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好戲壓軸。
《易經》64卦,以乾坤兩卦開頭,以什麼結尾呢?
以既濟卦和未濟卦結尾,舊的結束,蘊含著新的開始,象徵著無限循環,生生不息的規律。
今天,我們學習《易經》64卦的最後一卦:未濟卦。
規律本身,沒有好與不好,在於運用規律的人。
既濟卦和未濟卦,是一對互補的卦,按照子字面意思,我們也可知道,整個卦的含義:一個是成了,一個是沒成。
未濟,是不是就不好?
答案是,規律本身,沒有好與不好。在於運用規律的人,有的人會用,就好;有的人不會用,就不好。
孔子說:「《易》無思也,無為也,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下之故。」
《易》之規律本身,是沒有感情色彩的,無思也,無為也。從人的角度去讀《易》,才有吉、兇、悔、吝。
真正想要精通《易》,就要讓自己的意識,匹配「無思也,無為也,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下之故。」
所以說,學易,歸根結底,要不斷提升自身的悟性。
未濟,是諸物各行其道,君子以求同存異。
未濟卦,《象》曰:「火在水上,未濟。君子以慎辨物居方。」
火水未濟,下卦是水,上卦是火。
火性炎而在上,水性潤而在下。火是向上燃燒的,而水往低處流,二者反向而行,不能相交,也不能互相為用,所以是未濟。
從這裡,我們可以悟到「時機」的由來。
成事的諸多因素相交,就產生時機;成事的諸多因素互不相交,就沒有時機,還要繼續等待。
諸物各行其道,各居其位,君子要「辨物居方」。把不同的事物分辨開來,使之各行其是,各得其所。
在為人處世中,體現為:尊重他人不同的觀點,君子以求同存異。
現實生活中,絕大部分的矛盾,基於各執一念。別人的觀點,別人的行為處事,和自己不一樣,就看不慣別人,指責別人,批判別人。
前些天,我在頭條看到一個女歌手,唱歌很好聽,非常有個性,剪的一個很短的寸頭,有些人就留言罵她,指責她,說她無法直視,趕緊把頭髮留長。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自由和選擇,一個人,只要不缺德,不犯法,就沒有什麼值得異議的。人家留短髮,不缺德,不犯法,和你有什麼關係?
話說回來,這個社會君子多,還是小人多?
關鍵看言行。能做到求同存異的人,就可以算是君子了。
事情未濟的時候,我們應該做什麼?
有些人迷信,拿到一個未濟卦,就心灰意冷,完了,未濟,就是不成,沒希望了。
不是這麼解讀的。
未濟卦,是告訴你,時機尚未來到。事情的發展,都在其各自的軌道上,這個時候,我們應該做的事情,就是一邊努力做事,一邊等待時機成熟。
說實話,我沒學《易經》之前,和大多數人一樣,遇到事情和坎坷,還會聽一些所謂的大師的掐指一算。
自己學通《易經》的規律以後,就再也不幹這種事情了。因為,人的意念如果足夠強大,行動力足夠強大,判斷規律足夠準確,一個人就可以主導個人的運勢。
為什麼很多大師算命都很準呢?
因為絕大部分的人,心力薄弱,本性難改。一個人,如果無法控制自己的弱點,改掉自己的毛病,那麼他的命運,就基本是註定的。
到目前為止,《易經》的64卦,都已經學完了。後面,我們會學綜合運用。敬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