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獎發了上百年,為何始終發不完?為何沒有數學獎?

2021-02-07 財策研習社

伴隨2020年諾貝爾各大獎項的陸續公布,關於諾貝爾獎的話題再掀高潮。


10月12日,2020年諾貝爾獎委員會公布了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由兩位來自美國的經濟學家Paul R. Milgrom 和 Robert B.Wilson獲得,獲獎理由為「對拍賣理論的改進和發明了新拍賣形式」。至此,包括之前公布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諾貝爾物理獎、諾貝爾化學獎、諾貝爾文學獎、諾貝爾和平獎等共計六大諾貝爾獎,今年已全部塵埃落定。


今年諾獎有兩個值得注意的變化:一是今年的諾貝爾獎獎金相比去年增加了100萬瑞典克朗,6個獎項獎金總額達到6000萬瑞典克朗(約合4600萬人民幣);二是將於12月舉行的傳統的頒獎典禮和晚宴因新冠疫情被取消,改為線上舉行。

 

提到諾貝爾獎的獎金,很多人會存在一個大大的問號,那就是獎金有多少?從何而來?


諾貝爾有一句名言:「金錢這種東西,只要能解決個人的生活就行;若是過多了,它會成為遏制人類才能的禍害。」

 

所以為了不讓金錢遏制人類才能,諾貝爾用他留下的3100萬瑞典克朗(約920萬美元)創辦了諾貝爾基金,基金的利息和收益用來獎勵在5個領域做出特殊貢獻的人,分別是:物理學、化學、生理或醫學、文學、和平。諾貝爾獎由此誕生,於1901年開始每年頒布一次。


後來到了1969年,瑞典銀行決定資助諾貝爾獎,並且促進了第六個獎項的產生,它就是諾貝爾經濟學獎。


諾貝爾的財富從何而來?


諾貝爾全名——阿爾弗雷德·貝恩哈德·諾貝爾(Alfred Bernhard Nobel),瑞典化學家、工程師、發明家、軍工裝備製造商和「黃色炸藥」的發明者,1833年10月21日出生於斯德哥爾摩,於1896年12月10日去世,終年63歲。

 

諾貝爾從小學開始,成績就十分突出,1842年,諾貝爾全家移居俄國的彼得堡。9歲的諾貝爾因不懂俄語,身體又不好,不能進當地學校。他父親請了一位家庭教師,輔導他兄弟三人學習文化,諾貝爾成績進步很快。

 

17歲的諾貝爾,便以工程師的名義遠渡重洋,到了美國,並從事化學研究。1859年,諾貝爾的父親因為生意失敗帶著弟弟耶米爾回到斯德哥爾摩。  

 

1863年,諾貝爾也返回瑞典,與父親及弟弟共同研製炸藥。然而就在第二年因實驗意外發生爆炸,炸毀了工場,弟弟也遭遇不幸,政府禁止他們再進行試驗。為了不放棄研究,諾貝爾一度把實驗室設在了斯德哥爾摩市外馬拉湖的一條駁船上。

 

1867年,諾貝爾的炸藥事業進入鼎盛時期,與父親同時獲得瑞典科學研究院的亞斯特獎。1873年,諾貝爾定居巴黎。

 

諾貝爾一生致力於炸藥的研究,因發明硝化甘油引爆劑、硝化甘油固體炸藥和膠狀炸藥等,被譽為「炸藥大王」。他不僅從事理論研究,而且進行工業實踐。他一生共獲得技術發明專利355項,並在歐美等五大洲20個國家開設了約100家公司和工廠,積累了巨額財富。到1886年,諾貝爾的資產達到了9.7億美元。

 

1895年11月27日,他立下遺囑,也就是上面提到的,將3100萬瑞典克朗(約920萬美元)作為基金,授予世界各國在這些領域對人類作出重大貢獻的人。


諾貝爾到底有多麼富有呢?


巴黎是浪漫之都,充滿了各種故事。諾貝爾在巴黎工作和生活期間,流傳著不少有關他的軼聞趣事。

 

有一則說,他聘用作為廚娘的一個法國姑娘告訴他,她要辭職去結婚。諾貝爾問這位法國姑娘要他送點什麼結婚禮物,這位機靈的法國姑娘提出:別的都不要,只想要「諾貝爾先生本人一天所掙的錢」。這個請求可難倒了諾貝爾,因為諾貝爾本人也不知道他一天掙多少錢。

 

然而,諾貝爾是個一言九鼎的人,於是他經過幾天計算之後,算出他一天大概能掙4萬法郎。這樣,他就把4萬法郎作為結婚禮物贈給了那位姑娘。據說這筆錢在當時的價值,僅靠它的利息就可以讓這位姑娘舒心地過上一輩子。


諾貝爾獎為何沒有設立數學獎?

