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帝君在周朝的故事下,孔子、老子皆是菩薩化身,三教本出一源

2020-12-24 Buddha花雨滿天

中國民間文昌信仰廣泛流傳,文昌帝君即是俗稱的文曲星,本文講述文昌帝君在周朝的故事(下部)。一般認為佛法在東漢時期傳入我國,但是早在周朝,中國就有了佛法,其中文昌帝君【初聞佛法】的故事,發人深省。文後的按語和論證,更是為我們揭示了一個含義深刻的秘密,三教本出一源,老子、孔子皆是菩薩化身,聖人心日月,慈悲度眾生。

【團結親族,大興義莊】

帝君說:我在京城十年,離別家鄉很久了。有一天,讀到周公鴟鴞①詩,憂傷而感動,有懷鄉之情,就向朝廷告老還鄉,埋骨故土。已回家後,看見村裡人多貧窮,就倡議建義莊,有困難的就救濟他,有疾病的就幫助醫治,男女長大的就幫助嫁娶,聰明伶俐的就幫助讀書。這種風氣一推廣,大家都一致來仿效,義莊就越來越多了。

注釋:①鴟鴞,我國古代指一種似黃雀而小,嘴尖如錐的鳥。

筆者:這裡說的義莊差不多就是中國古代的社會福利制度,古代一般由民間自發組織,宋代由於經濟繁榮,由朝廷主持操辦,近代則由國家組織。

【初聞佛理】

帝君說:我在朝廷時,聽到修道人說:西方的國家(是印度,非極樂),有位大聖人(即釋跡牟尼佛),不用言語就能自然感化眾生,不用法律就能自然治理國家。以慈悲為主導,以方便為法門。以整潔身心為入手,以離一切相,滅貪瞋痴,入於本體寂靜,不生不滅的最高境界為法樂。把生和死看成朝和暮,把恩和仇看成做夢,夢醒全無。不因外境幹擾,而生憂喜悲憤之情。因知人生短促,故求無生無滅。

我曾經很敬仰嚮往學習這些道理,等到我辭退官職,榮歸故裡時,路上遇到一位隱居的人,在鬧市中唱歌,他的歌與我的心意很相吻合。於是我下車禮拜,誠心請教他,唱歌的人仰天嘆息,把心印①指示給我,把要訣教導給我,說:「這是西方聖人歸向本體寂靜的大法,你能夠念它學習它,可以解脫生死輪迴,證得無量壽。如果能走到大道的彼岸,就能覺悟一切而成佛。如果中途就停了,也不失做神仙。」我接受他的教導後,就知世間的緣份已盡,把一切想法都放下。時值中秋,匯集親朋,留頌而去(頌記載在《化書》上)

注釋:①心印:彼此會意。禪宗不立文字,以心印心。

【按】

1.一般認為佛教東漢傳入中國,實際上西周時期,中國已經有了佛法

有人認為佛教從東漢明帝時才傳到中國,就會懷疑帝君當時從什麼地方聽到僧道中人的話。但是,只要普遍地考察一下歷史記載,就知道西周的時候,我們這裡已經有了佛法。周昭王二十六年四月初八是釋迦牟尼佛的聖誕,這時只見太陽出現雙輪,五色祥光,射向太微①,遮沒了星光,光明遍照四方,宮殿震動,河井之水猛漲。昭王叫太史蘇由佔卜,得乾卦九五②,說:「這是西方聖人誕生之相,過後千年,教法將傳來我國。」昭王叫人刻石記下這件事,放在南郊祠前(出自《周書異記》及《金湯編》)。到周穆王時,西方國家有神人③來到中國,出入水火,貫穿金石,翻轉山河,移動城邑。周穆王建造中天台讓他住在那裡(出《例子》)。因此,山西五臺山,陝西終南山,蒼頜④造書臺(在秦地都城南二十裡),檀臺山(在唐時玉華宮南),幾個地方,都有穆王所建造的佛寺古蹟。

《列子·仲尼篇》也引孔子的話說:「我聽說西方有大聖人,不用治理而天下太平,不用勸說而自有信仰,不用教化而自然實行,廣大無邊啊,俗人無法來說明(孔子又有一本書,叫做《三備卜經》,次篇幾章,也說西方聖人事,唐敬宗時還見有人引用這本書)。

