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拉松如何避免最後「撞牆」

2020-12-24 跑步的腳跟

撞牆是指本來跑得好好的,突然狀態不濟,沒有勁,抬不動腳,完全不想跑的感覺。不光長距離的馬拉松跑步容易有撞牆的現象,短距離跑步也會發生。當我們撞牆後,會有肌肉僵硬,邁不動腳,呼吸頻率增加等症狀。其實撞牆的感覺很容易體驗,我們可以全力去跑100米,也許沒跑完就沒勁了,如能跑完,繼續別停,很快我們就會跑不動,然後我們會發現即使速度急劇減慢也無濟於事。

通過努力訓練,我們可以避免跑步中撞牆。長距離跑步和速度訓練將更好提升我們的耐力能力,讓我們的肌肉勝任更高的負荷,順利讓我們通過終點線。一句話:要多練,要更辛苦地訓練。

保守的比賽策略。對一些剛開始跑馬拉松的大眾選手,大概率出現的情況是:比賽時很興奮,賽程前半都還順利,能一直跑,也許還跑得很快,越往後越難,走走停停,甚至連走都累得不行。這種情況有可能是訓練不足,更有可能是配速策略不合理。

稍慢的配速可以幫我們節省更多能量。我們需要從一開始就要刻意慢下來節省能量,這些前面節省的能量會在最後發揮出來,如果我們開始的時候用力過猛,通常我們很容易遇到撞牆的懲罰。

提高有氧閥值。提高我們的有氧閥值,這樣我們可以訓練自己處理代謝廢物的堆積,而不會減慢速度。增加速度訓練的重複次數,可以更好地打開(提高)我們的有氧閥值。馬拉松這樣的項目,分組跑2km的速度訓練最為合適,能力弱者,可以跑5次,能力強的選手可以增加到最多跑14次。

節奏跑訓練。節奏跑是在我們訓練能力下,能完賽的一個極限速度,我們會跑得很辛苦,但能堅持完賽,這是最理想的比賽發揮。平常訓練時,要努力尋找自己的節奏跑配速。比賽時,為了讓身體有一個適應過度期,前面3~5km要略微跑得慢一些,不用擔心,這些速度上的損失,將會換回來整體更快的完賽時間。

