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何需理解臺灣這一精神上的西方殖民地,兩岸關係無法回到過去

2021-01-18 網易

2021-01-04 01:50:02 來源: 怪蜀黍老囧曾

舉報

  迎接2021年,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今發表新年談話,對於兩岸關係,她宣稱「期待兩岸人民會逐步恢復正常有序的交流,增加理解、減少誤解。」對此,馬英九前幕僚、中國國民黨「立委」陳以信直言,蔡的談話印證他先前所預測的第一步,兩岸關係將重回現狀。

  

  蔡當局的說法缺乏新意,也沒有在示弱,而是一貫的說法。其背後恰恰是臺灣綠營的意識形態。眾所周知,綠營需要的是「臺灣獨立」,為此需要建立一個獨立於中國身份的身份。但是臺灣省本土的歷史乏善可陳,因此他們只能反覆強調自己「不是中國人」,但又說不清自己是「什麼人」,由此就誕生了一種完全基於「反中國」的敘事。然而,僅僅說明自己不是「中國人」始終不夠,他們還必須建立一個比同文同種更為高級的優越地位,即自己是「高級華人」的輔助身份,以此強化一種排他性的自我中心地位。

  在這個敘事裡面,他們必須放棄與中國大陸的一切歷史聯繫,轉而利用臺灣被日本佔領過的殖民歷史,以及國民黨統治的「戒嚴時期」為參照,加上臺灣省自身的民主制度轉型歷程,形成了具有反共、親日、親美、自由主義的空洞意識形態。對於認同獨立的臺灣人而言,這幾個特徵會同時存在,而老一代受過國民黨教育的人則沒有這種認知。在這一背景下,他們喪失了對中國歷史自我構成認同的理解能力,並將中國大陸的主張視為「用歷史壓迫本世代人的霸凌」。這恰恰是放棄了民族主義立場,主動選擇成為日本或美國的精神上的殖民地。

  也因此,他們要的理解,不過就是讓中國大陸不要「歷史」去「霸凌」罷了,蔡的說法翻來覆去也不過是這麼個意思。兩岸有誤解嗎?也許有,但絕不是蔡當局說的這個,這個問題根本沒有誤解。如果蔡當局要消除誤解,應該先承認九二共識,並且少挾洋自重才對,現在這個姿勢真的丟人而且不自知。

  這種自我解構的、具有缺陷的意識形態已經在很大程度上成型。對於民進黨來說,不論事實如何,臺灣必須是「南波萬」,所以所謂的「民主制度的自我修正能力」事實上是不存在於臺灣省的。但是對於大陸而言,更重要的恰恰是解構臺灣內部出現的這種意識形態。臺灣自己民主制度問題一大堆,民主轉型三十年來經濟發展持續放緩、黑金政治、民進黨趨向專權且鬥爭無底線、破壞法治、操縱民意還指責韓國瑜「煽動民粹」、強行關閉中天等藍營媒體等等,這些做法確實挺接近西方的,特別像20世紀20年代至30年代初的德國納粹黨,就差個衝鋒隊了。臺灣自己缺乏吸引力,未來更可能會越來越弱勢,因此出現的盲目自信反而將會越來越多。

  

