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近200位藝術家剛剛攜手獻演「粵劇教科書」!

2020-12-19 羊城派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黃宙輝 通訊員 梁彥蘭 穗文廣旅宣

圖/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宋金峪 梁喻

12月8日晚,「《此物最相思》(二)《粵劇表演藝術大全·唱念卷》首發演出晚會」在廣州中山紀念堂舉行。

本場晚會由中共廣州市委宣傳部、廣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主辦,《粵劇表演藝術大全》編纂委員會、廣東粵劇促進會、廣州市振興粵劇基金會承辦。

演出前,《粵劇表演藝術大全》編委會向中國藝術研究院等6家單位贈送了新書。(更多新聞資訊,請關注羊城派 pai.ycwb.com)

《粵劇表演藝術大全》編委會向6家單位贈送新書

《大全》是一部教科書和樣本辭書

粵劇是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戲曲劇種。正在編纂的《粵劇表演藝術大全》系列叢書,計劃出版五卷,去年成功出版了第一卷「做打卷」。今年12月8日,又迎來了第二卷「唱念卷」的發行。

「《粵劇表演藝術大全·唱念卷》的成功出版,是粵港澳大灣區各界人士共同努力的結果,社會各界發揚同舟共濟的'紅船精神'、齊心合力的'八和精神',人不分粵港澳,地不分海內外,紛紛踴躍參與。」

《粵劇表演藝術大全》編委會主任陳建華致辭時表示:「在宣傳文化部門的直接組織領導下,著名粵劇表演藝術家、梅花獎得主倪惠英擔任主編,粵劇界、出版界、影視界等付出了艱辛的勞動,許多年長的表演藝術家和專家學者克服各種困難,帶領一大批中青年研究人員和戲曲工作者,夜以繼日投入其中,終於圓滿完成了《唱念卷》的編撰工作。」

《大全》作為一部集圖、文、音、像為一體的教科書和樣本辭書,對於促進粵劇藝術的活態傳承和生態修復,對於建構完整的粵劇表演體系,具有重要的作用。

眾名家展示傳統粵劇藝術精華

當晚還呈現由粵港澳近200位藝術家攜手合演的「《此物最相思》(二)《粵劇表演藝術大全·唱念卷》首發演出晚會」。包括11位「梅花獎」得主、18位國家一級演員在內的粵港澳頂尖粵劇名家,展示了近半世紀難得一見的「舞臺官話」版傳統排場、例戲和家喻戶曉的經典流派名曲。

郭鳳女(中)、瓊霞(右)、蘇春梅表演紅派名曲《昭君出塞》

其中,倪惠英、歐凱明、曾小敏、黎駿聲、彭熾權、梁耀安、郭鳳女、陳韻紅、麥玉清、瓊霞、崔玉梅、蘇春梅、吳非凡、彭慶華、李虹陶、黃春強、劉建科、陸敏渭、李偉驄、李嘉宜、陳振江、李江林、吳澤東、黎傑等多位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及優秀中青年演員為觀眾呈現傳統粵劇的藝術精華。

歐凱明(前排中)、曾小敏(前排左二)等表演傳統排場戲《六郎罪子》

劉建科表演蝦腔名曲《再進沈園》

黃春強(上)表演南派武打戲《大鬧青竹寺》

這場演出也是《粵劇表演藝術大全》編纂工程的成果展示,一眾粵劇名家把挖掘並傳承下來的傳統粵劇中具有藝術特色和傳承價值的部分劇目一一呈現:

全部用粵劇「官話」演繹、具有古樸韻味的粵劇傳統排場戲《起兵、祭旗》《困谷》《蘆花蕩》《六郎罪子》,以及傳統例戲《仙姬大送子》使觀眾再次領略到古老粵劇的藝術神韻;而由紅線女、羅家寶弟子演唱的《昭君出塞》《再進沈園》等唱腔流派名曲則讓觀眾在粵韻中陶醉。

