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
刁蠻公主》的初出茅廬,到《
鳳冠夢》的成熟大氣,再到《
三看御妹》的爐火純青,陳素珍逐漸
擁有了一批鐵桿戲迷,更贏得
「唱腔甜美流暢、表演穩準細膩、全身是戲」的讚譽。在海南,陳素珍的名字與瓊劇聯繫在一起的時間已有30年了。
梨園內外,陳素珍的名頭很是響亮。就連和我們一同前來的文昌同事,在未見面採訪之時,就告訴我說,陳素珍在他們那裡,
是比任何明星都要來的有知名度的,
只要有她的演出,必定是場場爆滿。趕在傾盆大雨來襲之前,我們按照約定的地址找到了位於
海口龍華二橫路的
海口市瓊劇團,而此行最後一位採訪對象——
瓊劇表演藝術家陳素珍,已在辦公室忙碌著下一次外出的匯演事項。1961年出生的陳素珍生長在
海南樂東黎族的一個閉塞村寨裡,父親是
公社的書記,是位參加過解放戰爭的老革命。
老革命父親以及鄉裡鄉親常哼的幾句戲文,可能就是當時年少的陳素珍參加海口瓊劇團
招生前唯一接觸到的瓊戲影子。
「當時我就這麼無所畏的報考了。」許是
陳老師自然而然的親和力和善解人意,還未等我們做過多鋪墊,老師便向我們的採訪團隊
倒出了記憶中的青澀往事。初入劇團的陳素珍,根本不知道什麼叫做
雲手把子功,就連最基本的「
四功五法」也是不知所云。但好學上進的陳素珍肯鑽研肯思考。不懂不會的地方,她就
虛心跟瓊劇團的老前輩們請教,排練或演出的過程中,
她就默默揣摩老戲骨的唱演做功。在進團後的第二年,
團裡便引薦她到海南省藝校進修。
「
這段進修的時間對我來說,的確是很幸運,很及時的讓我補上了基本功一課。」談及學習經歷,陳素珍老師她最多提到的就是幸運二字——有著老前輩的指點,有著團裡給的學習機會。然而我們了解更多的是,陳素珍為了提高自己的基本功 ,她給自己每天的日程安排得滿滿的。清晨六點敲過,她就一骨碌起了床,開始了自己給自己的加餐訓練:
腰腿、圓場、翻身、水袖……七點半鐘,和同學們一起進早餐。八點整起,和大家一起連續上四節毯子功課:
趴虎、搶背、刀槍、把子……午飯後兩小時
戲校規定的午休時間,她也從不放過,獨自去練功房預習下午將進行的課程。接著,還會插班到其他的班裡學習身段的動作。一天的訓練結束後,若是遇上團裡活動,她還總會趕回團裡參加送戲下鄉的演出。這段幾乎累到快散架的進修時間,被素來覺得吃苦是福的陳老師譽為
「及時雨」。
進步神速的陳素珍就這樣在瓊劇界的新人堆裡嶄露頭角。
其實早在進修前,團裡就曾讓她與
著名瓊劇演員陳育明搭檔飾演《刁蠻公主》裡的鳳霞公主。當時誰也不曾料到,當時這個與傳統瓊劇形式有所區別的新戲碼居然被陳素珍演成了成名作。「
戲本身沒有大起大落的故事情節,因而對人物之間的細節描寫會比較突出。」陳素珍除了在
細心揣摩角色本身賦予的本色之外,
也加入了自己對於鳳霞公主這一角色的認知。尋找到了角色的起點跟落點。一炮走紅的結果並不讓人感到意外。《
刁蠻公主》之後,《
淚血櫻花》、《
雙珠花》、《
百年蒼翠》等一部部擲地有聲的瓊劇曲目在陳素珍的一番演繹之下,廣為流傳。而她本人也因為《
百年蒼翠》獲得了
中國戲劇藝術門類的最高獎項——梅花獎,
成為海南地方戲劇演員榮獲國家戲劇表演大獎的第一人。現今已經五十來歲的陳素珍老師
已把更多的精力轉移到培養瓊劇新人的角色中來,然而面對培養出一個走一個的尷尬局面,陳老師說,「
這時就得用阿Q精神安慰下自己」。
瓊劇的發展總需要一些人去做出堅持,她願意去堅守,「就紮根海南,這麼一直的唱下去。」
陳素珍:海南樂東人,瓊劇表演藝術家,一級演員,
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曾任海口市瓊劇團團長,代表作品《百年蒼翠》、《雙珠鳳》等
8、文昌公園二隊《刁蠻公主》瓊劇選段(節選):郎君他多瀟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