 

關於諾貝爾獎為何沒有數學家,坊間有很多說法,大體可以歸納為以下四類。

 

數學太理論化:作為一名發明家和實業家,諾貝爾設立獎項的初衷是為了獎勵那些對世界有益的、傑出的「實用」發明或發現。他可能認為數學太理論化,沒有太多實際應用。

 

數學並不有趣:諾貝爾自己的研究領域是物理和化學,他對文學感興趣,而醫學在世紀之交開始走向成熟,和平獎的設立是為了改善他作為發明炸藥的「死亡商人」的公眾形象。而他對數學既不感興趣,也不需要感興趣。

 

當時已經有著名數學獎:瑞典和挪威的國王奧斯卡二世本身就是數學家,他設立了一個著名的數學貢獻獎。諾貝爾可能認為自己沒必要複製一個已有的知名獎項,何況,他感興趣的那些領域正好需要設置一些享有聲望的獎項。

 

難道是因為愛情?還有一個勁爆的傳聞:諾貝爾之所以沒有數學獎,是因為諾貝爾的妻子(在有的傳言裡是情婦或未婚妻)與一位著名的數學教授有過一段風流韻事。恨屋及烏,諾貝爾就不想設立數學獎,怕未來不得不頒給他。

 

獎金髮了119年,為何還沒花完?

 

諾貝爾獎從1901年設立至今,已經有119年的歷史了,發了這麼多年,居然還沒花完,到底有怎樣的秘訣和生財之道呢?

 

諾貝爾基金開始可沒有多厲害,諾貝爾獎成立之初,這筆錢只能用來投資安全證券,主要就是無風險國債和存款之類的,雖然很安全,但是用不了多少年,諾貝爾獎將無錢可發,很可能會在無限遺憾中銷聲匿跡。

 

到1953年,這筆錢就剩下2100萬瑞典克朗了。於是在瑞典政府的支持下,基金會開始大膽嘗試,涉足股市和不動產領域,借著全球超規模的牛市,諾貝爾基金總額開始瘋狂飆升。

 

自2012年初以來,諾貝爾基金會的投資資本已從30億瑞典克朗大幅增加至46億瑞典克朗。由於總體市場的良好表現,也由於基金會自身資產管理的良好結果,期間資本回報率每年接近9%。同時,基金會已採取措施減少運營費用。

 

可以說諾獎基金會是個理財高手,有一套自己的投資組合模型,各類資產配比大體如下圖所示。



各類資產的配比也並非一成不變,會根據每年的行情作出具體的調整。有了這套資產配置模型,進可股票進攻,退可固收+不動產平衡防禦,這不就是傳說中的進可攻、退可守嘛,賺錢就是穩穩的事兒了。

 

其實,無論是諾貝爾基金這種大戶的資產配置,還是高淨值人群的資產配置,或者小到我們普通百姓的資產,都需要合理規劃和最優的配置,這絕對不是「雞蛋放在不同的籃子裡」一句話這麼簡單的事情,需要對行業趨勢、資產類型、管理人專業度,以及資源等進行充分的研究和把握,需要專業技術的加持。

 

如果自己不具備這樣的能力,找對專業機構也不失為一種極為聰明的辦法。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發現

