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2018、2019 連續兩年成功挑戰金氏世界紀錄後,長安汽車再度向世界紀錄發起了衝擊。自12月16日起,長安汽車藍鯨NE 1.5T高壓直噴發動機將在5500轉/分的極限轉速下,向連續運行200+小時發起挑戰。如果這一挑戰成功,長安汽車將創造新的金氏世界紀錄。
200+小時極限轉速,相當於連跑10個勒芒賽
5500轉/分,對於量產的民用發動機來說已經是極限工況了,在這樣的高轉速狀態下對發動機的可靠性、穩定性都提出嚴苛挑戰。而本次發起挑戰的正是長安自主研發的藍鯨NE系列發動機。
長安藍鯨動力是長安汽車香格裡拉計劃的核心組成部分,早在2016年11月,以藍鯨2.0T開局,開啟了中國汽車動力技術平臺元年,拉開高壓直噴發動機的帷幕。此外,長安汽車還集全球資源,基於領先的模塊化頂層設計,歷時4年打造的面向下一代排放、油耗法規標準的全新動力平臺藍鯨NE動力平臺。NE動力平臺兼容1.0-1.8L排量,通用化率高達98%,產線自動化率、智能化率達國際先進水平,全系兼容48V、HEV、PHEV、REEV設計,堅定助推「香格裡拉」計劃。
從基礎參數上看,藍鯨NE動力性能出眾。200N·m/L的升扭矩突破民用動力汽車的天花板,熱效率達到40%完勝大眾最新混動米勒發動機,要知道傳統增壓直噴發動機的熱效率當前僅為36%;因雙渦管電控渦輪增壓技術的利用,使其峰值扭矩的轉速低至1250轉/分,具備更強的動力響應速度;除此之外,藍鯨NE發動機重量較上代產品輕14kg,長度短28mm,領先國際一流品牌同級產品,重量扭矩密度3.0N·m/kg達到全球領先水平。
也正因此,長安藍鯨動力實際上早已經是斬獲大獎無數的明星款。2019年GEngine中國汽車市場1.4T&1.5T引擎排行,藍鯨NE1.4T高壓直噴發動機從46款主流發動機中脫穎而出,戰勝奔馳M264 915、大眾EA211等同級別產品,成為前三名中唯一一款中國品牌發動機。此外,藍鯨NE動力已經量產推出的1.4T/1.5T兩款動力均斬獲「中國心」年度十佳發動機稱號。
對於長安汽車來說,傲視群雄的性能表現還不是藍鯨動力的終點,還必須要保證發動機在極限工況下依然能夠保持足夠的穩定,這就要求其足夠「抗造」。
眾所周知,多數國外汽車品牌都熱衷於徵戰勒芒24小時耐力賽作為對產品穩定性的試金石。在享譽全球的法國勒芒小鎮,每年一度的耐力賽關注度不亞於F1,在這裡參賽車輛在極限工況下要持續行駛24小時,當然多數車輛都會難以熬到終點,發動機就是重災區。如今,長安要做的是則是在5500轉/分的工況下此時時速超過200km/h,持續運行200+小時,也就是說相當於長安要連著跑10個勒芒耐力賽,其受虐程度可想而知。
俗話說「沒有金剛鑽別攬瓷器活」,長安汽車之所以敢於發起這項挑戰,並開啟全程不間斷直播,必然也是胸有成竹。據了解,藍鯨NE發動機由重慶總部和英國中心同步進行試驗開發及可靠性驗證,完成多達300餘項系統級、2000餘項零部件級的試驗驗證,同時針對所應用的新技術、新工藝額外增加30餘項驗證試驗。藍鯨NE動力平臺發動機經歷了超過2.5萬小時的臺架可靠性驗證,搭載整車道路耐久累計裡程超過140萬公裡。
長安銷量暴漲,藍鯨動力功不可沒
作為汽車「三大件」,發動機的競爭力往往直接影響用戶對產品的接受程度。完美詮釋「勁、靜、淨」領先研發理念的長安藍鯨動力搭載到產品上也的確引起了權行業的關注。搭載藍鯨1.4T動力的逸動曾跑出百公裡油耗4.8L的極致成績。同樣,藍鯨1.5T動力最大功率132kw,1250rpm即可輸出高達300N·m的最大扭矩響應速度提升175%,並滿足國六b排放,兼顧動力性與節能環保;此外,得益於集成國際一流的NVH控制技術,怠速聲壓級低至 58.9dB(A),駕駛艙內實現深海級靜音。
數據顯示,2020年11月長安汽車整體銷量219526輛,同比增長24.5%,其中搭載藍鯨動力的產品銷量則突破了10萬輛,可以說藍鯨家族車型已經成為助推長安汽車銷量不斷增長的強勁動力。在連續經歷八個月高速增長後,1—11月,長安汽車累計銷量1803047輛,同比增長15.3%,已經超越了去年全年的銷量。
實際上,長安藍鯨動力定位於「永不妥協的高效能汽車動力解決方案」,並非只研發和投產發動機,而且包含了藍鯨發動機和藍鯨變速器,以及擁抱電氣化的藍鯨油電混驅。其中藍鯨發動機除了中小排量的NE平臺之外,還有中排量高性能的2.0T動力曾在長安旗艦車型CS95上首秀;藍鯨變速器則包含藍鯨7速溼式DCT變速器、6速藍鯨混動變速器,具備高效傳動和行業領先的高可靠性;藍鯨油電混驅,包括國內首款高度集成P2混合動力系統——藍鯨6速混動系統,可兼容PHEV與HEV。
可見,長安在核心技術方面的積累已經是先人一步。早些年,起步較晚的中國汽車企業「一窮二白」,發動機和變速器等核心部件完全依賴合資供應商,甚至在很長一段時間「東安三菱」成為中國汽車的標配。隨著以長安為首的中國車企不斷加大在技術領域的投入,諸如藍鯨動力的產品出現極大提升了中國汽車的競爭力,也讓「汽車大國」向「汽車強國」轉變成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