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紅之三十五:蓮葉羹好喝梅花絡難結
《石頭記》第三十五回「白玉釧親嘗蓮葉羹 黃金鶯巧結梅花絡」說寶玉想吃蓮葉羹,鳳姐命人做了,玉釧送羹、嘗羹,化解了對寶玉的怨恨;襲人請寶釵的丫環鶯兒來幫寶玉打裝紅汗巾的絡,邢夫人派人送水果,寶玉欲分一半給黛玉,黛玉來了,寶玉說:快請。
「金玉良緣」因襲人、鶯兒的加入得以鞏固,「木石情盟」中的賈母、鳳姐處於守勢,東府邗夫人等則求發展。殊不知,襲人請鶯兒打的絡竟是日後自己的嫁妝。
本章回有一極不合情理之事:寶玉挨打重傷,俯臥在榻,是家中醜事,作者怎麼竟然安排賈政門生傅試的兩個老媽子進見,並容她們去亂說閒話、搬弄是非?
上回黛玉立於花陰之下酸過回娘家的寶釵,又見李丸、迎春、探春、惜春,賈母搭著鳳姐兒的手,邢夫人、王夫人、周姨娘等都進怡紅院去了,想起有父母的好處,淚珠滿面。
黛玉回房,鸚哥便叫:雪雁,快掀帘子,姑娘來了。鸚哥長嘆一聲,念叨:儂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儂知是誰?試看春盡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寶釵從大觀園來至家中,因薛璠昨晚說些難聽的話,哭泣。薛姨媽勸她:我的兒,你要有個好歹,我指望那一個來!薛蟠說:好妹妹,恕我這一次罷!原是我昨天吃了酒,不知胡說了什麼。從今以後不再吃酒閒逛。
薛姨媽和寶釵也一同進大觀園來瞧寶玉,寶玉躺在榻上。薛姨媽問他可好些。寶玉忙欲欠身:不敢驚動姨娘、姐姐。薛姨娘問:你想什麼吃?寶玉道:那一回做的那小荷葉兒小蓮蓬兒的湯還好些。鳳姐笑道:口味不算高貴,只是太磨牙了。著人找模子。四副湯模是管金銀器皿的送了來。
鳳姐吩咐廚房裡立刻拿幾隻雞,另外添了東西,做出十來碗來。寶釵笑道:我留神看起來,鳳丫頭憑他怎麼巧,再巧不過老太太。賈母說:當日我像鳳哥兒這麼大,還來的呢。他比你姨娘強遠了。鳳兒嘴乖,怎麼怨得人疼他。不大說話的又有不大說話的可疼之處,嘴乖的也有一宗可嫌的,倒不如不說話的好。
賈母道:提起姊妹,我們家四個女孩兒算起,全不如寶丫頭。寶玉想讓賈母贊黛玉的,不想反贊起寶釵來。
襲人要寶玉煩寶玉鶯兒來打上幾根絡子。寶玉便道:寶姐姐,吃過飯叫鶯兒來,煩他打幾根絡子,可好?寶釵道:一會叫她來就是了。
荷葉湯做好了,王夫人令玉釧與寶玉送去。寶釵讓鶯兒一同去。玉釧令一個婆子將湯飯等物放在一個捧盒裡,端了跟著,到了怡紅院,玉釧接了過來,同鶯兒進入寶玉房中。寶玉見了玉釧,又是傷心又是慚愧。襲人拉了鶯兒出來,到那邊房裡去吃茶說話兒去了(說些拉幫結派的話吧)。
麝月等預備了碗、箸來伺候吃飯。寶玉問玉釧道:你母親身子好?玉釧滿臉怒色,正眼也不看寶玉。玉釧說道:那世裡造了來的業,這會子現世現報。教我那一個眼睛看得上!
有人來回話:傅二爺家的兩個嬤嬤來請安,來見二爺。傅試原是賈政的門生,歷年來都賴賈家的明勢得意,傅試有個妹子傅秋芳,也是個瓊閨秀玉,常聞人傳說才貌俱全,連忙命讓進來。
襲人攜了鶯兒進來問寶玉打什麼絡子。鶯兒道:裝什麼的絡子?寶玉道:汗巾子,大紅的。鶯兒道:大紅的須是黑絡子才好看的,或是石青的才壓的住顏色。寶玉道:也打一條桃紅,再打一條蔥綠。前兒你替三姑娘打的那花樣是什麼?鶯兒道:那是攢心梅花。寶玉道:就是那樣好。
寶玉一面看鶯兒打絡子,一面說閒話:寶姐姐也算疼你了。明兒寶姐姐出閣,少不的是你跟去了。鶯兒抿嘴一笑。寶玉笑道:我常常和襲人說,明兒不知那一個有福的消受你們主子奴。
寶釵來了,問鶯兒打什麼呢?說把那金線拿來,配著黑珠兒線,一根一根的拈上,打成絡子這才好看。
襲人端了兩碗菜走進來,說:剛才太太送了兩碗菜來,指名給我的,還不叫我過去磕頭。寶釵笑道:就不好意思了?明兒比這個更叫你不好意思的還有呢。
東府邢夫人遣人送了兩樣果子,問寶玉若走得動,叫明兒過來散散心,太太著實記掛著呢。寶玉叫秋紋把才邢夫人送的果子拿一半送與林姑娘去。秋紋剛欲去時,黛玉來了,寶玉忙叫:快請。
本回有俗語、唱詞。
「花胡哨」:指花言巧語,虛情假意的敷衍。
「幽僻處可有人行,點蒼苔白露泠泠」:幽僻的地方可有人來往?一片片的青苔上白露清冷,這句話出自:王實甫的《西廂記》
「佳人命薄」,諺語,意思是指美貌女子大都命不好。
「那世裡造了來的業,這會子現世現報」,泛指偽善、作惡者在今生今世必定得到報應。
「絡子」,是結的一種用法,用彩繩結成的小網袋,可以裝物。
本回也有不少成語、四字詞,我們來朗讀:
並不回頭,一徑去了,花花簇簇,不覺點頭,淚珠滿面,竹影參差,苔痕濃淡,籲嗟音韻,竹影映入,陰陰翠潤,幾簟生涼,無可釋悶,舊年備膳,十分歡喜,滿臉怒色,便覺沒趣,虛心下氣,變盡方法,問長問短,先雖不悅,怎麼喪謗,溫存和氣,三分喜色。
名勢得意,愚男蠢女,瓊閨秀玉,才貌俱全,自未親睹,遐思遙愛,十分誠敬,幾分姿色,聰明過人,豪門貴族,輕意許人,嫌他窮酸,根基淺薄,自哭自笑,星星月亮,長籲短嘆,咭咭噥噥,喜之不盡,話內有因,輕嘴薄舌。
本文待續,歡迎批評。
參考資料:《脂硯齋重評石頭記》;蔣勳細說《紅樓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