2.西周時期中國有佛法例證,春秋時期秦繆公供養佛像

又曾考證秦繆公時,陝西扶風發現一座石像,繆公不識,放到馬棚裡,纓公就得病,夢見天神譴責,醒來後就問身邊的臣子。由余回答說:「我聽說周穆王的時候,有神人來到我國,說是佛神。穆王信奉他,在終南山做中天台,高千多尺,基址現在還在。又在蒼頡臺建造三會道場。大王今天得病,原因是在這裡嗎?」繆公說:「最近發現一個石人,衣帽不是現在所制的樣子,正在馬棚,難道是因它引起的嗎?」由余一見,驚駭他說:「正是佛神啊!」(朝鮮、日本往年佛法沒有傳去時,土中有祥雲湧出,挖開獲得阿育王⑤塔)繆公恭迎到清淨的地方,石像忽然放光。繆公以為發怒,就殺三牲⑥祭拜它,這時出現一位善神,託起祭品高高地拋向遠處。纓公非常恐懼,就問由余。由余說,「我聽說佛好清淨,不吃酒肉。愛惜物命,就如保護自己剛生的孩子。大王想要祭供他,果餅就可以了。」

繆公非常高興,想要塑佛像,卻找不到人。由余說:「從前穆王建造寺廟的旁邊,應該有工匠。就在蒼頡臺南村,尋找到一位老人,叫做王安,已經有一百八十歲。他說曾經在三會道場,看見人塑佛像,但現在自己年紀大了,已經無力塑像。於是再到其他村子,懸賞徵招,找到四個人,塑造了一尊銅像。繆公看了很歡喜,在土臺上建樓閣,高三百尺,來供養銅像,當時叫做高四臺(出自《天人感通記》和《法苑珠林》)。從前楊雄⑦、劉向⑧,尋找藏書,常常看見佛經。這樣看來,則孔子所說,及帝君所聞,就有來歷了。可惜當時佛教還未東傳,說得比較簡略。

注釋:①星垣名,三垣之一。《史記》天官書:「南宮朱鳥、權、衡。衡,太微三光之廷。」索隱:「宋均曰:太微,天帝南官也。」

②乾卦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意思是龍飛在天上,見貴人有利。

③原文作化人,即指菩薩化身,變化為人,化度眾生。又指會幻術的人。

④始創文字的人。

⑤古印度國王阿育王早年信婆羅門教,殘暴無常,後改信佛教,廣施仁政,建立八萬四千塔,又派人出國傳教,使佛教流布世界。

⑥指牛、羊、豕(shi,豬)。

⑦楊雄(前53年一後18年)西漢蜀郡成都人,成帝時拜為郎,王莽時為大夫,校書《天祿閣》,他博通群籍,多識古文奇字。

⑧劉向(前77?一前6),高祖弟楚元王(劉交)四世孫。宣帝時任散騎諫大夫。成帝時任光祿大夫,校閱經傳諸子詩賦等書籍,寫成《別錄》一書,為我國最早的分類目錄。

【引經據典,三教同源揭秘】

1.《列子》中孔子言明西方有聖人

《列子》引孔子話:「商太宰噽問孔子曰:『夫於聖人歟?』孔子對曰:『丘博識強記,非聖人也。』又問:『三王聖人歟?』對曰:『三王善用智勇,非聖人也。』又問:『五帝聖人歟?』對曰,『五帝善用仁義,亦非丘所知。』又問:『三皇聖人歟?』對曰:『三皇善任因時,亦非所知。』太宰噽大駭:『然則孰為聖人?』夫子動容有言曰:『丘聞西方聖者焉……』」

2.老子談佛,老子的老師是釋迦牟尼佛

老子也曾談到佛,他說:「吾師號佛,覺一切民也。」《西升經》說:「吾師化遊天竺,善入泥洹。」符子云:「老氏之師,名釋迦文。」這些內容在永明延壽憚師的《萬善同舊集》都已引用。

3.佛教高僧宣化上人開示:老子、孔子都是菩薩應化

一九八四年六月二十八日宣化上人講於金佛聖寺

佛教和儒教所不同的地方是,一個提倡世間法,一個是出世法;可是出世法是由世間法而達到的,並不是離開世間法而有出世法。

孔子是中國空前絕後的大聖人,是先知先覺者,他有相當的來歷。孔子為什麼生在中國?本來孔子前生是佛教裡邊的水月童子,也就像善財童子一樣;而中國的老子——道教的祖師,就是佛教老迦葉的化身。孔子是水月童子化身;顏回呢,就是佛教裡頭的明月儒童化身。

