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秋冬又一春》:緣起緣滅一場空,佛不渡人人自渡

2021-01-07 冷暖時光

《春夏秋冬又一春》,一部適合在一個安靜的下午,喝著茶而細細品的韓國電影。

這部影片的導演是金基德,他的作品總是被拿來與情色片比較。《空房間》、《漂流欲室》是他有名的大作,金基德善於在情色慾望裡,將人性裡的暗黑,殘忍和無助,表達得震撼人心。然而又比單純表達欲望的情色片高級多了,有美學,有高度,尤其是喜歡《春夏秋冬又一春》這一部。

《春夏秋冬又一春》不僅畫面悠美,詩情畫意,本身具有美的欣賞價值,而且是一部禪意佛系電影,敘述平淡如水,卻意境深遠,用極其隱喻的手法,簡短的人生片段,講述了人性,欲望,救贖,輪迴的人生原罪故事。

說實話,這是一部可以當做書來讀的電影,當我看完第三遍時,覺得自己已經過完了一生,大徹大悟,是可以和出家人一樣坐而論道了。

一、 春:人性之初,便背負沉重

一方與世隔絕的淨土,一座漂浮在水面上的寺廟。

小和尚把石頭綁在魚,青蛙和蛇的身上,看它們負重掙扎而開心大笑。老和尚默聲不語,晚上趁他睡著,把一塊石頭綁在他身上,第二天,要求他去解救被他綁著的魚,青蛙和蛇。並告訴他,要是小動物們死了,他身上的石頭就要在心裡背負一輩子。

魚死了,青蛙一息尚存。當看到蛇慘烈的死亡場景時,小和尚傷心痛哭著說,他錯了。

頑劣的天性與生俱來,然而,人心底裡罪惡的大石頭也與生俱在。

頑劣可以教化,在人生不斷的錯誤裡,從自身的行為裡,慢慢解脫。孩童的頑劣是天性。童心未泯,也是天性。

天性裡的快樂,是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而不知的。教化固然使其醒悟,但教化微乎其微。因為人性裡,除了天性的殘忍,還有無窮的欲望。

人之初的性情本無善惡,而前輩的諄諄教誨,使之分辨了善惡對錯,知了榮辱羞恥。並感知眾生平等,生命可貴。

二、 夏:貪,欲,嗔,痴,人性勃發

小和尚漸漸長大,身體成熟,欲望勃發。看到兩條蛇的纏繞交配後,本能的欲望被喚起。

蛇在聖經裡幾乎是罪惡的隱喻,又是欲望的隱喻。亞當和夏娃是在蛇的引誘下,偷吃了禁果,被上帝逐出了伊甸園,從此開始沉重的人生苦難。

小和尚也是。普天之下的大眾,鮮有人能倖免。

遇到來寺廟裡治病的少女,小和尚愛莫難捨,在最初的試探,相互的對望,朝夕的相處裡,欲望焚身。

當他和少女進行了人性的初禮之後,曾經奄奄一息的少女,活了過來,並且越來越健康,越來越靈動了。少女遺失的靈魂,便在這愛情裡,找了回來。

靈魂找了回來,病就好了,病既然是好了,自然該下山了。少男少女的錯誤,誰能說,那是錯誤呢?那麼美好的愛和性,正是人生所求,人之常情。

老和尚理解,但如何把這欲望看管起來,那要看各人造化。

小和尚已經成年,他經受不住相思之苦,愛欲折磨,隨即下山。欲望顯然是不夠的,貪戀,嗔痴,隨之而來。

火辣辣的夏,是燃燒著的,瘋狂的人性。飄流在水上的寺廟,也就是建立在人性之上的禁止。然而,若非自我禁止,他人愛莫能助。

寺廟雖無牆,卻有門,人人得門而入,為其正當。而小和尚舍門穿牆而過,與少女私混,那一刻,他已然無視內心裡的那堵牆,犯了佛法裡的重重原罪。

《聖經》裡:法利賽人捉住了一位正在行淫的婦人去刁難耶穌,婦人的行為依摩西律當亂石砸死。耶穌如果不處死婦人,便犯了違律罪;若處死婦人,則又犯了殺人罪。看似兩難的問題,耶穌輕鬆化解:你們中間誰是沒有罪的,誰就可以拿石頭砸她。圍觀眾人聞聽此話,紛紛離去,作鳥獸散了。

