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東京物語》,心中有一股莫名的悲傷,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我們開始與父母漸行漸遠,從幼時的依偎,童年的叛逆到長大成家立業後的獨立,在一次次的重逢和分離中,不同生活閱歷下的隔閡與代溝,使得逐漸衰老的父母早已不是兒女生活的重心,而父母也在對往昔的回憶中孤獨地走向暮年。
這就是《東京物語》要告訴我們的人生真相,雖然它發生在上世紀50年代的日本,但是在今天看來仍然不過時。這是一部現實主義風格的傑作,導演小津安二郎以其獨特的視角和細膩的情感,給人帶來一種「無可奈何花落去」的悲涼——影片結局本不該是這樣,可事實卻恰恰是這樣。
02 父母的寬容與哀傷
影片講述了一對居住在日本海濱小城的老人平山夫婦,因為生活的寂寞和孤獨,決定去東京看望子女。東京的大兒子,大女兒女婿在生活的重壓下,忙的根本無暇顧及老人,他們於是出錢讓平山夫婦去熱海旅遊,以便省去他們照顧上的麻煩。
在熱海旅行的兩位老人並沒有感到舒適愜意,熱海的熱鬧和喧囂反而使他們沒有休息好。於是他們提早結束了旅行回到大女兒家裡,大女兒的抱怨和忙碌使他們面臨無家可歸的窘迫。
當兩位老人在橋上俯視東京時,發出了「東京好大啊,不小心失散了可能一輩子見不著」的感慨。此時的老人心境的是傷感的,當初來東京的新奇和憧憬早就被子女冷漠,忙碌衝淡,留下的只是渴望回家的急切,他們在繁華的大東京找不到歸宿,沒有安全感。
父母往往都是寬容的,平山老人同兩位老友小酌那出戲,望子成龍的失望感在三個老人酒後情不自禁地流露出來,平山對博士兒子幸一畢業後從事街坊醫生不滿;朋友對他兒子的虛榮,怕老婆也表示了憤慨。但是最後從「可能東京人太多了,想出頭很難,不要企求太多」的立場上原諒了子女。這一幕戲讓人感到相當壓抑,在父母的眼裡,子女向來是最優秀的,即便他們做得差強人意,父母也會嘗試著理解與原諒。
東京車站送別,老母親說:「東京太遠了,萬一有什麼,大家也不用趕過來了。」可是大家不要忘記剛到東京時,她對紀子說:「一直以為東京很遠,可昨天同尾道出發,今天就和大家見面了,人還是長命的好。」前後兩種不同的說法,反映了老母親內心的悲涼,同時也折射了她與子女之間那日漸遙遠的心理距離。
03 子女的焦慮和冷漠
大兒子幸一和大女兒繁是生活在都市裡的中年人的縮影。為生計奔波忙碌,不知不覺中忽略了親情,他們深知,客戶不會原諒的爽約和失信,在父母這裡會得到諒解。所以當一次陪伴父母旅遊東京時,他們給的答案總是忙碌和抱歉,可是歲月匆匆,父母不會永遠在原地等你,一次錯過可能是永別,「字欲養而親不待」,這種悔恨和痛苦是永遠無法彌補的。
當敬三在母親葬禮儀式說:「我沒有盡到孝心,母親不能死,死了,被褥也不能鋪在墳墓上。」想到當初在大阪給母親送被褥時單位長輩「行孝要及時」的諄諄告誡,眼淚中的真誠與懊悔都隨著母親的離去而變得蒼白,無力。如果有機會,陪父母旅行或是回家團聚,別猶豫和拖延,畢竟這些行動只有在父母健在時才會有意義。
在父母眼裡「小時待人很親切的」大女兒繁,長大後變得自私和冷漠。要陪父母遊覽東京時,她以忙為推脫;當丈夫買了糕點要孝敬父母時,她卻埋怨太貴,說父母喜歡吃便宜的煎餅;醉酒的父親深夜歸來,她歇斯底裡地指責;母親下葬後,她惦記的卻是母親精緻的和服腰帶;尤為過分的是,她認為父親應該早死,理由是母親可以到東京幫忙。
不知道從哪一刻起,作為子女的我們對父母變得冷漠,變得苛責。面對年老的父母,我們會嫌棄他們動作慢,不講衛生;他們陳舊老土,讓我們很沒面子;甚至覺得他們沒有能給我們打下良好的物質條件,我們否定他們的一切,換來自己心理上的優越,直到有一天他們不在了,我們才發現對父母所有的指責和嫌棄,都變成了內心的懊悔,永遠不能彌合。
04 紀子的溫暖
從影片反映出的這個世界太讓人灰心了,好在小津安二郎導演通過紀子這個角色給了我們一絲安慰。作為二兒子的遺孀,善良的紀子力所能及地給在東京的平山夫婦以溫暖。她在百忙之中請假陪兩位老人遊覽了東京;她收留了即將無家可歸的老母親過夜;即使生活窘迫,她也不忘給即將回鄉的老人兜裡塞錢;在老母親去世後,她又選擇留下陪伴孤獨的平山老人。
當然,紀子並不是被塑造成一個完美的人。她也有因漸漸忘記逝去的丈夫而內疚,但是這並沒有減弱她的形象,反而會顯得更加真實,立體。正是因為有了紀子,才使得平實,壓抑的《東京物語》裡多了一絲溫暖和光亮,也使得我們在忙碌的生活裡多了一絲清醒,不至於麻木和沉淪。
05 結語
從拍攝手法上看,導演安排人物對話時將人物正面面對攝像機,對房間角落,門廊和窗外風景的關注,使得現實主義風格更加凸顯,平靜沉思與內斂壓抑的日本人物性格特徵更加令人印象深刻。
小津安二郎導演被認為是日本戰後電影界對日常生活最敏銳的探索者之一,從《東京物語》中不難看出這一點。在平山老人那溫厚豁達的笑容和嘆息中,我們看到了對生活痛苦的無可奈何,每個人並非存心不良,只是在瑣碎的時光和日常中變成了自己原本鄙夷的模樣。
善待父母,常回家看看,別讓等待成為遺憾,別讓遺憾變成悔恨,行孝要趁早,這就是影片《東京物語》留給我們最有價值的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