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待臣子嚴苛的雍正帝,為何對李衛恩寵有加?3大優勢,無人能及

2020-12-25 網易

  導讀:隨著《雍正王朝》的熱播,流浪乞丐出身的李衛,被皇四子胤禛從江南帶回潛邸成為貼身奴才以後,便迅速成熟起來。皇四子胤禛從「九子奪嫡」事件中殺出重圍,成功升級為雍正皇帝以後,李衛得以在仕途迅速升遷,布政使、巡撫乃至威名赫赫的兩江總督,權傾一時、聖寵無以復加。

  歷史上的李衛,並非流氓乞丐出身,而是出生於江蘇家境頗為殷實的人家,康熙五十六年,李衛通過「捐官」也就是「花錢買官」的方式,進入仕途,成為從五品的員外郎。

  

  通過「捐官」的方式,能夠購得從五品,也就是相當於現在的司局級幹部,所費銀兩肯定不少,由此也能看出李衛的家境,絕非一般人家能及。

  但李衛在康熙朝最高只做到了正五品的戶部郎中,存在感並不強。雍正皇帝繼位以後,李衛才開始在仕途的飛躍。

  《清史稿·列傳八十一》記載了李衛在雍正朝的升遷歷程:

  世宗即位,授直隸驛傳道,未赴,改雲南鹽驛道。雍正二年,就遷布政使,命仍管鹽務。三年,擢浙江巡撫。四年,命兼理兩浙鹽政。五年,尋授浙江總督,管巡撫事。七年,加兵部尚書。十年,召署刑部尚書,授直隸總督,命提督以下並受節制。

  

  也就是說,李衛在雍正皇帝繼位以後,僅用了五年時間,便做到了一方封疆大吏,品秩從一品,基本相當於現在的副國級幹部。雍正十年,更是一躍成為「九大總督」之首——直隸總督兼領刑部尚書。

  雍正皇帝繼位以後,大力整頓吏治,整治貪官汙吏,對待臣屬的嚴苛態度,遠超清朝任何一位帝王。

  那麼,作為一個「買官」出身的漢臣,李衛為何能夠得到對待臣下異常嚴苛之雍正皇帝的恩寵有加,成為雍正皇帝「三大寵臣」之一呢?

  筆者認為,李衛身上有著三大優勢,針對雍正皇帝的「胃口」,他能得到聖寵並迅速成為一方封疆大吏,乃係必然結果。

  

  1、怡親王胤祥的大力舉薦

  對於李衛,雍正皇帝早在繼位之前,便有所耳聞。《清史稿·列傳八十一》有載:

  世宗在藩邸,知衛才,眷遇至厚,然察衛尚氣,屢教誡之。

  但這並不是雍正皇帝重用李衛的主要原因。

  雍正皇帝即位之初,因為在康熙朝晚期「九子奪嫡」事件中所保持的中立態度、隱晦路線,使得自己身邊並沒有形成一股強有力的政治勢力集團,以至於立足未穩,對於朝政大權的掌握尚未達到絕對程度。所以,初登皇位的雍正皇帝對於朝臣的渴求程度非常之大,但礙於類似廉親王胤禩等人於朝中的龐大勢力,雍正皇帝對於自身政治勢力的選擇和重用,非常謹慎。

  

  但是,雍正皇帝選擇賢能的謹慎並不包括自己愛弟——怡親王愛新覺羅·胤祥的舉薦。

  愛新覺羅·胤祥,作為「九子奪嫡」事件中皇四子胤禛的堅定支持者,備受雍正皇帝信任和仰賴。這個曾被雍正皇帝評價為「自古無此公忠體國之賢王」的「俠王」,為雍正朝做出的眾多貢獻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為國舉賢之處甚多」。

  而李衛,就是經過愛新覺羅·胤祥以「才品俱優,可當大任」為由,舉薦給了雍正皇帝,才開始的仕途飛躍。

  有如此備受雍正皇帝恩寵和仰賴的怡親王舉薦,李衛能夠得到雍正皇帝的信任和恩寵,也屬情理之中。

  02 鹽政任上的卓越表現

  

  康熙皇帝在位期間,開創了「康熙盛世」,讓清朝進入一個嶄新的發展時期,但在康熙皇帝晚年,因其過於「仁慈」的施政手段,出現了官風不正、朝政不明的消極發展狀態,「康熙盛世」一度出現停滯乃至倒退的情況。

  康熙六十一年,皇四子胤禛從康熙皇帝手中接過的大清王朝,只是一個虛晃的盛世,一個國庫嚴重虧空、國家財政嚴重不足的江山。所以,初一登基的雍正皇帝急需解決的首要任務,便是恢復國家賦稅收入,填補國庫欠款。

