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跑友如何面對「撞牆」

2021-01-16 網易

  

  

  11月29日,跑者們的狂歡盛宴!有人PB,就自然有人失意,失意大都是在過程中跑崩或遭遇變數,我們將這種統稱為「撞牆」。

  「撞牆」這個詞,對於參加過全程馬拉松的跑友來說,再熟悉不過了。許多大眾馬拉松跑友跑到30~35公裡時,會階段性地出現胸悶、呼吸困難、四肢無力、頭暈噁心、速度下降、抽筋等不適現象。通常,我們稱之為「撞牆」現象,在運動生理學上所指的是運動「極點」現象。

  「極點」現象,幾乎存在於任何競技類體育比賽,即便世界上最優秀的中長跑運動員在比賽中也經常會遇到「極點」現象。

  2019年柏林馬拉松,現男子5000米、10000米世界紀錄保持者貝克勒就在30公裡處遇到「極點」,跌出第一集團。當比賽進行到37公裡時,度過「極點」的貝克勒反超同胞勒格塞,以馬拉松世界歷史第二好成績(2小時01分41秒)奪得冠軍。

  「極點」產生原因

  

  運動極點的產生是由於內臟器官的活動趕不上肌肉活動的需要,造成氧供應不足,大量乳酸之類物質的堆積,這些化學物質會引起呼吸、心率急劇增加、血壓升高、最終會導致呼吸循環系統失調。

  這些失調的刺激傳入大腦皮質,使運動中樞受到抑制,人體的技術動作會變慢而無力,爆發力、速度以及身體協調性都將持續下降。

  「極點」出現時間


  出現「極點」的時間與運動員運動水平、競技狀態、比賽節奏控制等多個方面因素有關。相對而言。運動能力越強的運動員出現「極點」的概率越低,「極點」來臨的時間也遲,而且順利度過「極點」的概率也高,35公裡左右是專業馬拉松運動員出現「極點」概率較多的時間點。

  相反,運動能力越薄弱的運動員出現「極點」的時間越早,時間也長,而且症狀也比較重(甚至不能繼續比賽),30公裡左右是大眾馬拉松跑友出現「極點」概率較多的時間點。

  「極點」應對策略

  

  01 消除心理障礙

  「極點」是一種正常的運動生理現象,在任何競技類項目比賽中都會出現。例如:足球運動員80分鐘以後,開始頻繁抽筋現象;400米運動員350米後,技術動作僵硬等現象,都是因為運動員體能嚴重透支,造成身體處於或接近「極點」的表現。

  所以,一旦出現「極點」,我們要積極樂觀面對,果斷採取應對策略,而不是消極、浮躁地立刻選擇放棄比賽。

  02 合理評估運動能力

  根據實際訓練水平採取比賽目標配速容易跑出佳績。相反,如果比賽中過於「激進」,會過早地消耗掉身體能量儲備,導致「極點」現象來的太早,從而影響比賽成績。

  2019年柏林馬拉松,狀態爆棚的董國建、彭建華如果前半程能把速度控制在63分30秒左右(實際前半程成績:62分34秒),董國建完全具備打開「208」的可能,彭建華可能在那一場就打開「209」了。

  

  03 不能停止運動

  馬拉松是一個超長距離耐力項目,運動員後程的奔跑過程基本處於一個機械運動狀態,一旦停下來,就很難再跑起來。

  所以,當運動員出現「極點」現象時,要注意調整呼吸頻率和增進呼吸深度,果斷降低配速,但絕不能完全停止跑步。這些都有助於運動員快速度過「極點」現象,或縮短它的持續時間,為再次回歸正常配速做準備。

  04 加強意志品質

  受體能下降的影響,運動員出現「極點」前,心情會比較浮躁、消極,甚至想放棄比賽。如果身體沒有其他非常不適(頭暈噁心、眼前發黑)的症狀,這時候可以咬咬牙堅持一會,隨著機能的調節及內臟器官機能的改善,氧供應增加,乳酸的慢慢清除,植物性神經中樞的惰性得到克服。