為什麼迦葉祖師化身成老子?為什麼水月童子化身做為孔子?為什麼明月儒童化身成顏回?這就是因為佛教大乘根性的因緣到了中國,所以這一班佛教的菩薩就爭先恐後地到中國,為的就是給佛教開路。他們把佛教的馬路先修好了,那麼等佛教傳到中國,這一些大乘根性的人就容易接受。不然,佛教傳到中國時,一般人也沒有學道教,也沒有學儒教;那麼佛教雖然高深,也沒有人懂,也沒有人接受,是很費力的。

於是老迦葉也不辭辛苦,先到中國化身做老子。怎麼叫老子呢?因為他一出生頭髮也白了,鬍子也白了,一出生已經就老了,所以叫老子。老子姓李,名耳,字老聃,他到中國來,不斷地努力提倡道教,而不說是佛教;水月童子呢,就提倡儒教,就這麼開了兩條平坦的道。所以等到以後佛教傳到中國,就水到渠成,很多人都接受佛教的道理。

中國的儒教就譬如小學的學生剛剛入學門,所研究的都是小孩子容易懂的道理。那麼以後就升到中學,中國道教的道理就譬如中學的課程。中學讀完了,就要讀大學,那麼佛教的課程就是大學的課程,所以儒、釋、道三教是三而一,一而三。小學是為中學預備的,中學是為大學預備的,大學是為所有想要深造學問的老百姓而預備的,所以有小學、中學、大學。佛教可以說是盡虛空遍法界的一所大學。

雖然這所大學在這兒,但不一定每一個人都能進大學,還有很多人連字都不認識的,所以有很多人不認識佛教,不知道佛教是什麼,也就是這個原因。因為雖有小學也有中學,可是所有的小孩子不一定都能進得小學;所有該讀中學程度的學生,也不一定完全會進中學,也是這個道理。所以在中國來講,儒教是小學的課程,其它的宗教可以說都是中學的課程,而佛教是包羅萬有,無所不包、無所不容,所以說盡虛空遍法界都是佛教的大學。那麼其中不認字的人、不能進大學、不能進中學、不能進小學的人還是很多。

