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關於「狼道」的寓言故事,藏著大智慧,很值得一讀

2020-12-24 萬家慧

一個關於「狼道」的寓言故事,藏著大智慧,一旦悟透,勝讀十年書

01、故事很短,狼披羊皮

在大山腳下,有一片廣闊的草原,當春天到來時,牧羊人便趕著成百上千的羊來到這裡放牧。

山上住著兩匹狼,一公一母。它們對山下的羊群早就虎視眈眈、垂涎欲滴,只是懼於牧羊人手中的長槍而始終不敢出手。於是,隨著一個個春天的流逝,狼始終沒有下山動過羊的一根毫毛。

當又一個春天來臨,一隻只又肥又壯的羊出現在草原上時,公狼決定不再錯失機會,冒死前往。不過,當它剛跨出家門就被母狼攔住了。

「走開!與其這樣天天在家看著那些肥羊幹流口水,還不如讓我死了好。」公狼大聲地嚷道。

「你真讓我失望。為了一隻羊去犧牲自己的生命,值嗎?」母狼盯著公狼的雙眼遲遲沒有挪動半步。

「那你要我怎麼辦?」公狼像是被母狼的眼神軟化了,語氣變得低沉。

「辦法不是沒有。你如果就這樣與牧羊人硬碰硬的對著幹,無異於是以卵擊石。不過你如果能以弱示敵,披一張羊皮巧裝成一隻羊混入羊群,必能躲過牧羊人的長槍。」

聽母狼這樣一說,公狼又變得有些氣憤:「你既然有好的策略,為何不早點告訴我,害得我在家憋了這麼久?」

「我這也是剛想出來的,而且昨天才好不容易找到一張羊皮。」母狼不溫不火地回答。

幾分鐘後,公狼披著羊皮下山了,趁太陽剛下山的時候混入了羊群。傍晚,公狼和羊群一起被趕進了羊棚。待牧羊人熟睡過後,公狼肆無忌憚地抓了只肥羊飽吃了一頓,而且在天亮之前,把剩下的半隻羊悄無聲息地背回了家。

從此以後,狼不再為想吃山下的肥羊幹流口水了。

02、道理卻深,藏著大智慧

一直以來,「披著羊皮的狼」是用來形容生活中那些虛偽的傢伙的,以諷刺他們不敢以真面目示人。沒想到,狼披羊皮本身卻是狼的智慧的體現,是狼為了對抗強敵而採取的一種「示弱惑敵」的戰略戰術。

「你如果就這樣與牧羊人硬碰硬的對著幹,無異於是以卵擊石。不過你如果能以弱示敵,披一張羊皮巧裝成一隻羊混入羊群,必能躲過牧羊人的長槍。」

這是母狼說的一句話,從某種意義上說,公狼最後之所以能取得成功,靠的就是它。這句話也告訴了我們一個這樣的道理:在遇到強的對手的時候,我們要學會「示弱」,這樣就可以把對手迷惑,然後再抓住最有利的時機把對手擊敗。

03、學以致用,受益無窮

在戰場上,「示弱」是智者常用的作戰謀略。元代的拓跋禎就是其中之一。

拓跋禎十分聰明,有勇有謀,通曉周圍各個部落和民族的語言,且能徵善戰,驍勇異常,尤擅長騎射。

元世祖時,他為司衛監,隨大軍徵討柔然。

行軍途中,與一支柔然的軍隊遭遇了。拓跋禎所率軍隊,人數很少,與敵軍相比,顯然寡不敵眾。如果硬要與對方拼命,無疑會全軍覆沒、片甲無存。

但若要回撤,雙方已經近在咫尺,為時晚矣。況且倉皇迴避,就會暴露自己的實力,敵軍定會緊追不捨,最終也難逃厄運。

此刻,軍中將士都很緊張,面露懼色,有的沉不住氣,甚至準備撤退。

危急之中,拓跋禎鎮定異常,不但不準撤退,反倒命令士兵們解鞍下臺,放開籠頭,把戰馬丟在山下不管,士兵們則三三兩兩的坐下休息,隨意談笑。

敵軍本已擺開交鋒的陣勢,但見魏軍沒有退避,也不上前交戰,卻解甲放馬休息,悠閒自在,似乎成竹在胸,滿不在乎。

敵軍頓生疑惑,反而猶豫起來,不敢魯莽發動進攻,生怕前面只是一股誘軍,引自己上當,周圍還有大軍埋伏。

雙方僵持了很久,敵軍始終未發現魏軍有什麼破綻,又見天色近晚,人困馬乏,更擔心被對方趁暮色掩殺,難以擺脫。於是下令撤退,前軍變後軍互相掩護,以防不測,全軍緩緩離開。

