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故事 |為官清正,切莫助紂為虐

2021-03-02 中華傳統國學

一發難尋

明朝萬曆年間,都察院周大人府上發生了一件怪事。

那天,周大人剛下朝回府,突然聽得院中亂成一團,一個家丁來報:「大人,不好了,公子瘋了。」周大人趕到院中,只見兒子披頭散髮,齜牙咧嘴,一會兒在地上打滾,一會兒又啃咬樹皮,一會兒又爬到了樹上,遠看就像貓一樣。

兒子周金天今年十七了,打小就愛跟貓玩,該不會是……周大人心中一緊,趕忙找來各路郎中。郎中們望聞問切一番,說周金天得的是瘋貓病,要想治,一個字—難!周大人只有這一根獨苗,看兒子人不人鬼不鬼的樣子,周大人心如刀絞。

這天,來了一個江湖郎中,眼大如蛤蟆,說話嗡聲嗡氣。周大人想,名醫都請遍了,這遊醫有戲嗎?得了,死馬當活馬醫吧!

「蛤蟆眼」一番診治下來,說法跟前面幾位郎中差不多。周大人一時心灰意冷,就在他幾乎絕望時,蛤蟆眼又說話了:「大人,這瘋貓病,說白了是邪性作怪,小的老家有個偏方,說可用幾縷『脫頸之發』做藥引,以正壓邪,沒準能奏效!」

周大人一聽傻眼了,「脫頸之發」可不是一般的頭髮。在明朝,如果皇帝判一個人有罪,而且罪當斬首,但又念其有功,可以削髮抵罪,削下來的頭髮就是「脫頸之發」。

在民間,人們相信正能壓邪,而削髮抵罪的必是忠臣義士,所以這用脫頸之發做藥引、治邪病的偏方,周大人也不是第一次聽說。

可脫頸之發哪兒弄去?一來這個人必須是大官,二來要正直,這倒好辦,可要犯了龍怒以發抵罪,太難了!周大人試著向幾個關係不錯、正直不阿的同僚討來幾縷頭髮,燒成灰入藥,卻毫無功效。

蛤蟆眼聽說了頭髮的來源,嘴一撇,說:「周大人,您別瞎忙活了,就是皇帝老兒的頭髮都不行。這脫頸之發,必須是大臣要以發抵罪那幾縷頭髮。要是放在前些年,倒是不難找,現在啊,估計懸!」

冒死進諫


周大人聽懂了蛤蟆眼的話外音。眼下朝廷裡有個權傾朝野的太監,為非作歹多年,以前一些彈劾他的大臣都慘遭陷害,有的削髮抵罪,有的受迫害致死。

多年過去了,當初被削髮的官員皆已離世,而今的官員都變得世故油滑,成了輕易不作聲的「啞巴官」。

周大人把自己關在房裡一整天,終於想明白了一個道理—能救兒子的,或許只有自己。他為官多年,從前也敢於直諫,可後來發現朝廷一片烏煙瘴氣,為了明哲保身,也就不敢再得罪小人。

可今時不同往日,周大人暗自發誓:為了兒子,必須冒死一試!若進諫彈劾奸臣,極有可能被奸臣反咬一口。皇帝要定罪,念在自己對朝廷也算有功,或許可以削髮抵罪;就算皇帝大怒要砍頭,那從自己頭上削下來的頭髮也是脫頸之發。為了兒子,捨出老命又如何?

這天,周大人沒有急於上朝,而是穿得破破爛爛,蹲在一家字畫店門口。字畫店一開門,他趕緊閃了進去,這看看那瞅瞅,最後目光落在一幅山水畫上。說實話,那幅畫畫功低劣,山不像山,水不似水,與名人字畫一比,簡直是不堪入目。偏偏周大人看上了,說要買下這畫。店主一皺眉頭,仔細打量了周大人一番,搖搖頭說不賣。周大人微微一笑,說:「自己人,我與作畫之人相識……」店主笑而不語,收下銀子,把畫給了他。

周大人上朝後,「撲通」一聲跪倒在朝廷之上,說自己耽誤上朝,罪不當赦。皇帝問何原因,周大人從袖子裡抽出一幅畫,說自己從字畫店經過,被一幅名畫迷住了,有心想買下但無奈畫作名貴,自己回府拿錢,又向鄰居借了不少,湊足五百兩銀子才買了下來,自己十幾年俸祿全都搭進去了。

