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愚
雖然國內觀眾對國產職場劇期待不高,但《平凡的榮耀》開播後,還是吸引眾多的目光。
一方面,《平凡的榮耀》有著不錯的製作班底。《無證之罪》的導演呂行執導,趙又廷、白敬亭領銜主演。
另一方面,《平凡的榮耀》翻拍自2014年的高口碑韓劇《未生》。
幾年時間過去了,《未生》仍被視為難以超越的職場劇之一。翻拍劇的劇本創作,比起原創劇來說,風險係數低了許多。
《未生》不僅創下當年韓國有線臺電視劇最高收視記錄,也廣泛地影響了韓國社會。當年,韓國出臺了「非正規職工綜合對策」以改善類似《未生》中主人公張格萊的合同工們的待遇。
《平凡的榮耀》能夠再現《未生》的輝煌嗎?它會成為國產職場劇的轉折點嗎?
職業:不談戀愛,如實還原
嚴格意義上的職場劇,應該著重凸顯出三個元素:職業、職人、職場。
首先是職業,其要求是對這個職業有非常熟稔、專業的認知,即便有誇張的藝術加工,仍要立足於真實情況和現實模型,容不得對職業的一知半解以及胡編亂造。
比如《未生》是以韓國一家大型的外貿公司為背景,就充分為觀眾呈現了外貿公司兵荒馬亂的忙碌,把控一個項目的複雜流程,以及一些商業談判過程中的利益博弈。
不過,《未生》對職業的刻畫,不重在「皮」,而重在「骨」,即它雖然沒有太多職業內部的肌理展示,但很好地復刻了該職業的工作狀態。
國產職場劇對職業的刻畫有兩大弊病。
第一個是不專業。
比如《青年醫生》裡醫生要求護士給他準備9%的生理鹽水,這種濃度被戲稱「醃鹹菜都行」;《精英律師》中,我國法律體系中並不存在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智慧財產權法》《產品專利法》紛紛冒了出來等等。
第二個是披著職業的幌子談戀愛。
職業特色沒怎麼體現,主要精力都在戀愛上了。
比如《親愛的翻譯官》《談判官》《完美關係》等劇,職業各不相同,但重點是男女主角的戀愛。
就職業刻畫上說,《平凡的榮耀》是相對真實客觀的。劇中將外貿公司與時俱進更改為這兩年在影視劇中很熱門的投行。
劇中對投行工作的呈現,不僅有行業工作狀態,也有一些具體的案例,反映該行業的一些特點。
比如一開篇投資方在拿到團隊核心技術資源後,馬上將團隊雪藏,並將資源轉手交給真正要扶持的團隊,讓我們看到投行亂象之一角。
在對連鎖餐飲店進行估值時,大量實習生實地去調查連鎖餐飲店的實際經營規模,這也是投行的工作方式之一。
而投行在投資一個項目之前,都會在內部進行一次投決會,討論項目的可行性和政策風險。
劇中吳恪之很看好共享電動車的項目,卻因為政策風險被否決掉了。這也相當寫實。
在保證專業性基礎上,《平凡的榮耀》的主體劇情也都圍繞職場展開,並沒有刻意摻雜愛情線。
因此,在職業拍攝這一維度上,《平凡的榮耀》可以與《未生》打個平手。
職人:稍微單薄,略顯生硬
所謂職人,即要體現職場中人的蛻變與成長。
《未生》將「職人的成長」的主題集中體現張格萊身上。
張格萊高中都沒畢業,身邊的職場新人都是名牌大學生畢業,每個人都熟練掌握幾門外語,而他沒有第二門語言,甚至上班第一天,他連複印機都不懂得使用。
並且,他是隔著幾層關係,別人做了順水人情才進公司的。可想而知,張格萊的職場生涯的起步是怎樣的艱難。但起點越低,整個「成長」過程就越具戲劇衝突和看點。
張格萊付出比常人多得多的努力,他勤學、肯學、好學,悟性又不差,加上他的兩個直屬上司吳科長和金代理又不吝傳授經驗,張格萊進步得很快,終於成為團隊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在公司也嶄露頭角。
「職人」是大多數人這一生中最重要的身份之一。《未生》對張格萊職場經歷真切、細緻、殘酷中又始終帶有力量的描摹,喚起了職場人的廣泛共鳴。
張格萊雖然走了後門,但他的成長過程沒有「金手指」,他固然遭受一次又一次挫敗的打擊,但總還是要從挫敗中站起來。
因為工作的意義除了實現個人價值外,也在於讓他深愛的母親感到驕傲。因此,《未生》中有大量張格萊的內心獨白,自省式的獨白也讓劇情更加令人回味。
除了張格萊外,《未生》也刻畫了豐富的人物群像。有視工作為生命的工作狂,有講義氣的老職員,有模範精英式的最強新人,有深受職場歧視的女性職員等。
相形之下,《平凡的榮耀》對職人的刻畫,多少有些不足。
一方面是,編劇忍不住在孫弈秋(對應《未生》中的張格萊)身上使用「金手指」。
有些橋段為了凸顯孫弈秋,把其他實習生和一些資深職員刻畫得麻痺大意或者自以為是了。
比如在實習生培訓會上——這是原版中沒有的情節,除了幾個主要角色外,其他高材生表現平庸,孫弈秋卻顯得極其優秀。