原罪人人有。

小和尚無法忍受失去少女的日日夜夜,他攜了觀音像,離開廟宇,下山還俗,過起滾滾紅塵裡的小日子。

面對原罪,老和尚只會心地理解,並遠遠地看著。人生皆是自願。罪也好,緣也好,孽也好,罰也好,內心裡高度的覺悟,非自已不能參透。

老和尚說,淫慾喚醒了佔有的欲望,這會導致殺身之禍。果不其然,當夏天的情慾一過,便是秋的因果了斷。

三、秋:一心向佛,愛恨情仇難斷

多年後的秋季,老和尚看到了在報紙上的一則通緝令,小和尚殺妻潛逃。

老和尚便開始縫製僧衣,接納要回來的小和尚。

長成青年的小和尚,回來後,吃了老和尚一頓好打,卻依然不能息滅內心怒火,他無可解脫。他愛她,可是她卻跟另一個男人跑了。愛而不得,小和尚把她殺了。

老和尚說,你喜歡的,別人也喜歡啊。

言下之意,喜歡被辜負,也是常有的事情。愛情不是對等的,人生也不是對等的。不是你拿了十分的真心,就能夠喚起十分的真心,如果不能換到,都要毀滅對方嗎?

最重要的是解脫自己。從愛恨情仇裡,跳出來看事情,就能夠平靜了。

老和尚要他用那把殺人的刀,雕刻寫在木板上的經文,字未寫完,警察來訪。

一時之間,劍拔弩張。老和尚要小和尚繼續刻字。

從最初的狂怒,到後來的慢慢平靜,小和尚刻得筋疲力盡,忘我忘情,他的愛恨情仇在全然不顧的勞作裡,得到了解脫,痛也沒有那麼痛了。

前來拿人的警察,在神聖的佛堂前,開槍打靶,屢次不中,而老和尚,一顆石子隨便出手就中。看似平常普通的和尚,原來又一位掃地僧。

警察划船帶小和尚走,船在水中,有一刻無法划動。原來,老和尚也動了情,想留下小和尚。佛法難圓滿。

小和尚被帶走後,老和尚選擇自焚圓寂。閉了六門,卻依然淚流滿面。回望這一生,他一定有許許多多的遺憾,佛法永無盡頭,即使對於修行一世的老和尚,卻也難以圓滿。

小和尚作惡時,他為什麼,沒能夠在第一時間裡救助弱小的異類?而是任生命逝去?

老和尚的流淚,飽含了太多的意義,在人生的最後時刻,他也無法六根清靜。

三、 冬:救贖裡,完成自我的修行

刑滿釋放的小和尚歸來,已經是個成熟的中年人了。這一次,他一心向佛。為自己贖罪。

他鑿冰取出老和尚坐化的舍利子,供奉於雕刻的佛像面前。

打開老和尚的遺物,有一本武林秘籍。原來,老和尚在塵世時,就是高人。難怪一出手,一顆石子,便能打中。

中年的小和尚,開始練功,修行。

某日裡,一蒙面女子,帶一嬰兒入廟門。痛哭之後,舍下嬰兒落荒而走,匆忙之中,卻掉進了和尚開鑿用來洗臉的冰窟窿。失了性命。

和尚看她真面目,影片卻展示出一尊佛像,原來,人人都是一尊佛。佛法講究因果報應,前身後世。丟棄幼小,她終究也是做了惡,得了報應。

廟裡,從此,又有了一個小和尚。誰知道,當年的小和尚,是否也是如此的身世背景?

