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惡報應,一個真實的因果故事(此文無價!)

2020-12-27 情感研究所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感悟人生,ID:samick521】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光緒年間有這樣一個真實的故事:

江蘇的賈先生,在上海租界一洋行工作,深得老闆信任。端午節前,老闆派他去城南一帶收欠款,他帶上皮袋子就出發了。

事情進展的還算順利,到中午,共收得銀洋一千八百多塊。賈先生走了半天,說了半天,早已是口乾舌燥,疲憊不堪。正好來到「十六鋪」的茶樓,進去匆忙喝了點茶就急忙趕回去交差,以便好好休息一下。

賈先生回到商行才發現皮袋子不見了,頓時如雷轟頂、大汗淋漓、嚇懵了,慌亂中更加說不清道不明。老闆看他神色慌張、張口結舌,語無倫次,認為其中有詐。於是厲聲斥責他辜負了東家的信任,並說如不趕快歸還就送他見官。

一千八百多銀元在當時可是一筆巨款阿,如果不亂花,足夠一個人用一輩子,他賈先生又如何賠得起呢,責任重大,又有口難辨,感到這輩子完了,絕望地大哭起來。

話分兩頭,另有一位浦東人,姓義,也在租界從商,因運氣不好,賠了個精光,於是買好了那天午間的船票準備渡江回鄉。因為離上船時間還早,也來到「十六鋪」茶樓,想慢慢喝著茶來消磨這段時光,也好考慮一下以後的生活怎麼辦。

恰好是在賈先生剛匆匆離去時義先生就到了。義先生剛坐下,發現身邊的椅子上有個小皮袋子,也沒多加理會,慢慢喝起茶來。許久仍不見有人來取,義先生疑惑起來,提了提感覺沉重,打開一看,他眼珠子差點沒驚的掉出來:竟然全是光閃閃的銀元!

義先生驚喜交加!這可真是一筆大財啊,它不但可以改變自己目前的窮困潦倒狀態,而且後半生衣食也有餘了。但他又轉念一想:不行,錢財是各有其主的,這錢我不能要!要是因為我把錢拿走了,失主因此而喪失名譽,甚至失掉性命,我的罪孽可就佐大了!

那個年代,一般正經人都知道「不義之財不能取」的道理。義先生心想:既然今天讓我拾到了這些錢財,我就應該盡到責任、物歸原主。

到了吃午飯的時候,茶樓的客人只剩了八九個,看他們的神色,沒有一個象是丟了錢的,只好餓著肚子等下去。

一直等到掌燈的時分,茶客都回家去了,只剩了義先生一人,他仍然聚精會神地注視著過往的人......

突然,他看到一個人面色慘白、鋃鋃蹌蹌的朝這裡奔來。來人正是賈先生,後面還跟著兩個人。一進茶樓,賈先生就指著這個茶桌對那兩人說:「就是那裡,我當時就是坐在那裡的!」,三人徑直向義先生桌子走來。

義先生看得出他們就是失主,笑著對賈先生說:「你們掉了錢袋嗎?」賈先生不可置信的盯著他一個勁的點頭。「我等你們很久了」,義先生說著拿出那個皮袋子給他們看。賈先生感激的渾身顫抖,說:「您真是我的救命大恩人哪!沒有您,我今晚就要上吊了!」

原來,賈先生發現錢丟了時,就想返回去沿途找一遍,雖然能找回的希望渺茫,但也只有這一條路了。可是主人怕他潛逃,不準他出門,他費盡口舌說了半天,主人才叫兩人陪他出來尋找,還囑咐陪人務必把他帶回去。

二人互報姓名後,賈先生要以五分之一作為酬謝,義先生堅決不要;又改為十分之一,義先生還是不要;再改為百分之一,義先生生氣了,嚴詞拒絕。

賈先生不知如何酬謝才好,於是說:「那我請您喝酒,好嗎?」義先生仍然堅決推辭。最後,賈先生說:「不謝我心怎安!明天早晨在下在某某酒樓恭候,懇請恩公大駕光臨,不見不散。」說罷一揖,掉頭走了。

