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豫劇文化,表演藝術,即興表演

2020-12-23 敏敏聊旅遊

本文乃作者敏敏聊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戲劇的表演藝術是一個歷史的流程,不同時期的戲劇有不同的表演,戲劇的總體是這樣,一個劇種也是這樣。豫劇在它的發展過程中,其友便藝術也在不斷發展演變,表現出階段性的特點,在不同階段顯示著各不相同的歷史形態。

我認為即興隨意,追求粗簡化、生活化是清代後期豫劇藝術在發展的初級階段的突出特點。舞臺演出的即性隨意首先來源於劇本文學的不固定性。早期的豫劇劇目,無論是來自於梆子腔家族的,或是來自羅戲、卷戲、弦戲、懷調、越調等劇種的,大多為提綱戲、活詞戲。其唱詞、說白甚至場次均不固定,增刪無常,演員對臺詞、拉場、走步位,只講個大概,其表演動作當然也無法定型,大都為演員的即興表演,隨意性很強。

豫劇

如早期演出的傳統像劇《失子驚瘋》一折,為表現胡氏失子後瘋瘋癲癲撲叫兒子的情狀,頭一次可能是衝著舞臺上的桌子椅子喊兒子,數次撲叫;下次演出有可能拉著臺柱子上的鐵環叫兒子;再次演出則可能衝著檢場人呼喊「兒呵」!這種隨意性的表演雖然有時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但也往往會脫離人物情節,削弱藝術感染力。上邊所說的對著檢場人叫兒子,就會引起觀眾鬨笑,衝淡悲劇氣氛。而在舞臺調度和人物動作的安排上,同一個劇目,不僅不同的戲班演出時不盡相同,即使不同演員的演出,甚至同一演員於不同場地、不同時間的演出,也會有很大差異。

尤其梆、羅、卷等劇種的混合演出,一齣戲可以同時夾雜幾個劇種的腔調,其表演的自由性、隨意性則更甚。即興性過強,固定性較差,變化有餘,定型不足的表演,一方面會破壞藝術的整體性,不利於人物的塑造,情感的表達,顯示出初期階段豫劇表演的不成熟性,然而,另一方面也正是這種不成熟性才有了較強的可塑性,才有了廣泛吸取營養的好胃口。

失子驚瘋

豫劇初期表演的粗簡化是指它的簡單、粗糙。這時的河南梆子的主要活動地點是村野高臺,山區土坡,鄉鎮廟臺。簡陋的舞臺,淺俗的戲文,粗糙的裝扮,硬直的腔調,一切都是粗枝大葉,簡潔明快,表演自不例外。

如旦角出場,總是先左右扯衣袖,聳肩膀,掐指點腮亮相。有的旦腳出場,則是先做提鞋動作,然後開門眺望,亮相。走起臺步來扭扭擺擺,指法多是單指、八字指,常用的表演動作無非是觀門、整鬢、拾錢、亮假小腳的簡單程式。生角做工則是吹鬍子瞪眼,晃頭抖手,顫瞼顱腿,咬牙齒。黑白花臉行則離不開弔膀子、聳肩、吡牙咧嘴跺臺板等招數。生淨行通用的程式套路也較為單一,如將師出場用的大開門,上場來亮相,一立腰,一長身,拉上幾個山門(即山膀),搖搖擺擺繞個場子再轉到上場門便可起唱。水袖的運用更不講究,演員帔衣、袍上那一尺左右的白布水袖晃來晃去,藝人們說成是「提著兩隻燒雞」。青衣用這塊布拭淚,文生用這塊布撣塵,用法極為簡單。各行當常用的臺步僅有幾種,如慢步、快步、丁字步、弓箭步、圓場步等;武打技法有打擺腳、打車輪、轉旋風圈、滾軲轆毛、搶背等。

