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星凝老師,在這美麗的金秋時節星凝老師帶大家走進《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共同學習。家長們也可以先關注我,然後去主頁專欄跟著共同學習練習題同步講解,相信孩子們會收穫更多。
一、識字寫字
1.識字。
本課的生字中,「靴」讀xuē,要防止「讀半邊」而誤讀。
「凌」「增」集中在一句話中,可以在初讀時出示句子,在讀句中學習生字。
本課生字中形聲字較多,可以藉助形聲字的構字特點掌握字音、理解字義學「窪」字時可以想想我們之前認識的「蛙、娃、掛」等熟字,通過比較偏旁,進一步體會形聲字形旁表義的特徵。
「靴」除了可以和「棕」一起藉助插圖理解,還可以對革字旁進行拓展學習,比如,「靴、鞋、鞭」等最初的意思都與皮革有關。
一些與詞語關係密切的生字,還可以結合語境隨文教學。比如,「凌」可放在詞語「凌亂」中進行認讀並理解意思。
2.寫字。
本課要寫的字可以歸類指導。比如:
左右結構的字中,鋪、泥,左窄右寬。
「印、亂」左右等寬。
「列、則」左寬右窄,右邊的「刂」要寫得稍長一些;
上下結構的字中,「緊」要寫得緊湊,下邊部分「系」第一次要求寫,提高書寫正確率。
二、課文講解
本文描寫了「我」在上學路上看到的風景:深秋,雨後初晴,道路兩旁的樹葉飄落下來,緊緊地粘在溼漉漉的水泥道上,像一個個金色的小巴掌,整條道路就像鋪上了一塊色彩絢麗的地毯。
「我」第一回覺得門前的水泥道真美。課文以兒童的視角觀察身邊的景物,發現平常生活之美,並展開豐富的想像,平凡之中透著美麗,樸素之中盡顯詩意。尤其是將落葉想像成「金色巴掌」,充滿童真童趣,飽含對自然、對生活的熱愛之情,為兒童發現生活中的美打開了一個嶄新的視角。
全文共11個自然段。先寫經過一夜秋風秋雨,天放晴了,「我」背著書包上學去;接著對鋪滿金色落葉的水泥道進行具體生動的描寫;最後寫「我」第一次發現門前的水泥道真美。結尾既呼應開頭,又點明中心,使文章渾然一體。
課文用詞準確、形象,很多詞語富有思考和想像的空間。比如,第三自然段的「明朗」寫出了一夜秋風秋雨後天空清亮、晴朗的景象,文中的「天開始放睛了」「亮晶晶的水窪」「映著一角小小的藍天」等詞句對此作了具體描寫;第七自然段的「貫帖」「平展」兩個詞語,寫出了掉落的樹葉緊密地、平整地貼合在溼鹿涎的水泥道上的狀態,與「粘」字相呼應,把水泥道之美描繪得細緻入微;「凌亂」一詞表現出掉落的樹葉不規則地排列在水泥道上的情景,呈現出一種自然之美。這些詞句,寫出了「我」眼中別樣的秋景。
課文描寫細緻,層次分明。寫「我」走在院牆外的水泥道上時,既寫觀察到的景物又寫感受與心情。其中,第六自然段整體描寫鋪滿落葉的水泥道,第七自然段描寫水泥道上的每片樹葉,第八自然段則寫「我」走在水泥道上的愉悅心情。
課文配有一幅插圖。穿著棕紅色小雨靴的男孩兒,走在鋪滿落葉的小道上,就像走在一塊印著落葉圖案的、閃閃發光的地毯上。道路兩旁長滿了高大的法國梧桐樹,一眼望到盡頭。精美的插圖與課文描繪的情景極為吻合,有助於學生圖文對照理解課文內容,感受秋景之美。
三、課後練習題
1.生活中的美無處不在,「我」在上學路上發現了水泥道的美,作家汪曾祺的《自報家門》中,有一個片段也寫到了上學、放學路上的發現。
2.閱讀課後的「閱讀連結」,同學們需要藉助工具書讀準「鏨、筢」等字,藉助生活經驗大致理解「醬園、染坊」等詞語的意思,並想一想:汪曾祺爺爺小時候在上學、放學路上有哪些發現?他是怎麼來寫自己的發現的?
3.跟課文對比:如果基礎較好,可與課文進行比較。比如:汪曾祺簡潔羅列了路上看到的多種事物,讓我們感受到大街的商鋪之多,店員的手藝之高。課文重點描寫了水泥道上的梧桐樹落葉,描寫更加細緻,想像更加豐富。
同學們生活中,美麗的風景無處不在。你有沒有關注過上學、放學路上的風景,並從中發現美呢?比如:可以寫路邊的動植物或行人,可以寫來往的車輛,可以寫裝修特別的店面。用幾句話寫寫上學或放學路上看到的景色。注意書寫格式。要求不宜過高,學生只要能用幾句話把景色寫清楚即可。
今天的分享就到此結束了,非常感謝大家的關注。如果需要跟著學習練習題同步講解,大家可以先關注,然後去主頁專欄查找對應年級即可學習啦!再次感謝大家的關注,下節課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