皇帝一聽,來了精神:「快讓朕看看是什麼字畫讓愛卿拔不動步。」打開畫作一看,皇帝差點笑了,這哪叫畫啊,畫中的風景全是敗筆,就算是小書童也能畫得比這強。

皇帝問:「愛卿,這幅畫竟要五百兩?依朕看,畫者的水平實在太過稀鬆平常,連五文錢都不值。」

周大人說:「臣絕不敢犯欺君之罪,如果皇上不相信,可以派人去那家店查問。」

皇帝問:「這是哪位大家的畫作啊?」周大人說:「是司禮監太監畫的。」

一時間,朝上頓起波瀾,人們議論紛紛。其實大家都心知肚明,這叫「雅賄」:如果張三求李四辦事,不會直接送錢。李四畫一幅畫「賣」給字畫店,張三再以極高的價格買下,然後再送還李四,而字畫店把錢與李四「分贓」,其實他們是一根繩上的螞蚱。

皇帝已經露出不悅的面容,但還是說:「朕會按理查辦的。」

話雖如此,幾天過去了,朝廷依然風平浪靜,看來這事又一次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了。

周金天的狀況越來越差,茶不思,飯不想,唯獨喜歡吃生魚。把魚遞到他面前,他連魚鱗都不去,直接活吞進肚裡,儼然變成兩條腿的貓了。周大人見了,心想若再不趁熱打鐵扳倒奸臣,拿到脫頸之發,兒子保不齊就……

周大人明白,要想讓皇帝把心腹查辦,必須下劑「猛藥」。於是,他暗地裡安排了線人,幾經探查,終於探得太監的謀逆之罪,現在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一劑猛藥

沒過多久,周大人聽說皇帝要外出祭祀,大喜過望,他找到一位養鴿人訓練了一隻白鴿……

皇帝選了良辰吉日,召集文武百官前去祭祀,經過一處宅子時,突然飛過一隻白鴿,這鴿子全身雪白,唯獨屁股上的毛是紅色的,俗稱「雪中紅」。

雪中紅在空中盤旋幾圈,飛到皇帝頭上,「咕嚕咕嚕」叫了起來。侍衛想去轟鴿子,卻被一名官員攔住了:「這鴿子是雪中紅,這是吉兆啊!人常說『良禽擇木而棲』,這雪中紅為何偏偏在皇上頭上盤旋,說明皇帝是人中龍鳳,連鴿子都知道的。」

皇帝聽了馬屁很是受用,嘆道:「愛卿果然是博學多才,這雪中紅甚是有趣。」

周大人趁機道:「這雪中紅喜歡美玉,據說見了美玉就不肯離開。」剛說完,雪中紅飛進了一處宅子。那宅子看起來並不起眼,但明眼人知道,這是司禮監太監的私宅。雪中紅飛進屋中,是不是說明屋裡有寶玉呢?

皇帝來了興致:「讓朕看看,裡面是不是有美玉。」

皇帝帶眾人進去,見雪中紅落在桌子上,旁邊果然有個玉像。走近了,眾人都傻眼了,因為這玉像竟然是「行什」,行什是壓尾獸的一種,皇宮的牆瓦上才能有。

皇帝大怒:「這是誰的宅子,竟敢用行什?」

眾官員都知道司禮監太監是皇帝身邊的紅人,便說雖然宅子是太監的,但行什落在屋簷上才是壓尾獸,在屋裡擺放則不算太大的冒犯。

皇帝收斂了一下怒容。周大人站了出來,說:「皇上,雪中紅喜歡美玉,皇上身上也佩戴了美玉,這鴿子竟不理皇上,而飛到桌子上,說明這玉行什是玉中極品啊!」

皇帝更生氣了,太監收點好處也就罷了,貪的寶貝竟蓋過了皇帝。皇帝命人將行什拿走,但那雪中紅還是站在桌子上不動。周大人說:「這雪中紅嗜玉,行什拿走了,怕是這桌子抽屜裡還有稀世珍寶?」