  江浙地區作為大清王朝的「糧倉」、「錢庫」自然成為了雍正皇帝重點關注的區域。

  我們再來看下李衛在雍正朝初期的官職變化情況:

  雍正元年:雲南鹽驛道;

  雍正二年:雲南布政使,主管全省財政稅賦,但仍然兼管鹽務的職務,兼管鹽務;

  

  浙江巡撫衙門內景

  雍正三年:浙江巡撫;

  雍正四年:浙江巡撫,兼領兩浙鹽政使,整理鹽政,查處私鹽販賣;

  雍正五年:浙江總督,管浙江巡撫事;

  也就是說,通過在雲南鹽政職位上的出色表現,雍正皇帝將大清國的賦稅重點——浙江鹽務交給了李衛,李衛在任職期間出色的完成了雍正皇帝交付的各項任務,為國家財政的恢復做出了重大貢獻。

  03 對江浙一帶社會的有效治理

  自清朝入關以後,江浙地區就一直是抗清活動、反清思想作為猖獗的地區,沒有之一。康熙皇帝「六下江南」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招撫該地區民眾,完成皇權的穩固統治。

  

  雍正皇帝繼位以後,對於江南地區的社會穩定非常重視,為李衛就為此做出了巨大貢獻。

  《清史稿·列傳八十一》有載:

  衛尤長於治盜。盜匿山澤間,詗得其蹤跡,遣將吏捕治,必盡得乃止。以是所部乃無盜。

  李衛在其任上對所轄地區的有效治理,一度達到了「江南所留諸盜窮究黨羽,剪除巢穴」的理想狀態,在穩定皇權對江南地區穩固統治的同時,充分保證了大清國「糧倉」、「錢庫」的正常乃至超常供應,為雍正皇帝的皇權統治、為清朝鼎盛時期的到來,做出了該有的貢獻。

  

  《雍正王朝》李衛劇照

  所以,李衛之所以能夠被御下極為嚴苛的雍正皇帝委以重任、倍加恩寵,對雍正皇帝的絕對忠誠當然是必要條件,但怡親王胤祥對其的舉薦,其在任上的出色執政成績,為雍正王朝做出的巨大貢獻,才是其成為雍正皇帝「三大寵臣」之一的主要原因。

