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金蓮」「刁蠻公主」……粵劇名家崔玉梅把這些角色演活了!

2020-12-19 金羊網

「潘金蓮」「刁蠻公主」……粵劇名家崔玉梅把這些角色演活了!

金羊網  作者:黃宙輝 穗文廣旅宣 文瑤  2020-10-10

「粵韻廣州塔---名家周末大舞臺」是國家非遺點亮夜間經濟的成功嘗試,也是向世界宣傳嶺南文化的重要窗口。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黃宙輝 通訊員 穗文廣旅宣 文瑤

圖/主辦方提供

10月10日晚,「粵韻廣州塔---名家周末大舞臺」惠民演出精彩繼續,推出「梅韻飄馨---崔玉梅粵劇藝術專場」。本期的主打名家為著名粵劇表演藝術家、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崔玉梅,青年文武生陳振江、梁文超,青年花旦柯超杏、陳美娟,資深粵劇演員梁玉城等眾多演員參與演出。

「粵韻廣州塔---名家周末大舞臺」是國家非遺點亮夜間經濟的成功嘗試,也是向世界宣傳嶺南文化的重要窗口,更是實現現代文化與傳統文化完美融合的文化旅遊品牌。

詮釋中國戲曲表演藝術之美

多年來,崔玉梅刻苦鑽研「紅腔」和「芳腔」,在唱腔方面博取眾長,既有「紅腔」的激昂清麗,又有「芳腔」的細膩婉轉,是當今深受粵劇觀眾喜愛的優秀演員。她扮相俏麗端莊,聲音清亮甜潤,功底紮實,戲路寬廣,宜古宜今,塑造各種形象生動傳神,人物豐滿。

當晚,數十位粵劇演員齊聚亮相,以大氣恢宏的開場式《南國紅豆競芳菲》拉開序幕,向觀眾全面展示粵劇各行當。

隨後,崔玉梅與梁玉城一同登臺獻藝,合作演出折子戲《潘金蓮》之「搓餅」。崔玉梅在劇中飾演潘金蓮,工花衫行當。該角色表演以身段和做功為主,其在劇中揉面搓餅的表演生動詮釋中國戲曲表演虛擬化、程式化的藝術之美。戲諺有云:「無醜不成戲。」梁玉城在劇中飾演醜生武大郎,向觀眾展示戲曲「矮步」功。

崔玉梅(左)、梁玉城演出折子戲《潘金蓮》之「搓餅」

演繹粵劇宗師紅線女經典名作

晚會上,崔玉梅還攜陳振江演出紅派經典劇目《刁蠻公主戇駙馬》之「三步一拜進洞房」。《刁蠻公主戇駙馬》由粵劇宗師馬師曾和粵劇創作名家盧有容根據莎士比亞名劇《馴悍記》大意改編,是粵劇宗師紅線女的經典名作。

該作品是一部輕鬆愉悅的輕喜劇,深受觀眾喜愛。崔玉梅在劇中將嬌俏任性的鳳霞公主演繹得惟妙惟肖,而陳振江飾演的孟飛雄器宇軒昂,表演可圈可點。

崔玉梅(中)、陳振江(右)表演《刁蠻公主戇駙馬》之「三步一拜進洞房」

此外,黃紫茵、王耿、廖凱汶還現場表演《天女散花》,三人各自揮舞著的長綢,向觀眾展示優美的長綢功。梁文超、潘璟釗、李良平、莫燕雲、柯超杏、陳美娟共同演繹粵劇《花好月圓》。《花好月圓》是粵劇《柳毅傳書》的經典唱段,至今在海內外仍傳唱不衰。

黃紫茵、王耿、廖凱汶表演《天女散花》

青年演員現場表演粵劇《花好月圓》

晚會壓軸上演的是崔玉梅演唱的粵曲《彩雲追月》。《彩雲追月》早見於清代,系著名的粵音曲譜,其風格輕快寫意,表達對美好生活的祝願。在群舞的烘託下,崔玉梅為觀眾演繹悅耳動聽的《彩雲追月》,觀眾聽得如痴如醉。