相關焦點

  • 中國傳統文化故事,少為人知的典故,文昌帝君在孔子之先振興儒學
    本文講述文昌帝君在周朝的故事(上部),世人都知道孔子在周朝衰落時振興儒教,卻不知道帝君在孔子之前,周朝興盛時振興文教,帝君的功績和孔子一樣都流芳百世。【按】孔子降生於人間,是因為聖母在尼山祈禱,誠心所感;帝君降生於人間,是因為聖父於春夜祈告於蒼天,出生都是不同凡響啊!孔子在周朝衰落時振興儒教,向萬世顯示了走向純善境界的微言大義;帝君則在周朝興盛時振興文教,他的陰德綿延傳於千秋。難道不是道路不同,而目的都是要使天下太平嗎?
  • 文曲星就是文昌帝君,一文看懂中國傳統文化中最為廣泛的文昌信仰
    在《文昌化書》中又記載了文昌帝君遇佛授記,那麼文昌帝君與佛教也有不解之緣了。既然文昌帝君在三教中都有如此高的地位,那麼他成為中國歷史上各階層人們共同崇拜的對象,就理所當然了。要研究中國的傳統文化,就不能忽視這一歷史現象。
  • 文曲星君和文昌帝君的本尊
    但最廣為人知的文曲星的化身,指的是梓潼神(文昌帝君),原是晉朝人,姓張名亞子,居四川梓潼縣七曲山,東晉寧康二年起兵反抗前秦苻堅時陣亡,被奉為梓潼神。後四川學子認為梓潼神有護佑文運之力,每逢考試,皆往祭之。唐玄宗入蜀時,途經七曲山,有感於張亞子英烈,遂追封其為左丞相。宋真宗時封為「神文聖武孝德忠仁王」,宋光宗時封為「忠文仁武孝德聖烈王」。
  • 文昌帝君聖誕,福生無量天尊!
    文昌原是天上六星之總稱,即文昌宮。一說在北鬥魁前,一說在北鬥之左。六星各有星名,稱上將、次將、貴相、司命、司中、司祿等。文昌帝君,即張亞子,為民間和道教尊奉的掌管士人功名利祿之神。玉皇大帝令其掌管文昌星神之府並主管人間祿籍。
  • 高考將近,不來拜拜文昌帝君嗎?
    不要緊,快來求求文昌帝君吧!文昌帝君,掌握文昌府事及人間祿籍的神,世人常稱呼他「文曲星」。文昌帝君又稱為梓潼、文昌帝、濟順王、英顯王、梓潼夫子、梓潼帝君、雷應帝君。文昌六星為上將(威武)、次將(正左右)、貴相(理文緒)、司命(主災咎)、司中(主右理)、司祿(賞功進士),各有專司,掌管天下文運祿籍,所以自古以來就受到士人學子的崇拜。而文昌帝君本君,一般認為他是主管考試、命運,及助佑讀書撰文之神。是讀書文人、求科名者所最尊奉的神祗。其受民間的奉祀,從周朝以來,歷代都相沿制訂禮法,列入祀典。
  • 老子送給孔子三句話,儒與道高下立見
    孔子從偏遠的魯國,趕到周朝的都城,向擔任周朝檔案館館長的老子討教關於周禮的事情。老子送給孔子三句話。君子盛德,容貌若愚第三句話:「去子之驕氣與多欲,態色與淫志,是皆無益於子之身。」老子建議,孔子驕傲的神氣和姿態、過多的欲望和志向,必須去除,因為這些對孔子的修身都沒有好處。
  • 欲廣福田,須憑心地 |《文昌帝君陰騭文》講義
    在道教當中,除了眾所周知的《文昌帝君陰騭文》之外,與文昌帝君相關的主要經文還有兩篇,分別是《元始天尊說梓潼帝君本願經》和《元始天尊說梓潼帝君應驗經》。對文昌帝君不熟悉的善信在看到這兩個標題以後就有疑問:這和文昌帝君有什麼關係?因此,我們在前面說完「文昌」,就不得不再講一下「梓潼」。
  • 欲廣福田,須憑心地|《文昌帝君陰騭文》講義
    在道教當中,除了眾所周知的《文昌帝君陰騭文》之外,與文昌帝君相關的主要經文還有兩篇,分別是《元始天尊說梓潼帝君本願經》和《元始天尊說梓潼帝君應驗經》。對文昌帝君不熟悉的善信在看到這兩個標題以後就有疑問:這和文昌帝君有什麼關係?因此,我們在前面說完「文昌」,就不得不再講一下「梓潼」。
  • 倉頡造字與文昌帝君
    倉頡造字與文昌帝君海印 「文昌」,本為星官之名,屬紫微垣,包含六顆星。《史記·天官書》記載言:「鬥魁戴匡六星曰文昌宮,一曰上將,二曰次將,三曰貴相,四曰司命,五曰司中,留曰司祿。在鬥魁中,貴人之牢。」六星,猶如人間的將相公卿,因文而居宮,故為文昌星,掌管士人功名祿位,是文運之神。元仁宗延佑三年封梓潼神為「輔元開化文昌司祿宏仁帝君,人為立廟祀之。」文昌帝君,怎麼跟文運扯上關係的呢?屈原《楚辭·遠遊》:「載營魄而登霞兮,掩浮雲而上徵。
  • 二月初三,賀文昌帝君聖誕丨文昌帝君是東華帝君嗎?內附文昌帝君陰騭文原文+註解
    提起這部劇,大家應該還記得同一個系列的作品《三生三世十裡桃花》,白鳳九割尾去三生石刻字那段,看到的是自己和文昌帝君的姻緣,那麼,文昌帝君是誰呢?東華帝君和文昌帝君是什麼關係?文昌帝君,又名文星神,是中國民間和道教尊奉的掌管士人功名祿位之神。文昌本名星,亦稱文昌星,或文星,古時認為是主持文運功名的星宿。其成為中國民間和道教所信奉的文昌帝君,與梓潼神張亞子有關。