三盜九龍杯

武打套路方面,持槍者有上下碰頭、一過兩過、擺槍、二龍頭、無名槍、扎馬腿;徒手者有上扒、下扒、過河、扭胳膊、打背等。不過武戲中拼打起來雖層次變化不多,場面氣氛倒是火爆熾烈,熱鬧紅火,且打鬥中使用的兵器,全是真刀、真槍、真攆,尤其是一些赤膊戲更是如此。 如《三盜九龍杯》飾演綠林好漢的楊香武,光脊赤腳先來三圈「蠍子倒爬牆」,然後運動氣色,從三口鍘刀刃。上從容走過,以示盜杯之兇險,功夫之過硬,常令睹者倒抽涼氣,拍手嘆絕!那時演《刀劈楊藩》,樊梨花與楊藩幾個回合下來,數番猶豫的樊梨花便將牙一咬,眉一豎, 舉刀狠狠劈向楊藩,隨著人頭落地,點放三聲炮,灰塵紛飛滿臺,以至看不見人,表演處理雖粗直簡單,觀者仍是吶喊捧場,倍覺痛快。

形成粗簡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其內在美學特質方面的原因,有初創階段因陋就簡的原因。同時,「一唱遮百醜「的觀念也是形成豫劇表演粗簡化的另一原因。在豫劇的劇目中,主角唱一板戲往往達百十句或者數百句,配角們也是唱腔多,話白少,有的戲甚至一唱到底。一個梆戲演員只要有一口好腔就能登臺,上得臺來腔大氣足,聲震四野即可贏彩,身子「」點,架式「」點都無甚妨礙。這種重唱不重做的觀念從許多名演員的綽號上即可顯示出來,如「一聲雷」、「金豆子」、「鐵喉嚨」、 「揣倒山」、「地牝牛」、「八裡嗡」等等,無不以絕好的腔口而顯赫於劇壇。這樣一來,演員們往往都多在聲音的力度上下功夫,不在表現方面多創造了!

樊梨花

一早期豫劇模擬自然,追求表演形式生活化的特色是非常突出的。中國戲曲的許多表演程式大都經歷過一個從實到慮,由繁到簡,從單純的動作模仿到模擬性舞蹈的演化過程。古典「獨腳戲」《優孟衣冠》中的「行動的模仿」更是達到了惟妙惟肖的地步,然而,它仍屬胚胎階段。早期的豫劇表演便是停留在「行動的幕仿」的初期階段。

如旦角表演搓線、捻線,常常是哪個小釘錘將門上釘上釘子,然後線掛至釘子上,一隻手扯,一隻手抖,到一定距離,用牙咬住搓捻,勁不能上反,上下過線都要繞過牙咬的這根,然後再朝另一方向搓, 待左右搓完後再合線,表現年紀大的人物,還要用針把線別到鞋幫上左右搓,動作非常具體,較多地,追求生活原型。又如表現人物上樓梯,必須上夠十三級,少一級就要挨倒好。表現跪堂,必須嚴格地遵循生活的真實,告狀人得背向觀眾,面朝大老爺,不敢面對堂口外,下堂時還得退著出門,否則非挨四十板子不行。跪堂後來逐漸發展到側身對觀眾,至於改為面向觀眾,則匙四、五十年代以後的事了。

優孟衣冠

求真,求實,求細,求繁,這種看似拖沓、瑣碎的表現形式卻折射出-種自然美,生活美,因而同樣受到當時觀眾的認可。如早期男旦主演的《洛陽橋》,葉含婚「梳妝」一段,沒有唱腔道白,從拿鏡子、梳子,進而描眉、點唇、擦粉,到端盆子潑洗臉水,足足要演三十分鐘,動作的過真可以使人感到演員手中「」的是銅盆而不是其它盆,觀眾常常因其動作的真相而喝彩。《牛郎織女》中不僅要牽真牛登場,還將雞、鵝、鴨等活家禽趕上舞臺表演「百鳥渡鵲橋」,觀者也往往為之歡騰雀躍。