比如吳恪之(對應原版中的吳科長)、林宇明(對應原版中的金代理)沒有發現的合同上的巨大漏洞,就孫弈秋發現了……
投行是專業性極高的行業,而孫弈秋只是一個高中生,剛來實習就有如此大貢獻,與常識不符。
另一方面,職場劇排斥的是無意義的感情戲,不是說,不能有職場之外的情感呈現。
《未生》中有不少篇幅聚焦職人們的家庭生活,讓觀眾看到了職人努力的意義所在。比如一開篇母親給張格萊買西裝,母親面對商場內價格高昂的西裝望而卻步,轉身到超市買了一件廉價西裝。
回到家的母親因購買了一件低廉西裝輾轉反側,一夜難眠,第二天便帶著剛從銀行取出的錢再次回到商場為兒子購得高價新款西裝。
這個橋段讓我們看到了母親對兒子質樸而深沉的愛。
《平凡的榮耀》也保留了母親為孫弈秋買西服的情節,但少了先買廉價西服再買昂貴西服的這個轉折。
雖然表達同樣情感,味兒淡了不少。
比如原版中張格萊背黑鍋這一衝突之後,吳科長回家,被三個孩子「嫌棄」。吳科長有一個溫馨有愛的家庭,這是他內心柔軟的來源。
失誤的職員是個新手爸爸,回家後寵溺地抱著兒子,讓觀眾生出惻隱之心。
這兩個片段雖然一閃而過,但它讓《未生》這部劇有溫情,也直抵觀眾內心:每一個在職場上做牛做馬的職人,身後很可能都有這樣一份甜蜜又沉重的責任。
《平凡的榮耀》在溫情的表達上,少了原版的生活氣息和人情味,讓劇情略顯乾癟,也讓吳恪之等角色的暴躁背後缺乏柔軟的依據,他對孫弈秋的態度轉變,就會略顯生硬。
其三,演員表演也有差距。
白敬亭能夠演繹出職場菜鳥的緊張、不安、畏縮,但孫弈秋曾是有二十餘年經歷的圍棋選手,原版中他一直有「定」和「靜」的氣質。這一版孫弈秋,青澀有餘,恰恰欠缺這一沉潛的氣質。
而趙又廷的表演,則一直給人用力過猛之感。
原版中的吳科長,是刀子嘴豆腐心、是鐵漢柔腸,他的發火是「兇」,但沒有「狠」。這一版的吳恪之,每一次發火都讓人覺得過於「猙獰」,缺乏柔軟的質地。
職場:依然殘酷,懷抱希望
職場,即職場生態,職場就像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恩怨。
職場生態的本質,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職員與客戶之間的關係,職員與職員之間的關係,職員與部門上司之間的關係,職員與公司領導之間的關係。
職場關係必然涉及到競爭與利益博弈,所以職場生態往往是殘酷的。
《未生》並沒有避諱這一殘酷。
張格萊合同一到期,雖然領導層認為培養新人不容易,他還是被解僱了。
吳科長為人耿直,工作能力出眾,卻因為工作風格不受歡迎,被迫辭職……
《未生》雖然將職員的冷漠、部門之間的互相競爭和牽制刻畫得淋漓盡致,但張格萊與吳科長之間的深厚感情,也向觀眾傳遞了正向的力量。
故事的結尾,也揭示了殘酷之外另一種可能:先後從公司出走的吳科長、張克萊自己開了一個小的貿易公司,並且做得風生水起,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發展。
《平凡的榮耀》復刻了殘酷職場的敘事。
作為公司的中層、團隊的核心人物,吳恪之的能力毋庸置疑。但因為他個性桀驁不馴,未能得到公司大領導的認可,一直升職無望,能夠拿到的也是別的項目組不要的「垃圾項目」。
吳恪之這個角色身上,體現出了高不成低不就的中層領導的「職場危機」:沒那麼容易升上去,又輕易掉下來,只能付出比別人更多的努力。
至於孫弈秋,則是所有職場菜鳥的縮影。第一天上班做個會議記錄就手忙腳亂,複印個文件連複印機也不會使用。
幹啥啥不會,做啥都得不到認可。內心哪怕翻江倒海,別人也沒那個閒情逸緻理會你的情緒。哪怕自己的存在顯得多餘或礙眼,也必須打碎牙齒和血吞,忍著,熬著。之後再慢慢學習,慢慢成長,慢慢挺過去。
隨著時間推進,孫弈秋不斷成長,吳恪之也逐漸拋開成見,與孫弈秋建立起深厚並且相互信任的師徒關係。
這是殘酷職場中的溫情,或許有些理想主義,但傳遞給觀眾的是希望。
但願《平凡的榮耀》後期沒有強行逆襲或正能量。看劇情梗概,是有這一「危險」的趨勢。
就當前播出的劇集來看,《平凡的榮耀》是一部合格以上、優秀未滿的職場劇。它承續了原作的優點,規避了國產職場劇的種種雷區。
但與原作相比,職人這一核心環節尚有不足。
《平凡的榮耀》是國產職場劇邁出的一小步,但它終究不是原創性故事,國產職場劇仍需要沉下心、下苦功。
《平凡的榮耀》的目前Feng向標評分為7.9分。
你看這部劇了嗎?歡迎參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