樂隊的夏天2》
    去年《樂隊的夏天》第一季太火了,我看得又新鮮又激動。第一次那麼集中地了解樂隊,感受樂隊,聆聽樂隊,在我眼前打開了一扇新世界的窗戶,讓我得以窺見一個充滿個性魅力的群體。所以當聽第二季來襲時還是挺期待的。不知道是不是第一季做的太好了,還是因為別的什麼原因。反正看完第二季的第一期節目後,感受相當一般,覺得遠不如第一季那樣真實有趣了,甚至某些時刻還覺得挺尬的。
  • 樂隊沒有夏天.
    但是,按照我一貫包容的態度,一開始我的確找不出《樂隊的夏天》是如何把我氣出腦溢血的:我也組過樂隊,樂隊也要恰飯要走秀要上臺要賺錢。打破地下文化和流量文化之間隔閡的行為是值得歡迎的,並且我也的確不是某一些圈內隨處可見的原教旨主義粉絲,企圖讓自己喜歡的樂隊一直小眾下去——因為斷人財路殺人父母。總而言之,我並不理解我為什麼這麼生氣。
  • 法國碼農樂隊夏天第二季第一期觀後感
    1 序樂隊的夏天我從第一季就是忠實觀眾,沒特別原因,只是因為自己喜歡搖滾。還記得第一季自己被刺蝟驚豔的時刻,老淚縱橫,因為我感覺他們太像nirvana了,雖然他們自己不承認。樂隊的夏天讓我們看到中國搖滾沒死,最重要的其實是中國人的精氣神還在 我們依然有人在吶喊在低吟在掙扎在咆哮,無論生活怎樣,Rock'n'Roll Will Never Die.
  • 青峰哭了,亞東發飆,這期《樂隊的夏天》怎麼了?
    《樂隊的夏天》1V1改編戰這期,我人在現場,也因此見證了一次音樂圈關於「流量與口碑」的真實即興討論。臺上樂迷間唇槍舌劍爆發之突然,和爭論話題之接地氣,讓包括我在內的一眾人內心直呼,這可太real了。from《樂隊的夏天》緣由是今晚播出的《樂隊的夏天》中,面孔和痛仰同時選擇了改編王菲的歌,而在場的專業樂迷對此評價不一。
  • #樂隊的夏天# 說說我喜歡的樂隊
    昨天晚上看了樂隊的夏天第二季霹靂合作賽,看是沒有直接競爭的競爭和刺激,但結果也是讓大家比較緊張和關注。今天,還是說一說我喜歡的幾支樂隊。可惜,這樣的樂隊,在樂夏的霹靂合作的舞臺上,並沒有得到高分。 我喜歡達達樂隊和汪蘇瀧《黃金時代》的內心的吶喊達達樂隊,經歷了復活賽,他們已經把比賽放到了其次,更重要的想通過和別人的合作,來詮釋自己,同時成就別人,所以在自己的《黃金時代》中融入了汪蘇瀧的《不服》。
  • 《樂隊的夏天2》 定檔參賽名單
    《樂隊的夏天》給2019年的酷暑帶來太多驚喜和歡樂,以至於今年我已經在摩拳擦掌的等待著《樂隊的夏天2》的到來...從去年首次開播到今天,不知不覺中已經馬上整整一年
  • 樂隊的夏天只是表象,福祿壽只是浪漫主義搖滾之一(附樂隊推薦)
    據不可靠消息,樂隊的夏天第二季報名樂隊達3000多支。這樣看來,無論樂隊的夏天辦多少季,都不可能把所有具有發展潛力的樂隊搬上舞臺。而對那些並沒有什麼商業價值的極小眾樂隊來說,樂隊的夏天依然是遙不可及,「樂隊復興」依然是痴人說夢。近年來,網易云為在QQ音樂、酷狗音樂的擠壓中崛起,採取「曲線救國」戰略,給原創音樂人提供發展的機會,間接促生一大批例如隔壁老樊、花粥等網絡音樂人擠進主流市場。但對樂隊來說,除了線下演出博取知名度,並沒有其他更好的發展方式。
  • 聽,靈魂碰撞的聲音|《樂隊的夏天2》以多元音樂開啟燥熱夏天
    大張偉在《樂隊的夏天》第二季第一期中一改往常嬉笑的風格,一席感慨贏得眾人掌聲。這個夏天可以說給了樂隊這麼一種機會——讓小眾音樂走向大眾,讓地下樂隊走向主流。由愛奇藝出品、米未聯合出品並製作的原創音樂綜藝節目《樂隊的夏天》第二季開播第一周就衝上貓眼全網熱度排名榜首,豆瓣評分達8.3分。不得不說,第二季是有驚喜的。
  • 試論《樂隊的夏天》「奇觀」化表達
    □徐瀚祺【內容提要】本文以《樂隊的夏天》第一季節目為例,從主題、人物、場景方面的奇觀化表達入手,分析了其中的視聽語言對樂隊文化的呈現,力圖為其他音樂類綜藝擺脫內容泛化提供啟示。這種反傳統、不尋常或較劇烈的視角和空間關係變化也是樂隊表演不同於其他形式的特色,以搖滾精神為重要部分的樂隊文化,通過視覺的非線性呈現給觀眾,展現叛逆內核。樂手不會因為評判者的眼光有所拘束,這種真實的「態度」也是樂隊文化最為感人的特質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