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川》:電影完全聚焦於金剛川上的工兵橋,一切圍繞著橋展開

2020-11-01 雲煙影視說

首先下面談下對這部電影所傳達的東西的一些感想。1.紀律性,電影一開始表現出來的我軍的隱蔽和行軍特點較好地演繹了志願軍戰士的組織性和紀律性。要知道,幾十個人的小部隊隱蔽和行動是容易的,而大部隊的隱蔽和行軍想要躲過敵機偵察是相當難的。《金剛川》這部電影較好地講述了我志願軍的這些優點,這不是一般的優點,這是我軍能取得最後勝利的關鍵基石。

為什麼會有邱少雲這樣的戰士,就是因為他們不可動搖的剛鐵般的紀律性與組織性。而且,每個兵種的崗位感都是極端強的,所以,工兵把修橋護橋的任務看的大過天,無論如何要保證橋的暢通,保證部隊的通過,到最後的人橋就是極大的毅力和使命感才會促成的;高炮兵的任務就是把飛機揍下來,所以他們看到橋一次次被飛機炸壞,戰士們因轟炸犧牲就感到無比痛苦和自責。

正是這些特點,才使我們的志願軍戰士們被冠為世上最強輕步兵。2.戰友情老關和張飛是志願軍群像中給予筆墨最多最突出的一對,剛出場時,兩人看著似乎是那種紀律性組織性差的人,隨意換崗位,抽菸,說話粗魯,但是很快他們爭崗位時不經意間流露出的感情還是感動了我們。二人之所以爭崗位,其實就是因為那個靠前的明崗更危險。尤其是張譯演繹出來的張飛對老關的情感更是打動人心。

當老關陣地被炸後,張飛面色緊張、一臉擔憂害怕的神情走向老關陣地,吹哨的聲音都有些抖了,他們根本不是有什麼矛盾,而是生死相依的兄弟。所以之後,張飛和美國飛行員的生死對決有他們的軍人榮譽感對決,更有他們為生死兄弟報仇的情感在裡面。然而,戰場上,所有的犧牲畢竟都是難以預判,說來就來的,而接下來的戰鬥和犧牲還會轉瞬即至,所以,沒有時間痛苦,沒有時間說哪怕一句暖心的話,能做的就是擦乾眼淚接著完成下面的任務。

當張飛吶喊著迎著敵人飛機的射擊瘋狂射擊的時候,我相信沒有一個觀眾不動容。最後的對決,美國飛行員戴上了標誌性的牛仔帽,張飛點燃了陣地吸引敵機向自己開炮,在怒吼聲中,機炮和高射彈相互對射,雙方憤怒的眼睛中噴射著火苗,不停地怒吼,不停地瘋狂射擊,誰也不躲,不顧彈雨,不顧生死,不顧鮮血四濺,只為把對方擊斃。對決是殘酷的,是血腥的,是懾人心魄的。我們的敵人也有頑強的意志,是我們合格的敵人。

只有合格的對手才會產生驚人的碰撞。中美這一戰,通過這驚心動魄的金剛川,給了我們很好地詮釋,也給了我們的對手以很好地解答:橋為什麼炸不壞?因為這是中國人民志願軍的橋。4.拍攝手法電影是從不同視角對金剛川戰鬥進行了演繹,這很別致,也很獨到,巧妙地把一場戰鬥下來,各個角度每個兵種和戰士們的形象刻畫出來。

最後電影完全聚焦於金剛川上的工兵橋,一切圍繞著橋展開,所有的人物都是參予這場戰鬥的人,沒有任何多餘的人物和角色。也沒有任何一個雙方的高級指揮官的鏡頭,就從我們基層的士兵角度講故事。我們為什麼能贏,因為我們有決勝千裡的優秀的指揮將領,更有忠實地執行命令的天地下最能吃苦和戰鬥的士兵。他們是最可愛的人,他們是最了不起的士兵!