桌子上了鎖,皇帝叫人把鎖頭砸了,打開抽屜,裡面是一疊往來信件,裡面的內容竟是太監與幾位高官勾結謀反的內容。

周大人道:「皇上,微臣該死,司禮監太監與人合謀,結黨營私之事,微臣早有調查,但無奈太監身邊爪牙眾多,臣怕打草驚蛇,才……」結黨謀反是大罪,而知情不報也是重罪,皇帝把太監流放,本來也想治周大人失察,但想到太監也是依附皇權作奸犯科,能設巧計鋤奸已是不易,便下旨削去周大人的幾縷頭髮,以發代頭,結了案子。

朝中奸臣被剷除,消息一傳出,大快人心。周大人來不及高興,舉著被削下的頭髮,一路小跑,趕回府中。一進門,不禁愣住了,兒子正陪蛤蟆眼喝茶呢。

周大人問道:「我兒的病……」

周金天笑了:「父親,這次是我們欺騙了您,裝成患了怪病,編造一個藥引,進而讓您進諫剷除奸臣。這件事,我知道父親一直想做,就是顧慮家中老小才選擇明哲保身。眼看奸臣一日不剷除,百姓就無一日安生,我們就出此一計,望父親切莫怪罪……」

蛤蟆眼也說:「周大人,原諒我們出此下策,不過您看,朝廷雖噤若寒蟬,但是只要有一人帶頭搖旗吶喊,剷除奸臣,大家一定會一呼百應。」

周大人非但沒有生氣,相反還有些自責,他將這縷脫頸之發悉心收藏起來,時刻提醒自己:為官清正,切莫助紂為虐。

相關焦點

  • 民間故事:百善孝為先
    民間故事:百善孝為先。本文為《民間故事》之第219期,如果您喜歡看不妨給個關注。中國人講究孝道,從古至今,關於孝道的民間故事就有很多。比如古時候的「孔融讓梨」、「黃香扇枕溫席」,還有近代的「許世友五跪慈母」……關於這樣的孝子敬父敬母的故事還有很多,而這些故事,無不在向世人闡述「百善孝為先」、「贍養父母」的真理。
  • 助紂為虐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成語正音:紂,不能讀作「cùn」;為,不能讀作「為了」的「wèi」。助紂為虐的典故/故事:秦朝末年,劉邦率大軍攻佔京都鹹陽,秦王子嬰見大勢已去就投降。劉邦進入鹹陽後,見秦宮壯麗宏偉,有無數金銀財寶和妙齡少女,他想留守鹹陽。大將樊噲與謀士張良認為這是助紂為虐,會失去天下人心,劉邦就退守霸上。助紂為虐的例句:1、你不應該這麼助紂為虐,早晚會遭天譴。2、不要替魔鬼拿蠟燭照明。不要為虎作倀。切莫助紂為虐。
  • 民間故事:善人助鬼
    本故事為《民間故事系列》之598期,喜歡看故事的朋友不妨給個關注。作者/小田今天給大家講一篇發生在古代的民間故事。故事傳播行善積德的正能量。希望諸位看官讀過這則故事後,都能明白故事背後的寓意。閒言少敘,民間故事這就開講了:徐州的王成,是一名賣豆腐的老翁。他常常凌晨起床在自家磨坊內做豆腐,之後挑著擔子,在天明之前挑到鎮子集市上去賣。走夜路便成了家常便飯,但老翁卻未曾遇見過奇事。
  • 滙豐銀行助紂為虐,美國險惡用心昭然若揭
    它,作為全球2020年度「全球銀行品牌價值500強排行榜」第11位的著名銀行,為了自身利益選擇替美國造假構陷,成為助紂為虐的工具,滙豐如此行為真的令人氣憤與唾棄。孟晚舟一案一直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其父親任正非曾痛哭的說道:可能這輩子都見不到女兒了。
  • 民間故事:世事無常
    大家好,歡迎來到詩文書畫匯,本故事為《民間故事》系列之第364期,如果您喜歡,不妨給個關注!今天給大家講一篇小故事,希望大夥都能從這篇民間小故事裡明白一些人生道理。大家這就跟隨小田的筆墨,一起來看看這則民間小故事吧!大偉,住在我徒弟的樓下。
  • 民間故事:狐仙紫姑
