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川》:人與橋的故事

2020-11-17 明月隨想

一部講述抗美援朝戰爭的電影,你或許會覺得沒什麼意思,因為從頭到尾講述的是志願軍修橋、美軍炸橋、志願軍再修橋的過程,但是從四個視角來講述,卻有不一樣的感受。

以往看過的戰爭片,例如《八子》、《戰狼》系列,完完整整地敘述完一件事、一場戰爭,很少有像《金剛川》一樣的片子,從不同的視角反映戰爭中很小很小的一個片段,修橋-炸橋-過橋。

第一個視角,以志願軍中一個普通戰士的視角。影片中步兵班長劉浩和話務員辛芹,雖說是四川老鄉,但是互不認識,不知名字,卻真實地反映了那個年代,在戰場上只有戰友與敵人之分,在《金剛川》中堅守在江水兩邊的戰士們甚至連戰友的姓名都叫不上來,但是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最可愛的人。一個普通的志願軍戰士,不管是鄧超飾演的高福來,還是張譯飾演的張飛,亦或是吳京飾演的關磊,都是135萬志願軍真實的寫照,主角們沒有一個是歷史上的大名人,但他們無一不是英雄,無一不是真實存在的人物。

第二個視角,以美國侵略軍的視角。以敵人的視角來敘述,顯得與眾不同,更重要的是凸顯「反戰」思想。美軍侵略者開著偵察機在上空盤旋,關磊和張飛在玉米地裡架著高射炮對著上空的偵察機轟炸,飛行員希爾被志願軍修橋的速度震撼到了,他們看見了一座打不垮,炸不爛,燒不毀的橋,或者說他們看見了一群打不垮的志願軍。影片末尾有一段,美軍飛行員在上空看到志願軍用身體搭建起來的人橋,橋上志願軍快速地通過,那種眼神,那種神情,感到驚訝與不可思議,同時也在思考和疑惑,這到底是一群什麼樣的人?希爾的戰友在飛行途中想逃跑,因為他不想在戰爭中死去,他還有家人……

第三個視角,以高炮排一行人的視角。關磊與張飛,兩人都在為炮位的分配而爭吵,都想去暴露炮位而把隱藏炮位留給對方。為了掩護志願軍順利通過木橋,張飛自曝炮臺位置,成功將敵機吸引過來;被炸斷一手一腿之後,又來到關磊的炮位,憑藉自己一人之力,將希爾及其戰機擊落。我們暫且不說這裡面是否有誇張的成分,但確實有很多催淚的成分。

第四個視角,即工兵連用身體支撐起來的人橋視角。軍人們在緊要關頭,為了讓戰鬥主力儘快渡過金剛川,搭起的那座人橋,修不了橋了,那就搭人橋。正如影片裡軍人的旁白所說:

