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秋冬又一春》兩個和尚與一個女人,用簡單的道理闡述了人性

2021-01-07 傻妞的書評影視世界

人性簡單而又直接,它蘊含在一切「貪、嗔、痴、恨、愛、惡、欲」裡,它與我們一生都糾纏不休,小時候,我們簡單而又單純,很多的欲望被封印在乾淨的眼睛裡,「山是山,水是水」,可是,慢慢地我們長大了,我們的眼睛看到了無處不在的陰霾,它也由乾淨變成了淺灰。

而那些被封印的貪、欲、惡一點一點被釋放了出來,它們像毒蛇一樣,誘惑著我們侵蝕著我們,我們變得自己不再認識自己,狂妄而又自大,盲目而又瘋狂,它像春草下那些熊熊欲燃的野火,仿佛一觸就被點燃。

今天看了這部韓國的影片《春夏秋冬又一春》,感覺心靈受到了很大的觸動,一部好的影片總能帶給我們心靈上的震撼,說真的,現在很少去看國產的一些影片了,它們看過也就是看過了,像看過窗外的那一朵花僅此而已,不過,國外的很多影片,卻讓人看過後像陷入進一片汪洋的大海,或是跌落進一片荒涼的沙漠。

那些湧動著的思緒在波濤起伏著,它似乎有著千言萬語,讓人不得不傾訴述說,合上影片眼睛裡與心靈上卻仍在波濤洶湧著,而心靈上那根最脆弱的弦,它正被一隻柔軟的手溫柔地撫摸著。

該片是一部非常美麗、乾淨而單純的影片

《春夏秋冬又一春》是由金基德執導,金英民、吳英秀、金基德主演的一部韓國電影。

影片將故事的情節也定格在不同的季節裡,發生在春天裡的罪惡和救贖,夏天裡的欲望與放縱,秋天中蘊含的愛與恨,冬季裡的哲學與反思,再到春的延續,生生不息。影片於2003年9月19日在韓國上映。

故事按季節分成五個部分,春天,一老一小兩個和尚,他們生活在一個孤寺裡,那片孤寺存在於一片江水裡,沒有塵世的喧囂,也沒有紅塵的煩擾,他們生活的簡單而又快樂,不過,小和尚會頑皮地戲弄一些小動物,老和尚沒有進行言語的斥責,只是將同樣的戲弄放在了小和尚身上,讓小和尚明白了什麼是感同身受!

夏天,小和尚已經成長為年輕僧人,一天寺裡來了養病的少女,青春的欲望在年輕的身體裡搖蕩,最終,青年的和尚沒有經受住欲望,他最終和少女成就了魚水之歡,老和尚發覺了兩人的事情,告誡青年和尚如果仍然這樣放任著欲望,終會將自己毀滅,於是他將少女送走,可是年輕和尚卻追隨著他的愛人,偷偷地離開的老和尚與孤寺。

秋天,孤寺裡來了不速之客,是警察追逐著殺妻犯來到寺內(正是那個出走的年輕和尚),他終還是犯了老和尚說的殺戒,他愛著她卻控制著她,最終,被自己的欲望瘋狂地點燃了,等他回到寺裡,老和尚將其點化,命他在地上用心篆刻般若佛經,淨化了他那暴戾之心,天亮後,殺妻犯安然地被警察帶走。

冬天,出獄後的殺人犯(那個青年的和尚)已是中年,他回到寺中修行,老和尚已經圓寂了。一天晚上,一個女人將嬰兒遺棄在寺門口,中年僧收養了他。

又是一年春天,小和尚做著與如出一轍的惡作劇,已經成為老和尚的殺人犯用他師傅的方法教育了小和尚。

該片的基調整體上比較灰暗,沒有過多的鋪設、沒有複雜的場景、沒有繁瑣的人物關係、沒有濃墨的語言渲染,它就是簡樸的一個廟,平緩的一條河,三個主要的人物和幾個象徵著人性關係的動物。

