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生命的到來對於一個家庭來說都是一份喜悅,一份希望。就猶如行駛在茫茫人生道路之上,突然有了寄託,多了一份責任。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表姐相信在這個世界上絕大多數的父母對於孩子都是滿含慈愛的,都是燃燒自己的歲月為孩子成長的道路出謀劃策......
從孩子降生就開始思考怎樣才能讓自己的孩子擁有最優質的生活,怎樣才能夠讓孩子擁有最好的教育。
然而關於教育問題,實在是令人大為頭痛!很多家長不知道該怎麼樣去教育自己的孩子!
教育分為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二者相輔相成。有效的進行二者的教育才能對孩子的成長起到關鍵性的作用。
然而這裡面的誤區實在太多,其中最顯著的就是羞恥教育,今天表姐就和大家聊一聊什麼是羞恥教育!
花季女孩深夜被校長毆打,寫「性檢討書」
13歲的女孩小娟是一名初三的學生,和很多普通的學生一樣,小娟面臨著人生的第一次重大的選擇就是中考,然而就是在這樣學習緊張的時間,小娟遇到了她這一生都無法忘卻的事情。
身為學生的她被校長深夜喊進辦公室毆打,並強迫其寫下性行為檢討書。
究竟事情的經過是怎樣的?跟著表姐咱們往下看!
事情發生在今年11月30日晚11點左右,校長以早戀為由,將小娟喊到了辦公室。然後就開始打她,問她是不是早戀。
被一番毆打之後,校長又強迫小娟檢討承認與男孩子發生過性關係。
這是怎樣的一番謎之操作,難道懷疑早戀不應該第一時間和家長溝通嗎?學生出現問題,難道一定要武力解決,這簡直就是現實版的屈打成招啊!
事後,小娟的家人發現其渾身多處淤青、頭部有外傷。
家屬提供的一份檢查報告顯示:小娟頭部外傷,外傷性耳鳴,全身多處挫傷。
後來小娟向家人講述了發生在自己身上的遭遇,小娟的哥哥在第一時間詢問了其中一個男孩得到的結果是:平時只是會有四五個男孩子在晚上跑到女生宿舍裡聊天,玩遊戲。
12月3日家人帶小娟去臨縣人民醫院做了檢查。他提供的病歷顯示,小娟檢查結果為「未婚未產,處女膜像完整」。
這說明什麼?這表明校長做的這一切的根本理由就不存在!
小娟的哥哥也表示:
「我們承認幾個孩子青春期懵懂,可是後來妹妹的醫療鑑定可以證明,孩子們並沒有做過那些事情,我們無法想像她是被如何逼迫寫下發生過性行為的檢討。」
小娟的母親更是十分痛心,小娟的母親反映,校長是個變態,恨不得殺了他,保護不了孩子讓她很痛心。
事情發酵之後網友們也是群情激憤。
對此表姐想說一句:這不是教育,而是反教育。
當前,對個別學生早戀現象,有的教育者管教方式動輒過激,如抓典型嚴懲被懷疑有早戀行為的學生,對其進行廣泛通報,有的甚至把男女同學的正常交往也歸為早戀。
但這樣的管教往往只能是適得其反,既不尊重學生隱私,也會扭曲學生的人格發展。我們將這種教育稱為羞恥教育!
羞恥性教育釀成的悲劇
童話大王鄭淵潔曾經說過:
「想要摧毀一個孩子,就當眾出他的醜,當著外人的面損他、貶他,讓他無地自容。」
羞恥教育不僅僅存在於學校,更廣泛存在於家庭之中,不僅僅體現在孩子身上,在大人身上也是有所體現。
表姐曾經看到過這樣一則微博。
一個孩子因感冒引起肺炎住院了。寶寶半個月沒有出院,媽媽就跳樓了!