成年的和尚,面對這一尊失去的生命,無法原諒自己。他為那個自己鑿開的冰窟窿再次背負一條人命。

他主動背上那塊還債的石頭,踏上漫長的救贖之路。伴隨他沉重腳步的,是他年少時曾經折磨的魚,青蛙和蛇三個生靈的閃回片段。

在一段悲壯的音樂中,和尚把佛像供奉到了山頂,讓佛陀來俯瞰眾生,自己也完成了一段修行。

五、又一春:生命的大徹大悟,生命的交替輪迴

又一春裡,那個棄嬰變成了小和尚,山澗裡,他繼續和尚小時候的遊戲。這個小和尚更殘忍,拿石頭,直接塞在了魚,青蛙和蛇的嘴裡。

如今的老和尚已經看透了人生,會再次領著小和尚體會人情冷暖。小和尚會再次遇到生命,情慾,仇恨是非等問題。

又是一輪生命和教化的開始。

一代一代的人,在人性的驅使下,重複著同樣的行為,承受相似的懲罰,最終又在自悟裡,參透人生的真諦。

沒人能跳脫,因為人類難以克服的本性。

佛陀在高高的山巔,俯瞰著一代又一代人的生命輪迴,它不語,亦不救,所有的生靈,唯有自悟。

也許你還想看:

《我的天才女友》,長達50年的友誼如何造就

《澡堂老闆家的男人們》裡,最美麗動人的愛情

《夫妻的世界》,壓垮女人的不是婚姻,而是男人的涼薄

《嘆息橋》,走不出的愛情羅生門

從風光無限,到階下囚,這個女人為什麼心甘情願

(圖片來自網絡)關注我們,從女人視角看世界,共同探討更多話題。

相關焦點

  • (禁)春夏秋冬又一春,緣起緣滅一場空,佛不渡人人自渡!
    《春夏秋冬又一春》高清中字春夏秋冬又一春豆瓣評分8.5導演: 金基德編劇: 金基德主演: 吳永洙 / 金基德 / 金永敏 / 徐在京 / 何麗珍類型: 劇情製片國家/地區: 韓國 / 德國語言: 韓語上映日期
  • 佛說:緣起緣滅,皆是天意
    緣起緣滅之間,所見皆是愛恨離別,人生遺憾。一場深愛,從緣起開始,從緣滅結束。佛說:緣起緣滅,皆是天意。緣分於人而言,就如那遙不可及的深空中的雲層,聚散皆不由人。看似輕薄的雲縷,也許會飄動,但卻執著的久久不散;看似厚重的雲朵,狂風用力一吹,卻可能悄然飄散,一點痕跡也不留下。雲起雲滅,這場景看似很美,其實背後蘊含著人與人聚散離合的道理。
  • 從春夏秋冬又一春中看韓國導演金基德對命運輪迴的解讀
    備受爭議的他,雖然拿了國內外無數大獎,但在韓國本土他的電影,卻一直是叫好不叫座。今天要說的這部《春夏秋冬又一春》與他之前作品相比,更是放棄了以往的黑色暴力元素,探討了人性的細膩與命運的輪迴,融入了更多的參禪之道,需要我們靜下心來慢慢品味。
  • 佛說:緣起緣滅,緣聚緣散,一切都是天意
    作者:念空大叔佛說:每個人所見所遇到的都早有安排,一切都是緣。緣起緣滅,緣聚緣散,一切都是天意。修百世方可同舟渡,修千世方能同枕眠,前生五百次的凝眸,才換來今生的擦肩而過。因此,今生種種皆是前生因果。我一直在想,那麼你我的相遇又是怎樣的一種緣分和因果呢?思慮良久,終是無解!
  • 一切緣起緣滅,什麼才是學佛終點?
    一切緣起緣滅,似乎學佛也於事無補。那麼,什麼才是學佛的終點?一、佛菩薩的終點佛陀29歲出家,35歲證道,弘法45年,80歲入滅。佛陀入滅前,舍利弗、目犍連雙賢入滅。可是既然佛菩薩來到世界的使命是教化眾生,娑婆惡世未有改變,佛菩薩們早已具足三明六通八解脫。照說早已跳出生死輪迴,為什麼還要通過所謂的「入滅」來示現眾生人生苦短呢?佛菩薩的終點又在哪裡?
  • 佛說:若不回頭,誰為你救苦救難;如能轉念,何須我大慈大悲!
    世間最大的苦不在於身體上的疲憊勞累,而在於內心的空虛與折磨。心若不安,縱使身處極樂淨土,也如同處在地獄火坑。許多人學佛也多是想尋求心靈的解脫,內心的自在才是一個人最大的福報。其實,人之所以活得痛苦,往往在於內心的無明,不明因果、自造惡業;我執和欲望太重,煩惱纏身。有些人總是埋怨上天,甚至埋怨佛菩薩,為何佛菩薩不渡自己?我們要明白,不是佛不渡,而是你自己不願意回頭。
  • 金基德回顧|《春夏秋冬又一春》《空房間》
    本周末,影協挑選了兩部他的作品《春夏秋冬又一春》、《空房間》,通過觀影及映後討論的形式,對其一生進行回顧。導演: 金基德編劇: 金基德主演: 吳永洙 / 金基德 / 金永敏 / 徐在京 / 何麗珍類型: 劇情製片國家/地區: 韓國 / 德國語言: 韓語上映日期: 2003-08-14(洛迦諾電影節) / 2003-09-19(韓國)片長: 103 分鐘又名: 春夏秋冬(港) / 春去春又來
  • 春夏秋冬又一春
    《春夏秋冬又一春》由韓國著名導演金基德擔任編劇、導演,本片共獲獎7次,提名2次。
  • 佛說:眾生皆苦,只可自渡!
    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人人心中有座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修。佛說:一念一輪迴,一念成魔、一念成佛。人這一生最大的修行就是渡自己的心,自己的念頭。執念、煩惱是人痛苦的最大根源,總是陷入過去的那個境界裡拔不出來,看不破、放不下,沉湎於過去的陰影裡走不出來,這個是非常可怕的。人活在過去是沒有未來的,人永遠活在過去的陰影裡是沒有幸福可言的。
  • 流年似水,緣起緣滅,願你所遇都善緣,願你所愛皆值得
    緣來時,我們要好好的珍惜,緣去時,我們也不苦苦地糾纏。好聚好散,是送給彼此的祝福。01、一念間,緣起緣滅;一場愛,緣來緣去佛說:「每個人所見所遇到的都早有安排,一切都是緣。緣起緣滅,緣聚緣散,一切都是天意。」芸芸眾生中,一個人與另一個人的遇見是偶然,也是必然。一個機緣巧合,你偶然地遇見了一個人。
