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一級演員、我省瓊劇名家黃慶萍為遠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瓊劇愛好者草香進行了線上指導。疫情防控期間,黃慶萍和她的丈夫、瓊劇表演藝術家陳振安常常宅居家中,以錄視頻、發語音、視頻通話等多種方式,在線上免費指導學生學習瓊劇。
這些年,如何傳承戲曲文化一直是一道難題。特殊時期的戲曲「線上見」,讓瓊劇傳承增添了別樣美。日前,海南日報記者採訪了黃慶萍、陳振安、吳梅、錢漢堂等資深老瓊劇人,聽他們漫談瓊劇往事。從他們跨越半生的瓊劇藝術生涯中,不僅可以窺見瓊劇發展之變,也可以感受到他們對海南瓊劇傳承的不變初心和無私奉獻。
黃慶萍線上指導學生唱瓊劇。
「譙樓傳來初更響,窗外冷月夜色涼……」日前,國家一級演員、我省瓊劇名家黃慶萍在家中專注地聽著手機裡傳來的瓊劇。這段瓊劇是遠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瓊劇愛好者草香演繹的瓊劇《三拜花堂》經典選段《合上羅鞋共拜花堂》。
多年來,黃慶萍、瓊劇表演藝術家陳振安和著名瓊劇作曲家吳梅三位瓊劇老搭檔,盡己所能傳承瓊劇,讓瓊音瓊韻不絕於耳。退休多年的他們,以線上線下指導、志願演出、義務支教、曲目研究、自費發行瓊劇專輯等多種方式推廣瓊劇藝術。
陳振安指導學生學習瓊劇。
在線傳授瓊音瓊韻
「由於疫情防控,我們這幾個月很少外出。剛開始我們很擔心:不能見面,怎麼學習瓊劇?幸虧黃慶萍和陳振安兩位老師經常在線上指導我們。」近日,我省瓊劇愛好者張光濃告訴海南日報記者,不少瓊劇愛好者利用「全民k歌」「唱吧」等軟體錄製好瓊劇音頻,然後通過微信發給兩位老師,讓他們進行點評。有時,他們還會在視頻通話時,給老師們演上一段瓊劇。「雖是線上指導,兩位老師卻毫不含糊。他們對我們的表情、手勢和步伐都提出了改進意見。」
「只要對瓊劇傳承有意義的事,我們都願意做。」黃慶萍說,瓊劇要身口相傳才能不斷延續。平時不僅要關注瓊劇演員的培養,更要對瓊劇愛好者和孩子們進行培養,這樣才能讓瓊劇這門「活」的文化藝術傳下去。
黃慶萍、陳振安和吳梅三人見證了瓊劇半個多世紀的發展變遷,從上世紀60年代起便不斷合作,默契十足。黃慶萍和陳振安更因戲結緣,成為一對梨園伉儷。他們三人心中始終有個共識:瓊劇傳承刻不容緩。
「我的人生中有50多年都是在瓊劇專業表演舞臺上度過的,餘下的歲月都要奉獻給瓊劇傳承。」已退休多年的黃慶萍說,「瓊劇發展面臨著人才短缺、觀眾群體萎縮等困境,讓我們傳承瓊劇的心情更加急迫。」
已過耄耋之年的吳梅一直在業界呼籲:在擴大瓊劇傳唱面的同時,要儘快物色一批年輕的瓊劇專業人才,為他們提供專業學習交流平臺和機會,讓他們擁有廣博的知識,能夠吸取各家之長,藉此不斷壯大瓊劇人才隊伍。
吳梅從藝多年,從上世紀50年代起就一直在收集各類瓊劇期刊、劇本和曲譜。他認為,瓊劇傳承過程中,必須重視載體的作用。以瓊劇樂譜為例,文字記載讓瓊劇的歌詞和旋律得以保存,讓後人傳唱時有標準可循,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許多傳統瓊劇劇目的流失。
「除了樂譜,瓊劇的表演、導演和編劇等都有文字記載,才能更好地傳承下去,也能讓後人更好地追溯瓊劇的發展脈絡。」吳梅說,過去許多瓊劇的板式、腔調和結構,大多由師傅心傳口授傳下來,但這種傳播方式在某種程度上也可能造成瓊劇傳承的缺失。