    道士說,我聽說有些人為求偏財,去供養紫姑,你怎麼不去試試呢?紫姑是狐仙,當時民間很多做生意的人私下都在供奉。劉子青聽了後,託人請了尊紫姑供在家裡,每日焚香燒紙,虔誠禮拜。過了有半個月,某天夜裡,劉子青還沒有入睡,突然聽見門口有人在叫他的名字招呼他,聽聲音非常急促,容不得他拒絕。
  • 民間故事:女子回家,被貪財圖色歹人所害,漁夫相助此案水落石出
    本故事為《民間故事系列》之605期,喜歡看故事的朋友不妨給個關注。作者:小田今天給大家講一篇發生在古代的民間故事。故事傳播行善積德的正能量。希望諸位看官讀過這則故事後,都能明白故事背後的寓意。閒言少敘,民間故事這就開講了:金陵城外的王三和劉二,皆是漁夫。他們常常背著漁網一起去村外的大河中捕魚。一晚,王三帶著燒酒,背著漁網找到劉二,相約去村外的河中捕魚。臨行前,妻子再三囑咐:「天黑流急,注意安全,早些回家來!」
  • 民間故事:丁十三改命
    本故事為《民間故事系列》之600期,喜歡看故事的朋友不妨給個關注。作者/小田今天給大家講一篇發生在古代的民間故事。故事傳播行善積德的正能量。希望諸位看官讀過這則故事後,都能明白故事背後的寓意。閒言少敘,民間故事這就開講了:曹縣的丁十三,乃是一個蠻橫之人。他性情暴躁,總是打罵自己的妻子。妻子乃是老實巴交之人,忍氣吞聲從不與他爭執。丁十三也常常因為一些小事,與村民們爭吵,有時更會大打出手。村民們懼怕他,也不與他糾纏,都遠遠躲著他。丁十三卻以此為榮,變本加厲欺負村民。
  • 為何用"兩袖清風"來形容為官清廉?
    我們常常用「兩袖清風」來形容為官清正廉潔,那麼「兩袖清風」和「廉潔」有什麼關係呢?  「兩袖清風」,《辭海》解釋為「衣袖中除清風外,別無所有。比喻做官廉潔,也比喻窮得一無所有」。但深究起來,「兩袖清風」最初並非此意。元朝戲曲作家高文秀的雜劇《好酒趙元遇上皇》中說:「兩袖清風和月偃,一壺春色透瓶香」,詩人陳基在《次韻吳江道中》寫道:「兩袖清風身欲飄,杖藜隨月步長橋。」
  • 民間故事:孝心郎為母尋藥,途中跌落山谷,屠夫相助母親得以治癒
    大家好,歡迎來到詩文書畫匯,本故事為《民間故事》系列之第493期,如果您喜歡,不妨給個關注!老話說得好: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從這句話看得出在別人危難之際出手助人,既能助他人脫離險境,也能使自己的福澤綿長,這是一舉兩得的好事兒。
  • 民間故事:鬼新娘復仇
    歡迎您來到詩文書畫匯,本故事為《民間故事》系列之第286期,如果您喜歡看不妨給個關注。又到了給大夥講民間小故事的時候了,您能來,實屬小田的榮幸!今天咱講一篇關於「鬼新娘復仇」的民間小故事,寫得不好的地方,您多擔待。
  • 民間故事:母子落水,請行腳商人幫忙,老哥行行好,幫我捎口信吧
    大家好,歡迎來到詩文書畫匯,本故事為《民間故事》系列之第459期,如果您喜歡,不妨給個關注!今天給大家講一篇發生在古代的一則民間小故事。看過這則民間小故事,希望大夥都能明白故事背後的寓意。張生無奈,只得報了官。縣令派衙役多人去尋找,但妻兒卻如同人間蒸發了一般。張生思念妻兒成疾,一病不起。在胡氏落水的第六日夜裡,一位行腳商人挑著擔子路過此地。那行腳商人遠遠就看見前方有一位婦人,正站在路邊張望著什麼。
  • 民間故事:龍之子
    來到井邊對女子言道,有青衣人追殺我,暫且借你的井一用,切莫告訴了別人。言罷跳入井中,不見了蹤跡,女子大驚,但見其眉目清秀穿著如王侯,知其乃富貴人家公子落難,有心助他。依舊如平常時繼續在井邊勞作。不多時,果見一青衣人追殺而來,手握大刀面目兇惡。問女子道,可見一白衣人自此過?女子平靜的說道,有一白衣人過,往西去了。青衣人聞言提刀往西而去。
