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期間閒暇之餘在家重溫了經典電視劇《雍正王朝》,劇中一開篇講黃河發大水,康熙皇帝問眾皇子和大臣怎麼辦?最後胤禛慌忙失措從外面跑來,告訴康熙戶部虧空,已經無錢可調了!最後康熙命胤禛和胤祥一同去江南籌集糧款!在到處都是乞丐的人流中,胤禛在一個角落裡碰到了和坎兒一塊行騙的李衛,最後李衛跟定胤禛了,那麼李衛到底是不是乞丐出身?自從遇到胤禛,一路扶搖直上,成為雍正邊的紅人呢,成為封疆大吏呢?
答案不是的。聽我來講講李衛的出身!
康熙二十六年正月初一(1687年2月2日),李衛出生於 江蘇豐縣一戶家境比較富裕的人家。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李衛捐資員外郎(花錢買的官),隨後不久便入朝廷任兵部 員外郎一職。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李衛任戶部 郎中一職。
雍正帝即位後,便立即任命李衛為 直隸驛傳道,未到任又改任命為雲南鹽驛道。 在鹽驛道任上,李衛政績顯著,不久後的雍正二年(1724年),李衛升任 布政使,主管全省財政稅賦,但仍然兼管鹽務的職務。 雍正三年(1725年),李衛被提拔為 浙江巡撫,雍正四年(1726年),李衛兼任兩浙鹽政使。 雍正五年(1727年)李衛升任浙江總督。
李衛沒有的家庭背景,然而不可否認的是,自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至雍正五年(1727年),不過十年之間,李衛從一個從五品的 員外郎閒職,一路擔任各種要職,並最終官居 總督,成為朝廷 一品要員、 封疆大吏,其升遷速度不可謂不快。可見人的一生遇見貴人能縮短多少奮鬥年限啊!
縱覽李衛的任職經歷,不難發現,其長期主管或兼管一方的 鹽政工作,可見他對鹽務緝拿鹽販很在行!比如說巧鬥鹽梟沈氏,比如在私鹽出沒的地方設立官兵緝私隊,打擊鹽梟!除了緝查私鹽,李衛亦擅長捕盜。 雍正六年(1728年),朝廷以「江南多盜」,而地方官又「非戢盜之才」為由,命李衛統管江南七府五州盜案,比如破獲甘鳳池反清復明案,並由此加封太子太傅,兵部尚書。雍正十年(1732年)五月,又被任命為署理刑部尚書。不久後李衛出任 直隸總督。 乾隆三年十月二十二日(1738年12月3日),李衛因病去世,年五十一,乾隆帝命按 總督例賜予祭葬,諡敏達。
劇中李衛在江蘇巡撫任上推行攤丁入畝,由於不識字,讓師爺起草文書,被師爺和下屬一頓糊弄。最後李衛找來街上的算命,寫字等人由他口述,寫告示,有不合意的地方,他就口述修改,而且往往能切中問題要害,對此大家佩服得五體投地!
李衛劇照
那麼攤丁入畝是什麼意思呢?
1712年,清政府規定以康熙五十年的人丁數,作為徵收丁稅的固定丁數,以後「滋生人丁,永不加賦」。雍正帝時又推行「攤丁人畝」的辦法,把丁稅平均攤入田賦中,徵收統一的地丁銀。這樣,廢除了以前的「人頭稅」,所以無地的農民和其他勞動者擺脫了千百年來的丁役負擔;地主的賦稅負擔加重,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或緩和了土地兼併;而少地農民的負擔則相對減輕。
同時,政府也放鬆了對戶籍的控制,農民和手工業者從而可以自由遷徙,出賣勞動力。有利於調動廣大農民和其他勞動者的生產積極性,促進社會生產的進步。攤丁人畝對我國人口增長和社會經濟發展有重要意義。
雖然識字不多,但 李衛對文人、對文化事業還是非常看重的。在 雍正年間,因浙江人發生多起文字獄,雍正一怒之下停止浙江士人參加科舉考試以作懲處。 為儘早恢復鄉會試,時任浙江 總督兼 巡撫的 李衛便經常深入下層,了解文士呼聲,調解各種矛盾;隨時跟蹤檢查受株連而未定罪文士的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訓導,責令改正;表現好的文士,將其事跡一一記錄歸檔。過了一年,當朝廷派去的觀風整俗使王國棟看到這些檔案材料後,深為 李衛的良苦用心而感動,為浙江人感恩悔過而高興。於是,和 李衛同奏朝廷,替浙江文士說了許多好話。 雍正帝一見奏摺大喜,很快就下令恢復了浙江文士的鄉會試。 第二年殿試的 一甲三名,即 狀元、 榜眼、 探花都被浙人取得,因此文人對 李衛的印象都很好。
縱觀一生,李衛無論在朝中當京官還是地方任封疆大吏。都是按照雍正皇帝的意思辦事的,並且得到雍正最大的支持和信任!這也是為啥李衛能平步青雲的原因了!
我的觀點到這裡,歡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