拓跋禎見敵軍中計,悄然退兵,這才鬆了一口氣,慶幸自己沒有驚慌失措,亂了方寸,避免了一場敵強我弱的惡戰。

一會兒後,拓跋禎估計敵軍已遠去,即令士兵迅速披甲戴盔,備好戰馬,集合起隊伍,悄悄撤走,向大軍急速度靠攏。

就這樣,借一招「示弱」的計謀,拓跋禎終於轉危為安。

當然,在當今這樣一個和平的年代,能親臨戰場的機會並不多,但這上並不表示「示弱」這一計而今已變的得無用武之地。恰恰相反,「示弱」常常被人們廣泛應用於現實生活中。比如,特殊情況下公開展示自己的不足,有意暴露些無關緊要的弱點。「示弱」已被公認為是一種有益的處世之道。

「示弱」可以減少乃至消除中傷或嫉妒。

事業上的成功者,生活中的幸運兒,被人嫉妒是不可避免的。在一時還無法消滅這種潛在威脅之前,用適當的「示弱」方式可以將其負面作用減少到最低限度。

「示弱」能使處境不如自己的人得到心理平衡,有利於團結周圍的人群;「示弱」能顯示一種實事求是的作風,客觀上給奮發向上者以激勵。

「示弱」可以是單獨接觸時推心置腹的交流,幽默的自嘲,也可以在公共場合,有意以己之短,襯人之長。

「錄弱」有時還要有實際行動。自己在事業上已處於有利地位,獲得了不小的成功。在虛名小利上,即使完全有力量和別人競爭,也要儘量迴避退讓。也就是說,事業之外,平時對浮動名虛利應淡薄疏遠些,因為你的成就已經成了很多人嫉妒的理由,不可再為一點微名小利引火上身,應當讓出一部分名利給那些暫時的弱者。

「示弱」是強者在感情上安撫暫時在某些方面處於下風的弱者的一種有效的手段。它能使你身邊的「弱者」有所慰藉,心理上得到平衡,減少你前進路上可能產生的破壞因素。

總之,狼披羊皮,「示弱」的謀略在如今已經轉化為「把表面的風光讓給別人,把沉甸甸的利益留給自己」的一種為人處世之道。

既然「示弱」有這麼多的好處,我們又何樂而不為呢?!

- The End -

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呢?請留言,大家一起交流。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刪!