豫劇劇照

小編認為在一些「粉戲」中,為了迎合觀眾的趣味,常將一些男歡女愛的色情場面表演得十分直露。如《洛陽橋》中,葉含嫣同花雲進帳安歇時,旦角要脫去服裝,只穿一件小紅兜兜花彩褲,清晨起床,表演中要有系腰帶的動作,特別是出帳子後的舉步,須兩腿夾緊,微捺小腹,讓人感到那是少女初歡後的痛楚。這些自然主義的表演,已不是在表現思想感情方面下功夫,而是讓人去品味某些自然屬性,已經離開了美的範疇,而且只有早期的男旦藝人能夠做出,女演員登臺後便已廢棄。

參考資料《中國豫劇史》

相關焦點

  • 中國豫劇文化,表演藝術,從優從美
    本文乃作者敏敏聊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我認為從優從美,追求性格化、內心化也是重要特點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在中國共產黨「改戲、改人、改制「的三改精神指導下,豫劇藝人和新文藝工作者對豫劇傳統表演技藝進行了挖掘、整埋和改革。
  • 中國戲曲表演學會「劇本與表演」系列活動拉開帷幕
    1月6日至7日,中國戲曲表演學會和鄭州市委宣傳部主辦的
  • 中國傳統文化,豫劇動作藝術,舞臺人物動作的戲劇性
    本文乃作者天天講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小編感覺豫劇導演在結構人物行為動作的構思中,往往還注意尋求人物動作的戲劇性。戲曲舞臺節奏的音樂性和戲曲場面調度的程式性、多樣性、流動性,是戲曲導演手段的共性特徵,但在不同的戲曲劇種中,因受聲腔特徵、表演特徵和劇本文學特徵等諸多舞臺藝術因素的制約,以致使這種「導演的語言」也呈現出不同的色彩來。
  • 陳素真誕辰100周年再傳喜訊,這麼多名家名師助力豫劇「陳派」表演人才培養~
    國家藝術基金2017年度藝術人才培養資助項目《豫劇「陳派」表演人才培養》招生簡章豫劇是中國第一大地方劇種,有著眾多的從業人員與龐大的受眾群體;豫劇祥符調為豫劇之「母調」,是豫劇諸流派的源頭。陳素真大師親傳及再傳弟子、豫劇祥符調創編名家、國內知名戲曲理論家、河南大學戲劇戲曲方向專家學者等。牛淑賢:陳素真大師親傳弟子,著名豫劇表演藝術家,曾任河北邯鄲東風豫劇團團長,中國戲曲學院特聘教授,第七屆中國戲曲梅花獎第一名,事跡為《人民日報》《中國文化報》《中國戲劇報》及香港《文匯報》等所報導。
  • 影視表演專業怎麼面試:談即興表演練習技巧
    中國有八大方言區:北方話、吳話、湘話、贛語、客家話、閩北話、閩南話、粵語。如果考生只能說家鄉話,這種只能自己聽得懂的方言,而且又極難糾正成普通話,那是很難當個電影演員的。那種自己表演,別人配音的做法,會損害角色的藝術感染力,這樣的創作方法是不足為訓的。
  • DES文化中心丨【馬虎即興培訓中心】高能量/好玩的即興表演課程
    即興表演是通過發揮演員們的自發性在舞臺上進行即興演出的形式,具體形式有《即興表演大師賽》,《即興劇場運動會》,《Harold演出》,《Amanda Diaz》,《Viola Spolin遊戲形式》演出等。演員可以有劇本也可以沒有劇本,為了具備即興表演的能力與技巧,演員們需要進行專業的即興表演訓練。
  • 《喜劇的真相:即興表演手冊》喜劇從業者的必修課