  參考文獻:《清史稿·列傳八十一》、《清實錄·雍正朝實錄》、《雍正朝漢文硃批奏摺彙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李衛違規出入歌姬小媚仙家,雍正帝為什麼不處罰他,還替他隱瞞?
    同時呢,雍正帝又很仁慈,尤其是對待李衛身上,李衛任江蘇巡撫時,竟然違反禁令找妓女,那麼雍正帝為什麼沒有追究李衛的責任呢?雍正王朝解密198:李衛出入歌姬小媚仙家,雍正帝為何不罰他還替他隱瞞?一、李衛尋歡歌姬小媚仙,絕對不是一次兩次,甚至有理由相信,替她贖身的也是李衛,為什麼這麼說?
  • 李衛大字不識一個,連官都是捐來的,為何成為雍正帝的心腹大臣?
    電視劇《雍正王朝》和系列電視劇《李衛當官》再有後來的《李衛辭官》趙毅,徐崢和秦沛三位演員各有特色的演繹將李衛的形象刻畫得深入人心。不管電視劇中李衛形象和身份如何畢竟有演義的含義在其中,他考慮到人物的歷史形象外還要考慮符合劇情走向,如何抓住觀眾的心。
  • 看過「李衛當官」,你知道歷史上李衛的勢力到底有多強?
    眾所周知,康熙時"九子奪嫡"的最終贏家便是「默默無聞」的雍正帝。而當時有一位分管戶部的親王要求每收錢糧一千兩,就要加收平餘十兩。這所謂「平餘」說的便是,各地在徵收賦稅中以加派、加徵的份額太解送給戶部的。李衛認為催繳難度已然極大,若是加收十兩必然會引起反對,從而影響到催繳進度。但是在他對親王的多次勸諫無效之後,他乾脆便準備一個大柜子,在上面寫著「某王贏餘」放於大廳。將這個親王搞得非常難堪,只好是停止多收。
  • 李衛當官?揭開歷史中真實的李衛
    、《李衛當官3》等續作。《李衛當官》系列講述的是康熙年間江南遭遇洪災,出身貧寒的小混混李衛在逃難時,機緣巧合之下結識了奉命賑災的四貝勒胤禛。因李衛機敏過人,得到了四貝勒的賞識,將他收為奴才,派到地方為官。雖然李衛目不識丁,但他為人機敏,懲惡霸、智鬥貪官,妙趣橫生。許多觀眾都知道《李衛當官》是虛構的,但很少有人了解,其實歷史上李衛是真有其人的。雖然他和電視劇中李衛有差異,但還是有許多相同之處的。
  • 《雍正王朝》中真有李衛這個人嗎?
    康熙二十六年正月初一(1687年2月2日),李衛出生於 江蘇豐縣一戶家境比較富裕的人家。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李衛捐資員外郎(花錢買的官),隨後不久便入朝廷任兵部 員外郎一職。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李衛任戶部 郎中一職。雍正帝即位後,便立即任命李衛為 直隸驛傳道,未到任又改任命為雲南鹽驛道。
  • 錯,這是鄔思道跟雍正帝的暗號
    在《雍正王朝》中,年羹堯之死可謂驚天動地,這位不可一世的大將軍,就因為殺害了孫嘉誠,就因為阻礙了新政的推行,最終落得自盡的下場。很多人都覺得,年羹堯就是太作,不是有句話叫「no zuo no die」嗎?實際上,他的作,只是一個安全隱患,真正釀成事故是多種安全隱患夾雜在一起,並最終觸發了死亡倒計時。
  • 雍正皇帝的權臣李衛,一路高升,最巔峰時期權力有多大?
    歷史上的權臣有很多都不如皇帝的近臣,比如說明末時期的魏忠賢,此人雖說是宦官,但是魏忠賢的權力大,作為皇帝身邊的近臣,有時候魏忠賢的一句話,可以影響很多人。無論是近臣還是權臣,在皇帝身邊的地位都是非常高的,清朝時期,雍正帝身邊就出現了一位近臣,此人也是權臣的代表人物。
  • 歷史上的李衛當官和《雍正王朝》中有多少差別?
    胤禛在「九子奪嫡」勝出後,李衛的好運終於開始了。他先從布政使開始,到巡撫,再到總督,簡直就是順風順水。之後,他還繼續著自己的拉風之舉,比如越級彈劾、衝闖貢院、擅入刑獄、斥責曾靜、涉及儲爭……。即便如此,雍正也沒有懷疑過他的忠誠,一直都是寵信有加。
  • 雍正去世後,他的第一心腹李衛結局如何?
    第一,李衛雖然大字不識一個,但是確實有辦事的能力。他行動迅速,往往可以很快的得到皇上所要的結果。很多領導是看結果不看過程的,如果結果滿意,那麼你就是一個優秀的員工,或者下屬。 第三,如果一個人本身就是一個優秀的人,他再去贊成或支持皇帝的新政,皇上能不欣賞這個人嗎?而李衛就是一個大力的支持新政的人。
  • 雍正寵臣李衛,後代發展如何?5個兒子,最低副處級,最高副國級
    時天下督撫,朕於心關切者,鄂爾泰、田文鏡、李衛三人耳。——雍正帝硃批作為雍正皇帝的「三大寵臣」之一,無論在真實歷史上還是現今的影視作品中,李衛都擁有著極高的存在感。歷史上的李衛,並非流浪乞丐出身,更非雍正皇帝的潛邸奴才,而是出身江蘇富商家庭,花錢買了一個從五品的員外郎官職,正式踏入仕途。