整個影片像寺廟外那條奔流不息的河流,廟兩邊的樹葉變幻著春夏秋冬四季的模樣,簡簡單單平平凡凡,那裡沒有太多的人間煙火氣,仿佛就是一片世外的桃園,可是,人性卻無處不在,它在小和尚那貪玩卻枉自取掉其它動物的生命裡,它在青年和尚與少女的魚水相歡裡,它在中年和尚暴戾的尖刀上,它在老年和尚與下一個小和尚的輪迴裡。

乾淨的面片沒有淚點的宣洩,沒有愛恨情仇的報復,沒有生死離別的纏綿,沒有痛徹心扉的大悟,它就那麼自然而然的發生了,好像沒有起因也沒有結束,像那大自然間的輪迴與天地間的形成,像流動的空氣與無盡的江流。

人生,抵消罪惡淨化靈魂的唯一途徑,便是來自內心的救贖

在我們的人性中,善與惡從來都不是獨立存在的,就像我們的耳朵與眼睛,我們的看到和聽到都來自到同一個世界,它們是無法真正分割的,你無法說一個人永遠的惡,也不可能說一個人永遠都是善一樣,它來自於我們的內心,而我們的內心卻又不是一成不變的。

環境與氛圍它會改變著我們的認識,佛說「愛、恨只在一瞬間」,「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那些美好的、希望的、善良的與邪惡的、貪慾的、痴嗔的,其實每一刻都在我們的心裡,它們一刻也沒有走遠,它們一生都不會離開,像天上的太陽與月亮,有著火熱就會有著冰冷。

而人的初心是什麼?是簡單而快樂,我們小時候是簡單的,所以我們是快樂的,我們長大了,我們的內心變得複雜而又貪婪,所以,我們一點一點地不快樂了,天使與惡魔其實沒有那麼複雜,它們只是把我們的欲望一點一點地放大罷了。

放下與不忘初心是抵消人類罪惡淨化靈魂的唯一途徑,也是來自內心的救贖,佛教徒的慈悲、善意、超凡脫俗,與世人的陰險、狡詐形成強烈的反差。

春夏秋冬四季輪迴,只要有善念、只要能放下,一切都還可以重來,那些潛藏於內心的貪慾像黑夜裡的孤魂,可你只要內心一片的光明,它就會無處遁形,不要忘記了自己的初心,一切都還是那般美好的模樣。

人心就是輪迴,簡單永遠都是真諦,不要被欲望蒙蔽了雙眼,看不到人間的希望,貪與痴、嗔與怨只能使人陷入無法的狂躁與虛妄中,最後,只會陷入永不止境的黑暗!

