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之聲 關於音樂,關於津市的天籟之聲

2021-02-27 澧有蘭津

黃昏時分,我坐在三湖公園的觀荷亭裡聽笛,悠揚委婉的笛聲是那樣的傷感,那樣的懷舊。記得一位長者說父親年輕時彈得一手好琴,但從我知事起,就沒有看見父親彈過琴。我來津求學,父親用簫吹了一首《朝香客小調>為我送行,詼諧而歡快,眼睛裡閃爍著歡樂的淚花,仿佛行走在朝香的路上,這是很少有的情形,那一幕仿佛就在今天。幾十年過去了,那支泛紅的竹簫,在後來的搬家中不慎遺失了,至今仍使我痛惜不已。

 

津市人喜愛音樂,不少人或二胡,或古琴,或揚琴,且有較高的造詣,我有一友,兄弟五個,均善器樂,加上他父親,就是一個小型樂隊,周末家人聚在一起演奏,吸引街坊鄰居觀看,那種歡快的氣氛曾深深地感染了我。在那一段什麼都貧乏的日子裡,音樂之聲衝淡了人們的憂鬱和煩惱。

 

津市人談起往日的輝煌,如數家珍,特別是津市的體育和戲曲,桌球、籃球、遊泳、射擊省內稱雄,荊河劇團和實驗歌舞劇團走紅湘鄂邊區,那是一段令津市人懷念的日子。很少有人談起津市的音樂,似乎那是一塊空白。關於津市的音樂,也許還得從一個叫查阜西的湘西人談起。


查阜西(1895~1978)男,江西修水人。古琴演奏家、音樂理論家和音樂教育家。十三歲學彈古琴,後在長沙、蘇州、上海等地從事琴學活動,三十年代初在上海發起組織「今虞琴社」,半個世紀以來在琴界影響甚廣。建國後任中國音樂家協會副主席,中央音樂學院民族器樂系系主任,北京古琴研究會會長等職。

查阜西先生曾任國民黨中國民航局經理,解放前夕,受周恩來同志委託,領導了兩航起義。當他率領2000多名民航人員和被國民黨政府劫持到港的民航機歸來時,周恩來、朱德親自到機場迎接,毛主席對其嘉獎慰問。查阜西後任中國民航局顧問、中國音樂家協會副主席等職。

 

查阜西先生是我國近代琴壇著名演奏家和琴學研究者,曾先後在京滬和美國大學講學,他一生共搜集古譜一百五十餘種。在擔任中央音樂學院民樂系主任期間,致力於古琴音樂的整理和研究,書寫了大量琴學資料。與此同時,他還積極組織琴曲打譜工作,開創了以北京古琴研究會為代表的中國古琴傳承新格局。因此,查阜西先生是近代學術界公認的琴壇領袖。1995年,中央音樂學院設立了查阜西紀念館。

 


▲中央音樂學院查阜西紀念館展廳一角


▲中央音樂學院查阜西紀念館藏清代古琴絲弦

查阜西自幼酷愛音樂,6歲時與姐姐聽彈琵琶的唱《哭五更》,被音樂感動得哭起來,13歲時他隨父來到了津市。清末民初的津市,商賈雲集,各省會館、廟宇遍布大街小巷,戲臺20餘處,常年在津市演出的戲班近十家,加上在酒樓茶肆的從業藝人,演出崑曲、荊河戲、花鼓戲、京劇、話劇和絲弦、說鼓、圍鼓等,各地藝人云集,各種流派薈萃,盡一時之極。

 

查阜西到津市後,如魚得水,拜私塾先生夏伯琴為師,專修古琴,學奏琴歌《概古今·客窗夜話》和《魚樵問答》、《平沙落雁》等聲樂派琴曲。查阜西在《兒時唱歌回憶》一文中說「能二曲,皆弦而歌者,曰《鳳求凰》,曰《漁樵》」。此後他又向當地琴師田曦明、龔嶧輝、俞味蓴請教,學了《慨古吟》、《陋室銘》、《古琴吟》等琴歌。與此同時,他還學了民間的揚戲、花燈、讀書人的絲弦等。舅父榮漱石唱的崑曲和表兄何光熙吹的笛子也使他迷戀不已。後來他到了大庸,還和夏先生保持書信往來,夏先生給他寄來一張琴,一副琴譜和琴譜。少年的查阜西與澧水流域的民間音樂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關於那時津市民間音樂的狀況,從《津市志》中我們得知,津市絲弦,是以南調為基礎,揉和了崑曲,以清唱為主,採用琵琶、三弦、二胡、月琴伴奏,板胡(壞鼓)指揮,唱詞深奧,曲調高雅,善和者少。 老藝人黃學謙演唱的《醉打山門》曾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播出。

