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頡造字與文昌帝君

2021-02-15 海印國學

倉頡造字與文昌帝君

海印

 

「文昌」,本為星官之名,屬紫微垣,包含六顆星。《史記·天官書》記載言:「鬥魁戴匡六星曰文昌宮,一曰上將,二曰次將,三曰貴相,四曰司命,五曰司中,留曰司祿。在鬥魁中,貴人之牢。」六星,猶如人間的將相公卿,因文而居宮,故為文昌星,掌管士人功名祿位,是文運之神。元仁宗延佑三年封梓潼神為「輔元開化文昌司祿宏仁帝君,人為立廟祀之。」文昌帝君,怎麼跟文運扯上關係的呢?

屈原《楚辭·遠遊》:

「載營魄而登霞兮,掩浮雲而上徵。

命天閽其開關兮,排閶闔而望予。

召豐隆使先導兮,問太微之所居。

集重陽入帝宮兮,造旬始而觀清都。

朝發軔於太儀兮,夕始臨乎於微閭。

屯餘車之萬乘兮,紛溶與而並馳。

駕八龍之婉婉兮,載雲旗之逶蛇。

建雄虹之採旄兮,五色雜而炫耀。

……

後文昌使掌行兮,選署眾神以並轂。

路漫漫其修遠兮,徐弭節而高厲。

左雨師使徑侍兮,右雷公以為衛。」

 

文昌在屈原的時代,已經成了神,甚至可以再上溯,文昌在那個時候,就有了主宰的權力。東晉蜀中的梓潼神張子亞張育,因抗擊前秦苻堅戰死,被封梓潼神。唐玄宗入蜀,追封張育為左丞相,並加祭祀。唐僖宗避亂入蜀,又封張子亞為濟順王。宋真宗封張子亞為英顯武烈王,宋理宗封為神文聖武孝德忠仁王。直至元仁宗封為帝君。並不見記載與文運有什麼關係。

 

《梓潼帝君化書》記載:張子亞「生及冠,母病疽重,乃為吮之,並於中夜自割股肉烹而供,母病遂愈。後值瘟疫流行,夢神授以《大洞仙經》並法籙,謂可治邪祛瘟,行之果驗」。因此,文昌帝君也是慈祥孝親的楷模。成書於宋時的《文昌孝經》大倡孝乃萬善之源,萬行之端。上慈下孝推己及人,尊敬自家的長輩,推廣開去也尊敬人家的長輩;愛護自家的兒女,推廣開也去愛護人家的兒女。」

這樣文昌帝君,就有了「忠烈」「孝」以及「三垣二十八宿之一」的功績。但是要成為科舉功名之神,這些遠遠是不夠的。

 

緯書《孝經爰神契》云:「奎主文昌,倉頡效象洛龜,曜書丹青,垂萌畫字。」宋均註:「奎星屈曲相鉤,似文字之畫,倉頡視龜而從畫,則河洛之應,與人意所惟通矣。」

「奎主文章,倉頡文字者,總而為言,包意以名事也;分而為義,則文者祖父,字者子孫。」

「得其自然,備其文理,象形之屬,則謂之文」「文者,精所聚;昌者,揚天紀。輔拂並居,以成天象,故曰文昌宮。」

 

原來,天上眾星呈象而成文字,即上古之「天文」,星宿在天上演繹文字,謂之天文,這個天文,就是文昌星宿管轄。

 

《玉清無極忠真文昌大洞仙經》言:「文者理也,如木之有文,其象交錯,古者倉頡制字,依類象形;昌者盛也,大也,言天地之文理盛大也。」

《玉清無極忠真文昌大洞仙經》即《文昌大洞仙經》,系文昌帝君於南宋乾道戊子年(1168)降壇傳授,原經五卷,收入《道藏》洞真部本文類。經文前兩卷主要講述更生永命天尊(即文昌帝君)之經歷、德行;撰經者為南宋四川蓬溪人劉安勝。後來,彈演《文昌大洞仙經》,形成了洞經音樂。《大洞真經》本為上清派修煉之書,其道法以誦經思神為主。《文昌大洞仙經》則闡述無極太極,河圖洛書之理,又傳授符咒丹法,觀想請神,融上清派、符籙派、丹道、理學、道學為一爐,其大洞金丹大藥圖、火候抽添返還圖,純粹丹法。

