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烏臺詩案」,蘇軾被貶黃州。彼時,蘇軾的名氣已經非常大了,大到了什麼程度呢?蘇軾在自己的《子姑神記》中記載了這樣一件事,「元豐三年正月朔日,予始去京師來黃州,二月朔至郡。至之明年,進士潘丙謂予曰:『異哉!公之始受命,黃人未知也,有神降於州之僑人郭氏之第,與人言如響,且善賦詩,曰:『蘇公將至,而吾不及見也。』」
也就是說,蘇軾被貶黃州,正月初一從京城往黃州去,二月初一才到了黃州。有一位名叫潘丙的進士告訴蘇軾:「太奇怪了,你剛開始準備來黃州的時候,黃州人都還不知道,有一位神仙來到姓郭的人家中,說:『蘇軾要來了,只可惜我沒時間見他了。』」
那麼,究竟是哪一位神仙想見蘇軾呢?第二年,潘丙又來找蘇東坡,說:「那位神仙又來了,現在還在郭氏人家中。」蘇軾也是一個好奇的,立刻就跟著潘丙來這戶人家看。原來,想見蘇軾的這位神仙,就是傳說中的神。
據說,這位神原本是壽陽人,姓何,名媚,字麗卿。從小就讀書識字,後來嫁給一個優伶為妻。壽陽刺史看中了何媚的美貌,就害死了她的丈夫,將她收為自己的小妾。結果,壽陽刺史的老婆是個兇悍嫉妒的女人,將何媚殺死在廁所中。上天見何媚可憐,就讓她做了神。後來人們發現這位廁神很靈驗,就常常拜祭她。此時想見蘇軾的,就是這位原名何媚的廁神。人們求廁神的時候,用簸箕作為廁神的腹部,以筷子作為廁神的口,盤中盛灰,有什麼要求的,廁神就會用筷子灰中用詩文的方式寫出來。
這位廁神,就借著筷子和盤中的灰,向蘇軾提了一個要求,「公少留而為賦詩,且舞以娛公。」也就是說,她希望蘇軾給她寫首詩。於是,蘇軾揮筆而就,寫了一首《少年遊·玉肌鉛粉傲秋霜》——
玉肌鉛粉傲秋霜,準擬鳳呼凰。伶倫不見,清香未吐,且糠秕吹揚。
到處成雙君獨只,空無數,爛文章。一點香檀,誰能借箸,無復似張良。
「玉肌鉛粉傲秋霜,準擬鳳呼凰」,古代女子用鉛粉來化妝,傳說秦穆公的女兒弄玉,和丈夫蕭史,燒水銀作粉,亦名為飛雲丹。這一句話是在誇讚廁神的外貌。「伶倫不見,清香未吐,且糠秕吹揚」,伶倫,是黃帝的臣子,「昔黃帝命伶倫作為律」,所以,伶倫是負責音律的大臣。從這一句開始,蘇軾就對這位「廁神」開始了諷刺,也就是說廁神寫出來的詩文,沒有音律,沒有清香,只看到糠秕吹揚。
「到處成雙君獨只」,這一句詞蘇軾用了雙關的筆法,筷子向來都是兩根一起用的,但是廁神用來說話的筷子,只有一根,同時,也是在說廁神只有獨身一人。「空無數,爛文章」,眾人都認為廁神文採飛揚,不一會兒就能寫出十幾首詩文,但是這些詩詞在蘇軾看來,也不過是「空無數,爛文章」。
「一點香檀,誰能借箸,無復似張良」,這一句用了張良的典故,當年酈食其給劉邦提了一個建議,說商湯伐夏桀之後,將夏桀的後代封在杞地;武王伐紂之後,將商紂的後代封在宋地,如今秦國不講道德,不明大義,滅了六國之後,沒有給六國的後代留下立錐之地,建議劉邦分封六國的後代。這樣百姓們一定會對劉邦感恩戴德,認為劉邦是一位深明大義的君王。劉邦非常高興,正要讓酈食其去辦這件事,張良走進來了,聽說這件事很著急,借用了劉邦的筷子,來給劉邦分析,千萬不能分封六國的後代。
而廁神也是要用筷子來說自己的腹中言,所以蘇軾就借用了張良這個典故。雖然兩個人都是借用筷子,但你怎麼能比得了張良呢?
這篇詩詞,滿滿都是蘇軾對廁神的譏諷之言。雖然廁神有著美麗的外貌,卻腹內空空如草莽,根本不值得信任。整篇詩詞詼諧幽默,又用了幾個典故,尤其是那一句「且糠秕吹揚」更是讓人笑得肚子疼。然而,笑過之後,我們也應該明白,蘇軾正是借這首詞,來提醒人們,不要盲目相信鬼神,遇上事情要有自己的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