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物語》父母的悲情

2020-10-31 三葉刀

一直居住在鄉下的父母,到大都市東京和大阪去看望他們的子女,但是生活的重擔讓父母恩情不再重要了。老父母從遙遠的鄉下到東京去看望子女,不承想給子女們帶來了煩惱。大兒子做社區的醫生,放不下手頭的工作,二女兒開美容院,忙又不捨得花太多的錢,在大阪的兒子也是同樣對老人沒有多深的感情,只有兒媳真心誠意的照顧老人。沒有誰是傻子,大家的眼睛都是雪亮的。可是,事實就是,子女在長大成人後,會離父母越來越遠的。導演很殘酷的揭露了這麼一個事實,子女在贍養父母方面的普遍缺陷,希望引起世人的思考。我們中華民族號稱「百善孝為先」,可是有幾人能真正做到善待自己的父母,那些大孝子的故事只在小說中看到。小孩6歲,兩邊父母60左右,也就是幾年之後,我也會面臨父母不得不照顧的考驗,能做成什麼樣子呢?很不容樂觀。

相關焦點

  • 含蓄的大師小津安二郎,憑《東京物語》成為父母一輩代言人
    1953年的《東京物語》是小津第一部受到西方矚目的影片,也是他口中「最通俗的一部作品」。小津安二郎風格與抽象形式電影有異曲同工之妙,所涵蓋的非經典手法、深刻的哲學和劇情形式等特色,在此片中都有所體現,它不符合某些典型脫俗的日本電影,擁有自己獨創的形式。
  • 《東京物語》東京藍色物語
    筆者個人認為小津安二郎導演的真實是內核,從《東京物語》整體的電影鏡頭設計再到其故事的表達,無不看出其最中心真實內核與觀眾的共鳴,便是「關注自己」。 前文說到,小津安二郎導演用簡潔的鏡頭設計拍攝《東京物語》,那麼其在人物調度上下的功夫也不少。在《東京物語》中,家庭對話的戲份,父母在鏡頭前呈現的是背影,而孩子們呈現的則是正臉,更加突出了父母與孩子之間關係的背離。
  • 《東京物語》中的「物語」是什麼意思?
    小津的作品中以《東京物語》尤為重要,並且廣為流傳,深受世界各國電影大師的認同。而這個電影的名字中的「物語」二字又有什麼深刻的含義呢?「物語」最早是日本文學作品的一種載體,其中以《源氏物語》最為著名,被譽為日本文學的巔峰,而「物語」兩字從字面的意思解釋,與我國古代的「演義」一詞比較類似。但是根據《東京物語》的電影情節,這個「演義」一詞的解釋顯然是不合適的。
  • 《東京物語》東京物語
    東京物語都說父母對子女的情感是付諸一切,真誠的,毫無保留的,但是等到父母年老之時,再回過頭來看子女對待父母的態度,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轉變。父母去東京看望在那裡的子女,於是從尾島坐火車去了東京,雖然最開始幾個孩子很熱情,但是行為舉止之間總透露著幾分不滿。
  • 《東京物語》影評
    《東京物語》是由小津安二郎於1953年執導,笠智眾、原節子等主演的劇情片。影片講述了一對上了年紀的老夫婦,因生活略感孤獨和寂寞,踏上了前往東京看望已經成家立業的孩子們的旅程,卻受到了孩子們頗為冷淡的招待。正如導演小津安二郎的一貫風格,《東京物語》仍聚焦在平凡、普通甚至瑣碎的日常生活上。
  • 《東京物語》無題
    因為論文作業寫到《四個春天》,看到導演陸慶屹在採訪中多次提到《東京物語》,於是便好奇找來看。不得不說,好電影會揭示很多人性本真的東西,這些東西談不上對與錯,只是生活本來如此,這是我看完《東京物語》後的第一感受。
  • 《東京物語》東京物語:搭車推薦「爸爸的晚餐」
    我們都活在父母的期望與失望之間,爹娘們來找尋團圓、榮譽和歡愉,結果卻是,投奔怒海。1953年,小津安二郎,50歲,他的名作《東京物語》如是說:天下沒有不是的父母,孝道,要趁早。2015年,鄭正,38歲,他的電影《爸爸的晚餐》如是說:天下父母必有各種不是,理解,要趁早。
  • 亞洲電影百強 《東京物語》奪冠
    原標題:亞洲電影百強 《東京物語》奪冠   《東京物語》劇照   第20屆釜山國際電影節10月1日至10日舉行。在釜山電影節迎來20周年之際,亞洲知名電影人和國際影評家們日前選出了亞洲電影歷史上的百部佳作。
  • 《東京物語》:父母陪子女長大,子女卻未必能陪他們慢慢變老
    看完《東京物語》,心中有一股莫名的悲傷,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我們開始與父母漸行漸遠,從幼時的依偎,童年的叛逆到長大成家立業後的獨立,在一次次的重逢和分離中,不同生活閱歷下的隔閡與代溝,使得逐漸衰老的父母早已不是兒女生活的重心,而父母也在對往昔的回憶中孤獨地走向暮年。
  • 《東京物語》這場漸行漸遠的親子關係