 

這樣,文昌原來就是掌管天上「天文」的星宿,倉頡仰觀天文,就是跟文昌星學天文,而天文的道理,也就是河圖洛書。文字的來源,等於從文昌星君那裡學天文而來,我們是不是又對「仰觀天文」有了不同的認識呢?這就也不難理解《文昌帝君陰騭文》會有惜字功過格了。

 

文昌帝君傳的《文昌大洞仙經》不但講河洛之理,還有丹法。根據仙傳記載,倉頡曾師從上古黃神氏,得煉精養液之道,這麼看來,文字的來源,跟丹法修煉也扯上了關係。

 

因此,文字,不是知識系統,而是修煉系統,是天人三才的智慧。

相關焦點

  • 倉頡造字賦
    倉頡造字賦文/張宏霞    鴻蒙之始兮,天地混沌。洪水肆虐於九洲兮,旱災荒蕪於川澤;疾病入膏肓而不治兮,野獸出沒於林莽;蛇豸橫行於四野兮,黍麥乏缺腹難裹。人生而苦短,或死於疾病,或歿於虎狼,或亡於災荒,或卒於饑寒。雖鬥智鬥勇,卻艱於生計,動輒即死,命如草芥。
  • 造字的不是倉頡,但倉頡不是傳說
    如果八卦確為伏羲氏所創,那伏羲當屬最早的造字傳說,雖然只有八個,但已經是符號體系,可算是造字的濫觴。然後就是倉頡造字的傳說。這個就明顯是傳說了,於是考究就多了起來。首先說,倉頡[jié]被傳說是黃帝的大臣,這個首先是有些問題的。
  • 文字始祖倉頡造字
    倉頡文字始祖倉頡誕生,與眾不同,天賦異稟德睿機智,善觀天象,大地江河飛禽走獸勾勒畫字。倉頡造字倉頡先生仙風道骨,滿腹經論才高八鬥,時下人間無人比擬。戰火紛爭年間倉頡為軍師輔助黃帝收復五方部落,一統江山功不可沒!國泰民安後造字為國家造福祉,發揚至今。倉頡輔助黃帝興國,一派欣欣向榮。棄官歸隱,傳說白日飛升!
  • 《春之懷古》:倉頡造字
    《春之懷古》中寫道:而關於春天的名字,必然曾經有這樣的一段故事:在《詩經》之前,在《尚書》之前,在倉頡造字之前。一、我們來講一講「倉頡造字」。倉頡造字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之一,倉頡造字的地方叫「鳳凰銜書臺」。倉頡是黃帝的史官,黃帝統一華夏之後,感到用結繩的方法記事,遠遠滿足不了要求,就命倉頡造字。於是,倉頡就在當時的洧水河南岸的一個高臺上造屋專心造起字來。可是,他苦思冥想,也沒有辦法。
  • 倉頡造字,一個美麗的傳說
    中國文字的產生,有許多種傳說,倉頡造字是流傳最廣的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之一,唐代書法理論家張懷瓘說:「(倉頡)仰視奎星圓曲之勢,俯察龜文鳥跡之象,博採眾美,合而為字,是曰古文」。許慎《說文解字序》說:「黃帝之史倉頡,見鳥獸蹄迒之跡,知分理之可相別異也,初造書契.」
  • 始祖公倉頡——「造字聖人」
    侯姓圖騰倉頡造字即是中國古代漢族神話傳說之一。 我族歷次所修的《侯氏族譜》,均以倉頡為始祖,譜上亦稱代賢公、蒼帝等,譜載妣聖氏。倉頡,又稱蒼頡,複姓侯剛,號史皇氏,是軒轅黃帝的史官,他根據野獸的腳印研究出了漢字,並把流傳於先民中的文字加以搜集、整理和使用,為中華民族的繁衍和昌盛作出了不朽的功績,被後人尊為「造字聖人」。傳說中的倉頡生有「雙瞳四目」。眼有重瞳者,中國史書上記載只有三個人,虞舜、倉頡、項羽。虞舜是禪讓、孝順的聖人,倉頡是文聖人,項羽是武聖人。