  • 緣起緣滅,人生就是這樣
    在人群中,我看見你,緣起。我看見你,在人群中,緣滅。人生,就是緣起緣落,緣生緣滅,緣聚緣散。萬事皆因緣起,世事不必強求,只要因緣俱足,自然水到渠成。我們的生命中,與誰相遇,相知,相交,有時是巧合,有時是人設,有時說不清,道不明,其實都脫離不了一個緣字。天道輪迴,潮起潮落,花謝花開,萬事萬物都一樣。無論遇見誰,他都是在我們生命中該出現的人,沒有人是因為偶然才進入我們的生命,每個在我們周圍和我們有關係的人,都是人生必須的遇見,也許會教會我們什麼,也許會改變我們什麼。
  • 春夏秋冬又一春:春夏秋冬四季往返,人生的宿命也在一幕幕上演
    《春夏秋冬又一春》是由金基德執導,金英民、吳英秀、金基德主演,一部講述輪迴的韓國電影。影片將故事的情節也定格在不同的季節裡,發生在春天裡的罪惡和救贖,夏天裡的欲望與放縱,秋天中蘊含的愛與恨,冬季裡的哲學與反思,再到春的延續,生生不息。
  • 一念無明 · 春夏秋冬又一春
    《春夏秋冬又一春》大家好,我是源寧。這部電影,我看完後嘖嘖稱奇。電影的節奏很舒緩,具有許多寫意且蘊含隱喻的畫面。我選在心情平靜的時候再次看了這部片子,便陷入了反思。試問,人性的罪惡能夠消除嗎?禪宗有偈語:有情來下種,因地果換生無情亦無種,無性亦無生。
  • 一、電影《春夏秋冬又一春》賞析
    《春夏秋冬又一春》是韓國著名導演金基德的又一部經典之作,這部影片他既是編劇又是導演而且還參與了部分演出,可謂親力親為
  • 倉央嘉措問佛,緣已註定,但不妨礙為一人努力修行,只為驚鴻一瞥
    倉央嘉措的《問佛》,每一字每一句都無不盡顯禪意,人生不過緣起緣滅。生老病死,亦無人逃得過。紅塵萬裡,最不缺的便是緣,最缺的亦是緣。擦肩而過是緣,相識是緣,相知是緣,相愛是緣,別離亦是緣,不過一個是緣起,一個是緣滅罷了。
  • 佛說:緣起緣滅,世事無常 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佛說:「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緣來是你,緣去是空,世間多少紛擾事,浮華落盡總隨風。佛說,與你無緣的人,你與他說話再多也是廢話。與你有緣的人,你的存在就能驚醒他所有的感覺佛說:你恨的人,來生不會再見,所以別在他(她)身上浪費時間;你愛的人,來生也不會再見,所以今生要好好對他(她)。佛說,心外無物,是舍是求,只於你一念間。
  • 人生是怎樣一場修行?經典電影:春夏秋冬又一春
    反差極強的是影片中的禪意,春的萌發、夏的重欲、秋的糾纏、冬的悔悟。看著像在說人不應該作惡,可又一春就是說如此的惡行還會再次發生,春夏秋冬就是一場完整的人生修行,這大概就是禪意。在電影界,有一個普遍且公認的道理:一般情節簡單、人物單調、故事性不強的電影,基本就是個小眾的「藝術片」、別人真的很難看懂,只有少數自詡或者被奉承為「藝術家」的人才能夠欣賞,其中確實有真正的藝術電影和真正的藝術家,但是也不乏濫竽充數的「偽藝術家」,前者是極少的,後者是大多數。
  • 《金剛經》:一念起,一念滅,緣起緣滅,該放下時就要放下
    一念起,一念滅,緣起緣滅,該放手時就放手,該拿起時就拿起。人的一生要說很長也很長,但是要說很短,真的也很短。但是我認為人的一生真的很短,沒有多少時間給你浪費,也沒有多少時間給你去後悔。更沒有多少時間讓你帶著執念活下去,所以,放下才是人生輕鬆自在的關鍵,所謂一念放下,萬般自在。
  • 佛說:這4種人,與佛無緣,佛也不渡,希望不是你!
    菩薩有心渡人,但並不是每個人都願意得渡,不是每個人都與佛有緣,有善根、有大福報。沒有善根的人,他根本不聽聞正法,甚至心生詆毀,誹謗三寶,障深慧淺,這樣的人苦海輪迴、不得解脫。所以佛門說:天雨雖寬,不潤無根之草;佛門廣大,不渡無緣之人。
  • 「瘋子導演」金基德眼中的人性輪迴《春夏秋冬又一春》
    正如2003年上映,金基德執導並主演的《春夏秋冬又一春》就是關於和尚的電影,影片劇情雖然簡單,但是意蘊頗豐。正如影片名字《春夏秋冬又一春》春天裡的罪惡和救贖,夏天裡的欲望與放縱,秋天裡蘊含的愛與恨,冬季裡的哲學與反思,再到又一個春天,生生不息……影片開始某日,老和尚(吳永洙 飾)早已起床,並做完了早課。貪睡的小和尚才被師父叫醒,兩人準備外出採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