    最近很容易被感動,看這樣的電影不免會有代入感,很傷感,想起父母妹妹還有爺爺。東京物語是日式家庭電影的巔峰代表劇中的每個人物都很真實,有血有肉。年齡越長親情對我們的羈絆也越少。三子口中說著子欲養而親不待的悲情誓言,現實卻是母親剛走就想著回家看棒球比賽。
  • 68年前的《東京物語》告訴了我們什麼?
    這其中有一部東亞電影的排名變化非常有意思,這部電影就是小津安二郎的《東京物語》。因為《東京物語》實在是太深刻了,他早在幾十年前就深刻洞見了今天現代家庭所面臨的難題。《東京物語》也實在過於低調平和,以至於全世界要花上幾十年的時間,才能真正體會到他的力量。
  • 日本電影《東京物語》給人的啟示
    如果親人突然去世,我們一時會不能接受這個事實,亦如日本電影《東京物語》中的京子對家人充滿了怨言,怪罪她們太自私,對父母照顧不周。為了消磨時間和轉移注意力,我接連看了多部電影,而日本影片《東京物語》則觸動了我的內心,我仿佛一下子得到了什麼啟示,發現了自身問題的所在。
  • 《東京物語》:愛與生命的本質
    在我看來,《東京物語》的偉大是基於生活體現出對愛和生命的本質洞見。片中紀子的角色代表愛與奉獻,而老母親登美的逝世,則把對生活的描繪上升到對生命意義的闡述,對死亡的思考。子女在工作與父母的平衡中選擇了工作,父母卻在為兒子守寡多年的媳婦紀子那裡受到優待。紀子的角色無疑一個是理想化的代表和希冀,是小津在看似無情的世態人情中隱匿的人文關懷。
  • 翻拍系列1-東京物語/東京家族
    影片根據小津安二郎60年前的經典名作《東京物語》進行翻拍,向逝世五十周年的小津安二郎致敬。但在一些細節的設計上有所不同,具體如下:《東京物語》的故事背景是二戰後,而《東京家族》的故事背景是2011年的日本大地震《東京物語》中長子長女安排老人去熱海泡溫泉,而《東京家族》中安排的是橫濱的酒店《東京物語》的故鄉是尾道,而《東京家族
  • 《東京物語》娶妻當如紀子
    《東京物語》拿著手錶,紀子哭了,我也哭了。一家人也很有禮貌。影像只要很舊,再經過一群老醜演員的襯託,很輕易就可以造出漂亮的年輕演員。當提及幾次要出去玩,一定是出不去的。抽絲剝繭介紹人物的關係、職業。堪稱完美範本。「等你做了醫生,我都不知道我會不會還活著。」親人之間一定要珍惜時間,不然你會萬分遺憾。
  • 《東京物語》:我們究竟是被家人綁架,還是成全?
    《東京物語》是小津安二郎最負盛名的作品。一對老夫妻帶著愉快的心情去東京看望兒女,當社區醫生的大兒子忙於照顧病人,開美容院的大女兒忙於賺錢,老兩口漸漸明白了兒女們的處境。只有守寡的二兒媳紀子對老人很是孝順。十天之後,老人踏上回家的路。不久,母親病危,兒女們從東京趕回,舉行葬禮。
  • 《東京物語》父母與孩子的愛
    東京那麼大,有大兒子幸一和二女兒繁兩個家,老兩口卻無家可歸,只有次子的遺孀紀子「收留」了老人。外人看來,兩老多麼幸福:兩個兒女在大城市東京生活美滿,兒子幸一是醫學博士,二女繁經營著一家美容院;三兒子敬三在大阪城也有正式的工作;小女兒京子在學校教書,陪伴在身邊。兩個老人反覆對彼此說,生活好幸福,可只有他們自己感受到難以言說的失望和無助吧。
  • 《東京物語》:人情冷暖 年老孤寡
    剛到東京時,母親說:「原來東京這麼近。」決定離開時,母親說:「原來東京這麼遠。」在疫情的長假裡,和我們朝夕相處的就是家人,而連接著我們的正是那份親情。說到親情,每個人的感受一定是不同的。它是一種感情,也是一種陪伴。  提及此,便不得不提到導演小津安二郎。
  • 當你老了,《東京物語》揭示人生真相
    ——《東京物語》最近,看了日本電影《東京物語》。這是一部老電影,豆瓣評分高達9.2分,由日本著名導演小津安二郎所拍,雖然早於1953年上映,年代久遠,黑白色調,但對親情、對人性的刻畫入木三分,至今仍有現實意義。前天,和女兒Judith語音聊天,我們聊了這部電影。
  • 東京物語(小津安二郎,Tokyo Story,1953)
    預計閱讀時間為: 3 分用心良苦將我們撫養長大的父母,到底是如何看待我們的?我們真的想要了解嗎?在小津安二郎不朽的、令人嘆為觀止的《東京物語》中,年邁的父母周吉(Shukichi,小津的御用演員笠智眾 Ryu Chishu飾)和富子(Tomi,東山千榮子 Higashiyama Chieko飾)離開和小女兒一起生活的位於鄉下的家,長途跋涉來到東京看望另外幾位已經成年的孩子,卻發現孩子們都太「忙」了,以至於沒有時間陪伴他們。甚至連兩個小孫子都對他們的到來耿耿於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