逼迫寶媽跳樓的不是孩子的病而是家人們的抱怨和指責。
從住院那天起,爺爺奶奶包括孩子爸爸都責怪寶媽沒有照顧好孩子。
有人去探望孩子時,家人還當著眾人的面指責寶媽。甚至用惡毒的語言詛咒她怎麼不生病、不去死,視頻探視孩子時也不允許寶媽一起看,寶媽羞愧之下留下一封遺書跳了樓。
她在遺書上寫道:
我知道是我的錯,沒有照顧好孩子,讓孩子受這麼多罪。
孩子出生後,這是第三次生病了,我不是個稱職的媽媽。
你爸爸說得對,我應該去死,現在孩子度過危險期了,我也可以以死謝罪了。
媽媽只是很捨不得你,寶貝,請你記住,媽媽永遠愛你!
這位母親就是死在了羞恥之下。成年人都無法承受更何況是心智不成熟的孩童了。
2017年1月22日深夜,邁阿密14歲女孩Nakia在社交媒體上直播自殺,直播持續了近兩個多小時,大多數人都在苦口婆心地勸她。然而,極其令人震驚的是,女孩的親生母親Caze居然評論羞辱女兒:
「你是有多動症吧,真是蠢得要命。你可以一直喊『狼來了』,然後去死,然後被人們埋了,因為你是個根本不聽父母話的惹事精,總做些奪人眼球的事,根本不把精力用在讀書上。」
罵完之後,這位母親壓根兒就沒當回事兒,以為她不過是在譁眾取寵,玩夠了就會歇息了。萬萬沒想到,女兒竟是認真的!
凌晨三點,Nakia在養父母家裡的浴室裡,用圍巾上吊自殺了。
這個小女孩就這樣離開了人世,留下的只是無比自責的母親。
還有重慶有個11歲的小男孩,被老師投訴不好好完成作業,媽媽去放學接他的時候很生氣,一直在批評他。
後來母子倆在公交車上又鬧不愉快,面對兒子頂嘴,媽媽一怒之下,把孩子的衣服褲子都扒掉,全身只剩下一條褲頭和一雙襪子。
當時這位媽媽還氣得下車走了,留下」光溜溜「的孩子面對乘客的指指點點。
最後,小男孩就這樣不知所措地坐到了終點站,通過民眾報警才回到的家。
母親可否想過,這會給孩子留下多大的心理陰影......
還有曾經流傳過一段視頻一位父親在女兒刷牙的時候,上前不斷打女兒的臉,女兒撕心裂肺地哭喊。
這位父親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解釋,班主任發語音說女兒上課做小動作,雙方溝通時,老師希望他能盡到做父親的義務,多教育孩子。
他問女兒事情經過,女兒說並沒有做小動作,只是彎腰撿東西。他認為女兒撒了謊,又想到班主任的話,越想越氣,便打了女兒,並拍下視頻發到班級群,向老師證明管了孩子。
在類似的事情中有人總結過一個現象,家長和教師非常享受罵孩子的過程,不管孩子有錯沒錯,大錯小錯,先罵個夠,罵到爽,孩子要是反抗,就打,打到服。
但是,作為父母和教師的你是否意識到,羞辱教育的背後,潛藏著父母和教師強烈的權力欲望。
可以管教,拒絕羞辱
可以管教,但是拒絕羞辱。
管教對事,羞辱對人。羞辱式批評,常常走入極端的全盤否定。
管教的目的是糾錯,羞辱的目的是貶低。
管教針對的是學生,羞辱往往包裹著老師和父母自己的想像
在節目《少年說》中,一位高一女孩走上勇氣臺,請求媽媽能夠「關起門來教育」她,不要在外人面前一點就炸。
但媽媽卻對女兒提出的請求不予理會,反而質問起女兒:在外面,是你的面子重要,還是媽媽的面子重要呢?
表現出來就是這個道理。
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
「兒童的尊嚴是人類心靈裡最敏感的角落,保護兒童的自尊心就是保護兒童的潛在力量。」
聰明的家長,都會維護孩子的尊嚴。
教育的本質是愛,懲罰的初心本是幫助孩子更好地成長。
希望家長和教師能夠用合理的方式進行教育,讓孩子能夠在愛裡健康成長。
對此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