  • 傳承好家風 分享好故事|克勤克儉,清正安樂:皋洩朱應德家的家風
    朱應德老先生是朱綴絨的大哥,六十多年來,他一直謹記祖先教誨,不辜負妹妹留下的寶貴的精神遺產,做事清正廉明,為弘揚鄉村文化嘔心瀝血,無私奉獻。在他的身上,我們看到了一個村落有良好的民風,一個家庭有良好的家風,靠的是人人嚴於律己,寬以待人,靠的言傳身教,潛移默化。
  • 民間故事:毒婦害親夫
    民間故事:毒婦害親夫。本文為《民間故事》之第241期,如果您喜歡看不妨給個關注。開場詩:百年修得同船渡,何必米粥中下毒?夫妻縱有千愁怨,床頭打完床尾和!今天咱講的這則民間故事便關乎於此。故事大體講的是:夫妻倆因為小事發生爭吵,妻子一氣之下,便在米粥中下了毒,險些害了丈夫的命,最後縣令斷案,妻子得到了懲罰……文白不多言,咱這就開講這篇民間小故事:01
  • 民間故事:財與色的誘惑
    民間故事:貪圖財色,食惡果。本文為《民間故事》之第245期,如果您喜歡看不妨給個關注。開場詩:常在江湖飄,哪能不挨刀?吃塹長一智,便是好青年。本期故事咱就圍繞著這幾句話,講一篇發生在過去古代的民間小故事,筆者借古喻今,還望各位看官能從這則民間小故事中吸取教訓。文白咱就不多扯了,這就開講這則民間小故事:在古時候的某鎮子上,住著一個叫「二賴」的年輕人。而鎮子上的人之所以稱其為「二賴」,是因為這年輕人平時好吃懶做,整日無所事事,除了閒逛就是吃喝。
  • 民間故事:王三娘走陰,卻把小孫子整沒了……
    本故事為《民間故事系列》之593期,喜歡看故事的朋友不妨給個關注。作者/小田今天給大家講一篇發生在古代的民間小故事。故事讀來有些離奇,大家權當打發下時間吧!對於故事中的情節,大家莫要較真兒。文白不多言,民間小故事這就開講了:明朝末年,曹州有一個王三娘。附近鄉民們皆說,王三娘會走陰,意思是說替小鬼們辦事。鄉民們都很好奇,每次他們問王三娘,她都微微一笑,不做答辯。
  • 民間故事:老嫗傷了一條蛇,夜裡老翁便來找她,幾日後小孫兒沒了
    本故事為《民間故事系列》之614期,喜歡看故事的朋友不妨給個關注。作者:小田常聽身邊人說,「出來混總是要還的」。今天筆者要給各位講的這則民間故事便與「因果報應」、「欠債還錢」有關。希望各位看官:別做虧心事,善心對待世上的每一個生靈!閒言少敘,民間故事這就開講了:宋朝時期,黃州城外的某個村子裡,有一戶蘇姓人家。蘇老漢得病沒得早,老伴王氏一直未嫁,將兒子蘇城撫養成人。
  • 民間故事:陰間判官
    歡迎大家來到沐雨離音,本文為《民間故事》第317期,陰間判官的一問一答,如果您喜歡,不妨點個關注吧!民間故事是一個有趣的領域,古人常常在閒暇之時與家人朋友聊一些身邊發生的奇聞趣事,也有人喜歡去小酒館聽說書先生講一些志怪故事,大家坐在一起聊得很開心。在《子不語》中記載了一則小故事,這個故事講的是謝鵬飛雖然在人間是一個小官,但是當地人都知道他在陰間是個判官,於是就有人來問他關於陰間的事,他也回答了。
  • 民間故事:老漢善心做好事,卻被村民疏遠,破獲冤案後紛紛來道歉
    哈嘍大家好,歡迎來聽小於講故事,本故事名為《李老漢破案》,故事素材來源於網絡,由小於品詩說文整理編寫。本文為《民間故事》第163期,如果您喜歡,不妨給個關注!很高興又到了給大家講故事的時間了,今天咱們來講一篇發生在古時候的民間小故事,希望通過此故事,各位看官都能有所收穫。那麼,咱們閒話不多聊,馬上開講今天的民間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