  • 雍正的寵臣李衛,巔峰時最高職位是個什麼官?說出來你可能都不信
    這部經典的歷史劇已經成為了一代人的回憶,除了陳道明老師飾演的主角康熙以外,一些配角也給觀眾印象深刻,其中就有一位叫做李衛的官員。劇中的李衛,原本是沿街乞討的流氓乞丐,後被康熙的四兒子胤禛,也就是後來的雍正帝收入了自己的府中,悉心調教後為大清做出了巨大貢獻,最終成為了一代名臣。浪子回頭的故事總是吸引人眼球的,但也無法改變這一故事有編劇編撰的部分。
  • 雍正帝在位13年看似短暫,其實有兩大好處
    諸如對比清朝之前的明朝,明朝就有兩位在位很短暫的皇帝,分別是在位僅僅十個月的十月天子明仁宗朱高熾,還有勉強在位一個月的一月天子明光宗朱常洛,這樣來看,雍正帝的在位時間其實並不算短暫。但對比在位61年的父親康熙帝,還有實際在位63年的兒子乾隆帝,雍正在位的13年,就顯得很是短暫。
  • 年羹堯失寵的真正原因並不是殺孫嘉誠,而是觸犯了雍正帝這條底線
    所以,正因為如此,年羹堯一直在觀望中,遲遲不與叛軍主力對決,也正是如此,鄔思道為了替雍正帝解局,也為了自己之後的逃離,他親自跑到西北大營,勸動年羹堯打了勝仗。這場勝利救了雍正帝,懷著對年羹堯的感激之情,才使得雍正帝對他在京城的種種行為予以隱忍。畢竟他們兩個人不僅僅是君主與臣子的關係,還有一個主僕關係在內。
  • 雍正王朝:李衛膽大包天,違規尋歡小媚仙,雍正為何還替他隱瞞?
    同時呢,雍正帝又很仁慈,尤其是對待李衛身上,李衛任江蘇巡撫時,竟然違反禁令找妓女,那麼雍正帝為什麼沒有追究李衛的責任呢?雍正王朝解密147:李衛違規出入歌姬小媚仙家,雍正帝為何不罰他還替他隱瞞?一、李衛尋歡歌姬小媚仙,絕對不是一次兩次,甚至有理由相信,替她贖身的也是李衛,為什麼這麼說?我們還得從劇中所透露出來的蛛絲馬跡來分析:李衛到江蘇任巡撫,其實是帶著任務來的,這個任務就是推行新政。
  • 《雍正王朝》中,翠兒讓李衛上書保年羹堯,李衛為何說她婦人之見
    此外,年羹堯早有二心,回京數職給各王爺進獻禮物,總是準備三份一摸一樣的,分別贈給太子、四爺和八爺。,李衛心中積怨已久年羹堯和李衛雖然都是出身貧苦,但身份略有不同。年羹堯是正兒八經的進士,但李衛卻目不識丁,只是一名要飯的乞丐,能在朝中擔任要職,完全是依靠雍正的扶持。小小叫花子能攀上高枝當官,這讓當時朝廷很多大臣都不服氣,比如科考副主考官李拔,就曾當面羞辱過李衛的出身,致使他顏面盡失、難以下臺。
  • 擁有3大優勢的五阿哥胤祺,為何沒參與「九子奪嫡」?原因很簡單
    不參與並不代表沒有實力 按照皇子序齒,胤祺排位第五,最起碼在年齡上較之皇八子胤禩、皇十四子胤禵更有年齡優勢。就算拋開年齡優勢不言,皇五子胤祺所具備的3大優勢,也足以讓其擁有絕對的奪嫡實力。
  • 雍正帝的傳奇
    《清世宗實錄》記載,康熙遺詔是十一月十六日宣讀的,但那天宣讀的只是滿文,沒有漢文遺詔,為何?康熙帝平時對兒子習慣用語直呼其名或者某阿哥、某某阿哥,或按爵位稱呼某親王、某貝勒。沒有發現在康熙朝滿文奏摺裡面寫過「皇某子」、「皇某某子」。為什麼在遺詔中卻出現了這種事情呢?康熙帝死後,胤禛為什麼不住在康熙帝生前居住的乾清宮而改居養心殿?雍正帝死後為什麼不葬在清東陵而葬在清西陵?
  • 鄔思道的心機有多深?從他早已謀劃的後路就知道,他吃透了雍正帝
    比如和李衛長大的坎兒,因為心煩跑去買醉,不想酒醉之後被八爺府的人套出了四爺的秘密。這下子闖了大禍,而鄔先生就是要弄死坎兒,但卻說要救他,最後坎兒死在了一瓶毒藥下,死在了鄔先生一番「推心置腹」的談話下;再比如康熙病重召集所有阿哥時,鄔先生要來了四爺的欽差官防大印,雖然此時的四爺已經被免了職,但鄔先生說得再清楚不過,萬一康熙沒有傳位四爺,他就準備用這顆大印赦出十三爺,然後讓十三爺控制兵權武力幫助四爺,而且他早早準備了十三爺曾經下屬的名單,還特意讓四爺闖進宗人府和十三爺確認了哪些人能用
  • 真正的李衛並非大字不識,卻是捐資當官
    歡迎進入大古的歷史奇妙屋。 一部《李衛當官》,讓雍正眼前的大紅人一路火到現在。 電視劇裡那個要飯出身卻才幹過人、大字不識而幽默詼諧的李衛,贏得觀眾的青睞,也引起眾多的質疑:歷史上真實的李衛是這樣當官的嗎?
  • 清朝配享太廟有多難?296年僅12人有資格,漢人唯他一人,他是誰
    雍正時期,在用人方面,也有四個寵臣,分別是李衛、田文鏡、鄂爾泰和張廷玉,其中李衛和張廷玉是漢人,而李衛的才幹較高,他於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中進士,其父為大學士張英,在張廷玉進仕前一年,康熙帝將張英提升到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