 

關於崑曲在澧州的傳入,應該在明朝中期,嘉靖三十六年,上荊南道徐東溪在澧州作《古詩四首》,即有「亮哉託越調,悠然諧楚吟」。康熙四十二年戲劇家顧彩在澧水上遊的容美觀戲,他說:「女優皆十七八好女郎,聲色皆佳,初學吳腔,略帶楚調。男優皆秦腔,反可聽,所謂梆子腔是也。丙如自教一部,乃蘇腔。裝飾華美,勝於父優,即在全楚亦稱上駟」。乾隆五十六年欽差大臣王昶的《使楚叢譚》就有記載:「二十一日,過鱉山鋪清化驛。又六十年裡抵澧州。道臧裡谷招同慶參將、方刺史小飲,以安慶優伶祇應,嘔嘔卿卿,亦頗怡然。」

 

津市龍法寺「寺創自有唐,神靈赫濯,遠近蒙庥朝,謁者絡繹不絕,為澧津一大觀。」從唐代開始流傳的佛教音樂在這裡得到了光大,心緣大師將佛教音樂和民間小調相結合,口傳俗家弟子,演唱曲牌上百個,對津市的民間音樂形成與發展有較大的影響。

 

當時的樂隊有北路點子(鑼鼓)和南路點子(吹打樂)之分,北路點子以打擊樂為主,其聲腔初以高腔為主,後吸收秦腔,並與當地民間音樂結合,形成北路聲腔,樂聲急驟,演奏的曲牌有「風車」、「堆羅漢」等百餘首 。南路點子以嗩吶為主,與打擊樂合奏成套的曲牌,其聲腔吸收徽調之精華改革而成。音樂高亢強烈,有如深山峽谷之音。」

 

澧水流域各地民間文化在這裡匯集、交流,每天有成百的帆船從上遊下來,他們帶來了豪放的船工號子,帶來了濃鬱土家族風味的山歌,帶來了苗族、土家族等少數民族豐富的民間文化。

津市豐富的傳統民族音樂,給予了查阜西豐富的營養,也給他從事古琴研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作為音樂藝術的古琴演奏者,查阜西所演奏的《瀟湘水雲》、《漁歌》、《洞庭秋思》》等曲,無一不飽含著澧水流域民間音樂的元素,先生演奏的古琴曲古樸、清遠、豪放。1956年12月,他與作家沈從文回到了闊別多年的家鄉,考察民間音樂與曲藝情況,常德市政府為之組織絲弦專場,演出《昭君出塞》、《描容上路》等曲目。



▲琴譜《洞庭秋思》

「風雲突變,十年文革開始……一切古琴活動掩旗息鼓。1973年2月他才在《重見搜渤集》中不無感慨地寫道:「1965年連傷帶病,10月即停止筆記,直至今日始與《叟渤集》再見,計歷時六年另一月,蓋『初解放』也」。在他生命的最後幾年中,仍然念念不忘重整舊業。遺憾的是,時間和精力都不多了,1976年8月l0日他在醫院的防震棚中與世長辭。」

 

津市夏家的人不少,但我無法獲悉任何有關夏伯琴先生的信息,他象一顆閃耀的流星,划過美麗的夜空,便消失在永恆之中。在津市這個舞臺上,還有那些音樂名人停留過,不得而知。

 

抗戰時期,二胡演奏家周家澧先生的父親在津市任郵政局長,周家澧因而就讀於澹津女校。解放後先生在湖南師大任教,是省音樂家協會二胡協會主席。朋友之子師從周家澧,書本上還保留先生的題字:「非靜無以成學,要安心坐下來練習,樂於寂寞,安於孤獨,這是治學的必由之路。」

 

著名畫家孫世灝的長子孫永武,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曾就讀於新洲小學和津市明道中學,曾師從嚴良堃,從事東南亞國家的音樂研究。在中央樂團工作時,曾為樂團創作了獨唱《懷念敬愛的周總理》等歌曲,並作為合唱隊的領隊,參加大型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的演出。先後到朝鮮、德國、波蘭參加演出和參加世界青年聯歡節。主編了《中國少數民族歌曲集》。