本場演出彰顯了傳統粵劇的鮮明特色和文化價值,展現了「南國紅豆」藝術魅力和當代粵劇人繼往開來、團結奮進的精神風貌。

來源|羊城晚報·羊城派

責編|周欣怡

審籤|謝哲

實習生|高爽

相關焦點

  • 《粵劇表演藝術大全·唱念卷》首發 粵港澳近200位藝術家攜手獻演
    圖片來源:金羊網  《大全》作為教科書和樣本辭書  粵劇是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戲曲劇種。正在編纂的《粵劇表演藝術大全》系列叢書,計劃出版五卷,去年成功出版第一卷「做打卷」。今年12月8日,又迎來了第二卷「唱念卷」的發行。
  • 17位粵港澳粵劇名家聯袂上演傳統名劇《胡不歸》2020粵劇新年盛會...
    17位粵港澳粵劇名家聯袂上演傳統名劇《胡不歸》2020粵劇新年盛會12月30日晚開鑼金羊網  作者:黃宙輝  2019-12-31 一晚便可欣賞到粵港澳三地粵劇名伶各具特色的表演風格,令來自粵港澳三地的觀眾大呼過癮。
  • 粵劇裡的紅色柔情硬漢:粵劇《刑場上的婚禮》『梅花競演播報』
    >粵劇《刑場上的婚禮》◆5月15日晚上進行梅花競演的,是來自東道主廣州的廣州粵劇院紅豆粵劇團的歐凱明,他是本屆梅花競演第二位出場的二度梅競爭者。又以粵劇動人的旋律,表達人物心中的柔情,更讓人相信,這樣細膩的男子,才可以最後一刻,惦記著給愛人一個愛的留影,一個攜手走向死亡的婚禮,才會有這樣一個殘酷卻浪漫的故事,《刑場上的婚禮》。文:螢子
  • 麥嘉、胡涓涓攜手多位粵劇粵曲名家,到粵北仁化舉行講座及聯誼活動
    日,著名粵劇表演藝術家、原廣東粵劇學校副校長麥嘉,粵劇名旦胡涓涓攜手蘇永新、任仲瓊、李小梅、梁紀宋等粵西名家,到粵北仁化舉辦「傳承弘揚傳統文化」粵劇粵曲講座,並在講座後進行了聯誼活動。      講座在韶關市仁化縣文化館四樓排練廳舉行,來自附近多個地區的近百名粵劇粵曲愛好者到場參加。麥嘉、胡涓涓等嘉賓介紹了粵劇粵曲的發生唱腔、舞臺表演技巧等諸多方面的從藝心得,並與現場聽眾進行互動,解答了大家最關心的問題。胡涓涓傳授唱粵劇粵曲發聲竅門
  • 廣州粵劇團「三闖」上海灘 獻演新劇《鴛鴦劍》
    明晚,由廣州粵劇團創作排演的新編古裝粵劇 《鴛鴦劍》 將獻演上海天蟾逸夫舞臺,這也是該團自建團以來第三次來滬公演。1985年,老一輩粵劇表演藝術家紅線女率團首登上海舞臺;2003年,廣州粵劇團攜新作《花月影》在滬參加第五屆上海國際藝術節演出。
  • 粵劇電影《範蠡獻西施》首揭面紗
    黎駿聲、陳韻紅主演《範蠡獻西施》4K粵劇電影《範蠡獻西施》已開拍近半個月,12月10日下午,廣州市原市長黎子流與著名粵劇表演藝術家、廣東省文聯副主席倪惠英等一行到電影拍攝現場「探班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蘇俊傑 實習生 石亮浩治 攝通過電影藝術,將經典粵劇藝術保留下來影片《範蠡獻西施》根據經典同名粵劇舞臺劇改編,講述了範蠡與西施兩人家喻戶曉的傳奇故事。影片由國家一級編劇、導演鄧原與青年導演潘鈞執導,粵劇名家、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黎駿聲、陳韻紅分飾男女主角。
  • 「雲」上賞盛會 「2021粵劇新年盛會」與您線上相約!
    「2021粵劇新年盛會」即將舉行, 12月29、30日晚19:30,線上約定您! 活動介紹 創立於2001年的「粵劇新年盛會」經過20年的精心打造,已成為每年一度粵劇名伶與觀眾同樂的大型賀歲演出活動
  • 「穗港澳粵劇日」,三地粵劇大佬粉墨登場,還有南國小紅豆來湊熱鬧~
    自2003年起,穗港澳三地政府確定每年11月的最後一個周日為「穗港澳粵劇日」。今年是第13個「粵劇日」。11月27日下午,粵劇藝術博物館傳來陣陣餘音,2016「穗港澳粵劇日」系列演出活動精彩上演,三個專場活動、三地粵劇大佬讓廣大劇迷過足了一把「戲癮」!
  • 一大波粵劇電影在路上
    在剛剛閉幕的第八屆羊城粵劇節上,粵劇電影展映是一大亮點,粵劇節期間共有20部粵劇電影輪番展映。粵劇電影既優化了粵劇藝術的產品供給,也對粵劇傳播有著重要意義。據悉,接下來,廣州粵劇院還有多部經典粵劇被陸續搬上大銀幕,將進一步激發粵劇的傳統活力,拓展粵劇藝術的發展空間。
  • 粵港澳大灣區文化藝術節香港會場粵韻十足
