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真實比小說更加荒誕,因為虛構是在一定邏輯下進行的,而現實往往毫無邏輯可言。
——馬克·吐溫
前幾天有人問我:「《亂世佳人》在北美下架了,你知道嗎?」
我一臉懵逼,這麼經典的影片怎麼說下架就下架了,趕緊去了解了一下事情的始末。結果發現《亂世佳人》的下架居然要從一個叫喬治·弗洛伊德的黑人去買煙說起。
圖丨HBO Max下架《亂世佳人》
美國當地時間5月25日,這一天喬治·弗洛伊德(George Floyd)大部分時間是和好友毛瑞斯·萊斯特·毫爾在一起的,晚上七點多他們驅車來到明尼阿波羅利斯市第38街的一個叫Cup Foods的雜貨店附近,將車停在路口後,弗洛伊德對毫爾說:「夥計,你在車上等我,我去買包香菸就回來。」
弗洛伊德是Cup Foods雜貨店的常客,他熟練的挑好香菸,準備付款,平時都是老闆默罕默德·阿布邁耶勒(Mike Anumayyaleh)結帳,今天換成了一個年輕的店員,大概老阿布有事出去了,他也沒太在意,隨手遞給了店員20元美鈔。然後帶著香菸他離開了Cup Foods,準備回車上和好朋友毫爾一起享受香菸的美妙。
當弗洛伊德開雜貨店後,收銀的店員仔細研究了一下手裡的鈔票,感覺不大對勁兒,好像是張假鈔。於是他叫上另一個同事趕緊追出去,在不遠處的一輛藍色SUV上,他們發現了弗洛伊德。其中一個店員走上去對弗洛伊德說:「先生,你剛剛在我們店裡買煙的錢是假的,你把香菸還給我們。」
弗洛伊德坐在車內,繼續和毫爾說笑,不屑店員的質疑,更沒有歸還香菸。兩名店員空手而歸,回到雜貨店後,他們商量這件事該如何處理。根據明尼蘇達州規定,發現假鈔需要報警。於是其中一個店員撥通了警局的電話:「喂,長官晚上好,很抱歉打擾您,但是我需要您的幫助,剛剛有人在我們店裡使用假鈔購買了一包香菸,他看起來醉醺醺的,根本不能控制自己!」
圖丨20時01分 店員報警
接到報警電話後,警員萊恩(Lane)和坤恩(Kueng)迅速開著警車來到了Cup Foods,他們根據店員提供的線索,很快鎖定了還逗留在車上的弗洛伊德是使用假鈔的嫌疑人,強硬的要求他下車接受調查,弗洛伊德根本沒當回事。
幾秒後萊恩警員掏出了手槍,他命令弗洛伊德把手放在方向盤上,之後萊恩將醉醺醺的佛洛依德從車上拽了出來,將其雙手背後拷上手銬,交給了坤恩。坤恩帶著弗洛伊德去附近餐廳Dragon Wok一側的牆邊進行問話,一路上弗洛伊德的表情很痛苦,但他還是沒有反抗。
短短幾分鐘的詢問調查後,弗洛伊德被兩位警員帶向自己的警車。在去警車的途中,佛洛依德摔倒了,他趴在地上對警員說:「長官,不要把我關進警車,這太可怕了,我有幽閉恐懼症。」
圖丨20時14分 ,弗洛伊德摔倒在地
就在這時,警員喬文(Chauvin)和陶(Thao)乘坐另一輛警車也抵達了現場。喬文可不是個好脾氣的警察,他曾經參與過三起警察槍擊案,其中一起還致犯人死亡了。他見多了像弗洛伊德這樣不肯配合的嫌疑犯,粗暴的將弗洛伊德從地上拽起來塞進了警車裡,他們在車內發生了爭執。
喬文警員更加來氣,他下了車,將弗洛伊德直接從後座一側拖出來,致其倒地。其他三位警員也跟了過來,弗洛伊德像獵物一樣被獵人團團圍住。喬文用膝蓋壓住弗洛伊德的脖子,萊恩和坤恩兩人分別壓住了他的軀幹和雙腿,至於陶警員,則負責維持現場秩序。
圖丨20時19分,警員們按著弗洛伊德的身體
這樣的畫面很快引起了很多路人的圍觀。
不一會路人便聽到弗洛伊德的求救:「我無法呼吸,求求你了。」
喬文仍然繼續壓著弗洛伊德的脖子,長達7分鐘。
之後一直是這樣對話:
喬文:「你想做什麼?」
弗洛伊德:「我不能呼吸了,求求你了。膝蓋在我脖子上,我呼吸不了。」
喬文:「快起來,進警車!」