2018年,為了讓瓊劇「紙上留聲」,吳梅將自己珍藏多年的瓊劇史料全部捐獻給省圖書館。這些史料包括圖書、期刊、劇本、曲譜、剪報、磁帶和光碟,打包起來足足有100餘箱。這些史料時間跨度達60多年,是吳梅畢生心血的見證。
同時,黃慶萍、陳振安和吳梅還根據新時期傳播載體的變化特點,為瓊劇傳承留下寶貴記錄。早在1994年,黃慶萍便在海口市戲劇家協會支持下,錄製《瓊劇校園卡拉ok》光碟,推動瓊劇進校園。此後,黃慶萍和陳振安又多次自掏腰包錄製實景瓊劇選集,供廣大瓊劇愛好者欣賞、學習。為了節約錄製光碟的成本,他們經常在家裡化好妝、換好戲服,再自行開車到拍攝地點。「有時路人看到一個『古裝人』在開車,驚奇之餘還主動向我們揮手致意。」陳振安說,他為此感到很開心,這說明瓊劇在海南仍擁有廣泛的群眾基礎。
志同道合、伉儷情深的陳振安(左)、黃慶萍夫婦。圖片除署名外由海南日報記者 李天平 攝
嚴師益友育人育心
「瓊劇表演講究言傳身教,老師們對我的無私傳授,讓我覺得自己也應該為瓊劇人才的傳承做些事。」黃慶萍說。她和陳振安都已年過七旬,這些年來一直有人勸他們安享晚年生活,但是他們一直放不下培養瓊劇接班人的念頭。他們認為,瓊劇傳承必須依賴新一代接班人,這其中包括演員、編劇、作曲家等專業人士,也包括年輕觀眾。這些年來,黃慶萍夫婦培養的學生年齡從7歲到五六十歲不等。
「向老師學藝,不需學費,不用引薦,只要你有一顆熱愛瓊劇的心,他們都會知無不言、悉心教導。」張光濃說,黃慶萍和陳振安指導學生學習瓊劇,從不收取任何費用。
「老師從不因為我們是業餘愛好者而放鬆要求,我們每一個動作、每一句唱詞都必須精準,體現在唱念做打的每個細節中。」文昌瓊劇愛好者仇健伊說,「老師常說,瓊劇演員的每個動作都能反映出角色的性格,必須精心揣摩。」
「教戲時,黃老師因材施教,手把手、不厭其煩地教到我們學會為止。她常常說要學戲先學做人。」仇健伊說,有些學生專程從省內其他市縣趕來海口求教,黃慶萍常常熱情留宿,並為他們尋找演出伴奏音樂等。
此外,黃慶萍夫婦還通過參加文化進社區義演、擔任瓊劇賽事評委、參加我省公益瓊劇講座等多種方式,為廣大瓊劇愛好者傳授專業知識。
吳梅(左二)和海南省圖書館工作人員整理瓊劇史料。資料圖
弦歌不輟 桃李芬芳
在黃慶萍夫婦的指導下,一批瓊劇接班人迅速成長起來,小演員高梨、黃振等人在競逐「中國少兒戲曲藝術小梅花」活動中獲得佳績,還有不少學生走上了瓊劇專業表演的道路。有「海南李玉剛」之稱的男旦雲碧玉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我從小便對瓊劇感興趣,但真正入門還是得益於黃慶萍老師的指導。」雲碧玉回憶道,2000年前後,還是大學生的他痴迷瓊劇藝術,給黃慶萍寫信交流自己對瓊劇表演的感受和困惑。黃慶萍很快回信為他答疑釋惑,鼓勵他繼續學習。
「隨後,我加入了省瓊劇票友協會,和黃老師有了更多接觸。」雲碧玉說,黃慶萍十分關注和支持他的發展,經常為他傳授表演經驗。
畢業後,雲碧雲在公安機關工作,後來因捨棄不下心中的瓊劇夢辭職成為專業瓊劇演員。「這些年來,瓊劇的發展面臨著一些困境。做出這樣的決定很冒險,但我願意為傳承瓊劇搖旗吶喊。」雲碧玉說,在此過程中,黃慶萍始終堅定地支持他、鼓勵他。他成立劇團後,黃慶萍還繼續幫助他,「黃老師不僅來劇團為我們助陣演出,還為演員找服裝和伴奏。我們劇團的每個成員都很尊敬她。」
弦歌不輟,桃李芬芳。瓊劇傳承的故事說來平凡,卻凝聚著一代代瓊劇人的赤子之心。在他們的用心用情下,瓊劇傳承之路將越走越遠。
【來源:南海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