 

有人說省音協副主席曾水帆解放前曾在津市報社工作過,可惜沒有找到文字記載。音樂給人帶來美的享受,在逆境中,更是如此,深圳工作的黃萍在特區報撰文時說:「記得最初知道蕭邦是40年前在我就讀初中的湖南津市群毅中學裡。我的音樂老師是一位摘帽右派。她常說:『生活中沒有音樂就沒有詩意和歡樂。』有一次,我去她的宿舍,只見帷簾低垂,寧靜而優雅,牆上掛著一幅幅蕭邦和莫扎特等人的畫像。顯得幽暗而迷人。我不由自主地凝視著畫像上的那一雙雙會說話的眼睛,仿佛聽到了什麼,那是我心靈的悸動。在那個滿是星月呢喃的夜晚,喚起了我對音樂的美感。」

 

文革後期,一位出生於廈門鼓浪嶼,後來去了美國的清華高材生分到了津市無線電廠,他曾同時被中央音樂學院和清華大學錄取,在文革前的廈門被傳為佳話。七十年代的津市沒有鋼琴,因此我無緣欣賞這位工程師的音樂天賦。那位與世界鋼琴王子理察·克萊德曼同臺演出的津市小姑娘於潔,現在不知那所學校念書。

 

津市有不少學子進入音樂學院深造,也有學古琴的,他們在音樂學院的紀念館中,或許見過這位音樂泰鬥的雕像,但不一定清楚他在津市學習古琴的經歷。

 

從《漁樵》到《澧水船夫曲》,這是一條漫長的文化傳遞之路,從夏伯琴到查阜西,從曾水帆到周家澧,澧水流域的人們創造了豐富的音樂財富,等待著我們去挖掘,去發現,去傳承。

 

澧水河中的帆船消失了,再也聽不到那抑揚頓挫的船夫號子了。寺廟和會館的戲樓拆掉了,再也看不到各地劇團同時在津市上演的盛況了。今天我不知道,還有誰聽過龍法寺那充滿神秘色彩的佛教音樂嗎?那明天呢?孩子們還能聽到那激動人心南傳點子、抒緩優雅的津市絲弦,還能看到美輪美奐的荊河戲嗎?

 

津市是一座移民城市,曾是澧水流域的經濟、交通和文化中心,是澧水流域人們走向外面世界的驛站。不同地方的人在這裡聚集,說著不同的方言,大家都是這塊土地的主人。津市人聽慣了各地的方言,甚至從骨子裡就認定這些方言都是鄉音,無論身處何地,都是感到那麼的熟悉,都是那麼親切。

 

電視裡正在播放宋祖英的《出嫁歌》,那一口濃鬱的湘西風味,竟惹得鄰居老太太潛然淚下,她想起了壺瓶山深處的那間木屋,想起了屋前奔流不息的山溪,想起了山後鬱郁松林中的那片墓地。

 