  「極點」出現的現象及症狀就會逐漸消失,生理過程將出現新的平衡。這種現象在運動生理學上稱為「第二次呼吸」。

  

  總之,對於大眾馬拉松跑友而言,克服比賽中「極點」現象需要做好以下五點:

  1、保持科學、系統訓練模式,當訓練水平達到比賽要求,方可參賽;

  2、根據自己實際的訓練水平,合理制定比賽目標配速,不能過於「激進」;

  3、前程和半程誤差控制在3分鐘內,全程儘可能保持勻速跑節奏;

  4、注重賽前準備工作細節(裝備、飲食等),比賽中放鬆心態、積極應對比賽中遇到的困難;

  5、按照賽前補給部署,途中、賽後要及時補水、補糖。

  本文為98跑原創

  文章屬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違者必究!

  特步跑步

  傳遞奔跑的力量

  精選文章,點擊閱讀:

  文末留言分享:

  你在比賽中「撞牆」的感受!

  我們將從所有互動粉絲中選取 3 位

  每人贈送 特步跑步裝備 一件

  

  互動截止日期:2020年12月15日12時

  跑的再多,永遠不夠

  想要了解

  更多跑步乾貨文章

  一切盡在9 8 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馬拉松中的「撞牆」是什麼意思?該如何應對?
    很多跑友跑馬拉松的時候,都會聽到一個詞,叫「撞牆」。那麼什麼是馬拉松「撞牆」呢?撞牆:一般指馬拉松比賽中,在後半段30公裡左右會出現的肌肉抽筋、僵硬、體能下降、呼吸急促的現象。相信很多跑過馬拉松的跑友都親身體驗過,就是那種一步也跑不動了,實在不想跑了的感覺,甚至腿腳都不聽自己使喚了,腦海裡反覆出現想要退賽的念頭。為什麼會出現「撞牆」呢?目前科學上還沒有根本性的判定,但一般情況下無非下面幾種情況。
  • 跑馬拉松30公裡就撞牆?我要把這牆撞得粉碎
    資深老鳥跑者們紛紛準備重披戰袍,回歸跑道、山野中,還有許多新手跑友們,也在籌備著自己的第一個馬拉松之旅。 什麼是真正的撞牆? 在公眾號後臺也有首馬的跑友向我們提出了疑問。 「本人第一次跑馬拉松,不是說30公裡左右才會撞牆嗎,為什麼我跑到13公裡就明顯疲憊掉速感覺到撞牆了呢?隨後就只能跑跑停停了。」
  • 馬拉松如何避免最後「撞牆」
    撞牆是指本來跑得好好的,突然狀態不濟,沒有勁,抬不動腳,完全不想跑的感覺。不光長距離的馬拉松跑步容易有撞牆的現象,短距離跑步也會發生。當我們撞牆後,會有肌肉僵硬,邁不動腳,呼吸頻率增加等症狀。其實撞牆的感覺很容易體驗,我們可以全力去跑100米,也許沒跑完就沒勁了,如能跑完,繼續別停,很快我們就會跑不動,然後我們會發現即使速度急劇減慢也無濟於事。通過努力訓練,我們可以避免跑步中撞牆。長距離跑步和速度訓練將更好提升我們的耐力能力,讓我們的肌肉勝任更高的負荷,順利讓我們通過終點線。一句話:要多練,要更辛苦地訓練。
  • 如何避免馬拉松後程總是掉速跑崩?
    對於很多跑過馬拉松的跑友來說,都曾經歷過在比賽中後程跑不動的現象。所謂跑不動,不是心肺跟不上,而是腿腳似乎不太聽使喚,邁不動腿,有心無力的感覺,就是人們俗稱的「撞牆」。全馬比賽一般發生在30-35公裡左右,半馬比賽一般發生在15-18公裡左右。
  • 【每日問答】重量訓練也會「撞牆」?請學會周期訓練