  兩岸關係回到過去只有一種可能性,那就是臺灣方面重新拾起九二共識,然而目前來看可能性非常小,臺灣部分人說「可以回到過去」不知從何說起。以臺灣方面對大陸主張徹底否定的態勢來看,「回到過去」已經不可能,大陸與蔡當局根本沒有共識基礎。九二共識保持了兩岸20多年的和平,而現在來看,破壞兩岸和平基礎的責任完全在於臺灣當局,而臺灣當局一手破壞和平基礎的做法,最終很可能將臺灣人民推向深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港媒:兩岸關係不可能回到過去 也無必要回到過去
    「兩岸關係回不去了。」這是新冠疫情發生以來,兩岸之間經常聽到的一句話。這句話的意思,不僅是指兩岸無法像以前一樣交流、合作、和平發展,還有對兩岸最終可能走向兵戎相見的憂慮。再過一周,民進黨又將再執政四年,很多人預測兩岸關係不會變好,只會更壞。一方面,民進黨「親美抗中」政策將會延續、「臺獨」切香腸會愈切愈深;一方面,大陸民眾警覺、厭惡「臺獨」,「武統」聲浪高漲,兩岸民意隨時再現激烈對撞。
  • 「國民黨遷臺時,大陸人無法理解不少臺灣人甘於被日本統治」
    這八年苦戰,中國已經精疲力竭,竟是經歷了一場沒有凱旋的大戰!傷者未起,死者未葬,軍人不能解甲復員,又捲入國共內戰達三年之久!臺灣從日本殖民地回歸中國,本應是大家歡欣鼓舞的事,卻又因為內戰,海峽兩岸對立數十年。這一場史無前例的日本侵華巨災,其後遺症遠未有盡期!今日撰寫本章,強壓心中悲慟,以兩千餘字的短文交代抗日戰爭輪廓。然而少年時期所經歷種種,不斷重現眼前,喚回的血光淚痕,如錐心泣血,不能自已!
  • 國臺辦:只有回到「九二共識」的基礎上來,兩岸關係才能改善
    新京報快訊 據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官方微博消息,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1日回應「臺灣當局領導人在新年講話中涉兩岸關係內容」時表示,講話再次暴露民進黨當局謀「獨」本性。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歷史和法理事實,是任何人任何勢力都無法改變的。
  • 蔡英文毀了兩岸關係!臺灣無法加入RCEP的嚴重後果
    臺當局破壞兩岸關係,使臺灣無法融入區域經濟,必然影響臺灣經濟發展。資料圖片來源於大公網 「中國(大陸)、日本、韓國、澳洲、紐西蘭及東協10國早前正式籤署『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逐漸消除關稅壁壘,但臺灣卻無法加入,日後臺灣的機械廠商、工具機、汽配零組件廠商,就完全沒有優勢與日、韓競爭,東南亞市場也玩完,搞不好就剩下一堆破銅爛鐵了。」
  • 臺財經專家謝金河:「兩岸關係好,臺灣經濟才會好」是過去...
    兩岸關係好,臺灣經濟才會好!財信傳媒集團董事長謝金河今(30日)出席康和證券30周年慶,對於兩岸關係對經濟的影響,他揚言,過去的「錯覺」以為兩岸關係好,臺灣經濟才會好,但事實上兩岸關係好的時候,臺灣經濟從沒有好過,反而是過去兩年兩岸關係緊張,臺灣經濟卻倒吃甘蔗。
  • 2020兩岸關係回顧(一):兩岸「和統」無望?
    武統不涉及廣大臺灣人民國臺辦主任劉結一12月9日在廈門出席2020兩岸企業家峰會年會致辭時指出,「將繼續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以兩岸同胞福祉為依歸,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融合發展,完善保障臺灣同胞福祉和在大陸享受同等待遇的制度和政策,支持臺胞臺企在高質量發展中提質增效,在新發展格局中再上新臺階。」
  • 臺灣作家楊渡:大陸看臺灣需了解七個面向
    臺灣是一個海島,我常常帶大陸的朋友到東海岸,說你看過去,就到了太平洋,因為東海岸這樣的地理狀況,搞革命的人都沒路走,這就是《悲情城市》,梁朝偉飾演的文清在政治事件之後,知道別人抓他,可是要走出去的時候,發現無非在臺灣繞一圈,最後他頹然坐下,等待最後的結局。2、移民社會vs黃土大地。臺灣有七波多種移民,荷蘭、西班牙以及清朝到1949年大遷徙和現在的新移民。
  • 兩岸三地文化差異:臺灣比大陸更「傳統」
    以各自差異的歷史和文化背景寫出這些公共話題中的私人記憶,並於互相對照中折射出半個世紀兩岸三地的滄桑變化,這是該書迅速引起關注的原因。  現今,內地不少普通百姓挎著「名牌包」,去香港購物「血拼」,去臺灣遊山玩水,已不是什麼新鮮之舉。然而,彼此對存於生活血脈中記憶、細節的感知、理解,又能有多少?  書中,可見的是橫向與縱向兩種對照。
  • 蔡英文第二任期的兩岸關係
    一、島內「臺獨」氛圍極其濃厚2020年開年以來,一場新冠肺炎疫情來勢兇猛、肆虐大地。這原本是兩岸關係改善的一個良好契機,大難面前,攜手合作,共同戰勝無情的疫情,理所應當,畢竟兩岸一家親、兩岸一家人。民進黨當局無視世衛組織有關疾病命名原則,置世衛組織的命名於不顧,一段時間,堅持延用「武漢肺炎」這一帶有歧視性成分的名稱,甚至建議傳媒報導時繼續使用這一名稱,試圖將新冠肺炎疫情與大陸緊緊捆綁在一起,坐實大陸疫情源頭及「東亞病夫」形象,藉此區隔兩岸、隔絕兩岸,使兩岸重回過去「漢賊不兩立」的隔絕狀態,為臺灣「獨立」創造條件。