  • 教你提前布置己亥流年文昌位助旺2019學業運
    總的來說,文昌星在風水與命理上是文才與貴人星,而在科甲文運中是司禮文武爵祿科舉之本,與北鬥魁星和西宿魁星同堂通用。  ▲文昌星的歷史記載▲  文昌帝君,一般認為他是主管考試、命運,及助佑讀書撰文之神,是讀書文人、求科名者所最尊奉的神祇。其受民間的奉祀,從周朝以來,歷代都相沿制訂禮法,列入祀典。
  • 二月初三,恭賀文昌帝君聖誕!說一說道教「考神」的來歷
    農曆二月的神仙聖誕日比較密集,二月初一是四御勾陳大帝和冥神秦廣王的聖誕,初二是保家衛宅的土地神聖誕,二月初三則是掌管天下人功名利祿的文昌帝君聖誕。莘莘學子們可以於今天到道教宮觀裡的文昌殿裡燒香拜神,祈求文昌帝君保佑自己學業進步,考試順利。文昌帝君又稱為梓潼、文昌帝、梓潼帝君等,主管考試、命運,及助佑讀書撰文之神。
  • 考試的守護神——文昌帝君
    文昌,本是星宮名,包括閃顆星,即鬥魁(魁星)之上六星的總稱。古代星相家解釋為主大貴的吉星,道教將其尊為主宰功名祿位之神,又叫「文星」。隋唐科舉制度產生以後,文昌星尤為文人學子頂禮膜拜,有謂文昌「職司文武爵祿科舉之本」。因文昌星和梓潼帝君同被道教尊為主管功名利祿之神,所以二神逐漸合而為一。
  • 非人哉:同為星宿,文昌帝君太忙,昴日星君太輕鬆
    《非人哉》漫畫第564話已經更新,這一話的劇情是關於文昌帝君和昴日星君的日常。雖然兩人同為星宿,但工作量完全不同,文昌帝君太忙,而昴日星君太輕鬆。文昌帝君每天都為工作忙得焦頭爛額,總有聽不完的願望,處理不完的郵件。
  • 道教文昌帝君、文昌塔的八個常見問題
    文昌帝君,掌管福祿、主宰功名,又稱梓潼帝君。在道教尊為「更生永命天尊」、「七曲靈應天尊」、「保德宏仁大帝」、「寶光純一天尊」,「九天定元保生扶教開化主宰長樂永佑靈應大帝」等。據《文昌帝君陰鷙文》,文昌帝君曾十七次化生人間,世為士大夫,為官清廉,從未酷民性烈,同秋霜白日之不可侵犯。「濟人之難,救人之急,憫人之孤,容人之過,廣行陰騭,上格蒼穹」。
  • 《三生三世》中鳳九命定的姻緣——文昌帝君到底是誰?
    鳳九為了和帝君在一起,自斷一尾成為鳳八,去三生石上刻東華帝君的名字,眼尖的網友們卻發現石頭上和「白鳳九」刻在一起的是「文昌帝君」的名字。一夜之間幾乎所有的劇迷都在討論,「文昌帝君」到底是誰?一時之間眾說紛紜。有網友表示,文昌帝君是司命星君,司命一直在默默守護鳳九,不管是在天牢裡遞手帕,還是如此長時間裡的陪伴與守護,與司命在一起也是挺好的。
  • 帝君解救白鳳九,巧遇文昌帝君6
    帝君回頭看了我一眼,我不好意思地趕緊躲了起來。他走走停停,而我也是跟跟躲躲,一直跟到崑崙虛門口。此時看見司命在那門口等著帝君,此時帝君把法術扔給了司命,說道:「本帝君才明白,那東皇鍾封印並不能長久。」司命看了法術後:「此時要不要啟稟天君,讓他想想對策。何時會解封?」
  • 老子,孔子,季子,三大聖人穿越大半個中國來握手!
    季札一語中的,後來子產果然成為鄭國的下一任執政。而鑄刑書就是為了對付鄭國的那些「寵」們的,不是利益集團嗎?不是特權階級嗎?那,咱們就依法治國吧。晏子,季札一句話救了這位齊國國相晏嬰的名氣在我們現代人眼裡可能比季札大的多。因為我們中學課本裡有《晏子使楚》的故事。當然,這個故事主要說的是晏嬰的智慧。其實,晏嬰還有另一個故事,可就不那麼磊落了。
  • 農曆二月初三,今日文昌帝君聖誕!拜文昌步步高升,金榜題名!
    佛音妙法大智慧文昌帝君,全稱文昌梓潼帝君,簡稱梓潼帝君、文昌君。是保護文運與考試的神祇。文昌帝君與大魁星君、朱衣星君、純陽帝君、關聖帝君,合稱「五文昌」,同受士人學子敬奉。文昌帝君2020年2月25日(農曆二月初三),恭賀文昌帝君聖誕!
  • 枕上書番外-東鳳故事-半心戀-45文昌同東華帝君的關係
    本系列已經更新至45集故事虛構,文字原創,圖片源於電視劇《三生三世枕上書》前情:經過這十來日的相處,鳳九更加確定文昌就是東華,即便查不查文昌,鳳九也已經認定文昌就是東華。正文:成玉清楚鳳九這三萬年來,一直對帝君心心念念,從未忘懷,也能理解鳳九此刻的心情,畢竟帝君曾經那樣深愛鳳九,如今成為視鳳九為陌路人的文昌,能不讓鳳九傷感嗎?成玉看著鳳九,安慰道:「鳳九,既然事情還沒有搞清楚,你先別太擔心。雖然我對帝君不是很熟悉,但從如今種種跡象看來,文昌是帝君一事,十有八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