    肌力方面,每個人出發點會有差別(天生、後天因素),有些人天生腿很有力,只是沒學過正確深蹲技巧,一旦開始鍛鍊開發潛能,可能都可以有驚人的進步速度。不過總有一天進步速度會慢下來,趨勢開始有上有下,甚至完全停滯。這就是在重量訓練中所說的,「撞牆」!
  • 如何避免在馬拉松比賽中撞牆的 6 個技巧!
    撞牆發生在20英裡標記附近,它是當一個跑步者的糖原(儲存的能量)在肌肉內耗盡點。迫使跑步者放慢速度,有時步行。 與普遍的看法相反,有可能避免撞牆。以下是在馬拉松比賽中如何避免撞牆的一些提示。 每周長跑
  • 學員秀「穿牆術」,開12萬大眾捷達撞牆,牆體被撞穿,車子受損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這,在這裡每天都會有不同的內容,最新鮮、最熱門的汽車事件都會在此呈現,而本期的熱門內容便是:學員秀「穿牆術」,開12萬大眾捷達撞牆,牆體被撞穿,車子受損前言:很多人都知道在路上駕駛車輛的時候,你需要有一本駕駛者,而這個證件就需要你去駕校考出來,比如這臺大眾捷達
  • 都是算計 首跑馬拉松容易被忽視的細節
    對於沒有參加過馬拉松的跑友來說,如何才能順利完成自己的第一個全馬比賽,這中間要做的功課可真不少。網上關於首馬賽前訓練、飲食、裝備的經驗文章有很多,今天這篇文章我想說說首馬中那些容易被忽視的細節。(沒有溼海綿的話可直接用飲用水降溫)  需要注意的是,補給站才是馬拉松最危險的地段,尤其是飲水、飲料補給站的地面十分溼滑,在這裡摔倒過、撞倒過人的跑友可真不少。如果你決定要在這個補給站進行補給,請一定要放慢速度,補給完後再提速,同時注意身邊跑友的情況來防止意外發生。
  • 走出榮耀|馬拉松:今天你「撞牆了嗎?」
    走出榮耀|馬拉松:今天你「撞牆了嗎?」但每個人又不得不面對它。最可怕的是,你永遠不可能知道,那堵無形的牆,在哪個地方等著你。直到你撞上它,然後眼看著終點越來越遠。在紀錄片《走出榮耀:馬拉松》中,大神程子昂是第一個 「撞牆」的。他是六人中唯一一個曾經跑進三小時的跑者。他的牆出乎所有人意料。
  • 馬拉松比賽怎樣避免後程跑崩掉:對於撞牆的深度科學分析
    相當比例的大眾跑者在比賽後半程出現明顯體力透支、筋疲力盡、運動能力急劇下降的情況,這種情況俗稱撞牆,那種有心殺敵無力回天的無助感,甚至讓跑者懷疑人生。為什麼會發生撞牆,撞牆可以有效避免嗎?今天我們就從運動科學角度深入分析一下撞牆。
  • 3個小時16萬人參賽,2020年咕咚城市大滿貫線上跑太火熱了!
    · 如何實現5公裡PB成功呢?  鯨魚教練:作為跑步新手,如果能不間斷跑完5公裡,就意味著具備了30分鐘中強度耐力運動的能力。那如何才能提升5公裡的成績呢?  · 如何應對撞牆期?  鯨魚教練:絕大多數跑業餘選手其實對撞牆肯定不陌生,幾乎都會撞牆,只是撞得早撞得晚,撞得重和撞得輕的區別。
  • 乘風破浪的許飛姐姐愛跑馬拉松!她的成績最高達到了大眾二級
    2020年06月26日播出的第三期,許飛姐姐就在表演後自我介紹,說自己是一個愛跑馬拉松的人。許飛說自己喜歡跑馬拉松,她的成績如何呢?這份成績的含金量如何?距六大滿貫官方剛剛發布的信息,截止到2019年東京馬拉松之後,全球共有4989位跑者完成六大滿貫,其中包括中國籍跑者247人。許飛就是247分之一。這樣的履歷放在專業的跑步圈,也不一定落下風。那麼許飛的速度又在什麼水平呢?