「俺們都才十七八歲,俺們這些人真的沒有一個怕死的。唯一想的事,就是通過那座橋。」與其說人橋,不如說是志願軍們用信念和勇氣搭起來的橋。

故事情節其實不宏大,並沒有描寫規模宏大的戰鬥場面,但用四個視角很精彩地表現出戰爭的真實場面。

最後,不吹不黑,《金剛川》是值得一看的電影。

相關焦點

  • 《金剛川》「人橋」讓我流淚了
    我持票進入觀影廳觀看開始上映的影片《金剛川》。兩個小時後在主題曲「我的祖國」聲中走出了觀影廳。由於對抗美援朝這段歷史相當熟悉。之前公映的該題材影視作品也看過不少,因此對管虎、郭帆、路陽聯合執導的這部影片是抱著新奇的的心態來觀看的。果然,這部作品的敘述方式別具一格。採用了直敘、倒敘、復敘、分敘等多種方式,令人意外。
  • 《金剛川》特輯揭秘「人橋」幕後 血肉之軀搭建「英雄之橋」
    片中那座永遠炸不毀、衝不垮的人橋,更成為中華民族堅韌不屈精神的縮影,感動了每一位觀眾。影片日前曝光人橋特輯,從幕後製作的角度還原了人橋的拍攝故事。圍繞這座人橋,片中志願軍戰士們和幕後工作人員都以堅強的意志,詮釋了「血肉之軀築起中國長城」的精神內核,也使得人橋成為中國精神傳承與對話的橋梁。
  • 金剛川的「人橋」裡 藏著戰爭勝利的密碼
    《金剛川》選擇的並不是公眾熟知的那些著名戰役,頂多算是大戰的前奏,一個敵我雙方並不直接拼殺的戰場:在一場決定性的大戰之前,志願軍要準時抵達前方戰場,必須通過在水流湍急的金剛川上架設的一座木橋。而敵軍想要獲勝,同樣也要盯住這座橋,利用空中優勢炸橋。電影的焦點就放在雙方修橋、炸橋的反覆較量上。
  • 《金剛川》「人橋」幕後,是血肉之軀搭建的英雄橋
    電影《金剛川》正在全國熱映中,截至11月3日票房已突破7.5億,連續11天穩坐單日票房首位,吸引了近兩千萬觀眾走進影院感受歷史光影。片中那座永遠炸不毀、衝不垮的人橋,更成為中華民族堅韌不屈精神的縮影,感動了每一位觀眾。影片日前曝光人橋特輯,從幕後製作的角度還原了人橋的拍攝故事。
  • 《金剛川》:歷史在人與橋中再現
    電影《金剛川》的故事由老兵的回憶展開。影片與以往戰爭片表現那些著名戰疫的殘酷廝殺不同,《金剛川》瞄準了抗美援朝戰爭金城戰役關鍵一戰——金剛川,著重刻畫了護橋之戰那段鮮為人知的歷史。人在橋在,人亡橋亡,戰士們為這座橋注入了信仰與靈魂。在這裡,橋不僅是接駁兩岸的生命線,也是打開歷史的切口。
  • 真實的金剛川,「人橋」創造的神跡背後,讓人思考為何戰旗美如畫
    金剛川的故事,表面上看講訴,七十多年前,在金剛川建橋的工程連指揮員張振智的英雄事跡,同時展現了抗美援朝戰爭時期,中國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攜手合作,共同抵抗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隊的背景,而特別強調的就是,我們的志願軍,為了保證運輸線供應,對於聯軍實施了大規模、持續的戰略轟炸,以保安全運輸所做的貢獻和犧牲的故事。
  • 《金剛川》為橋的犧牲
    這裡的故事從頭之位就講述的一些個人,一些團體為一場戰爭做出的犧牲,不知道各位觀眾是否關注了《金剛川》時代背景,那是在一場中國人民志願軍在異國的土地上做的一場維護世界和平和國際秩序的戰鬥!為什麼鎖定38線不變,那是戰爭開始前的模樣。這些人為什麼犧牲,因何而犧牲?
  • 《金剛川》:電影完全聚焦於金剛川上的工兵橋,一切圍繞著橋展開
    《金剛川》這部電影較好地講述了我志願軍的這些優點,這不是一般的優點,這是我軍能取得最後勝利的關鍵基石。而且,每個兵種的崗位感都是極端強的,所以,工兵把修橋護橋的任務看的大過天,無論如何要保證橋的暢通,保證部隊的通過,到最後的人橋就是極大的毅力和使命感才會促成的;高炮兵的任務就是把飛機揍下來,所以他們看到橋一次次被飛機炸壞,戰士們因轟炸犧牲就感到無比痛苦和自責。
  • 《金剛川》中最震撼的一幕,闡述的主題是橋,更是人
    所有人都在自己的最佳狀態,時刻警覺,時刻戰備。[金剛川]事件的中心,是一座在暗夜裡燈光點點的大橋。電影裡,戰士們的戰場,只圍繞了一座橋。這對看慣了宏大戰爭片的某些觀眾來說,故事算得上「微小」。明明更多戰役壯懷激越,戰士們浴血奮戰,比如金城戰役中志願軍殲滅韓軍5萬多人,直接促成了《停戰協定》的最後籤訂。是何其激昂!然而,[金剛川]卻並未聚焦這些正面戰場。它關注的,只是金城戰役的一環。
  • 不斷之橋:《金剛川》演員群像集,銀幕內外最可愛的人