故鄉的音樂之聲,天籟之聲。


相關焦點

  • 天籟之聲 天使之聲演唱會 - Libera.
    >唱片公司:EMI Classics唱片編號:50999-5-03172-26壓縮碼率:CBR 320kbps joint stereo專輯介紹:天使之翼合唱團(Libera)加盟EMI後出的特輯,記錄了2007年3月23號天使之翼合唱團在 St.
  • 《音樂之聲》:瑪麗亞帶來音樂之聲,而上校卻為音樂賦予了靈魂
    這部《音樂之聲》是一部在電影界中,算得上歷史非常悠久的一部電影,從1965年3月29日於英國上映以來,歷經近55年,從來都不曾失去它的魅力。以我個人來說,《音樂之聲》十多年前看過一遍,可現在,仍然抑制不住自己去重新欣賞,並且我相信很多人也是如此。
  • 百老匯巨作《音樂之聲》講了什麼?這是關於抗爭與不屈的靈魂
    最初看到電影《音樂之聲》的時候,我還尚在初中階段,那個時期的我,不知道何為情愛,不知道二戰的殘酷帶給人們的艱苦和焦慮。更不知道愛國主義者心中那一腔不滅的信念,可以說,我們僅僅只是在看熱鬧。但這裡的配樂,《雪蓮花》,《孤獨的牧羊人》《哆來咪》卻久久地縈繞在我的腦海中,我從中感受到音樂的力量,以及它帶給我的感動與快樂。
  • 《音樂之聲》治癒系電影中的扛鼎之作
    《音樂之聲》是部老電影了,1965年3月29日在英國上映,距今已有55年。可以說這是一部已過天命之年的電影,給幾代人帶來了美妙的觀影體驗。用它的睿智與平和,治癒了無數人,是治癒系電影中的扛鼎之作。《音樂之聲》劇照01仁者樂山、智者樂水,《音樂之聲》每一幀都是一幅絕美山水畫。還記得片頭嗎?
  • 《音樂之聲》治癒系電影中的抗鼎之作
    《音樂之聲》是部老電影了,1965年3月29日在英國上映,距今已有55年。可以說這是一部已過天命之年的電影,給幾代人帶來了美妙的觀影體驗。用它的睿智與平和,治癒了無數人,是治癒系電影中的扛鼎之作。音樂之聲》每一幀都是一幅絕美山水畫。
  • 天籟之聲《歌手2019》,音樂愛好者茶餘飯後的守候。
    但是這兩位選手又比較特殊,青峰自帶的聲線並且走心走概念專輯不走競賽在選歌,還有聲入人心男團美聲音樂劇流行結合的方式,路人對於他們的喜愛和厭惡容易形成兩個極端評價。但我也不得不說,我認為主流審美是在進步的,在吳青峰參加歌手之前我曾經擔心過他的聲線在這個舞臺上或者主流聽眾的認可度,後來發現是我過慮了,現在極大一部分的群體都能接受他這樣的音色。
  • 《音樂之聲》中文紀念版北京上演 重溫經典音樂
    來源:新浪娛樂《音樂之聲》《音樂之聲》2019年百老匯經典音樂劇《音樂之聲》中文版日前在海澱劇院上演。該劇自1959在百老匯原版首演以來,熱演至今,在紐約百老匯和倫敦西區演出超過4000場,獲5項託尼大獎,被評為「全球最受歡迎的音樂劇」,更是成為國內許多觀眾的音樂劇啟蒙之作。今年,中文版《音樂之聲》再度回歸。2016年,百老匯獨家授權七幕人生製作的首部中文版《音樂之聲》上演。如今,中文版也演到了第四個年頭,演出場次累計超過375場,感動58萬觀眾。
  • 在《音樂之聲》中告別「上校」
    《音樂之聲》50周年慶典,男女主角再相逢以下是普盧默的10個最佳角色:《音樂之聲》The Sound of Music1965而拍攝於1964年的音樂電影《音樂之聲》則豐富了薩爾茨堡的童話氣質。宛若仙境的阿爾卑斯山麓,雪峰在遠處高聳,山坡上長滿繁密的野花,璀璨寶藍的湖水環擁著古堡,哥德式教堂尖頂指向蒼穹。米拉貝爾宮的小天使淘氣地裸露著處子之身,郊外的海爾布倫宮的戲水噴泉隱藏在矮樹與叢林中,這些無不散發著自然的嬌媚和婉約。
  • 《音樂之聲》女星埃琳諾·帕克離世(圖)
    《音樂之聲》女星埃琳諾·帕克離世(圖)   美麗的女教師與7個孩子組成一個合唱團,唱著「哆來咪」的歡快旋律演繹一場場浪漫故事……好萊塢經典影片《音樂之聲》是很多人童年的回憶,其感人的故事和天籟般的歌聲感動了好幾代人
  • 為什麼《音樂之聲》如此經典?
    1965年的音樂劇電影《音樂之聲》的男主角 Christopher
  • 音樂劇《音樂之聲》
    音樂劇《音樂之聲》 http://www.hteacher.net 2019-06-11 09:09 教師招聘網 [您的教師考試網]