tip:有調查數據顯示,那些初次跑馬拉松的大眾選手,從一開始就跑-走-跑方法,比那些一開始就打算全程跑完的選手們平均要快13分鐘。

相關焦點

  • 如何避免在馬拉松比賽中撞牆的 6 個技巧!
    歡迎關注 如果你正在訓練馬拉松,你可能聽說過可怕的"牆"。 撞牆發生在20英裡標記附近,它是當一個跑步者的糖原(儲存的能量)在肌肉內耗盡點。迫使跑步者放慢速度,有時步行。 與普遍的看法相反,有可能避免撞牆。
  • 馬拉松中的「撞牆」是什麼意思?該如何應對?
    很多跑友跑馬拉松的時候,都會聽到一個詞,叫「撞牆」。那麼什麼是馬拉松「撞牆」呢?撞牆:一般指馬拉松比賽中,在後半段30公裡左右會出現的肌肉抽筋、僵硬、體能下降、呼吸急促的現象。面對「撞牆」,該如何應對?1、賽前補糖在參加馬拉松賽前一周,飲食上就要做調整,以碳水化合物為主,比如麵條,米飯等,增加糖原的儲備量。
  • 馬拉松比賽怎樣避免後程跑崩掉:對於撞牆的深度科學分析
    馬拉松是一項超長時間的極限耐力運動,對於人體的心肺系統、肌肉骨骼系統、神經系統等都提出了極為嚴苛的要求。相當比例的大眾跑者在比賽後半程出現明顯體力透支、筋疲力盡、運動能力急劇下降的情況,這種情況俗稱撞牆,那種有心殺敵無力回天的無助感,甚至讓跑者懷疑人生。為什麼會發生撞牆,撞牆可以有效避免嗎?
  • 如何避免馬拉松後程總是掉速跑崩?
    對於很多跑過馬拉松的跑友來說,都曾經歷過在比賽中後程跑不動的現象。所謂跑不動,不是心肺跟不上,而是腿腳似乎不太聽使喚,邁不動腿,有心無力的感覺,就是人們俗稱的「撞牆」。全馬比賽一般發生在30-35公裡左右,半馬比賽一般發生在15-18公裡左右。
  • 跑馬拉松30公裡就撞牆?我要把這牆撞得粉碎
    什麼是真正的撞牆? 在公眾號後臺也有首馬的跑友向我們提出了疑問。 「本人第一次跑馬拉松,不是說30公裡左右才會撞牆嗎,為什麼我跑到13公裡就明顯疲憊掉速感覺到撞牆了呢?隨後就只能跑跑停停了。」
  • 走出榮耀|馬拉松:今天你「撞牆了嗎?」
    走出榮耀|馬拉松:今天你「撞牆了嗎?」在紀錄片《走出榮耀:馬拉松》中,大神程子昂是第一個 「撞牆」的。他是六人中唯一一個曾經跑進三小時的跑者。他的牆出乎所有人意料。大神「撞牆」不久,獨自堅持的王立鵬也報告說,自己「撞牆」了。不過事後,程子昂認定這是「假性撞牆」。
  • 大眾跑友如何面對「撞牆」
    有人PB,就自然有人失意,失意大都是在過程中跑崩或遭遇變數,我們將這種統稱為「撞牆」。  「撞牆」這個詞,對於參加過全程馬拉松的跑友來說,再熟悉不過了。許多大眾馬拉松跑友跑到30~35公裡時,會階段性地出現胸悶、呼吸困難、四肢無力、頭暈噁心、速度下降、抽筋等不適現象。通常,我們稱之為「撞牆」現象,在運動生理學上所指的是運動「極點」現象。
  • 用「餓肚子跑法」衝破馬拉松撞牆期?
    相信很多馬拉松跑者或是其他耐力運動員都有經歷過「撞牆」,但其實我們能夠在平常的訓練中運用一點技巧,讓這種痛苦的經驗遠離我們。 當我們吃下碳水化合物食品,它們在身體內會被轉化成肝醣來儲存,在運動時被當作燃料來使用,但身體能夠儲存的肝醣量十分有限,當經過一段時間的運動後肝醣的存量會越來越低,此時身體會轉而燃燒脂肪來提供能量,不過燃燒脂肪來提供能量的效率會比燃燒肝醣來得低,所以如果從燃燒肝醣轉移到燃燒脂肪的這個過程不夠順暢的話,「撞牆
  • 韓國電影《馬拉松》︱馬拉松是一場「人生」
    這部電影講述的是一個自閉症的尹草原如何實現參加馬拉松的願望的故事。
  • 都是算計 首跑馬拉松容易被忽視的細節
    短短十天時間內,天津國際馬拉松、北京國際馬拉松已經落下帷幕,一年中的跑馬旺季到來了。對於沒有參加過馬拉松的跑友來說,如何才能順利完成自己的第一個全馬比賽,這中間要做的功課可真不少。網上關於首馬賽前訓練、飲食、裝備的經驗文章有很多,今天這篇文章我想說說首馬中那些容易被忽視的細節。
  • 跑馬拉松要注意什麼?馬拉松賽前到完賽指南來了,讓你安全完賽!