相關焦點

  • 讀《狼道》,自然界變化無常人世間瞬息萬變,唯一不變的只有改變
    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個裁縫在吸菸時不小心將一條高檔的裙子燒了個洞,致使裙子成了廢品。這位裁縫為了挽回損失,憑其高超的技藝,在裙子四周剪了許多窟窿,並精心修飾以金邊,然為其取名為鳳尾裙。不但買了個好價錢,還一傳十,十傳百,使不少女士上門求購,生意十分紅火。故事裡裁縫的靈通一變,不僅使他的生意紅火,還令他的名聲大噪。
  • 讀《狼道》,參透狼的這四種品質,跟著狼學做人,離強者越來越近
    《狼道》說:「沒有捕捉不到的獵物,就看你有沒有野心去捕;沒有完成不了的事情,就看你有沒有野心去做。」第四種,狼的智慧《狼道》中說,「狼足夠警惕,另一方面狼從來不相信天上掉餡餅這種事情。」因為它們懂得這個道理,因為它們擁有智慧,所以它們能夠用智力戰勝比他們強大的敵人,可以用他們的智力躲避陷阱。
  • 讀《伊索寓言》重新發現多義人生
    比如《烏鴉喝水》中的可憐烏鴉,或是《農夫與蛇》中被恩將仇報的農夫,又或是《狼和小羊》中的將死的小羊……故事講述者假借動物一二三四,告誡身邊人——千萬要擦亮眼睛啊!外國寓言的開山鼻祖,《伊索寓言》當仁不讓。傳說是古希臘有一個叫伊索的人,非常有哲思和才華,他漫遊各地,給人們講寓言故事。後來,人們根據他留下來的寓言,又加入當地的民間傳說,這就成了最初的《伊索寓言》。
  • 團購 | 大字拼音,分冊閱讀,畫風古典浪漫,文字奇妙經典,引領孩童重溫古老寓言的智慧和哲理
    伊索寓言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經典,意味深長,其中蘊涵著智慧、機智與幽默;它的價值絕非僅止於單純教導是非善惡的教化意義而已,透過伊索寓言中的經典故事,我們更能夠學習到屬於他自己的人生智慧。為什麼值得團?讀者評論孩子讀的故事集很多,其中魚龍混雜,難免有粗陋之作。然而就這本書而言,確實不錯,文字全,插圖美,如果要給孩子以純真教育和審美,這本書是一個很好的入口。孩子閱讀,要讀就讀最好的。書很美,圖片也一樣。一本書一個主題,非常好。小孩看了不會感到厭倦。
  • 一個關於殺手的寓言故事
    《殺手寓言》這部影片開始看的時候並不知道它是一部動漫改編的片子,開頭就覺得很酷,所有的動作場景都在一個小餐廳裡頭進行,槍法計算準確,手腕準確靈活,刀法細膩,所有攻擊方向都有一個箭頭的指向,讓我想起駭客帝國的一些鏡頭,同樣是對速度的表現,雖說是異曲同工,但是有其出彩的地方,因為在別的動作片裡頭沒有見過,讓人耳目一新。
  • 《狼道》之狼的智慧,10句話,教你狼王的生產法則
    很多人在面對一個問題,那就是如果他想要成為一種動物的話,我想很多人都想要成為狼吧,因為狼它霸氣的特點,讓人們十分嚮往,而且它擁有著非常高的智慧,讓自己能夠獨霸一方。今天,就和大家介紹10句在《狼道》這一本書中,關於狼性的一些理論。
  • 寫盡了人生的智慧,它值得每個人讀一讀
    而且在這套書裡,藏了太多我們每個人都會遇到的煩惱的答案,寫盡了人生的智慧。為此我們特地獻上這套—未刪節插圖珍藏版《封神演義》!為你講述哪吒、姜子牙們的故事!原汁原味解密小說背後的人生智慧!但它卻妙於不直接講大道理,而在故事的細微之處,使人窺探到真實的人性、稀缺的人生智慧。
  • 愛閱讀丨讀寓言,看世界
    一篇篇短小的寓言故事裡蘊含著深刻的大道理。三(3)班 馬奕茗古時候的人們早就發現了「通過故事講道理」這種巧妙的方式,流傳開數不清的寓言故事。這些寓言故事雖只寥寥數語,卻勾畫出一幅幅情節生動的畫面,古人的智慧也便在這一幅幅畫面上得以鮮明呈現,令我們不斷收穫啟發與思考。
  • 寫盡了人生的智慧,它值得每個人讀一讀
    最奇幻的小說卻暗藏最深的人生智慧看影視作品,你會感慨場景音效精彩震撼;但讀文學小說,你卻能靜靜體會其中暗藏的處事道理。《封神演義》成於幻想之奇,構架了一個龐大而又玄幻的世界。哪吒腦海、姬昌食子、比幹挖心、妖妃妲己、姜子牙封神……一個懸念連著一個懸念,一個高潮預示下一個高潮,每一章情節都是一部電影大片!
  • 唐人警世的寓言故事——讀柳宗元《蝜蝂傳》
    中國古代雖然沒有寓言專著,但我們還是可以在類似於《莊子》、《孟子》、《韓非子》及《戰國策》等文獻中發現許多有文學價值、有哲理品思的寓言故事,而且很多也為我們所熟知,例如《扁鵲見齊桓公》、《鄭人買履》、《狐假虎威》等等。散落的文學佳作即使未單列成集,但並不妨礙它成為一種獨立的文學形式,更無法阻擋它在中國古代文學體系中的地位和價值。