  • 電影配樂中的「音樂之聲」
    電影《美麗人生》由義大利國寶級導演羅伯特貝尼尼自編自導自演,講述了一個關於親情的故事,情節跌宕起伏,感人肺腑。該片曾獲得坎城電影節評委會大獎和奧斯卡原創電影配樂等多項大獎。電影開始於馬友友的大提琴奏出的主題音樂,流露出憂傷、哀怨、惆悵的情緒,之後交響樂與鼓聲交相輝映,音樂充滿陽剛、蒼茫的大地情懷。中國傳統樂器被充分地應用其中,古琴與大提琴如影相隨,奏出濃濃的江湖戲味,恰似中國古代武俠的感傷與神秘。
  • 170330東南衛視天籟之聲直播地址 第十期視頻更新時間
    大型民族音樂真人秀《天籟之聲》傳承民族音樂經典,一路創新,得到業界高度肯定。4月6日東南衛視《天籟之聲》巔峰盛典越來越近。縱覽整季節目,龔琳娜、騰格爾、薩頂頂等十五位音樂人立足民族音樂基礎,積極求索,探尋民族音樂在現代元素結合和國際化傳播的可能性,將《天籟之聲》的民族音樂傳承不斷推進。
  • 電影《音樂之聲》迎來50周年慶典
    1965年的奧斯卡最佳影片《音樂之聲》改編自Rodgers & Hammerstein的音樂劇《音樂之聲》,今年是這部影片的50年慶典,當年出演女主角的朱莉·安德魯斯簡直不敢相信《音樂之聲》已經走過了50年時光。「這真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時刻。我感覺才過了30年而不是50,這是個惡作劇嗎?」她說,「就好像平白無故丟了20年。」
  • 《音樂之聲》男主角去世
    據外媒報導,曾演過《音樂之聲》《美麗心靈》《飛屋環遊記》《金錢世界》等諸多作品的演員克里斯多福
  • 天籟之聲|您要搜索的是不是同濟歌王?天籟即將開唱!
    歌王最新章節《歌王》_蔥爆洋蔥著_都市_起點中文網歌王_百度百科歌王的最新相關信息《歌手》2018突圍賽落幕 「歌王之戰」歌手分組對決……哦哦畫風不對,畫風不對重拍!_UC頭條同濟廣場玉蘭樹下歌王小哥哥哼小調調私密錄音連結_知乎同濟歌王正式上線網易雲音樂?!_百度貼吧操場上撩到歌王的概率分析_百度知道——嗯,據說有90%——那請問哪裡可以100%撩到同濟歌王呢?
  • 奧地利薩爾斯堡童聲合唱團《音樂之聲》視聽音樂會帶你聆聽天籟
    這首歌把雪絨花擬人化,使它具有人類的感情和高尚的品格,曲調輕柔舒緩,讓人為之沉醉,這樣一首經典曲目便出自於同樣經典且家喻戶曉的音樂劇《音樂之聲》。1965年3月2日,一部最初以音樂劇形式上演於百老匯,改編自瑪利亞·馮·崔普(Maria von Trapp)的著作《崔普家庭演唱團》,被福克斯拍成電影《音樂之聲》,搬上了大屏幕。
  • 《音樂之聲》男主角離世
    1965年,由羅伯特·懷斯執導的劇情片《音樂之聲》在英國上映,他在片中飾演具有強烈愛國意識和民族意識的海軍上校馮·特拉普,受到觀眾好評,從此家喻戶曉。儘管《音樂之聲》讓他名利雙收,然而克里斯多福·普盧默卻似乎始終都不喜歡這部作品,甚至討厭地稱呼它為「鼻涕之聲」。克里斯多福在業界是出了名的暴脾氣,被稱作好萊塢最暴躁男星。
  • 天籟之聲,空靈排簫
    排簫的音色純美自然,宛若風的聲音,就音色而言,更多的人喜歡把排簫歸類為古典樂器,排簫音樂截然不同於嘈雜喧囂的現代音樂,排簫聲音如同天上的流雲,超凡脫俗,人們習慣把排簫之音贊為「天籟之聲」。 1.格奧爾基·贊菲爾(Gheorghe Zamfir)世界最著名排簫演奏家贊菲爾1941年出生於羅馬尼亞巴恰雷斯特市,他的音樂課程從中學讀到大學,也從羅馬尼亞讀到了巴黎,其間他接觸了大量的民族音樂,當過民謠室內樂團的指揮。
  • 《音樂之聲》——為何而唱歌
    這部片子堪稱音樂電影中的經典,至今尚未見到第二部音樂體題材的電影的思想能達到這樣的高度,今天想起來把和這部電影相關的故事推送給大家。人們常說「藝術來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很多根據真實故事改編的電影都是經過刪選和美化達到了一個更好的藝術效果,可是《音樂之聲》的真實故事也相當具有戲劇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