    最近馬拉松賽事扎堆,每個周末都有賽事可以跑,就比如這周末的廣馬,你有去參加嗎?今天我們就從賽前、賽中以及賽後這三方面詳細的聊一聊如何順利的完成一場馬拉松。賽前篇:1、領取裝備。在一場馬拉松開始之前,都會有兩到三天的時間來領取裝備。而在賽前一天領取裝備的人會比較多,所以如果你是當地的跑者,儘量在前兩天把裝備領了,免得在最後一天人擠人。在領裝備的時候,一定要查一下物料是否齊全,號碼簿、晶片的信息是否和本人一致,如果有出入的話,要及時聯繫工作人員。
  • 金剛簡:戰全程馬拉松,感悟多彩人生
    很多人跑全程馬拉松,後面5公裡會出現撞牆期,有的人咬咬牙堅持完成了,有的人出現傷痛直接放棄了。這一次我完全沒有所謂的撞牆期,最多是膝蓋兩邊有一點點疲憊。我認為出現撞牆期就是因為平時的跑量不夠,能量補給不足,導致自己的身體不能適應長時間的跑步。
  • 普通人與專業馬拉松運動員間的差距
    跑馬已經慢慢融入普通人的生活中,各個城市都在爭相舉辦馬拉松比賽,無論是出於任何目的,你不得不承認馬拉松已經漸漸走下神壇,是普通百姓觸手可得的了。生理上,天生的馬拉松選手往往具有高比例慢速肌纖維(紅肌纖維)2 專業馬拉松運動員有著優秀的糖原儲存能力。馬拉松選手經常提到「撞牆」,就是因為體內儲備的糖原耗盡。假設人是一輛油電混合的汽車,那油和電對應的就是脂肪和糖原。糖原的轉換效率比脂肪要高出很多,所以運動強度增大後,糖原所佔的功能比例會快速提高。
  • 【每日問答】重量訓練也會「撞牆」?請學會周期訓練
    肌力方面,每個人出發點會有差別(天生、後天因素),有些人天生腿很有力,只是沒學過正確深蹲技巧,一旦開始鍛鍊開發潛能,可能都可以有驚人的進步速度。不過總有一天進步速度會慢下來,趨勢開始有上有下,甚至完全停滯。這就是在重量訓練中所說的,「撞牆」!
  • 從沒跑過馬拉松,如何挑戰第一次?這些準備工作一定要做好!
    馬拉松是一場對體力和意志的極大考驗,想輕輕鬆鬆地完成是不可能的。今天我要說的,就是面對跳戰,我們要如何才能做到更充分的準備。 這樣的訓練是不可能支撐完一場完整的馬拉松的,甚至連區間接力賽的要求都達不到。 想要在關門時間裡完成一場馬拉松,長距離的訓練是必不可少的。
  • 馬拉松比賽中,經常聽到「跑崩了」是什麼意思呢?
    馬拉松從實行全民參與以來,每年的報名人數簡直就是翻倍增長,2018年的上海國際馬拉松報名人數達到了137965人,而參賽規模只有30000人,這樣的數字背後也反映了越來越多的人因為熱愛跑步而加入到馬拉松大軍中來,但是很多的業餘跑者因為平時的訓練量不夠,肌肉力量跟不上,尤其是沒有跑步經驗的新人,
  • 如何看待內蒙古男子派出所撞牆死?
    作者:徐雪芬律師首發公眾號:女律師札記  為了避免受打擊後失聯家屬在第一時間收看了全程監控視頻:期間不存在毆打。但是第一次撞牆,民警(或輔警)在場卻未引起重視。第一次撞牆,先是用手支撐牆,然後頭再跟牆面接觸,警察也許識破了其計謀沒有搭理他,醉漢便又用力假裝要撞牆,但也是先用雙手去支撐牆面,然後頭再去跟牆面接觸。一心想死的人用頭去撞牆之前一般不會用雙手去撐牆。醉漢的做法,違反常理。只有一個原因:假戲真做了!
  • 一場42.195公裡的約會:我的2020上海馬拉松記錄
    2018年第三次參加上馬遇到天氣降溫加上下雨,右膝蓋有問題,加上一周前的杭州馬拉松體力過度消耗,最後15公裡只能走下來,印象中除了冷就是冷,成績也是PW(個人最差成績)4個小時50分鐘,跑完以後感冒一場。
  • 新手如何備戰馬拉松更加科學
    馬拉松多少公裡?42.195公裡!半程馬拉松多少公裡?21.0975公裡!第一前期準備1.你是否適合跑步?是否有心腦血管相關的疾病?關節、韌帶、肌肉有沒有傷?在開始訓練前,要檢查一下我們身體各個部分的零件是否準備好了,否則頻繁的訓練和高強度的比賽會加重身體的2.裝備選購一套很好的裝備,對於我們跑馬拉松特別重要。
  • 柏林馬拉松 他的最後一次賽跑
    而對於跑者們來說,這個詞大概是六大滿貫之一的柏林馬拉松。在這條平凡的賽道上,還有著一部不平凡的電影《他的最後一次賽跑》。故事並不複雜,一句話劇透就是——曾經的奧運會馬拉松冠軍在上了年紀後參加柏林馬拉松並且成功跑完全程。但這卻是一部相當戳淚點的勵志電影,讓人忍不住在這個周末的2016柏林馬拉松前向大家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