    作為傳奇的芝加哥奧林匹克即興劇場和洛杉磯西奧林匹克即興劇場的創始人和藝術指導,她在過去的三十年中不斷發掘、培育未來的演藝明星。作為唯一健在的長篇即興喜劇創始人,哈爾彭和她的劇場向眾多電視節目,如《周六夜現場》《每日秀》《科爾伯特報告》和《柯南深夜秀》輸送了許多才華橫溢的演員和編劇。在哈爾彭的指導下,奧林匹克即興劇場正在製造下一代的藝術天才。
  • 豫劇名家馬琳的藝術人生
    天賦佳喉的馬琳,自幼酷愛藝術,是學校宣傳隊的文藝骨幹,加上老師的厚愛,豫劇唱腔高人一籌。畢業後,分配到鄭州市文工團當演員,和戲友魏雲聯袂的現代戲《新條件》轟動一時。中國唱片社在該劇未公演之前,已將她飾演銀環的唱段灌制為唱片,至今她的老伴馬進貴仍作為珍品予以保存,因為它真實記錄了一段關於豫劇《朝陽溝》的客觀歷史。在拍攝電影時,她飾演二大妮更是真實鮮活,體現了大眾文化、生活化、平民化的藝術風格。
  • 中國傳統戲曲文化,豫劇的音樂風格,它的演唱藝術
    本文乃作者天天講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古人云:「樂之使格在曲,而色澤在唱。」(見明●王驥德<《曲律》)因此,如果我們承認「比起別的梆子刷種來,河南的特點特別濃厚。」(張庚《近代戲曲聲腔研究管見》)。
  • 韓國戲劇表演專業-啟明大學音樂與表演藝術學院戲劇音樂劇表演
    即使在21世紀的數字社會裡,表演藝術仍然是文化藝術的核心領域。就像成品泛濫時,手工製品就會得到優待一樣。在數字時代,模擬的戲劇,音樂劇將堅持不懈地提供音樂劇,電影,電視劇等所有戲劇藝術的基礎。啟明大學戲劇音樂劇專業/專業是21世紀所要求的培養高品質,高品質的表演藝術專家,啟明大學有啟明藝術中心,藝術廳,黑匣子小劇場等國內頂級的劇院演出場地和實習設施。
  • 看即興表演個人如何訓練?學會這招表演能力大幅提升
    即興表演訓練是每個演員都要經歷的,即興表演更加考驗一個演員的想像力、反應力和創造力。那麼下面小編就給大家講一下即興表演個人訓練如何進行?表演者以「好」為即興表演開始時間,當聽到「好」時,表演者即可進入即興表演狀態,如從椅子上站起來模擬生活情景、或是即興編排舞蹈等,演員在即興表演過程中,腦海裡會不斷想像和進行邏輯判斷,儘可能的讓其表演動作符合主題和情節設定。這種邏輯性、創造性、思想性的訓練模式不僅可以鍛鍊演員憑藉思想創造進行藝術創作,還能大幅度提升其對一個表演作品的控制能力。
  • 即興表演能帶來怎樣的時間體驗
    當人們觀看現場表演或者注視著他們很喜歡的藝術作品時,很多人都會把當時的狀態形容為「入迷」或「出神」。比如,當在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觀看歐洲繪畫作品時,我就進入了一種抽離的、超越的狀態,而這種狀態是很多人都聲稱經歷過的。當我們沉浸在故事、藝術作品和精湛的表演中時,我們所有的關切和焦慮都消失了,時間似乎停滯了,或者隱退了。
  • 菏澤籍豫劇大師馬金鳳收到總書記回信備受鼓舞:發揚光大戲曲文化
    今年98歲高齡的豫劇大師馬金鳳被公認為舞臺藝術生命力最旺盛的藝術家之一,在數十年的舞臺生涯中言傳身教,培養、影響了一大批戲曲工作者和愛好者。2009年,馬金鳳受邀成為中國戲曲學院榮譽教授,為國內首個豫劇本科班「傳道授業解惑」。河南是戲曲大省,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的豫劇有著深厚的群眾基礎。
