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兩個月的反覆打磨,歌曲《清明雨上》於2008年發布。2009年許嵩首張專輯《自定義》將其收錄其中。那時許嵩身上還貼有「網絡歌手」的標籤,所謂「網絡歌手」,是相對於「專業歌手」而言的,這裡有一種潛藏的歧視。意思是:你們的歌雖然很火,但太業餘,沒什麼長久的生命力。
的確,曾經風靡一時的《老鼠愛大米》《QQ愛》和許多現在連名字都記不清的歌曲,早已被大眾遺棄,甚至是唾棄,因為這些歌曲不光暴露年齡,還暴露了品味。創作和演唱這些歌曲的人也很快銷聲匿跡,淡出大眾視野。
但許嵩不同,首張專輯《自定義》水準之高甩出其他網絡歌曲十幾條街。《清明雨上》《城府》《有何不可》……可謂首首經典,網友評價:這是一張你聽不出哪首是主打歌的專輯!
之後,許嵩越來越火,但他卻總和烈火烹油的娛樂業保持距離,似乎過起半隱居的生活。然而他的音樂卻一點也不退縮,除了情歌、古風,他幾乎是最具人文關懷的音樂人,《拆東牆》裡的強拆與上訪,《違章動物》裡的小販與城管,《大千世界》裡戰火中的兒童……
有人說許嵩是歌壇的「魯迅」,倒不是說許嵩的成就抵得上魯迅,只是這種人文視角,當今歌壇還真比較難找。
說回《清明雨上》,這顯然是講思念的悼亡曲,從「清明」「菊花」「天堂」「封筆」「紅塵」可印證。歌曲更多是承載情緒的東西,在細節上精確程度有限,你若有其他見解,不妨說一說。
許嵩的古風歌詞很有味道,所謂:胸有古意,筆下真情。有人喜歡考據式地解讀,這句來自哪裡,那句受了誰的啟發,仿佛他是許嵩肚子裡的蛔蟲。這樣做很容易過度解讀,比如有人解讀「漣漪」出自《詩·魏風·伐檀》:「河水清且漣漪」。但我並不覺得許嵩要看《詩經》去寫「歲月漣漪」。
事實上「歲月漣漪」的好處在於把虛擬的時間,變成了看的見的水紋。一圈又一圈蕩漾在主人公的內心。為什麼有漣漪呢?是什麼造成的呢?當然是伴侶七年前的亡故,為此主人公年年不忘,思緒中才會有久久迴蕩的「漣漪」。這才是「歲月漣漪」的妙處,這也是許嵩反覆打磨的意義所在,他是為了服務歌曲的情緒和主人公的狀態,而不是去翻幾千年前的書,摘取幾個字眼。
還原到主歌中,破曉的陽光從窗子中照了進來,陽光下的西橋,微風吹過,白雲緩緩搖擺。白雲怎麼會搖呢?想必是西橋下水中的雲吧。通過風,主人公想到了伴侶當年被風吹起微微擺動的衣角。「荷風」用得真好,相比「風」,增加了清新的顏色,甚至還有溫柔的愛意,因為她,「風」變成了「荷風」。
「木雕流金」也是一個用法,只是反過來了。木雕上的金漆流走了,那是時間在流逝,伴侶已經死了七年了,主人公也封筆七年了。再有,金是木雕的價值所在,就好像你對我一樣,木雕流了「金」,而「我」痛失至愛。
不同於一般歌曲的結構,《清明雨上》在主歌和副歌間有個小過渡:「雨打溼了眼眶,年年倚井盼歸堂,最怕不覺淚已拆兩行。」「倚井」可能是井上的欄杆,也可能是天井:古代建築院落中的空地。「淚已拆兩行」我不是很理解,兩隻眼睛兩行淚,何來拆之說?莫非主人公是獨眼龍?個人水平有限,還請大神賜教。
接下來到了副歌「我在人間彷徨,尋不到你的天堂」是在點題,你在清明雨上的天堂,我在清明雨中的人間彷徨。「東瓶西鏡放」是徽州民居的陳設,東邊放一花瓶,西邊放一面鏡子,中放一鳴鐘,象徵:終(鍾)生(聲)平(瓶)靜(鏡)。徽州人很會玩諧音梗啊!
「折菊寄到你身旁,把你最愛的歌來輕輕唱」,說的應是墳頭唱歌:那墳前開滿鮮花,是你多麼渴望的美啊!你聽啊有人在唱,那首你最愛的歌謠啊!
愀然:不高興,憂愁。難過的主人公,站在墓前,配合著遠方的空靈琴音,大雨瓢潑,訴說著自己的心事。「涓涓」用得好,外面大雨滂沱,心中涓涓細流,源源不斷地在說。絮絮叨叨,那是主人公對亡妻的溫馨,會提起「當年荷風微擺的衣角」……
許嵩對喪葬有很細膩的觀察,在《南山憶》中唱的是「紙錢晚風送,誰家又添新痛?」《清明雨上》唱的是上墳。在墳前,主人公一直呆到天黑,從歌曲開頭的「窗透初曉」到「月影憧憧」,這是整天的思念,這樣的日子主人公已經過了七年。
「煙火幾重,燭花紅」,看著別的情侶溫馨地在一起欣賞煙火,點亮紅燭,而自己「紅塵舊夢,夢斷都成空」。整首歌的情緒和歸有光的「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類似。
在編曲上,許嵩用琵琶做底色,烘託這種悲愴。坦白說,這首歌的編曲並不完美,1分06秒處的炸彈音更是嚇我一跳,但對於一個曲、詞、混、編、錄都靠自己的萌新網絡歌手來說,整首歌已經非常完整了。起點非常高,優秀!
以上。
窗透初曉 日照西橋 雲自搖想你當年荷風微擺的衣角木雕流金 歲月漣漪 七年前封筆因為我今生揮毫只為你雨打溼了眼眶 年年倚井盼歸堂最怕不覺淚已拆兩行我在人間彷徨 尋不到你的天堂東瓶西鏡放 恨不能遺忘又是清明雨上 折菊寄到你身旁把你最愛的歌來輕輕唱遠方有琴 愀然空靈 聲聲催天雨涓涓心事說給自己聽月影憧憧 煙火幾重 燭花紅紅塵舊夢 夢斷都成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