第二天早晨,義先生居然來了。賈先生正要施禮再謝,義先生卻搶先道謝,說:多虧您昨天丟了錢,讓我撿回了一條命!」賈先生一頭霧水,正待細問,義先生接著說:我昨天原定渡江回鄉的,已經買好了午間一點鐘的船票,因為等您來取錢把船耽誤了,回到住處得知,那條船行駛到半途被急浪打翻,船中23人全都淹死了。我如果上了那船,豈不也一命歸西了?是您救了我的命啊!」說罷再拜。兩人互相感激的一塌糊塗。

周圍的客人們聽了都嘖嘖稱奇,紛紛舉杯向他二人祝賀,說義先生一樁善舉挽救了兩條人命。

故事到此還沒結束。賈先生三人回去後,把事情一說,老闆也十分驚奇,感慨地說:「這麼好的人真是難找啊!」非要見見義先生不可。

結果兩人見面後非常投緣,經過一番長談後,老闆極力挽留義先生,並高薪聘請他主管帳目。幾個月後老闆就招義先生當了上門女婿。再以後乾脆把生意全交給了他打理。

窮困潦倒的義先生拾金不昧的故事很快傳開了。他的誠信、仁義贏得了人們的讚嘆,大小客商都紛紛找上門來與他做生意,他家的生意越做越大,後來義先生竟擁資數十萬,成為了當地的大富翁。

「善惡報應」是一點不假,一點不會錯的。

善能促善,善能遇善。當你始終擁有這門語言,善良會成為你的通行證。與人為善,就是為自己積攢福氣和運氣。你的善良,就是你的後路。

關鍵時刻的善惡一念,將決定自己的未來命運。

人活一輩子,不是活一陣子。一陣子的快慢,一時的得失,一天的榮辱,都算不了數的。

今日的善,明日的福報。今天的惡,明天的厄運!時間是個偉大的作者,它必將寫出完美的答案。

厚道之人,必有後福;踏實做事,必會開花結果;善惡報應,只會到來。

最後,送給大家三句話:

待人:

不管別人善不善,自己要心善。

做事:

不管別人好不好,自己要做好。

處世:

不管別人對不對,自己要選對。

但做好人,莫問未來;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相關焦點

  • 都說,惡人沒惡報,這個故事讓你看透「因果」報應
    佛教講:「萬法皆空,因果不空。」有人會有這樣的疑問?萬法都是空的,那萬法包含「因果」嗎?如果包含,那因果緣何不空呢?對於這個問題,我們學佛人要有個簡單的了解,因果是包含在萬法裡面的。說因果不空,是說的因果轉變不空、因果相續不空。人生無常,因會變成果,果會變成因,這是因果轉變。
  • 佛教:善惡因果三世業報
    佛法裡的因果不是講一時,也不是講昨天今天明天,而是講三世,講的乃是善惡因果三世業報,否則惡人當道豈不是大佔便宜?樂善好施豈不是吃大虧?02善惡因果三世業報所謂善惡因果三世業報,即現報、生報、後報。其中的現報為今生作善惡,今生受報。也就是你這一生所作的善惡之業,今生就受報了,有時快如閃電,有時會過一段時間才受到報應。例如有些人偷雞摸狗被逮了個正著,當下就報應,簡直立竿見影;而有些人幹了壞事,一時沒被人發現,以為瞞天過海了,但過後東窗事發,雖然報應來得晚一點,但還是在今生受了報應,現實中有些退休了才「出事」的人就是這個道理。
  • 善惡終有報,因果自輪迴
    比如,我們至少該相信,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至少該相信因果輪迴。如果我們信仰這些,那麼我們就會懂得去敬畏,這樣我們才能一心一意去做善事,種善因,因為我們都希望自己得善果,能善終。相應地,我們也不敢去作惡,因為擔心會有報應。然而,世間並非所有人的想法都如此,有的人是沒有信仰的,尤其是當下這個社會,沒有信仰的人越來越多。
  • 善惡之報如影隨形 天道報應則沒有遺漏
    而且報應快速,果報猛烈,給不相信因果及六道輪迴的人,一記當頭棒喝。林女自以為聰明,先替其弟投保險,受益人是自己女兒,殺人後再詐領保險金。她以為神不知鬼不覺,她不知道 「舉頭三尺有神明」,「做善必得善報,做惡必得惡報。」她以為沒有前世來生,沒有報應及輪迴,她以為人死便神消灰滅,什麼也不存在。她滿腦子心中盤算著,只有金錢、男女yin欲、物慾享受。
  • 【深信因果】善惡之報如影隨形--惡報篇 五十三
    而且報應快速,果報猛烈,給不相信因果及六道輪迴的人,一記當頭棒喝。林女自以為聰明,先替其弟投保險,受益人是自己女兒,殺人後再詐領保險金。她以為神不知鬼不覺,她不知道 「舉頭三尺有神明」,「做善必得善報,做惡必得惡報。」她以為沒有前世來生,沒有報應及輪迴,她以為人死便神消灰滅,什麼也不存在。她滿腦子心中盤算著,只有金錢、男女淫慾、物慾享受。
  • 因果真實的故事:方孝儒
    這雖然是往昔的業緣所催,也是一時的無明做成的。「負命殺汝身,負財焚汝宅」,負命,你斷人的命,人也殺你的身體;負財,你若劫人的財,人也要把你的住宅燒了。「離散汝妻子,曾破牠巢穴」,為什麼你妻子、父子互相煎,兄弟、妻子離散?這是因為前世你殺過人家,或破其他眾生的巢穴,所以今生你也骨肉分離、骨肉不全。「報應各相當,洗耳聆佛說」,因為過去造的業,現在就互相殺,互相還報,報應都是一點都不錯的。
  • 生命是人生的寫照,善惡是因果的輪迴!
    命運是一個福袋,你往裡裝什麼,就會得到什麼,裝惡得惡,裝善得善。你有什麼的行為,就會有什麼福報!欲要看人先看己,欲要責人先要問心。塵世是一面鏡子,世人是己的一個對比。生命是人生的寫照,善惡是因果的輪迴!錢沒了,痛苦;愛沒了,傷心;名沒了,遺憾;利沒了,怨恨。很多時候,人都是因得而喜,因失而悲。
  • 因果循環,善惡有報,光緒年間,有一則因果故事,看完令人深思
    這個世間,萬事萬物,都是因果循環,善惡有報。所以我們在生活中的舉止行為,言語造作,更應謹慎。《詩經》云:「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人要有這樣一個心理狀態,就不會造作惡業,自然不會感召惡果。在清朝光緒年間,有這樣一個真實的因果故事,看完令人深思:山東的王先生,在上海租界的洋行工作,老闆對他很信任。有一次老闆派他去收欠款,他帶上錢袋子一早就去了。到中午,收得銀洋一千三百塊。也到中午了,就到茶樓,喝了點茶,然後就趕回去交差了。
  • 印光大師:善惡之報,非一朝一夕之故,因果通三世,善惡終有報
    世有愚人,不知夙生善惡,惟觀眼前吉兇。見作善而得禍,便謂善不當為。作惡而得福,便謂惡不足戒。不知善惡之報,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來者漸。譬如三尺之冰,豈一朝之寒所能結。百川之泮,亦豈一日之暖所能消。切不可怨天而尤人,更不可猶豫而退悔。宜學俞淨意之修身、袁了凡之立命。