編輯:木青

相關焦點

  • 粵劇盛宴|馬師曾、紅線女經典粵劇粵曲迴響廣州中山紀念堂
    馬師曾、紅線女弟子們與當今粵劇界一眾名家、新秀,攜手演繹了馬、紅經典粵劇粵曲,為觀眾帶來了一場粵劇盛宴。郭鳳女、瓊霞、蘇春梅等表演《昭君出塞》 通訊員文瑤 攝晚會上,歐凱明、曾小敏、黎駿聲、郭鳳女、陳韻紅、瓊霞、崔玉梅、蘇春梅、張雄平、吳非凡、李虹陶等多位著名粵劇表演藝術家,攜李偉驄、陳振江、陳健超、陳駿旻、李嘉宜、莫燕雲、何瑛華、陳韻玲、吳浩劍、陳美娟、韓芳芳等粵劇新秀登臺獻藝,再現了
  • 紀念粵劇藝術大師馬師曾、紅線女專題晚會上演
    12月26日晚,「永恆的藝術——紀念粵劇藝術大師馬師曾、紅線女專題晚會」在廣州中山紀念堂上演。馬師曾、紅線女弟子們與當今粵劇界一眾名家、新秀,攜手演繹了馬、紅經典粵劇粵曲,為觀眾帶來了一場粵劇盛宴。馬師曾、紅線女合作創作的《關漢卿》《搜書院》《刁蠻公主戇駙馬》《苦鳳鶯憐》等眾多膾炙人口的經典劇目,至今盛演不衰。1956年,馬、紅二人攜粵劇《搜書院》赴北京展演,獲得高度讚譽,並為粵劇贏得「南國紅豆」美譽。
  • 名家新秀致敬經典
    (文瑤/圖)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 張素芹 通訊員 文瑤)昨晚,「永恆的藝術——紀念粵劇藝術大師馬師曾、紅線女專題晚會」在廣州中山紀念堂上演。馬師曾、紅線女的弟子們與當今粵劇界一眾名家、新秀,攜手演繹馬、紅經典粵劇粵曲,為觀眾帶來一場粵劇盛宴。
  • 【獎】出自粵劇藝術大師薛覺先首本名劇,由名家新秀經典重現!
    出自粵劇藝術大師薛覺先首本名劇亦是薛覺先及薛派藝術傳人的保留劇目由廣州紅豆粵劇團多位名家新秀全新復排青年文武生陳振江攜資深粵劇花旦楊小秋銜領主演
  • 廣州粵劇院7月安排16場演出,名家新秀齊登場
    在被疫情按下「暫停鍵」五個月之後,隨著「六一」特別節目《薪火相傳:大梅花與小梅花——粵劇名家攜小梅花歡度兒童節》晚會在廣州南方劇院上演,廣州粵劇院恢復了線下演出。7月份,廣州粵劇院更是安排了16場粵劇演出,粵劇名家新秀齊齊登場。
  • 粵劇名家齊聚酷狗直播,共同呈獻「七一」主題粵劇晚會
    7月1日,「風展紅旗如畫——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99周年主題粵劇晚會」在酷狗直播等網絡平臺上演。來自廣東粵劇院、廣州粵劇院、珠海市文化館、中山市香山粵劇研究院的粵劇名家齊聚廣東粵劇藝術中心,用紅色經典粵劇曲目獻禮、致敬,並以網際網路直播的創新形式推廣粵劇這一富有嶺南特色的世界級「非遺」文化。據統計,本場活動累計線上觀看人數超35萬。
  • 一大波粵劇電影在路上
    有歐凱明的戲迷表示,「在電影裡看歐凱明演南越王,每一個動作、每一個表情甚至每一個眼神都看得清清楚楚,真的和看舞臺上的表演很不一樣。」觀眾劉女士表示, 「電影《南越宮詞》不是簡單地戲曲加電影,而是將兩者完美融合,有很強的電影質感。」
  • 眾名家同臺獻唱,紀念粵劇宗師羅家寶
    當天的晚會上,一眾粵劇粵曲名家和蝦腔的傳人及愛好者走進經典,傳唱蝦腔,精彩演繹引發現場觀眾陣陣叫好。名家接連登場,羅家寶經典再放光彩晚會共推出八個節目,其中兩個是曾由羅家寶主演的名劇選段,包括革命現代戲《山鄉風雲》中一場「訪貧問苦」。
  • 「粵劇名家精品劇目傳演」即將開演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11月18日訊(深圳特區報記者尹春芳)由深圳市宣傳文化基金資助,深圳市粵劇團承辦的「粵劇名家精品劇目傳演」於11月19日、20日在深圳戲院上演。本次活動,旨在樹立藝術標杆,保護優秀劇目,傳承粵劇經典留存精彩影音。
  • 紀念粵劇大師羅家寶專場晚會舉行
    晚會由廣東粵劇蝦腔藝術研究會、胡智榮文化基金、廣東八和會館聯合演出,以紀念粵劇一代宗師羅家寶誕辰九十周年做主題,知名粵劇表演藝術家爭相登臺,走進經典,傳唱蝦腔。羅家寶創立的蝦腔,是當今最流行的粵劇唱腔流派之一,亦是非遺物質文化的瑰寶。
  • 經典粵劇《玉簪記》重排,粵劇名家蔣文端、林家寶聯袂出演
    該劇由廣東粵劇院粵劇名家蔣文端、林家寶聯袂主演,並特邀古琴藝術「嶺南」派省級非遺傳承人謝東笑參與創作,提供古琴指導及古琴演奏。此次粵劇《玉簪記》重排,由粵劇表演藝術家林小群、粵樂名家黃壯謀任藝術顧問,資深粵劇唱腔設計崔德坤任唱腔設計,資深粵劇導師區綺珊任表演指導,國家二級編劇馮敏儀任重排劇本改編,國家二級導演塗雨錚任重排導演。
