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拉松從實行全民參與以來,每年的報名人數簡直就是翻倍增長,2018年的上海國際馬拉松報名人數達到了137965人,而參賽規模只有30000人,這樣的數字背後也反映了越來越多的人因為熱愛跑步而加入到馬拉松大軍中來,但是很多的業餘跑者因為平時的訓練量不夠,肌肉力量跟不上,尤其是沒有跑步經驗的新人,會在比賽後半段出現精疲力盡,體力透支的情況。
這種情況我們在跑圈裡一般就會被稱為「跑崩了」,或者說叫「撞牆」,也算是跑圈裡的一種黑話吧,就比如我們經常聽到的一些跑步術語一樣,什麼「PB」、「LSD」等等這些術語。
跑崩了其實對身體並沒有什麼好處,這種感覺會很痛苦,只有你自己親自體會可才會明白,真正意義上來說比出現「撞牆」還要痛苦,當然每個人的感覺不一樣,小編第一次跑崩的時候就是感覺兩條腿抽筋只能走,實屬難受啊。
什麼原因最容易導致「跑崩」呢?
1、天氣原因
氣溫過高,跑者們就很容易出現脫水、抽筋的症狀,就比如2018年的廈門馬拉松很多的高手都出現跑崩了,一般跑馬拉松最好的溫度6度到10度,是最便於跑者出成績的。
2、環境原因
有些馬拉松賽道可謂上下坡太多,讓選手們沒辦法及時的控制好自己的配速,這種情況跑到後半段最容易消耗力氣,導致跑崩掉。
3、身體原因
正常來說,跑崩了是因為你平時的訓練太少了,肌肉力量更不上,導致抽筋。還有的就是速度沒有控制好,前半程跑得太猛,後半場自然就沒力氣了。建議跑馬拉松之前做個訓練計劃,最好跑前一周拉個LSD。
如何防止「跑崩」呢?
1、賽前一定要加強訓練,要有計劃,有準備的去參賽。一般來說,全馬比賽的備賽期是6個月左右,雖然周期有點長,但是至少你要在前半個月進行訓練了,萬萬不可啥也不準備就去跑全馬,月跑量至少要達到200公裡左右,跑量的累積才是跑全馬後半程的一個紮實基礎。
2、賽前的補水和沿途的補給一定要及時,如果感覺嘴比較幹了,就意味著你現在已經出現脫水了,在補給站補水時切記不要喝太多功能飲料或者含糖性的飲料,白水就可以了。
3、跑步過程中儘量前半程不要過於太快,按照自己的心率區間去控制自己的配速,一旦出現心率上升的時候,記得要立馬降低你的速度了。還有就是跑步的裝備,根據當天賽事的天氣選擇合適的跑步裝備,比如遮陽帽、壓縮腿套等等。
如果你在賽道上真的跑崩了,出現抽筋一些現象,也不要害怕,跑崩是馬拉松的常見現象,及時的調節和補給是至關因素,前提是賽前你一定要有充足的準備,這樣才會防止跑崩狀況的發生。
那對於「跑崩」呢,每個人理解也不一樣,還有的跑者認為跑崩就是降速,還有的說就是岔氣了,所以每個人的身體狀況不一樣出現的跑崩情況也不一樣。你有沒有「跑崩」過呢?歡迎評論區分享討論哦。
愛跑步,愛生活。歡迎關注小方愛跑步,為您分享更多跑步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