  • 善惡因果故事,值得警醒
    鄒子尹病死之後,來到閻王面前,心裡很不服氣;閻王就命令判官,將他的善惡冊子打開來給他看,冊子一打開,就有名利兩個大字。凡是鄒子尹一生當中所做的善事,不是記在『名』字下面,就是記在『利』字下面,鄒子尹這時候才覺得慚愧服氣。
  • 佛經所說的因果,竟是臺善惡不分的複印機?「因果故事003」
    雞蛋,從桌上掉地上,會碎,這是看得見的因果。而佛家宣揚的「善惡有報,因果不虛」,卻建立在常人看不見的因果上。佛經和佛家,記錄了很多輪迴轉世的因果故事。本系列就講述這些,真假暫且不論,但必定促人向善的,因果故事。
  • 善惡終有報,因果有輪迴,蒼天饒過誰
    佛說:眾生善惡,皆由心生,今生種種皆是因果輪迴。人活一世不容易,匆匆數幾十載,與天地而言都是塵埃一粒,想開了,世間一切都如落花飄零。有些人,一世執著得失,名利財富,明裡暗裡藏著算計,想的做的都是勾心鬥角,算沒了良心,算走了福氣,成了世俗的奴隸,善惡不分。
  • 善惡皆有報應,禍福自有天理!(道破了人性)
    文/飛魚《煙雨唱揚州》這首歌中有這樣一句話說:善惡皆會得報應,禍福自然有天理。人在做,天在看,善惡終有報,福禍皆有因果。做人,一旦沒了良心,就會作惡不斷,趕盡殺絕,為達到目的不擇手段。而心善之人,行善事,終有好報,作惡之人,不懂悔悟,步步相逼,走向絕路。
  • 神通第一​目犍連尊者:人世間因果輪迴的故事
    有一天深夜,目犍連正在靜坐時,一陣陰風吹來,一個愁眉苦臉的鬼來向目犍連請教:「尊者,我已經做鬼了,已經失去人間財色種種的享樂,為什麼還要受頭痛的報應,我連做鬼都不得安寧嗎?」這個鬼向目犍連提出不平的申訴。目犍連尊者回答說:「你無須不平,你會頭痛,不是閻羅王的懲罰,是你自己造成的。
  • 《妙先生》善惡,因果
    善惡一念間,一念成佛,一念成魔,每個人心裡都有善惡,關鍵在於自己怎麼選擇。或許人生中大部分時候都沒有對錯,只是一種選擇。殺好人,救壞人。這世間充滿了諷刺,好人自我犧牲,換得壞人性命留在世間貪婪存活。而總有大道之士,於危難時願意解脫眾生。我不下地獄,誰下地獄。因果循環,因果不虛,萬物只有平衡協調,才得以生生不息。
  • 什麼是因果?佛陀通過一個小故事,便告訴了我們因果的真相
    佛教常常講因果,但很多人都難以相信因果的存在,就像不相信輪迴一樣。而佛陀早在2600年前,就已經預見到了,現代人這種對一切都充滿質疑的狀態。佛陀在《無量壽經》中感嘆道:「如是世人,不信作善得善,為道得道,不信人死更生,惠施得福,善惡之事,都不信之。」
  • 彌勒菩薩開示:善惡終有報,2個佛教故事,告訴你因果是否存在
    佛教最為重要的核心觀念就是「因果」,而一個真正的佛弟子必然是深信因果的。可依舊有很多有善心,也常做好事,但會對因果懷疑的人。這種懷疑也致使人們雖然明了佛教是教人向善的,但還是會懷疑佛教所說的「善惡終有報」是否是真的,因果報應真的存在嗎?我們看完下面這兩個小故事,就會明白。好人沒好報?有一個男子,中年得子,對他非常的溺愛。
  • 道家不講因果與來世,因果與來世來自佛家,道家只道承負和今世
    因果,是佛法基本定律,主張今生的善惡業,可以引生未來世的善惡果報反作用到自身,佛門中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六度波羅蜜的修行皆是基於深信因果,但又不同於宿命論。《涅槃經·遺教品一》:「善惡之報,如影隨形,三世因果,循環不失。」(這句話和道教的太上感應篇的一句話大意相同,但細思就知兩者妙微之差!)因果即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 因果輪迴,善惡有報!(一個真實的故事)
    今天,二大媽就給大家分享一則真實的歷史故事,希望大家看後能有所感悟。100多年前的某天下午,在英國鄉村的田野裡,一位農民正在辛勤勞作。正在這時,突然附近傳來了一聲求救,他連忙放下手中的農具飛奔過去,原來,是一個孩子不慎落水了。他沒有絲毫猶豫,便奮不顧身跳入水中將孩子救起。
  • 因果故事 | 殺蛇後被索命的悲慘報應
    那時我們家人都不懂殺生(尤其是殺蛇)的可怕報應,我母親竟然把死蛇扒了皮,把蛇肉烤熟了,給我吃。自從殺害那條母蛇後,我們家就很不順了,遭遇很多的坎坷磨難,父母經常吵架,母親被逼得在冬天深夜出走一夜未歸,差點出事。我離開家到縣城上高中,經常頭疼,精神抑鬱,心情常常悲傷不已,尤其考上大學後,抑鬱加重,經常有不可排遣的悲傷纏繞心頭。此時生活規律,學習努力,也守規矩,比較清靜,負能量無機可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