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浪財經
摘要:
短期售糧壓力下,預計大豆價格下跌調整;長期看,國產大豆品質差,國際大豆天氣炒作,預計大豆價格震蕩偏強。風險:國際大豆豐產;國內需求低於預期。
2020年新作大豆上市以來,期貨與現貨形成共振,市場整體呈現利多氛圍,不過隨著第一波售糧高峰到來,市場短期面臨調整壓力。象嶼、北大荒、益海及蛋白企業積極入市收購,推動產區豆價慣性上移,截至目前黑龍江地區市場上毛糧主流收購價在4800-5000元/噸,較上周漲100-200元/噸;39-40%蛋白塔豆外發裝車5100-5240元/噸,分離優質大顆粒裝車5300-5460元/噸。在部分地區毛糧達到4900-5000元/噸的水平後,農民售糧積極性有所提升,目前各地農戶售糧比例多數在10-20%,個別地區像嫩江、寶清可能已經達到30-50%,部分貨源滯留在貿易商等中間環節。目前中儲糧仍無收購的動靜,拍賣的傳言也總是傳了又傳後沒有下文,而進口的非轉大豆價格已經達到2.5元/斤以上。
由於今年大豆生長關鍵期東北地區降雨天氣較多、光照少、溫度低,使得大豆乾物質的積累受到影響,多數產區貿易商表示今年高蛋白、優質大顆粒的豆子要偏少於去年。據博朗諮詢了解,部分阿榮旗地區貿易商表示,今年該地區蛋白含量40%左右的大豆佔當地大豆比例約在25%,去年則是30%;部分寶清地區貿易商表示今年該地區蛋白含量40%左右的大豆佔當地大豆比例約在33%,去年則在40%。這為後市上漲奠定了基礎。
目前中儲糧繼續保持「冷靜」態度,沒有採取新動作,市場呈調整態勢;一旦中儲糧提價收購,或引爆後市上漲行情。
國際方面,儘管巴西大豆種植區部分地區本周迎來降雨,但是其他關鍵產區的天氣依然乾燥,拉尼娜現象對南美作物的威脅仍未解除。根據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的最新推測,2020年冬季發生拉尼娜的概率已上升至80%,2021年春季發生拉尼娜的概率為60%。從歷史數據統計可以看出,拉尼娜現象通常對巴西大豆產量影響不大,但過去30年中的5次拉尼娜現象均造成了阿根廷大豆的明顯減產。因此,各方對拉尼娜事件的關注度依然較高,並隨時可能成為推動美豆重新走強的炒作熱點。
綜上所述,預計國產大豆價格短期調整壓力較大,長期仍震蕩偏強。策略上,短空長多。風險:國際大豆豐產;國內需求低於預期。
中信期貨2隊 王聰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