弗洛伊德:「我會的。」
喬文:「起來,進警車!」
弗洛伊德:「我動不了!媽媽!」
圖丨弗洛伊德至少說了16次「I can't breath」
圍觀的路人實在看不下去這樣殘忍的畫面,他們中有人大聲對喬文喊;「離開他!你怎麼回事?」
「你們是不是要殺了他!」
「給我們看看他的脈搏,現在就檢查他的心跳!」
群眾開始與警員對峙,此時警員通過警用無線電:「呼叫代碼2非緊急醫療服務,他的嘴裡在流血。」
幾分鐘後呼叫升級為代碼3緊急醫療服務,此時弗洛伊德已經情況危急,但喬文的腿一直沒有從佛的脖子上離去,即便弗洛伊德此時已經雙眼緊閉停止了呼吸和講話。
20:27一輛救護車趕到了現場,急救人員檢查了弗洛伊德的脈搏,要求喬文離開,他才撤掉了了自己罪惡的膝蓋。
急救車載著弗洛伊德去了最近的亨內平縣醫療中心(Hennepin County Medical Center),但這時弗洛伊德的生命症狀已經十分微弱。
21:25 亨內平縣醫療中,時年46歲的弗洛伊德被宣告死亡。
圖丨Nikkolas Smith作品, George Floyd的肖像
毫爾怎麼都沒有想到,他的好友只是去買了一包香菸,卻再也沒能回來。
他更不會想到,此時蝴蝶的翅膀已經悄悄煽動,一場全球範圍內的種族歧視地震即將來臨,而且愈演愈烈。
弗洛伊死後的第二天,大批明尼阿波羅利斯市民上街遊行、誦經、守夜,他們聚集在市中心的第38街和芝加哥大道交界處進行悼念,這裡是弗洛伊德去世的地方。人們的憤怒從這條街開始蔓延,先是點燃了美國境內,然後又傳遞給了倫敦、柏林、多倫多等地區,最後世界都跟著瘋狂。
圖丨美國示威者手舉弗洛伊德畫像遊行
越來越多的國家、領域加入到這場」Black Lives Matter」(黑人的命也是命)社會運動的反思中.一向以政治正確自居的好萊塢以及美國文藝界當然不甘落後,開始了轟轟烈烈的自我價值審查和自我批判。
《亂世佳人》的下架自此拉開帷幕。
圖丨」Black Lives Matter」運動標語
向《亂世佳人》打響「反歧視第一槍」的,正是大名鼎鼎的奧斯卡電影《為奴十二載》的編劇約翰·萊德利(John Ridley)。他於百忙中放下劇本,跑到《洛杉磯時報》上隔空喊話美國知名影視流媒體平臺HBO Max:「《亂世佳人》是一部歌頌南北戰爭前南方地區的電影,這部電影要麼在忽視奴隸制度的恐怖性,要麼就是在塑造有色人中最痛苦的刻板印象。」
圖丨John Ridley在《洛杉磯時報》中的原文
圖丨John Ridley
HBO Max一看自己被點名了,立馬在媒體面前態度誠懇地說:「《亂世佳人》是時代的產物,很遺憾,它描述了一些在當時美國社會中司空見慣的民族和種族偏見。這些種族主義的描寫在當時是錯誤的,在今天也是錯誤的,我們認為,如果不對這些描寫作出解釋和譴責,保留這部影片是不負責任的。」
圖丨HBO Max發言人原文
《亂世佳人》到底有多大的影響力,以致一場」Black Lives Matter」運動,它卻成了眾矢之的。我們不得不回顧一下《亂世佳人》充滿傳奇的歷史。
《亂世佳人》拍攝於1939年,在紐約百老匯一家電影院首映。該片改編自瑪格麗特·米切爾的著名小說《飄》,以美國南北戰爭為背景,講述了落魄富二代斯嘉麗和霸道總裁白瑞德之間的亂世愛情故事。
圖丨1939年12月,紐約百老匯一家影院首映《亂世佳人》時的情形
圖丨《亂世佳人》女主
圖丨《亂世佳人》男主
這部長達4個小時的影片,去洛杉磯椰子林使館酒店舉行的第12屆奧斯卡上轉了一圈,就拿下了包括最佳影片在內的八項奧斯卡大獎,其中飾演女主奶媽的哈蒂·麥克丹妮爾(Hattie McDaniel)更是成為首位獲得奧斯卡獎的黑人。只是可惜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麥克丹妮爾在領獎時,無法和其他白人演員坐在一起,只能自己在觀眾席的後排觀看頒獎禮。