  • 江門粵劇名家演繹粵韻芳華
    江門市收藏研究會會長李巖科介紹,這些清代民國期間的戲服及一批樂器,記載了當年江門五邑地區的粵劇盛況。這些傳統粵劇服裝,以明清兩朝的服裝款式為基礎,有些又吸收了唐宋的服裝樣式,形成一套獨特的藝術表現形式。本次展出的粵劇服裝,其色彩、圖案均有象徵意義,顯示出人物的身份與性格特點。  在展出的樂器中,均是五邑地區早期粵劇所使用的樂器,有二弦、提琴、月琴、簫笛、三弦和鑼鈸鼓板等。
  • 粵港澳近200位藝術家剛剛攜手獻演「粵劇教科書」!
    本場晚會由中共廣州市委宣傳部、廣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主辦,《粵劇表演藝術大全》編纂委員會、廣東粵劇促進會、廣州市振興粵劇基金會承辦。演出前,《粵劇表演藝術大全》編委會向中國藝術研究院等6家單位贈送了新書。
  • 《粵劇表演藝術大全·唱念卷》首發 粵港澳近200位藝術家攜手獻演
    12月8日晚,「《此物最相思》(二)《粵劇表演藝術大全·唱念卷》首發演出晚會」在廣州中山紀念堂舉行。本場晚會由中共廣州市委宣傳部、廣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主辦,《粵劇表演藝術大全》編纂委員會、廣東粵劇促進會、廣州市振興粵劇基金會承辦。演出前,《粵劇表演藝術大全》編委會向中國藝術研究院等6家單位贈送新書。
  • 瓊劇名家陳素珍:從《刁蠻公主》到《百年蒼翠》
    從《刁蠻公主》的初出茅廬,到《鳳冠夢》的成熟大氣,再到《
  • 【粵韻晨曲】 紀念粵劇宗師薛覺先專題節目
    過去一段長時期,粵劇文武生、小生行當都以「薛派」為典範。 《胡不歸》、《西施》、《花染狀元紅》等「薛派」名劇,風靡數十年,流行到如今。 今年適值薛覺先先生誕辰110周年,由廣東粵劇促進會、廣東省戲劇家協會、廣東省繁榮粵劇基金會、廣州市振興粵劇基金會、順德區文化體育局聯合主辦,廣東粵劇院承辦的「粵劇宗師薛覺先先生誕辰110周年紀念活動」將於本月25日至27日在廣州和順德舉行。
  • 粵劇名家與AI機器人助陣斜槓青年
    、粵劇名家領銜、AI機器人助興的「粽情音粵」唱演會,鍾情傳統縱情跨界,助力廣州演藝復甦,為不划龍舟的端午節加戲。據悉,十餘位馳援武漢的醫護工作者將到場觀演,不到60張線下觀演預約開通即秒空,正按防疫要求進行審核後逐一通知。而作為唯一線上觀看平臺的「星海直播」,正在熱賣中。
  • 廣州粵劇院復演首秀,大小梅花同臺獻藝薪火傳
    本臺晚會節目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精彩,既有粵劇名家傾情演繹的《夢會太湖》《客途秋恨》《狄青闖三關》《花落流紅》《斬經堂》《花箋記》之「拜月盟誓」等經典粵曲或粵劇選段,又有藝術家與小演員們合作演出的《荔枝頌》《花月情》,還有小梅花們賣力出演、名家現場指導的折子戲《投江》《武松大鬧獅子樓》。
  • 《刁蠻公主戇駙馬》:平等和尊重,是愛情得以長久的2個重要原因
    像粵劇、京劇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少了青年一代的支持,就很容易走向低潮。這是一種無奈,也是時代的悲哀。前幾年,因為學習的緣故,去看了一場粵劇——《刁蠻公主戇駙馬》。我發現,戲劇並沒有我們想像中那麼無聊、單調。它獨特的風格以及故事敘述,都需要觀眾靜下心來,慢慢去品味。下面是我的一些感想。
  • 粵劇名家讓順德戲迷過足「戲癮」,業內專家呼喚「劇構」
    佛山順德是粵劇、粵曲的發源地之一,近現代粵劇史上有一大批粵劇名家如白駒榮、千裡駒、馬師曾、薛覺先、羅家權、新馬師曾、羅家寶等,皆誕生於此,因而佛山順德有「粵劇曲藝之鄉」的美譽。13日晚上的「粵劇名家順德折子戲專場展演」中,廣東粵劇院粵劇名家蔣文端、林家寶領銜主演了六個經典粵劇折子戲,包括《貴妃醉酒》《歡喜冤家鬧洞房》《活捉張三郎》《鵲橋會之「七夕銀河會」》等。他們精湛的演繹,將粵劇作為世界級非遺項目的藝術底蘊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按照疫情防控的要求,劇場上座率不能超過總座位數的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