相關焦點

  • 春夏秋冬又一春
    《春夏秋冬又一春》由韓國著名導演金基德擔任編劇、導演,本片共獲獎7次,提名2次。
  • 「瘋子導演」金基德眼中的人性輪迴《春夏秋冬又一春》
    金基德電影還是比較關注邊緣人的,用唯美鏡頭反襯主人公的腌臢人生。如援交少女、妓女、被家暴妻子、和尚和底層藝術家等。正如2003年上映,金基德執導並主演的《春夏秋冬又一春》就是關於和尚的電影,影片劇情雖然簡單,但是意蘊頗豐。
  • 帶你走過一個人生的輪迴《春夏秋冬又一春》種因得因,種果得果
    《春夏秋冬又一春》是韓國著名導演金基德的又一部經典之作,這部影片他既是編劇又是導演而且還參與了部分演出,可謂親力親為。這部影片還有另一個名字叫《春去春又來》,但是今天為什麼要用《春夏秋冬又一春》來講述我的觀後感,是因為我想用跟電影情節節奏一樣的分開的方式來談論我的感受。
  • 春夏秋冬又一春:春夏秋冬四季往返,人生的宿命也在一幕幕上演
    有人曾問夢菲同學,電影的表現形式對電影有什麼作用,其實只要看過一些複雜結構電影的朋友都懂得,有時一個精巧的表現形式會拯救一個平庸的故事,《記憶碎片》就是以表現形式取勝的。同樣是苦,《春夏秋冬又一春》是這樣表達的,通過魔幻現實的手法,將一個人的一生分解成兩段(前半生、後半生),然後讓這兩段沒有交集的人生置入同一個空間,一來對比出兩人截然不同的變化,二來節約了空間上的留白。
  • 《衛報》評最佳韓影,《春夏秋冬又一春》排名第五,我服
    深受中國觀眾喜愛的金基德,執導的《春夏秋冬又一春》位列榜單第五位,超越深受廣泛喜愛的《殺人回憶》。《春夏秋冬又一春》是我最喜歡的影片之一,它用四季輪迴,講人性的罪惡與救贖。青山秀水間,有一座浮廟。關於這座浮廟,徐浩峰曾有評論,水上浮廟——不可能有這樣的廟,因為不適於出家人。
  • 經典電影:春夏秋冬又一春
    這部電影的演員和場景都很簡約,一個姑娘、兩個和尚以及一座廟宇。我看完就覺得不是藝術片,節奏和故事適合普通人,精彩之外更有意義。反差極強的是影片中的禪意,春的萌發、夏的重欲、秋的糾纏、冬的悔悟。看著像在說人不應該作惡,可又一春就是說如此的惡行還會再次發生,春夏秋冬就是一場完整的人生修行,這大概就是禪意。
  • 一、電影《春夏秋冬又一春》賞析
    《春夏秋冬又一春》是韓國著名導演金基德的又一部經典之作,這部影片他既是編劇又是導演而且還參與了部分演出,可謂親力親為
  • 影視點評:《春夏秋冬又一春》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
    《春夏秋冬又一春》看到第二遍才明白其實只有佛學的表象,其本質依舊是人生與命運的思考。「欲望」、「輪迴」與「救贖」的主題本來便是老金的專用。幼年和尚用石頭去綁魚、蛙、蛇結果被老和尚用同樣的方式綁住了自己,很多人認為這是一種對於「殺生」的懲罰,其實是老和尚在教小和尚學習如何去自我救贖;少年和尚與女施主發生了關係,也全在老和尚的預料之內,同時正是老和尚治好女施主重病的唯一有效的方法,這裡也沒有對與錯的區別、沒有佛教觀念的束縛;小和尚為女子離開佛家仿佛更脫離了一般的佛教倫理。
  • 二、電影《春夏秋冬又一春》賞析
    上期給大家分享了電影《春夏秋冬又一春》的「春」「夏」精彩片段,本期給大家繼續分享。
  • 「春夏秋冬又一春」欲望的糾葛,還是人性的思考?
    戳上方藍字關注 → 點右上角 →設為星標★hello,大家好呀,我是經常給大家送福利的老司機,咖姐,今天給大家推薦一部很有深度的韓國電影《春夏秋冬又一春在韓國一個深山老林的湖面上,有一個漂浮著的寺廟,廟裡住著一個老和尚一個小和尚,寺廟很小,布局卻十分講究,
  • 電影 《春夏秋冬又一春》
    每一部作品都帶有強烈的個人風格。該片於2003年9月19日在韓國上映。一間小寺廟一年四季漂浮在平靜的水面上。終於帶著一佛像、一公雞離開了水上孤寺。而後在世俗中與女子結婚,但這不是結束,而是開始.好了不再劇透了,總之小編認為《春夏秋冬又一春》是金基德最好的影片。適合在假期,選個舒適的姿勢,慢慢地欣賞。