  • 《狼道》中10句經典語錄,跟著狼學做強者,讀懂了你便讀懂了人生
    大家一定看到過很多人都在推薦《狼道》這一本書,因為這本書裡的狼並不像人們所想的那樣兇殘,而是一個非常有情有義有頭腦的物種。通過這本書,來寫了很多的企業家的成功之道。這裡面的狼有著堅韌無畏的精神,它懂得,進可攻退可守的道理。所以它即使是活得再孤獨,再悽涼。
  • 《狼道》10句最有狼性的話,理解透了,你就是下一個成功者
    歸根結底,這離不開狼的智慧、隱忍、團結和野心。狼,生存第一,具有永遠危機與鬥爭意識;規則第一,具有永遠服從與執行意識;團隊第一,具有永遠合作與大局意識;忠誠第一,具有永遠感恩與犧牲意識。正是這種狼性精神,才讓狼群在自然界中繁衍至今、生生不息。它們不惜以生命為代價,敢於同任何強手戰鬥,既懂得臥薪嘗膽,也懂得萬眾一心。
  • 一千零一夜 《伊索寓言》:兒童讀物的殺傷力
    - 寓言的殺傷力 - 我們繞一個圈,先從這本書怎麼樣傳到中國的故事開始講起。明朝的利瑪竇,這位天主教神父,在他的著作裡面引用過許多則「伊索寓言」,那是《伊索寓言》最早出現在中國的時候。因為這本書有某個官員越看越生氣,他覺得裡頭說的那些餓狼的故事,狡猾狐狸的故事,都在說的是他,是在諷刺他,他一生氣就說:「這書禁了。」就禁了。 自此之後這本書又消失了一段時間才再版,終於到了什麼時候才叫《伊索寓言》呢?那就是已經到了二十世紀初了。我們中國近代最偉大、最有名的翻譯家,完全不懂英文,但是照樣翻譯書的林紓先生,把它定名為《伊索寓言》。
  • 《隨遇隨喜》丨看劉墉先生解讀的人生哲理寓言故事,品味人生智慧
    《隨遇隨喜》這本書是劉墉先生結合自己70年的人生經歷創作的人生哲理寓言故事。書中有20個飽含人生哲學與處世智慧的寓言式故事,看似簡單,卻寓意深遠,充滿禪機,讓人豁然開朗、醍醐灌頂。千年億載、鬥轉星移,這個世界可能隱藏了太多關於生的道理。
  • 鬼谷子的大智慧,牢記這4句,舉手投足之間看透了一個人!
    那麼,這樣的人心境也是非同一般的,同樣的值得交往3、隱約之人,觀其不懾懼這句話的意思實際上說的就是一種小人,有些人可以說就是見風使舵,溜須拍馬,甚至於是黑白顛倒。由於他們懼怕權勢,害怕位高之人。所以他們變成了小人。這樣的人,骨子裡就不是一個敢於擔當的人。他們也許會為了利益出賣一切。
  • 為何說讀《資治通鑑》的人很可怕,必將大有作為?原來裡面藏智慧
    《資治通鑑》,是史書,更是古人智慧的寶藏,有修身齊家、做人處世之道,曾國藩讀數遍,稱它「論古皆折衷至當,開拓心胸」:如《資治通鑑》講唐太宗用人之道:「用人如器,各取所長」,使用人就如使用器物一樣,要能揚長棄短,量才而用。
  • 狼道:成大事的人,往往有8種強者思維,窮人長嘆「知道得太晚」
    在《狼道》中就有提到,一個人要想有所成就,站在世界頂峰,需求有八種強者思想。01強者思想一:高度專注狼為了生存在這一片土地中,需求看待獵物尤為專注,它們總是在發現獵物之時,高度專注的緊盯著獵物,不讓它們分開本人的視野。一個人要想有所成就,必定也要學習狼的這種面對獵物高度專注的肉體,就算是本人才能和閱歷不怎樣樣,本著專注不放棄的肉體必定也可以成為強者。
  • 五月的天氣已經回暖|哈蘭·斯隆比|狼道|1q84|狼圖騰
    這裡遠離都市的喧囂和浮躁,為青山綠水所環繞,儼然一個幽靜怡然的世外桃源。村民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依靠一雙勤勞的雙手經營渺小卻舒適的生活,與世無爭。市子曾經前往東京闖蕩,只不過她終究無法適應都市快節奏的步伐,最終回到了媽媽早已不在的老宅。童年時媽媽福子利用山川田野各種食材做出胡亂命名的美食,實心眼的市子在感嘆受騙之餘,也將美好的回憶留在了味蕾深處。
  • 《伊索寓言》中3篇諷刺人性的故事,僅百餘字犀利無比,看得羞愧
    《伊索寓言》中3篇諷刺人性的故事!三篇短短百餘字的故事,寫出人性中貪得、險詐、逐利的醜陋面,宛如一聲聲警鐘,敲響在耳邊。1.碗米養恩人,鬥米養仇人夏日午間,酷熱難耐,一行筋疲力盡的旅行者,發現了一棵梧桐樹。他們走進樹蔭,躺下休息。
  • 《瑪麗與魔女之花》一個寓言故事
    一開始違和感有點重,從人物名字到房屋家具都是歐美風,主角一開口講得卻都是日語。看到一半大致就猜中了結局,以及仿佛在這個故事裡找到了哈利波特、巴啦啦小魔仙和葫蘆娃的影子……故事本身可能只值三星,但不知道為什麼看到末尾女主說「我們不需要魔法」「一起回家吧」,再結合魔法學校裡的各種化學實驗、機械人,和男反派的科學家身份,忽然覺得這是一個寓言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