微信文章不是按照發布時間排序了

點個「在看」

更不容易錯過我們的推送哦

相關焦點

  • 諾貝爾獎有五大獎項,為何沒有數學獎
    諾貝爾獎是科學家們的至高榮譽,凡是得過諾貝爾獎的,必定是在某一領域對人類做出巨大貢獻的人,所以說世界上最牛的獎就是諾貝爾獎。諾貝爾獎是科技能力的象徵,現在也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象徵,某一國家獲得諾貝爾獎人數越多,則說明這個國家科技越發達,綜合國力越強大。
  • 諾貝爾設立五項大獎,為何沒有數學獎?未婚妻真與數學家私奔了?
    諾貝爾但令人感到奇怪的是,諾貝爾居然沒有設立數學獎。要知道,數學是科學界非常重要的一門學科,很多理工科學術上的突破,都要以數學為基礎。為何諾貝爾卻不肯設立數學獎呢?諾貝爾諾貝爾不設數學獎的原因這三段戀情都沒有數學家出現,所以諾貝爾不設數學獎並非是因為數學家奪走了他的妻子
  • 諾貝爾獎金髮了124年,現在還沒有發完,還剩下多少錢?
    諾貝爾獎金髮了124年,現在還沒有發完,還剩下多少錢?「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金錢對於每個人來說都很重要,很多人在金錢面前會喪失自我,但有些人卻認為人這一生錢只要夠花就行了。著名化學家諾貝爾在對待金錢上,他就選擇在去世後把所有的財產設立了「諾貝爾獎」。
  • 諾貝爾,為什麼不設數學獎?
    諾貝爾獎歷經百年的發展,1895年創立至今,在世界範圍內,諾貝爾獎通常被認為是所有頒獎領域內最重要的獎項,諾貝爾獎依舊被視為各個領域最重要的榮譽之一,自上周起,諾貝爾醫學與生理學獎、物理學獎、化學獎、文學獎、經濟學獎等獎項陸續揭曉。
  • 馬英九頒獎又重獎五千萬,臺灣這獎為何成諾貝爾獎的「前哨獎」?
    10月1日傍晚,201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了兩位科學家:美國免疫學家詹姆斯·艾利森(James Allison)和日本生物學家本庶佑(Tasuku Honjo),以表彰兩位科學家在腫瘤免疫學上的貢獻。巧合的是,4年前,這兩位科學家曾因同樣的學術貢獻而獲得臺灣首屆「唐獎」。臺媒因此備感興奮,認為「唐獎」是諾貝爾獎的「前哨獎」。
  • 法國學生數學成績歐洲倒數第一!頻出數學天才法國為何遭亞洲吊打
    「不佳」。在上一版2015年的TIMSS調研中,法國的成績已經不那麼理想,並且這一狀況到現在也沒啥改善……法國小學四年級(CM1)的數學評分為485分,比2015年有輕微退步(488分)。這個數字是什麼概念呢?國際平均水平為500,而第一名新加坡的成績是傲人的625分。
  • 哈文發合照為李詠慶52歲冥壽,令人心酸,卻為何始終不回國?
    哈文發與李詠合照,慶愛夫52冥壽太心酸,但為何始終不肯回國? 哈文發與李詠合照,慶愛夫52冥壽太心酸而就在最近,哈文在社交平臺上發布了一張兩個人年輕時候的照片為亡夫慶生,雖然說照片當中的他們年輕活力甜蜜如初
  • 搞笑諾貝爾獎揭曉 令人發笑 引人深思 扮山羊吃草獲生物獎 臺立法院曾獲和平獎
    看過各種頒獎典禮的朋友都知道,得主在講得獎感言的時候時常太感動、有太多人要感謝,以致時間到也講不完而大超時。那搞笑諾貝爾獎要求科學家在一分鐘內講完自己的研究,這不是天方夜譚嗎? 當這最後名單產生之後,搞笑諾貝爾獎委員會就會開始進行調查,確認這些得主們是否真的存在(而非虛擬人物),以及他們是否真的做過被提名的這個研究/行為。等到這個流程都確認完之後,才會通知各個獎的得主。
  • 2020諾貝爾獎啟幕…關於它,這些事你可能還不知道…
    但是,成就突出的科學家成千上萬,而且諾貝爾獎委員會對科學成果的可靠性要求越來越高,所以可能要等很多年才有可能獲獎。發家史:「巨額」獎金為什麼發不完?最初,諾貝爾的遺產只有3100萬瑞典克朗。從1901年至今,諾獎發放的獎金總額早已遠超這個數字,但卻仍有錢發放,這要歸功於投資理財。
  • 諾貝爾獎金為何119年還沒發完?專業團隊投資錢滾錢
    諾貝爾獎是無數科學家和傑出學者夢寐以求的獎項。諾貝爾獎每年選出並頒發一次,並發放一筆獎金。為什麼諾貝爾獎獎金119年來一直沒有發完而是得到越來越多?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
  • 關於諾貝爾獎,你不知道的5件事