  • 中國戲曲表演學會戲曲表演藝術聯盟委員會在玉溪掛牌
    中國戲曲表演學會會長黎繼德,玉溪市文廣局局長何永平,中國戲曲表演學會副會長、玉溪市文廣局副局長、滇劇院院長馮詠梅,中國戲曲表演學會副秘書長、《劇本》雜誌副主編武丹丹,中國戲曲表演學會副秘書長趙增越,湖南省文聯副主席、劇協主席、湘劇院院長王陽娟,南寧市文聯副主席、劇協主席、民族文化藝術研究院院長方寧,貴州省演藝集團副總經理、劇協副主席、花燈劇院院長邵誌慶,太原市實驗晉劇院副院長武凌雲,玉溪市劇協主席、
  • 陳素真先生的「豫劇人生」
    陳素真的唱腔俏麗精巧,表演細緻秀美。擅演劇目有《三上轎》、《宇宙鋒》、《梵王宮》等。陳素真從藝66年,積一身絕技,文武生旦不擋,唱念做打俱佳。她繼承傳統,勇於創新,開創了豫劇舞蹈化、技巧化、形式美之先河,形成獨具一格深受廣大觀眾喜愛的「陳派」藝術,成為豫劇祥符調卓有影響的代表。她是戲曲教育家、豫劇改革家(將古典舞、啞劇融入豫劇)。
  • 梨園英華競風流 導演表演雙開花
    梨園英華競風流 導演表演雙開花——豫見·建英--表·導演作品匯報暨收徒儀式圓滿成功梨園英華競風流 導演表演雙開花。1月20日上午,著名表·導演藝術家丁建英「遇見•建英——表•導演作品匯報暨收徒儀式」在河南省兒童影劇院舉行,12位來自不同地區的演員和導演在相關領導、專家及與會嘉賓共同見證下,拜入丁建英先生門下。
  • 現場直播:國家藝術基金資助項目-新創大型現代豫劇《太行新愚公》首演!
    國家一級演員,豫劇名旦,豫劇皇后陳素真大師的掌門弟子。有「五歲紅」之美譽,當代豫劇十大名旦,原河北省邯鄲市東風豫劇團團長。曾獲得第七屆中國戲劇梅花獎榜首,亞洲傑出藝人金獎,1990年,中國劇協主席曹禺稱牛淑賢為「承前啟後、豫劇之光」,中國劇協副主席趙尋譽她為「當代豫劇大王,當代豫劇皇后」。
  • 中國戲曲學院原創豫劇《石壕吏》,亮相黃河戲劇節
    中國戲曲學院原創豫劇《石壕吏》,經過層層遴選,於2020年12月10日,亮相第九屆黃河戲劇節。豫劇《石壕吏》是中國戲曲學院研究生跨系部聯合創作劇目。本劇的整體風格大悲大喜,大開大合,以倒敘的方式展現了汪三郎一家在戰爭中的悲慘命運。
  • 即興表演有哪幾種表現形式?理解這三種類型,即興表演不是問題!
    喜劇小品中也常常會有即興表演,但是即興表演也不僅僅是一種,它是有幾種表現形式的。下面就給大家講一下喜劇小品中即興表演有哪幾種表現形式?(一)臨時添加的即興喜劇小品表演中的即興性最典型、也是最基本的表現是演員不脫離劇情,對語言和動作的臨時添加的即興表演。
  • 中國戲曲表演學會戲曲表演藝術聯盟委員會華南地區工作會議召開
    中國戲曲學會會長黎繼德,常務副會長李瓊,秘書長楊珍,副秘書長高揚,廣西劇協名譽主席常劍鈞,廣西劇協主席、廣西戲劇院院長龍倩,南寧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副局長白幫良,南寧市文聯副主席王學青,粵劇表演藝術家、二度梅獲得者歐凱明,粵劇表演藝術家彭熾權,南寧民族文化藝術研究院藝術總監、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梁素梅等參加了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