圖丨左:Hattie McDaniel飾演的女主奶媽
然而,儘管它被評為20世紀最偉大的電影之一,是美國影史上觀影人數最多的電影,但自上映以來,電影中對奴隸制和黑人的刻畫一直飽受爭議。
在電影的籌備階段,就有一些搞事情的社團給編劇大衛·O·賽爾茲尼克(David O Selznick)遞小刀片說:「原著已經很冒犯黑人群體了,你們還要拍?」
《洛杉磯前哨報》也號召對著開始抵制這位製片人的所有作品。在這樣的壓力下,賽爾茲尼克對劇本進行了相應的改動,他聘請了兩位技術顧問來對劇中的黑人角色進行觀察修改,不過這倆技術顧問都是白人。
電影上映後,情況也不是很樂觀,放映《亂世佳人》的影院遭到全國黑人國會的譴責。有評論家在黑人主流報紙《芝加哥捍衛者報》上寫道:「這是針對美國黑人的恐慌武器。」評論稱影片對於蓄奴制的美化,對於3K黨的善意,黑人角色類型的狹隘設置,以及「好好當奴隸才是黑人真正的命運歸宿」的理念貫穿全片。
圖丨《亂世佳人》劇照
其實我現在回想起這部當年萬人空巷的影片,只記得費雯麗驚豔了世界的美貌,窗簾也能做出很美的裙子,和那句震撼了許多人的臺詞「明天又是新的一天」。但這麼多的抵制行為,讓我不得不從斯嘉麗和白瑞德的浪漫愛情裡醒來,睜眼看一看當時的美國歷史。
圖丨《亂世佳人》劇照
南北戰爭發起的目的是為了維護國家統一,但打著打著變成了一場消滅奴隸制度的革命戰爭,交手的雙方是工業迅速發展的北方和實行種植園黑人奴隸制的南方。
影片中將內戰前的時代描繪成了寧靜詩意的烏託邦,代表著自由的北方軍隊成了破壞這種美好田園生活的入侵者。黑人形象也刻畫地相對單薄刻板,要麼是心甘情願侍奉著他們的白人莊園主的黑人女僕,那麼是沒多少存在感的奴工暴徒。影片中的奴隸對自己的大部分財產感到幸福和滿意,甚至有人在北方戰勝後不願意離開南方種植園。
圖丨《亂世佳人》劇照
這樣看來,今天萊德利向《亂世佳人》開槍,也不是毫無根據。畢竟,他編劇的《為奴十二年》是一部反映美國種族問題的電影,他本人也是一位長期關注美國黑人相關議題的評論家。
在弗洛伊德之死引發的抗議熱潮之下,他把電影問題放大成了一個歷史問題。HBO Max會不懂這個道理嗎?它當然懂,其實不止HBO Max懂,許許多多的電視網絡都懂,他們紛紛開始對自家的影視節目進行反省,包括近年的,幾十年前的作品。
比如1989年播到現在,專講警察故事的的真人秀節目《執法先鋒》也被派拉蒙網絡緊急停播了。BBC 推出的英劇《小不列顛》也就此下架。美劇《老友記》的聯合製作人更是公開為該劇主演全是白人道歉:「對不起,我只是希望我當時知道我現在的事情。」
圖丨《亂世佳人》劇照
實際上,從LGBT到女性「me too」運動,以及現在的」Black Lives Matter」運動,每一次社會運動都會波及到文藝界,「政治正確文化」也是因此興起的。在美國輿論界,政治正確逐漸成為第一原則,文藝著作和影視作品更是經常成為被「殃及的池魚」。也許正是因為意識到了文學和影視作品在塑造人的價值觀、世界觀方面有著極為深刻的影響,所以才出現了這種「政治正確過頭」的自審。
美國教育學博士羅賓·狄安吉羅就曾說過:「種族歧視是一種文化產物,既然是後天養成的,自然也可以透過後天學習將其根除。對種族歧視的時刻警惕和高度敏感,也正是很多精英寧可矯枉過正,也不願意其死灰復燃的原因。」
一個美國黑人買了一包香菸,結果經典電影《亂世佳人》下架了,聽著像一場荒誕又滑稽的喜劇,但我們若成為這場劇中正失去親人、朋友、家園的群演,也許就明白它是個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