  • 《春夏秋冬又一春》分析|分享
    金基德拍了《漂流欲室》,展示了水上浮屋這個獨特的形象,那是一個情愛的空間,他太愛這個形象了,生怕被別人借鑑,於是接著拍了《春夏秋冬又一春》,是水上浮廟。他如此珍惜自己,令人心碎——這是我推斷他拍《春》片的動機。水上浮廟——不可能有這樣的廟,因為不適於出家人。和尚修煉的原則是要遠離水面,否則溼氣太重,打坐後身體敏感脆弱,易受侵蝕。
  • 看完《春夏秋冬又一春》覺得金基德簡直就是「韓國國寶」的存在
    電影作為一種大眾化的文化藝術形式,其本身根植於特定的文化土壤,簡單的說,宗教在一定程度上滋養了電影的成長,作為文化的一部分,宗教與電影有著很大的關係。《春夏秋冬又一春》是金基德代表作,目前看過的最有禪意的電影。
  • 《春夏秋冬又一春》:緣起緣滅一場空,佛不渡人人自渡
    《春夏秋冬又一春》,一部適合在一個安靜的下午,喝著茶而細細品的韓國電影。這部影片的導演是金基德,他的作品總是被拿來與情色片比較。《空房間》、《漂流欲室》是他有名的大作,金基德善於在情色慾望裡,將人性裡的暗黑,殘忍和無助,表達得震撼人心。然而又比單純表達欲望的情色片高級多了,有美學,有高度,尤其是喜歡《春夏秋冬又一春》這一部。
  • 《春夏秋冬又一春》——金基德眼中的因果輪迴
    一座深山,一池湖水,一間小廟,小廟漂在湖中央,與世隔絕。在這紅塵之外,住著一老一小兩個和尚,春夏秋冬四季往返,小廟裡的宿命、人生的宿命在一幕幕上演。《春夏秋冬又一春》春天,貪玩的童僧拿著石頭,綁在魚、青蛙和蛇身上,捉弄著小小生靈。老僧發現後,用同樣的手法懲罰他,告誡他不可胡來。夏天,十七歲的少僧為久居深山的修行日子苦悶不已。
  • 經典電影|《春夏秋冬又一春》控制貪念,學會放棄
    本文標題:經典電影|《春夏秋冬又一春》控制貪念,學會放棄文/辰時計劃上篇寫到在一座山裡有座廟,有個小和尚跟老和尚一起生活。小和尚長大之後因為一個女孩,偷食禁果後,因為思念太甚,偷偷帶著寺廟的佛像和雞跑路,下山找女孩去,只留下老和尚一人獨自在寺廟燒香拜佛。一晃十幾年過去了,師傅趕集回來從報紙上看到了虛竹殺死妻子後在逃的新聞。
  • 從春夏秋冬又一春中看韓國導演金基德對命運輪迴的解讀
    今天要說的這部《春夏秋冬又一春》與他之前作品相比,更是放棄了以往的黑色暴力元素,探討了人性的細膩與命運的輪迴,融入了更多的參禪之道,需要我們靜下心來慢慢品味。情節上,導演以春、夏、秋、冬、春這個自然的時間輪迴為標誌物,講述了一個輪迴的故事。
  • 韓國影片《春夏秋冬又一春》
    禪意人生——評韓國影片《春夏秋冬又一春》文/蒼狗
  • 《春夏秋冬又一春》門的本質並非出口
    在開始之前,我想先拋出一個問題——世界上,究竟是因為有牆的阻礙而出現了門,還是因為門的缺口而築起了牆?這個問題的答案其實充滿著無限的可能,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和論據,但是在《春夏秋冬又一春》這部影片中,導演金基德給我的答案是——「門本質上並非出口,而是一個儀式,不斷紀錄我們從一種束縛跨入另一種束縛的過程」。
  • 從苦諦到緣覺,《春夏秋冬又一春》憑什麼封為金基德最好的電影?
    見一稚子,天真爛漫不知所懼,信步賞玩如入家中院,而漸沒入罪惡盡處;則然望之。俄頃,稚子復返,道見海中蓬萊;僧道紛向來處而奔,迎面不見空無,但見洶湧而來,那欲望之海……《春夏秋冬又一春》是韓國導演金基德的一部代表影片,以寺廟為背景,將人生中應該經歷的痛苦、煩惱、解脫、愛與恨等都融入其中,闡述人生如四季迴圈、生生不息的道理,這是一部深刻複雜的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