  • 臺灣要好 兩岸比美臺關係重要
    然而,兩岸關係能夠迴避嗎?兩岸關係,或者更精確的說,陸美臺三方關係是臺灣生存發展的關鍵,臺灣處於陸美兩強之間,語云「兩大之間難為小」,身為兩隻大象之間的螞蟻,必須自謀生存之道。大陸稱臺灣為不可分割的領土,更重要的是在戰略上,透過臺灣尋求邁出太平洋的出海口。
  • 臺灣要好 兩岸比「美臺關係」重要
    民進黨當局在12月12日不顧臺灣地區憲制性規定保障言論自由的精神,硬是把中天新聞臺關了。在中天最後一夜的節目中,旺旺集團董事長蔡衍明提到中天被關的真正原因是犯了忌諱,因為他一貫強調「兩岸好,臺灣才會好」,有人聽了不高興。然而,兩岸關係能夠迴避嗎?
  • 孤煙暮蟬 | 從大陸臺灣之間的經濟關係看中美經濟未來
    點擊右上角分享給朋友們吧  長按二維碼關注支持公眾號:孤煙暮蟬儘管臺灣蔡當局的種種挑釁和「臺獨」勢力幾十年來的倒行逆施,但我們中國大陸對於完成祖國統一大業是非常自信的
  • 臺灣地區政黨體制與兩岸關係的內在聯繫
    而國民黨主張淡化意識形態色彩,謀求臺灣地區的經濟發展。總的來說,臺灣地區這種對立性的「藍綠兩黨制」所呈現出的是在於「國家認同」的對立性、「民族認同」的對立性、「兩岸關係」的對立性等三項特色。「國家認同」是指一個國家的公民在以主權國家為主體的國際社會中對特定國家的情感歸屬取向。臺灣地區的藍綠兩陣營對「臺灣」這一政治實體的看法存在較大的差異。
  • 謝鬱:美國大選後的兩岸關係態勢
    一、選後美國對華遏制戰略基本方向不會改變,但具體做法與強度會有區別 過去四年,是中美關係發生根本性變化的四年。過去四年中,美國打「臺灣牌」已從過去對中國要價換取利益、制衡兩岸,上升到製造對抗,尋求遏制,塑造符合美國利益的中美戰略格局。無論民主黨還是共和黨,都認為提升美臺關係是當務之急,同時這也是白宮和參眾兩院的共同立場,因此選後拜登政府打臺灣牌的意願與動力不會降低,但強度與頻度或會有所不同。
  • 兩岸逆轉 臺灣女嫁大陸男越來越多 臺灣男要加油了..
    臺灣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暨政治系教授陳陸輝認為,這種情況可能有兩個原因,一是過去大多為臺灣男士娶相對弱勢的大陸女孩;二是大陸經濟發達後,愈來愈多臺灣女性到大陸工作。近十年來,隨著臺灣經濟停滯不前,大陸快速的發展,兩岸間經濟上的差距不斷縮小,兩岸同胞們自由交流往返的人數也越來越多,近幾年大陸學生和青年赴臺交流、求學和自由行的人數也已達數百萬人次,在這當中,兩岸青年間自由戀愛和結婚的人數也就不斷增加
  • 李鵬:2021年兩岸關係形勢仍會複雜嚴峻
    兩岸關係的改善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臺灣民進黨當局到底能不能回到「九二共識」這樣一個共同政治立場上來、能不能在臺灣島內停止「臺獨」分裂活動。現在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如何深化兩岸的融合發展,如何把兩岸融合發展的道路走實。十九屆五中全會所提出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其實就是在落實融合發展。只要是我們的目標明確、方向清晰、道路正確,假以時日,就一定能夠實現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和祖國統一進程的最終目標。
  • 綠媒老董:「5·20」後兩岸關係會更惡化,蔡英文已無法回頭
    蔡英文無法走回頭路,因為臺灣後面還有美國,「蔡英文已經選邊」。吳子嘉說,「5·20」之後兩岸關係會更惡化,雖然不至於發生軍事衝突,但臺灣經濟一定會受到很大影響,這是蔡第二任要面對的難題。吳子嘉認為,蔡英文辦公室目前拋出風向的「八字箴言」其實沒有什麼意義。
  • 蔡英文或成兩岸關係的「關鍵」
    導語:2020年是個特殊的、充滿挑戰的年份,在這一年遇見的都是新問題、新挑戰。疫情影響了世界,加速世界產業經濟的變化,也改變了海峽兩岸的關係。西方國家「甩鍋」中國大陸新冠肺炎疫情在2020年年初爆發,中國大陸快速組織封鎖了武漢等區域,安排了全國優質醫療團隊支援湖北,有效抑制了疫情的擴散。而美國政府因不重視疫情防控,超1900萬人感染新冠肺炎,33萬多人死亡,並以極高的速度繼續擴散。美國政府不抓緊疫情防控,還把責任甩給中國大陸。疫情本該是全人類的敵人,西方國家乃至全世界應該團結戰勝疫情。
  • 「澤視界」兩岸經濟合作為何沒帶來臺灣民眾對大陸的認同?
    兩岸經濟合作,為何沒有帶來兩岸民心交融,為何沒有增強臺灣民眾對大陸的認同感與歸屬感呢?(一)兩岸經濟合作惠及的是誰?從全球層面來看,兩岸產業合作是全球化的區域性體現,80年代開始的臺灣產業轉移是整個東亞地區「雁陣模式」的一部分。
  • 李 毅:不能向臺灣社會傳遞錯誤信息 ——評章念馳《找出兩岸關係新出路》文
    40年來大陸努力一國兩制和平統一,目前幾乎沒有希望了,因為李登輝、陳水扁、蔡英文為首的臺獨勢力已經灌輸控制了多數臺灣選民的頭腦,多數臺灣選民已經完全拒絕了和平統一。正如章念馳所說:「兩岸在曲折中走向全面對抗,兩岸關係跌入了谷底,似乎除了武力相向而沒有了任何希望。」那麼,在大陸武統臺灣省之前,現在誰應該理解誰?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