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道路不是涅瓦大街上的人行道,它完全是在田野中前進的,有時穿過塵埃,有時穿過泥濘,有時橫渡沼澤,有時行徑叢林。——車爾尼雪夫斯基(俄)
文章類型|歷史文化
字數|1917,閱讀約4分鐘
1953年3月28日,29日,志願軍第一軍在司令員黃新亭的率領下,從孤山車站陸續出發,向「三八線」前沿陣地進發。從四月一日開始,第1軍在「適當穩定銜接」的原則下,成功穩妥地接管了第47軍的防禦陣地。
不知是歷史的巧合,還是編排的巧合。1953年4月1日起,20世紀50年代,美軍第一軍與中國人民志願軍第一軍在「三八線」西線對峙,兩軍決戰天下的戰場上。同番號的兩軍部隊也對峙。
這是抗美援朝戰爭期間最詭異的一場比賽--志願軍第一集團軍第一師對陣美國第一集團軍指揮的朝鮮軍第一師和大英國協第一師。志願軍第7師團21團的敵人是美軍第7師團31團。
這是兩支裝備不同,發展歷程不同,信仰信念不同,士氣傳統不同的軍隊。他們在侵略與反侵略,正義與非正義的對決中尖銳對立,殊死搏鬥。
歷史把畢業於西點軍校的高材生布魯斯·克拉克將軍和漁民黃新廷將軍推到了晉江之畔的「三八線」。他們將在這裡進行一場不僅是鋼鐵與力量之間,知識與智慧之間,而且是信仰與信念之間的較量。雖然他們的個人行為不能決定歷史趨勢,但他們可以為這一趨勢注入或進退流。
黃新亭多年來養成了習慣。他不是只了解一般情況,而是深入一線,掌握了第一手材料。
進入陣地後,他爬山打地道,幾乎跑遍了一線團的所有基本陣地和主要防禦方向的營連。他不是對部隊堅守新陣地感到不安,而是要集思廣益,為一個他思考已久的問題找到答案,那就是如何讓客觀上被動的陣地防禦變成主觀上主動的戰鬥行動。
黃新廷從前線回到軍部,召集全軍常委會。他向部隊發出信息,要繼續了解地形,熟悉地道內外的反擊作戰。密切監視敵人,堅決打退敵人的進攻。加固坑道,嚴格陣地管理;機關面向前線等指令。
志願軍的換防很快被敵人察覺。韓軍第一師團師長樸林亨準將認為,排在他前面的志願軍是新調來的部隊,因此他認為這給了他展示指揮能力的好機會。在克拉克的授意下,經過周密策劃,接連實施了兩次試探性襲擊。
對於敵人趁此機會發動進攻,黃新廷做好了充分的準備。他和一線各級指揮員深入細緻地研究作戰方案,制定了步炮協同,火力支援,相互配合,後勤保障的具體措施。
此外,部隊還針對敵人可能進攻的各個支撐點,在思想上,物資上,戰術上做了充分準備。
4月中旬,敵人派出多架飛機前往志願軍第1師第3團輪番轟炸的津江西岸防區216.8高地。接著,出動坦克和火炮進行破壞性射擊。敵軍縱深部隊活動增多,車輛運輸頻繁。
這些異常行動迅速從前線蔓延到團,師和軍部。黃新廷判斷敵人要向陣地進攻,採取了相應措施。
他特別強調,當敵人炮火急迫時,一定要組織部隊躲進坑道,做好戰鬥準備。當敵人的炮火延伸到步兵攻擊時,我炮兵應迅速射擊,將敵人阻擊在衝擊起始區,消滅敵人,支援步兵戰鬥。
18日5時,敵果然向三連二排所守的216.8高地東南無名高地(52陣地)發動突然襲擊,企圖趁凌晨出其不意之機攻佔52陣地。
早有準備的3個連2個排嚴陣以待,沉著應戰。敵軍的一個排一度佔領了我方正面防禦工事的一部分,企圖炸毀地道。八班徐天恩小隊擊斃敵人爆破小隊,用重火力向突入的敵人射擊,殲敵10人,擊退了敵人的第一次衝擊。
敵人增加了一個連的兵力,再次發動進攻。在火力掩護下,徐天恩的隊伍機智地迂迴敵後突殺。
敵人連忙調兵包圍他。徐天恩右臂負傷,仍以驚人的毅力向敵人投擲72枚手榴彈,殺傷了大量敵人。
緊急關頭,三連指導員率隊出坑道,連一個班向主陣地進攻。敵受我三面夾擊,傷亡慘重,狼狽逃竄。我們的大炮及時地對逃跑的敵人進行了猛烈的轟擊。
6時50分,戰鬥勝利結束,斃傷敵人80餘人,繳獲武器彈藥多件。
樸林亨沒有從這次進攻失利中吸取應有的教訓。抱著江西必敗,江東必勝的迷信心理,他又對第七軍第七師二十團三連六連各一個班的防禦陣地發動了更大規模的試探性進攻,固守臨津江東岸143高地和蔚縣南山陣地。
一個多小時的激戰,整整齊齊地進行著。在數十門火炮的支援下,敵三連連續幾次進攻,均被一軍粉碎。三個陣地共死傷敵人140餘人。志願軍傷亡17人,其中戰鬥傷亡8人,戰鬥傷亡9人。
敵人也不得不對剛剛進入陣地的「新」部隊刮目相看。在他們的作戰文件中寫道:「根據美國野戰軍第8軍提供的資料,該部隊最初是作為中國第1野戰軍的一支部隊建設的。該部隊剛剛進入戰場,幾乎沒有美軍鋼鐵戰鬥的經驗,但士氣旺盛,戰鬥力不容小覷。」。
4月底,樸林亨被解除韓軍第一師團師長職務,由準將金東彬接任。
毫無疑問,在這場堪稱抗美援朝戰爭中最詭異的比賽中,黃新廷指揮志願軍第一軍第一師隨指定部隊取得了戰鬥的勝利。
歷史是什麼:是過去傳到將來的回聲,是將來對過去的反映。——雨果(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