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詡是半個泡菜控的我
橫掃了津城大大小小的韓料館兒
以為這就能出一份「衛嘴子泡菜地圖」了
沒想到被家住金獅橋的閨蜜潑了一盆冷水:
「我吃過最好吃的泡菜還是地鐵口那個小攤兒的!」
可惜我一直沒機會逮著這個神出鬼沒的小推車
又被她這句最高評價撩撥得心痒痒
不由得對這家傳說級的泡菜「心生懷疑」
好在這份懷疑還沒持續多長時間
她就領我去了這間小館子
大吃一頓後
我宣布:
不僅「泡菜地圖」上少不了TA
雞西美食的最佳拔草list上
如果你是住在金獅橋一片兒的居民,那在過去的20年裡,或許你格外熟悉臨近獅子林大街公交站和米蘭超市的這輛寫著「南韓泡菜」的小推車,甚至把TA當做了附近的路標之一。這個看似不太起眼的小車,曾經幾度上過電視臺節目教做泡菜,不光線下有不少人習慣了回家路上捎上幾包,線上也有近500人的微信客戶群,每到周一二線上接單時,他家在「泡菜界」的頂流人氣又再次顯露。不過自打去年起,這個路標一樣的小車便不再「全勤」營業,好歹到了六月,終於正式在文江裡開了這間「 梅子朝鮮族小吃店 」。店鋪開在住宅樓,進門有三兩桌,而再往裡走,就是暖融融的「東北大炕」桌位,在冬天別提有多帶勁兒了!老闆一家都是雞西人,店裡除了售賣「長紅不衰」的泡菜之外,還有不少地道風味,比如雞西辣菜、冷麵、刀削麵、鍋包肉等等。
這裡也算是東北老鄉們的半個秘密基地,經常能碰上從塘沽、大港也要趕過來吃一口家鄉味的人;加之常年積攢的大批忠實食客,使得這家店在短短半年時間內,就衝上了大眾點評河北區小吃熱門榜的第一。友情提示:為了保證品質,店裡的辣菜都是每天中午和晚上限量拌好賣完即止,而像鍋包肉等比較費時的菜在廚房太忙時也是暫停接單的,所以能早點去一定別晚哦~由於吃冷麵離不開辣菜,雞西辣菜又被稱為冷麵菜,它是由傳統朝鮮族辣菜發展來的拌菜。
對於雞西人來說,即使在「市花」、「市徽」都始終難產的情況下,也不妨礙辣菜成為「市吃」,足可見其受喜愛程度。本地辣菜的種類也多達四五十種,從葷到素應有盡有,只不過由於在外地知名度不高,所以出市便很難吃到了。在這家店的冷櫃裡,陳列了十五六種辣菜,水靈鮮豔就像剛從醬料缸裡瀝出來。如果初次到店拿不準,大可以選擇葷素各拼一盤,每樣都嘗嘗。
山桔梗是辣菜界當之無愧的人氣王,脆生裡夾帶三分韌勁兒,咀嚼過程裡滋味並不會減弱,而是由一絲香辣挑頭,再轉為滿口甜,微微的鹹味壓軸出場,激起鮮味來。豆泡是另一種綿軟厚實的滋味,金黃胖乎、泛著紅豔豔的光,內裏海綿般的結構更是吸了一包湯汁,整顆塞進嘴,加倍的甜辣鮮香在口腔裡迸濺開去,很是過癮。而從裡到外都被醬汁滲透的明太魚,幹香與嚼頭恰好平衡,在齒間撕咬時魚本身的鹹鮮風味會一點點析出,層次感十足。雖然辣拌菜調味的基調是重而討喜的甜,但每一種食材都呈現出奇妙的不同風味來:幹豆腐嚼勁十足、海蜇絲脆嫩彈牙、豆芽多汁清爽、海桔梗則厚實而海味更足,還有飽滿的蹄筋、Q彈的牛肚、綿韌的大片牛肉,不管是空口當零食還是就冷麵,都很美味;如果你在店裡看見隔壁桌要了個大盆,把各式辣菜一股腦倒進去,再加上冷麵湯拌勻,一大桌人圍在一起吃,也不要吃驚,這可是當地人稱之為「鴨食菜」的地道吃法~
滾燙的湯裡浸泡著豆腐、豆芽等若干食材。比起尋常的醬湯來說,這一碗的口感更接近於鮮族「臭醬湯」,帶有不算討喜的氣味。
但喝起來卻全無異味,食材的本味都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反而是鮮氣十足。周一至周日 11:00-14:00 16:30-20:30
—— 閱讀提示 ——
本月20日開始春節停業
去之前最好電話聯繫
確認是否正常營業
edit.玉米醬 photo.SANCTUARY
宣傳推廣業務合作請識別二維碼
與我們的市場人員進行聯繫
| 本地 | 美食 | 生活 | 旅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