  • 倉頡造字,鬼神為何為之哭泣?
    倉頡造字是中國歷史上一個著名的神話傳說,我們今天能夠進行文字交流,感謝的第一個人就是倉頡。倉頡是何許人也?他是軒轅黃帝時期的史官。《淮南子》中曾經記載倉頡造字時候的奇妙景象,所謂是:昔者倉頡作書而天雨粟,鬼夜哭那為何倉頡造字鬼神會哭泣呢?其原因在《淮南子》中也有說明。「及偽之生也,飾智以驚愚,設詐以巧上,天下有能持之者,有能治之者也。
  • 從倉頡造字說起
    「倉頡造字」的傳說在戰國時期已經廣泛流傳。《淮南子·本經》中記載:「昔者倉頡作書,而天雨粟,鬼夜哭。」
  • 倉頡作書鬼夜哭,為何倉頡造字能讓鬼哭泣
    倉頡,我國上古傳說中的一個人物,相傳他是軒轅黃帝的史官,負責記載部落中的事情。民間的傳說中他與項羽、重耳一樣,長有重瞳,但這不重要。有關倉頡的一個最有名,最偉大的事情,是他創造了文字。在倉頡造字之前,原始的人民要記錄自己的生活,史官要記錄部落事跡,都是採用結繩記事的方式。
  • 字從何處來——倉頡造字
    黃帝知道倉頡有很強的觀察力,又聰明智慧,便把他召喚來,對他說:「我想給他安排一件重要的事情,不知你能不能完成呢?」倉頡問:「什麼事呢?」 黃帝說:「我想讓你創造一種符號,把萬事萬物畫出來,讓所有人一看都能明白,這樣我們就可以把發生的事記下來。」 倉頡想了想,覺得這確實是一件有意義的事,也是一件很有趣的事,他便答應說:「好,我願意去做,並堅持完成!」
  • 倉頡作書鬼夜哭,為何倉頡造字能讓鬼哭泣?
    這個時候,發明一種新的記錄方式就迫在眉睫,因此倉頡造字就出現了。 古書《說文解字》中是這麼記載倉頡造字的: 倉頡之初作書,蓋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後形聲相益,即謂之字。
  • 傳說倉頡有四隻眼睛,倉頡造字,是時代孕育的結果
    今天跟大家介紹的是文字的創始人——倉頡。傳說他有四隻眼睛,天生聰慧,可以觀察鳥獸的足跡,觀察出星宿的運動趨勢。倉頡,原姓侯岡,名頡,俗稱倉頡先師 ,又史皇氏,又曰蒼王、倉聖。《說文解字》、《世本》、《淮南子》皆記載倉頡是黃帝時期造字的左史官 ,見鳥獸的足跡受啟發,分類別異,加以搜集、整理和使用,在漢字創造的過程中起了重要作用,被尊為"造字聖人" 。說到倉頡,大家應該首先想到的就是倉頡造字了,但其實文字並不是倉頡所創造的,而是在文字創造出來的途中,倉頡充當了重要的角色,他參與了整理歸類等內容。
  • 穀雨·為什麼要祭祀造字聖人倉頡?
    到黃帝時代,朝中出了個能人倉頡。他立志要使人間擺脫沒有漢字的苦難,辭官外出,遍訪九州,回到家鄉楊武村,獨獨一個住在溝裡沒人處造字。造了三年,造出一鬥油菜籽那麼多的字。玉帝聽到這件事,大受感動,決定重獎倉頡。獎啥呢?獎了個金人。那一天晚上,倉頡正在甜睡,忽聽有人喊他;「倉頡,快來領獎。」倉頡迷迷糊糊地掙開眼睛,卻見滿屋子明光耀眼。他不知這是啥緣故,急忙坐起來四下裡看。