  • 如何看待內蒙古男子派出所撞牆死?
    家屬在第一時間收看了全程監控視頻:期間不存在毆打。但是第一次撞牆,民警(或輔警)在場卻未引起重視。第一次撞牆,先是用手支撐牆,然後頭再跟牆面接觸,警察也許識破了其計謀沒有搭理他,醉漢便又用力假裝要撞牆,但也是先用雙手去支撐牆面,然後頭再去跟牆面接觸。一心想死的人用頭去撞牆之前一般不會用雙手去撐牆。醉漢的做法,違反常理。只有一個原因:假戲真做了!
  • 喜歡穿支撐褲的跑友越來越多,什麼原因?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跑友喜歡穿支撐褲? 我們在跑步中反覆使用的髖關節、膝關節、臀部肌肉群、大小腿肌肉群、肌肉外覆的筋膜,都能被馬孔多支撐褲很好地保護到。 這,就是它大受歡迎的原因。
  • 成都細節 給跑友一場熱血沸騰的安心馬拉松
    來源:成都商報圖集 萬餘名跑友匯集成都成都細節 給跑友一場熱血沸騰的安心馬拉松>「成馬」跑出一座充滿自信、活力迸發的新興城市 資料圖片11月29日凌晨,成都金沙遺址,來自全國各地的1萬餘名跑友匯集在此,熱身、鼓勁、蓄勢待發。
  • 撞牆功
    一、概說 撞牆功又名靠山功,也叫虎背功。當上半身往前傾,倘不刻意出力即能自然離開牆面,表示離牆距離適中,如須用點力才能離開牆面,則表示距離稍遠,須再靠近些。 2、落胯:稍下落即可,膝蓋不必彎太低,全身放鬆,上體保持正直。 3、撞牆: (1)臀部以上身軀以一個平面往後平靠,要出乎自然向後躺,不可刻意出力往後仰靠,而雙手自然擺蕩。追求功夫上身者可雙臂抱球(撞牆時抱球,離牆時垂臂)。
  • 從沒跑過馬拉松,如何挑戰第一次?這些準備工作一定要做好!
    其實對於很多跑友們來說,完成一場馬拉松是一件非常嚮往的事情。這是一次對自己的跳戰,也是對自己長期努力的肯定。有的人信心滿滿,為此厲兵秣馬,法特萊克和LSD輪番訓練;有的人跑量不少,但是從來沒試過40公裡的跳戰而感到惴惴不安。
  • 一女跑友戴降噪耳機晨跑,不幸被大樹壓倒身亡
    新加坡一女子戴降噪耳機晨跑,不幸被倒下的大樹壓倒身亡據東南亞媒體近期報導,新加坡一名38歲女子在一處公園晨跑時,由於戴著耳機,未能及時關注周圍環境,不幸被一棵突然倒下的大樹壓倒身亡。據公園專員表示,該樹是一株20年的南洋杉,高20多米,不知何故,當天突然倒地,造成一起意外傷亡事故。
  • 2019南京馬拉松,後半程跑崩,這就是我的教訓
    11月10日上午7:30分,2019南京馬國際馬拉松賽在南京奧體中心開跑。作為一名馬拉松大眾精英選手,我被分在A區出發。由於不在最佳狀態,賽前制定的計劃是以3小時10分的成績完賽,平均配速4′30″。當天南京的天氣很好,氣溫也不高。
  • 馬拉松延期容易,跑友想退費難!
    當然,還有一種情況,上半年宣布延期的賽事,到了下半年一直遲遲沒有消息,跑友繳納的報名費被拖欠,想退費卻申訴無門。2月中旬,鄭開馬拉松組委會發布公告,宣布原定於3月29日開跑的賽事將延期舉辦,無法參賽的選手將在確定新的舉辦日期後,進行退款,然而,這一等就是9個月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