    1901年起,具有國際性的諾貝爾獎正式創立! 為什麼沒有諾貝爾數學獎?可以確定的是,諾貝爾獎100%沒有數學獎,所有下回要發顯得很有知識涵養的動態前,切記檢查一遍,不然一不小心就會被噴成篩子。諾貝爾遺囑裡只提到:物理、化學、生理學或醫學、文學以及和平,五個獎項,就連1968年新增的經濟學獎,嚴格也上不算諾貝爾獎,只能說是紀念諾貝爾的獎項。
  • 《百年孤獨》的作者馬爾克斯,為何發誓不讓我國出版他的作品?
    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百年孤獨》就傳入我國並迅速風靡大江南北,莫言、賈平凹、陳忠實等現在大名鼎鼎的作家都曾為《百年孤獨》神祗般的語言所傾倒,並受其影響逐漸形成了自己的風格,可以說,世界上再沒有一個國家像中國這樣熱愛《百年孤獨》!
  • 為何獲得諾貝爾獎的莫言,沒有成為全民偶像,而是不被認可?
    自從1901年諾貝爾獎首次頒發,距今已過了119年,在這一百多年當中,全世界各地的科學家、文學家都在為諾貝爾獎而奮鬥,許多得獎的人都會受到當地人民的愛戴和歡迎 但是在這百年來我國獲得諾貝爾獎的人數非常少,其中第一個獲得諾貝爾獎的不是屠呦呦,而是莫言,作家莫言憑藉長篇小說《檀香刑》《蛙》《豐乳肥臀》獲獎,諾貝爾獎頒獎典禮上,對於莫言是這麼評判的:「將魔幻現實主義與民間故事
  • 諾貝爾獎得主被曝涉嫌造假,但他並不是第一個……
    今年的諾貝爾獎發完還沒多久,去年的獲獎者就被曝出論文造假。眾人唏噓:諾貝爾獎得主也造假了嗎?那發出去的獎怎麼辦?具體情況究竟如何,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首先和大家聊一下此次曝光出格雷造假的Pubpeer。該網站創立於2012年,其宗旨是鼓勵科研人員對現有論文進行討論,進行同行審查。
  • 響徹世界學術的三大獎項:諾貝爾獎、菲爾茲獎、圖靈獎
    響徹世界學術的三大獎項:諾貝爾獎、菲爾茲獎、圖靈獎。諾貝爾文學獎包括物理、化學、生理學或醫學、文學、和平、經濟學六個領域的獎項;菲爾茲獎是數學獎項,被譽為「數學界的諾貝爾獎」;圖靈獎則是計算機獎項,被譽為「計算機界的諾貝爾獎」。
  • 2015諾貝爾獎將出爐丨諾獎得主可不像你想的那麼「老古板」
    如果說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是「我就在你身邊而你卻不知道我愛你」,那諾獎歷史上最令人遺憾的事情莫過於,諾獎來了,而你卻在三天前離開了。  諾貝爾獎通常並不授予已故人士,由於評選委員會不知曉斯坦曼逝世,誤向已故者授獎,諾貝爾基金會認為這種情況類同於獲獎者在頒獎前逝世,因此決定不取消斯坦曼所獲獎項。
  • 諾貝爾獎被稱為「炸藥獎」,它有著怎樣的過去?
    有的科學家為了生活,不得不花費時間去掙錢,而導致沒有太多的時間用在科學研究上。所以在120年前,一個叫諾貝爾的人,為了讓有能力有抱負的科學家能夠免去生活煩惱而專門進行科學研究,他用自己的遺產設立了一個獎項,這個獎項就是諾貝爾獎。說起諾貝爾獎,大家都不陌生。很多人在年少的時候,都想成為一個科學家,一個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
  • 發光二極體為何能得諾貝爾獎?
    在2014年,201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日本及美國三位科學家赤崎勇(Isamu Akasaki)、天野浩(Hiroshi Amano)和中村修二(Shuji Nakamur)獲獎。獲獎理由是「發明了高效藍光二極體,帶來了明亮而節能的白色光源」。
  • 為何兼職派傳單的人不敢扔掉,反而「老實」發完?內行人:真不敢
    導讀:為何兼職派傳單的人不敢扔掉,反而「老實」發完?內行人:真不敢我們每個人賺錢都很不容易,有些人剛步入社會,有些人是學生,有些人會找一些比較輕鬆的工作,兼職就成了一些學生比較喜歡選擇的職位,我們在逛街的時候,經常會看到有些人會發一些傳單。
  • 中國能拿59%的奧數冠軍,可卻無人能拿「數學諾貝爾」獎,差在哪了?
    在這35年期間,中國人所取得的世界數學奧林匹克競賽冠軍的次數佔比59%。理論上講,中國奧數冠軍,如此之多,也證明了中國數學是非常厲害的,可是有一個獎項,中國人卻始終拿不到,這就是被稱為數學界諾貝爾獎的菲爾茲獎。  菲爾茲獎,象徵著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