  • 為什麼古人說「倉頡造字,天雨粟,鬼夜哭」?
    在中國文化與歷史長河之中,文明的創造往往離不開聖賢的身影,倉頡造字便是其中的典型。倉頡是黃帝時期的史官,後世稱之為「史皇」,東漢《論衡》記載:「倉頡四目,為黃帝史」。關於倉頡造字的傳說,一直都充滿著神話色彩,就連倉頡本身也是神話的代表。
  • 海南日報數字報-倉頡造字潤及崖州
    這樣一個不愛兵戈,崇尚文學的人,他能在海南修建一座廟來祭祀倉頡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而且從他後來的經歷看,他對杭州一帶的風土頗熟,而當時杭州西湖的吳山上就有一座倉頡廟。  倉頡造字傳說  倉頡,原姓侯岡,名頡,俗稱倉頡先師,又名史皇氏、蒼王、倉聖。有研究表明,關於倉頡造字傳說 最早見於戰國時期的文獻。
  • 線上課堂丨倉頡造字
    這要從倉頡造字說起。在沒有文字的遠古時代,人們在繩子上打結來記事,比如大事打一個大結,小事打一個小結。後來人們用刀子在木頭、竹片上刻上符號來記事。作為黃帝1的史官,倉頡決心改變這種狀況。倉頡造字的精神感動了天帝2,為了獎勵他,下了一場特殊的雨,隨雨落下了數不清的穀米糧食,救活了天下百姓。
  • 上古時期關於倉頡造字的傳說
    倉頡造字的故事:倉頡也稱蒼頡,傳說為黃帝的史官,漢字的創造者。這位史前傳說人物,在我國古代戰國以前的典籍中都從未提及。最早提及倉頡者,是戰國時期的荀卿。其後是《呂氏春秋》和《韓非子》,在荀子「故好書者眾矣,而倉頡獨傳者,一也」的基礎上,又有所引申,其主要觀點是「倉頡作書」。
  • 倉頡是在什麼情況下造字
    倉頡,原姓侯岡,名頡,號史皇氏,是傳說為黃帝的史官,漢字的創造者,被尊為中華文字始祖。倉頡「始作書契,以代結繩」,創造出的文字,替代了結繩記事、刀刻符號。倉頡畫像倉頡所處的時代,是中國先民們從伏羲氏創造八卦的漁獵時代,經由神農氏播種五穀、相土地宜的農耕時代,進人共主文明的黃帝時代。
  • 倉頡造字時,為何「天雨粟,鬼夜哭」?
    「是的。你不是對倉頡造字的問題一直搞不明白嗎?我想他們肯定清楚,你自己採訪他們吧。」這可是我求之不得的事。很久以來,每當看到史書上說,6000多年前,黃帝的秘書倉頡造字時,「天雨粟,鬼夜哭」,我就搞不懂,倉頡造出了漢字,這是天大的好事,天,幹嘛要下小米﹝粟﹞?鬼,為啥長夜痛哭呢?翻遍史書,卻找不到答案。我立馬到了野狐嶺。
  • 「兩分鐘讀史」倉頡造字是怎麼造出來的?
    《說文解字》、《世本》、《淮南子》皆記載倉頡是黃帝時期造字的左史官,見鳥獸的足跡受啟發,分類別異,加以搜集、整理和使用,在漢字創造的過程中起了重要作用,為中華民族的繁衍和昌盛做出了不朽的功績,被後人尊為「造字聖人」。在文字出現之前,人們記事全靠大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