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劇#韓國導演金基德被稱為韓國的國寶級導演。屬「牆裡開花牆外紅」類型。但是有些觀眾給他貼上了「色情導演」、「瘋子導演」的標籤。
之所以金基德被冠以這樣的名頭主要是其電影太過露骨,揭露了各種陰暗角落,映射的都是血淋淋的現實。
金基德電影還是比較關注邊緣人的,用唯美鏡頭反襯主人公的腌臢人生。如援交少女、妓女、被家暴妻子、和尚和底層藝術家等。
正如2003年上映,金基德執導並主演的《春夏秋冬又一春》就是關於和尚的電影,影片劇情雖然簡單,但是意蘊頗豐。
正如影片名字《春夏秋冬又一春》春天裡的罪惡和救贖,夏天裡的欲望與放縱,秋天裡蘊含的愛與恨,冬季裡的哲學與反思,再到又一個春天,生生不息……
影片開始某日,老和尚(吳永洙 飾)早已起床,並做完了早課。貪睡的小和尚才被師父叫醒,兩人準備外出採藥。老和尚划槳載著小和尚,分手時還提醒他小心蛇。回來以後才發現,小和尚採的藥不少有毒。儘管兩種藥看起來很像,但功效恰好相反。慈祥的老和尚沒有責備,而是耐心教導他。時光流逝,小和尚漸漸長大。
影片中的一幕老和尚不再划槳帶著他,他開始自己划船。也就意味著老和尚不在渡他,他開始自渡。
罪惡與救贖
儘管在一直晨鐘暮鼓的薰染之下,可是熊孩子的本性還是暴露出來了。他以捉弄小動物為樂,把小石頭綁在魚、青蛙、蛇的身上,看著它們艱難前行的樣子,笑得合不攏嘴。
這殘忍的一幕,老和尚全看見了。於是趁其熟睡時,他將一塊石頭綁在小和尚背部,這也是救贖的開始。老和尚讓小和尚去找那些被綁在石頭上的動物,幫它們解開繩子,不然就不幫他解開。
欲望與放縱
轉眼之間小和尚已經十七歲,每天晨鐘暮鼓在 「荒山野嶺」修行的日子對一個血氣方剛的少年來說,實在太乏味了。直到有一天碰見了兩條蛇交髯的情景,少僧情不自禁地露出笑容。
一對母女的前來禮佛打破了平靜,女兒(何麗珍 飾)得病身體虛弱,特來求神拜佛。母親將其留下療養,安頓好之後就回去了。姑娘和年輕和尚正是青春年華。他總想接近女子,哪怕以關心的名義。
比如說下雨時為她拿鬥篷擋雨。誰都知道這是和尚的試探。之後在姑娘睡著的時候他打著蓋被子的名頭把手伸了就去,結果可想而知被打了一巴掌,在後面以帶姑娘散心為名義,還捉了一條魚作為賠禮並把鹹豬手從臉上移到胸部。誰想,姑娘稍作遲疑,就把和尚給推倒在水中。
姑娘的身體日漸好轉,和尚的的日子愈發煎熬,煩悶之餘去划船散心,猛然間,他突然躍入水中。表情驚訝的女子走近湖邊察看,卻被和尚一把拉下水。
結果可想而知,兩個慾火焚身的年輕人,沒有抵抗住本能的驅使。初嘗禁果之後的和尚,一發不可收拾,敢在師父面前去找姑娘相會。意亂情迷的和尚,再也無法在寺裡呆下去了。入夜時分,悄然離去。老和尚心知肚明,但沒有勸阻。因為他對於人性,看得太透了。
愛與恨
老和尚愜意地品嘗著美味。突然,他被包點心的報紙上的一則新聞吸引住了。一位30歲的男子殺死了妻子,在逃亡中。當看了照片後,他略微有些吃驚。兇犯正是他唯一的徒弟。13年前,17歲的少僧不辭而別。如今,已成殺人犯。
原來,他在離開寺廟後,追隨那位女子而去。兩人雖然結了婚,但她又跟著別的男人跑了。和尚無法忍受現實的殘酷,再次鋌而走險。殺了背叛了自己的妻子。不過,非但沒解脫,反倒更痛苦. 正如他所言,愛就是我唯一的罪惡。
師傅要他贖罪,他所以用貓尾巴蘸了墨汁,在木板上寫著心經,要求徒弟用那把短刀刻下全部經文。師傅說,當你每刻一個字的時候,你心中的憤怒就會少一點。
在他刻完之後和尚跟著警察離開了。不料,船在水中停滯不前。直到和尚回頭,師父與他揮手作別,船又重新開動。不久,師傅在船上架起柴火,將「閉」字貼在眼耳口鼻上。火焰四起,魂歸西天。老和尚坐化了。
哲學與反思
水盛則冬,轉眼已是第四篇章,和尚刑滿釋放。回到寺裡,一片冰雪世界,儘管冰冷但很純淨。和尚敲開冰窟窿,取出了師父的舍利。又在冰瀑上刻佛像,將舍利藏於其中。
正在他潛心修行時,寺裡來了位蒙面女郎。她帶著個剛會爬地的男孩,打算寄養於此。出門幾步後,一腳踩進了和尚在湖中挖的「洗臉池」。 小和尚砸出來的冰窟窿,斷送了一個女人的性命,所以背著巨石帶著佛像赤裸上身的往山頂攀爬,是想要寄希望於高高在上的佛光,就此可以普照大地。
在電影結尾處,又一個春天來臨了,當初的棄嬰開始重複著之前小和尚對於動物的殘害,他玩弄小動物的手段更簡單粗暴:直接將石子塞進嘴裡,結果可想而知。
導演還刻意放大了小孩子無知的笑聲。但他越毫無顧忌地傻笑,就越讓人感到一種不寒而慄的悲痛。
《春夏秋冬又一春》的畫面乾淨唯美,選景尤勝,配樂舒適;符號的運用靈活自如,故事看起來蠻簡單,寓意卻相當豐富。
利用電影元素表達了金基德對現實的反思:環繞的群山、密封的孤島、我見猶憐又脆弱不堪的少女、充滿詩情畫意的景色……這些或直指社會、或直指我們每一個單一的個體——它們或他們正在不斷地被切割、不斷被傷害。可以說整部影片是對人性入木三分的一次解剖,每個人無不能從中看到自己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