    21日、22日晚上,新編粵劇《媚香留情》連演兩場,場場爆滿,正式拉開粵港澳大灣區文化藝術節香港會場的序幕,30日晚還將上演第三場。據悉,這也是由香港康樂及文化事務署主辦的2019年中國戲曲節的重點劇目,粵劇老倌與新秀同臺演出,為粵港澳大灣區觀眾端上「戲曲大餐」。
  • 百戲盛典 直播預告|粵劇《胡不歸》
    歷演不衰的古裝粵劇《胡不歸》誕生於1939年,出自粵劇編劇名家馮志芬之手,由粵劇一代宗師薛覺先及著名花旦上海妹首演,距今已超過80年,早已膾炙人口,部分唱段如「慰妻」、「哭墳」等更是成為了粵劇的流行曲。
  • 中國—東協(南寧)粵劇大賽以賽傳藝
    12月5日,中國—東協(南寧)粵劇大賽決賽在南寧新會書院鳴鑼開賽。此次大賽分專業組、業餘組和少兒組,面向廣西、粵港澳大灣區以及東協各國的粵劇(曲)團體的專業演員、戲曲院校學生、中小學生和廣大業餘粵劇(曲)愛好者開放賽事。經過評比,共146人進入最後決賽。
  • 佛山粵劇華光誕明天開鑼!眾星齊聚,紅豆飄香
    此外,與佛山粵劇傳習所(佛山粵劇院)、佛山市粵劇曲藝促進會、佛山市禪城區祖廟街道禪山戲曲藝術社、少兒粵劇團體、著名粵劇藝人如小神鷹、曾小敏、崔玉梅、梁淑卿、陳韻紅、文汝清、劉惠鳴、朱振華等合作,為市民群眾獻上集視覺、聽覺於一體的粵劇文化盛宴
  • 粵劇名家讓順德戲迷過足「戲癮」,業內專家呼喚「劇構」
    在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指導下,廣東省藝研所於6月13、14日在順德舉辦「奼紫嫣紅映藝香——粵劇名家折子戲順德專場展演暨粵港澳大灣區粵劇傳承發展研討會」。本次活動由廣東粵劇院一團、佛山市藝術創作院聯合承辦。藝術家精湛的表演詮釋了世界級「非遺」粵劇的藝術底蘊,專家們也為粵劇的傳承發展建言獻策,「劇構」呼之欲出。
  • 粵韻廣州塔晚會粵劇名家新秀精彩登場
    8 月 15 日晚,廣州塔下粵韻悠揚、紅梅綻放," 粵韻廣州塔——名家周末大舞臺 " 惠民演出第四期隆重推出 " 薪火相傳——粵劇名家新秀傳承專場 " 主題晚會。本期主打的藝術名家為著名粵劇表演藝術家、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陳韻紅。
  • 粵劇電影《範蠡獻西施》首揭面紗,用電影手法升華戲劇之美
    粵劇電影《範蠡獻西施》已開拍近半月,12月10日下午,廣州市原市長黎子流與著名粵劇表演藝術家、廣東省文聯副主席倪惠英及廣州市廣播電視臺臺長崔頌東一行到電影拍攝現場「探班」。探班之時,影棚現場正在緊張有序地拍攝「範蠡」黎駿聲與「西施」陳韻紅「西施啟程、話別範蠡」的戲份。
  • 傳承發展粵劇保護大灣區共同文化遺產
    各種「省港大班」的哪個劇目走紅,必然要演遍粵港澳各地的劇院。有香港學者認為,20世紀50年代內地政府推動的一系列戲曲改革,如致力於提高思想性和藝術性,既推動了內地粵劇的規範化發展,對香港粵劇的發展也產生很大影響。
  • 緬懷粵劇宗師薛覺先 傳承精神就是最好的紀念!
    昨晚(11月26日),順德區文化體育局聯合廣東粵劇促進會、廣東省戲劇家協會等單位舉辦「粵劇宗師薛覺先先生誕辰110周年紀念活動」緬懷宗師,阮兆輝、梁兆明、彭熾權、盧秋萍、蔣文瑞等一眾活躍在當今粵劇舞臺上的粵港澳粵劇名家齊聚順德,並同臺獻演《前程萬裡》、《清宮恨史》、《胡不歸》等薛派名曲集名劇片段,聯袂為順德市民送上了一臺精彩的曲藝晚會。
  • 老倌攜新秀出演 香港粵劇薪火綿延
    央廣網廣州6月30日消息(記者鄭澍 通訊員黃堃媛)近日,新編粵劇《媚香留情》在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連演兩場,場場爆滿,正式拉開粵港澳大灣區文化藝術節香港會場的序幕,30日晚還將上演第三場。曾寫過20多個粵劇劇本的新劍郎坦言,自己通常在繁忙的演出之餘抽空構思劇本,思考成熟後再一鼓作氣地寫,比如《媚香留情》劇本的前期構思花費了近幾個月的時間,下筆寫只用了40個小時。新劍郎看過不少廣東的新編粵劇,他發現,廣東粵劇在結合現代理念和舞臺樣式上頗有講究,注重群戲和演出的規範化,保證每場都是同樣的水準。
  • 9歲娃娃展風採 夏令營裡唱粵劇
    獨具魅力的粵劇妝容、靈活有力的身段、或婉轉或高亢的念唱……8月20日下午,一場別開生面的折子戲專場演出在廣東香山粵劇團劇場上演,來自「2020年粵港澳青少年粵劇藝術交流夏令營」的粵澳兩地青少年逐一登臺亮相,為觀眾帶來《牡丹亭之遊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