    「橋」,不斷之橋成為了該片的代名詞,看上去有些誇大事實,然而通過三位導演的手筆,塑造出的「不斷之橋」成為了聯繫該片故事和人物的關鍵。從修橋、護橋到衝橋的志願軍們,在時間線上層層的遞進,層層失敗之下,我們看到的是情緒的累積,當然這也包括觀眾的情緒。
  • 金剛川人橋上熱搜?成也真實,敗也真實
    前不久「金剛川人橋」詞條還上了熱搜。幾百名士兵用血肉之軀築起人橋,那種震撼的視覺衝擊力,凡是看過電影的人都一定印象深刻。‍‍‍‍‍‍‍‍‍‍‍‍‍‍‍‍‍‍導演也在採訪中提到,這一幕是真的在魚塘上搭了百餘米的殘橋,演員們在冰冷的水中實拍出來的。
  • 《八佰》裡的橋和《金剛川》裡的橋有什麼不同
    一、《八佰》裡的橋是永久性石橋; 《金剛川》裡的橋是臨時搭建的簡易木橋二、《八佰》裡的橋不是主場景,主場景是四行倉庫; 《金剛川》裡的橋是主場景,所有的人物和故事都圍繞橋來展現。:《八佰》裡的橋是境內之橋、撤退之橋、生命之橋、希望之橋;《金剛川》裡的橋是境外之橋、前進之橋、勝利之橋、光明之橋。
  • 《金剛川》:不斷的橋,不滅的信念
    影片以「修橋」為故事的主線,為保障部隊主力能在大決戰之前順利渡河,負責掩護的炮兵連與負責修橋的工兵連在金剛川上與敵軍展開了慘烈的戰鬥。02、國人意志堅,信念永不滅影片從「士兵」、「敵人」、「高炮連」、「橋」四個角度對渡金剛川的場面進行了詮釋,志願軍戰士們不斷的犧牲,橋一次次的炸毀,又一次次迅速建起,最後竟是血肉築就的人橋!
  • 劉彥本:金剛川上修補「生命橋」
    電影《金剛川》以抗美援朝為主題,講述了中國人民志願軍戰士在艱苦卓絕的環境下,修補堪比「生命線」的木橋,以血肉之軀無悔殉國的感人故事。而在埇橋區永安鎮潘湖村,就住著一位電影裡修橋工程兵的原型,他就是抗美援朝老兵、今年90歲的劉彥本老人。
  • 抗美援朝大片《金剛川》,主演除吳京還有鄧超,講修工兵橋的故事
    8月7日,在國家電影局的2020年3月備案立項公示中,管虎編劇的《金剛川》同意拍攝。其中披露了電影的梗概:以三個視點講述一個故事:工兵橋修好又被炸毀再度修好……一個屹立不倒、令敵人費解的戰爭奇蹟。》已經公示的內容梗概中,顯示這是一部與修工兵橋有關的故事。
  • 電影《金剛川》劍指10億,顏敬傑「金剛川人橋」劇照曝光
    》上映21天累計票房衝破9.3億國民幣,劍指10億元大關,即日對於影戲中顏敬傑等演員在影片中以身材支持木橋的「金剛川人橋」備受熱議,影戲《金剛川》末端,顏敬傑 等氣力派演員扮演的兵士們用血肉之軀搭起人橋的畫面,打動了多數觀眾。
  • 新片速評 |《金剛川》:一群可愛的人,一座堅固的橋
    》由管虎、郭帆、路陽,三大導演攜手,用不同角度同時講一個故事:抗美援朝志願軍用僅有的兩架高射炮,對抗美軍如鬼魅般的戰鬥機,最後用血肉之軀築成了一條生命之橋,為前線戰士不斷「輸血」的悲壯畫面……戰爭片敘事結構的新突破——這是一部從中國視角出發的「抗美援朝」
  • 無論怎樣評價《金剛川》,「人橋」都是悲壯的一幕,值得細細品味
    《金剛川》「人橋」一幕,是志願軍形象的最好展示,是民族精神的集中彰顯,其意義已超越電影本身,具有一定的社會價值和意義。,金剛川上的橋就顯得十分重要。電影《金剛川》就是表現這段真實的故事。當最後一名戰士從她們肩上通過後,她們都癱倒在河岸邊上了……婦女搭人橋的故事傳頌了近百年,電視劇《沂蒙》再現了這一壯舉,感動了多少今天的觀眾。
  • 《金剛川》——支援軍用他們的血肉之軀架起人橋,創造了奇蹟!
    而《金剛川》則選擇了其中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以小見大的將戰爭呈現在觀眾眼前。他們以為,橋這下總不可能再修好了。可是,他們太小看了中國志願軍!沒有人來得及悲傷,他們抬起木頭,帶著工具,再次衝到橋上修橋!時間來不及,木材不夠,那就人頂上!
  • 一座橋、一群人、一團國魂,《金剛川》立意絕了,值回票價
    ;炸橋、修橋、守橋、渡橋",影片《金剛川》的故事線就是圍繞金剛川上的這座"生命橋"展開的。不同於以往展現戰場恢宏場面的戰爭片,《金剛川》將目光聚焦到這座橋上,以獨特的視點以小見大,將一場震撼人心的戰爭往事徐徐道來。金剛川上的這座橋在這場戰爭中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它是後方向前線運送武裝力量的唯一途徑,關乎整場戰爭的成敗。因此,誓死捍衛這座橋,成了張飛、關磊等人必須完成的任務和使命。敵人當然也知道這一點,於是對它進行了機器瘋狂地N次轟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