相關焦點

  • 《金剛川》:歷史在人與橋中再現
    鏡頭拉遠,有人潛伏在玉米地,有人在水中遊走,有人在橋下趕工,有人在橋上快速前進。戰士們高度緊張、時刻戒備。聳立在湍急河水上的大橋,是暗夜中的唯一光亮。電影《金剛川》的故事由老兵的回憶展開。影片與以往戰爭片表現那些著名戰疫的殘酷廝殺不同,《金剛川》瞄準了抗美援朝戰爭金城戰役關鍵一戰——金剛川,著重刻畫了護橋之戰那段鮮為人知的歷史。
  • 電影《金剛川》工兵連長原型張振智:槍林彈雨之下 7天建成「生命之橋」
    電影《金剛川》取材於抗美援朝時期真實案例,通過講述人民志願軍在金城前線的戰鬥故事,謳歌革命英雄主義,是一部引人深思的愛國主義教育題材電影。在工兵連長閆瑞原型張振智的家鄉連雲港市東海縣駝峰鄉曹浦村,親人們對張振智的英雄事跡都耳熟能詳。張振智的親人張克勤說:「張振智是我的二爺爺,他是老革命,在朝鮮戰場立過功,我們跟兒孫後代講他的戰鬥事跡,英雄事跡,讓兒孫後代向他學習革命精神。」
  • 《金剛川》中最震撼的一幕,闡述的主題是橋,更是人
    電影裡,戰士們的戰場,只圍繞了一座橋。這對看慣了宏大戰爭片的某些觀眾來說,故事算得上「微小」。明明更多戰役壯懷激越,戰士們浴血奮戰,比如金城戰役中志願軍殲滅韓軍5萬多人,直接促成了《停戰協定》的最後籤訂。是何其激昂!然而,[金剛川]卻並未聚焦這些正面戰場。它關注的,只是金城戰役的一環。
  • 《金剛川》「人橋」讓我流淚了
    影片講述的是1953年7月,韓戰(聯合國軍一方稱韓戰)停戰前的最後一場大規模戰役金城戰役中,志願軍一支師級穿插部隊要通過金剛川江上一座臨時搭建的木橋故事圍繞著修橋 — 炸橋 — 再修橋 — 再炸橋······這一主線展開
  • 管虎《金剛川》,講抗美援朝修工兵橋的戰爭奇蹟
    8月7日,在國家電影局的2020年3月備案立項公示中,管虎編劇的《金剛川》同意拍攝。其中披露了電影的梗概:以三個視點講述一個故事:工兵橋修好又被炸毀再度修好……一個屹立不倒、令敵人費解的戰爭奇蹟。在《金剛川》已經公示的內容梗概中,顯示這是一部與修工兵橋有關的故事。之前曝光的《金剛川》拍攝場地之一,就在一片山林旁的開闊之地,旁邊似乎還有一條河。當時,有工人正在忙著搭建一些木頭架子。現在看來,這些場景和道具,與片中的情節是高度一致的,這是一個與戰爭和修橋有關的故事。
  • 《金剛川》上有沒有橋?——我們的勝利並非理所當然
    也許電影這個頭開得有點過於夢幻(網上有人表示聯想到了紅警?好吧,我信了),以至於面對一片白板不知道該從何處下筆,才能像電影開頭一樣配得上這場朝鮮半島上打響的中國「偉大衛國戰爭」。金剛川上的橋戰爭年代,由於橋所代表的物資補給和行軍通道具有獨特戰略價值,圍繞橋展開的故事以及後來拍成的電影也有很多,而《金剛川》便是如此,中美之間的對橋的爭奪絲毫不遜色於金城戰役中的前線對壘,因為,這座橋不僅關係到我軍攻打金城部隊的生死,也同樣關係到聯合國軍守衛金城部隊的生死,生死之戰必定將生死置之度外。
  • 抗美援朝大片《金剛川》,主演除吳京還有鄧超,講修工兵橋的故事
    8月7日,在國家電影局的2020年3月備案立項公示中,管虎編劇的《金剛川》同意拍攝。其中披露了電影的梗概:以三個視點講述一個故事:工兵橋修好又被炸毀再度修好……一個屹立不倒、令敵人費解的戰爭奇蹟。同時,也有粉絲建立了「鄧超金剛川」的話題標籤,透露他正在拍攝抗美援朝電影。
  • 劉彥本:金剛川上修補「生命橋」
    電影《金剛川》以抗美援朝為主題,講述了中國人民志願軍戰士在艱苦卓絕的環境下,修補堪比「生命線」的木橋,以血肉之軀無悔殉國的感人故事。而在埇橋區永安鎮潘湖村,就住著一位電影裡修橋工程兵的原型,他就是抗美援朝老兵、今年90歲的劉彥本老人。
  • 魏晨《金剛川》定妝照肌肉惹眼 聚焦工兵戰士致敬中國軍人
    紀念抗美援朝70周年影片《金剛川》今日發布領銜主演魏晨定妝照,他飾演的「閆瑞」身穿工兵專用工作背心和墊肩甲,毛巾圍在脖子上,肌肉線條流暢有型,臉部肩部的血跡和傷痕令人觸目驚心,完全展現了結實可靠、充滿安全感的工兵連長形象。
  • 《金剛川》:不斷的橋,不滅的信念
    影片以「修橋」為故事的主線,為保障部隊主力能在大決戰之前順利渡河,負責掩護的炮兵連與負責修橋的工兵連在金剛川上與敵軍展開了慘烈的戰鬥。電影《金剛川》中志願軍戰士們修橋場景電影《金剛川》中的臺詞,唯一想的事,就是通過那座橋03
  • 《金剛川》| 炸不毀的希望之橋
    一、四種視角詮釋主題本片以支援軍小胡為第一人稱,用回憶的敘事手法進行旁白式的講述,一切在老兵小胡的回憶中展開,以閆瑞、老高、七連長的人物塑造,講述了支援軍在物資匱乏的情況下如何面對美軍「喪門星」一次又一次的侵襲,橋一次次的被炸毀,而工兵連一次次的對其進行修補,直到工兵連再次修好了橋正過橋,水下炸彈在不經意間爆炸,再次炸毀了橋。
  • 金剛川戰鬥遠比電影激烈!戰士守橋80餘晝夜,迎敵黑寡婦和洪水
    作者:虹攝庫爾斯克 電影《金剛川》上映後,掀起了一股熱潮。很多人都知道,這是一部真實戰鬥改編的電影,但是真實戰鬥又是怎樣的呢?是不是和電影中描寫的一樣呢? 筆者翻開中國工程兵戰史——《英雄的工程兵》,在「走出國門的威武之師」章節中找到了金剛川上的戰鬥。
  • 金剛川人橋上熱搜?成也真實,敗也真實
    前不久「金剛川人橋」詞條還上了熱搜。幾百名士兵用血肉之軀築起人橋,那種震撼的視覺衝擊力,凡是看過電影的人都一定印象深刻。‍‍‍‍‍‍‍‍‍‍‍‍‍‍‍‍‍‍導演也在採訪中提到,這一幕是真的在魚塘上搭了百餘米的殘橋,演員們在冰冷的水中實拍出來的。
  • 《金剛川》以抗美援朝親歷者視角展開,"唯一想的是通過那座橋"
    近幾年,各種題材的主旋律電影我們看得不少,以各種真實戰爭為原型的華語戰爭片也越拍越好。但大家發現沒?關於抗美援朝的題材卻少之又少,這麼好的題材不拍豈不浪費?終於,我們等到了《金剛川》。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在暗流湧動的金剛川上徐徐展開......
  • 《金剛川》:那座打不垮的橋
    《金剛川》,與其說講述的是一個關於橋的故事,不如說講述的就是一個關於「地獄」的故事。橋在和平年代,是溝通交流、輸送美好與友誼的象徵;但在戰爭年代,就變成了「橋在,就是我們的地獄;橋不在,就是他們的地獄」。電影《金剛川》,與其說講述的是一個關於橋的故事,不如說講述的就是一個關於「地獄」的故事。
  • 美術指導揭秘《金剛川》,汛期、颱風都在考驗道具橋丨獨家
    這樣一部與時間賽跑的電影,從一開始就轉變了傳統的製作思路,將複雜情感精簡為以犧牲為主題的創作思路,統一全組方向,並調用多方資源、團隊、技術等。嚴密統籌配合拍攝與製作的時間,高效完成拍攝任務。」《金剛川》在劇作結構上的新穎構思,對戰鬥場面的精細打造,以及在特效方面的震撼呈現,令中國電影人完成了一場看上去「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 《金剛川》血肉築起的不斷之橋
    這兩個電影管虎導演都有參與,我不能說這兩部電影是雲泥之別,但《金剛川》真真的打動了我,或者說讓我回到了精神信仰還在的80年代,精神財富遠遠超過物質財富的80年代。逍遙是70年代末生人,在我的印象中抗美援朝系列的電影還是存在於黑白映像的時代。
  • 《金剛川》:血肉和精神鑄就通往勝利之橋永不坍塌
    這部命題作文式電影,儘管是名導管虎掛帥出徵,可8月才開機拍攝,原定10月25日首映的,竟還提前了兩日上線,自屬應景獻禮類作品,能趕出來已屬借力中國電影工業突飛猛進的技術。不曾想,兩小時的沉浸後,發現《金剛川》超我預期良多。見多識廣的人都在說,該片分等待過橋的士兵、前來偵查毀橋的飛行員和防空警戒護衛的高炮排等幾個視角拍攝的手法,是師從國外大片《敦刻爾克》,甚至還說抄作業都抄得不像。
  • 抗美援朝金城戰役,《金剛川》有座炸不毀的橋
    3月立項、8月開拍、10月23日上映,電影《金剛川》上演了「中國速度」。 電影以1953年中國人民志願軍在抗美援朝戰爭最終階段為背景,講述為了保障向前線輸送戰力,志願軍戰士們誓死捍衛金剛川上的交通要塞——金剛橋的故事。
  • 《金剛川》凝聚電影人敬意 七炸七建再現一座橋鋼鐵意志
    金剛川是金城前線附近的一條河流,最寬處可達60米,如果不藉助橋梁,大部隊和軍用後勤物資等根本無法通過,因此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敵人用飛機、炮群嚴密封鎖。電影主演之一的原型人物叫張振智,著名的「工兵英雄」。他與戰友當時接到的任務是8天內,在平均每天落彈300多枚的情況下,在水流湍急的金剛川巖裡渡口上架起一座載重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