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網訊(記者 莫韶華)非遺傳承大師手工製作的虎頭鞋,以泥咕咕、開封朱仙鎮木版年畫、甲骨文、八段錦為封面的筆記本,以六戒為主題的開瓶器……10月17日,大河網記者走進在朝歌文化園舉辦的第七屆中原(鶴壁)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看到一個展臺前聚滿了觀眾。
原來,這是河南省文投公司的文創展示。
河南文投在文化金融、文化旅遊、文化教育、文化創意與科技、影視產業、產業孵化等業務板塊均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本屆文博會上,「老家河南」文創展示區、漢畫傳拓技藝非遺傳承人方清剛拓片展演區、數字文旅互動體驗區、四庫全書展區等吸引了眾多參觀者。
大河網記者在展柜上發現,一個小型「木製書櫃」外形精巧做工精美,實在猜不出來是何用途。
現場工作人員劉乃瑞揭秘說:「這是用胡桃木手工打造的文具套盒,打開櫃門『文房四寶』映入眼帘,包括文具盒、鎮尺、名片盒、便籤盒,而且看書累了可以將書本倚靠在打開的柜子上,便於閱讀。」櫃面上還雕刻有開封朱仙鎮木版年畫花紋,整個套盒除了門把手沒有一顆釘子。
還有一套類似飛行棋的東西吸引了記者的注意,其實它叫狀元棋,綜合了科舉制度的相關知識,寓教於樂兩不誤,贏得了很多家長的喜歡。
這些都是河南文投提取河南優秀傳統文化元素進行二次開發的文創作品展示。
此外,河南文投還展出了一套1:1清定版的《河南通志》,很多省、府、縣誌修纂都是以其為模本的,共80卷、64冊、11函,分山川、城池、藝文、官職等四十二門。劉乃瑞告訴大河網記者:「這套書是清代乾隆時期編修的大型叢書《四庫全書》的河南部分。這套《四庫全書》耗時十三年編成,分經、史、子、集,故名『四庫』,共收錄3462種圖書,共計36000餘冊。為了此次展出,是專程從北京運來的。」
在數字文旅互動體驗區,記者體驗了非常有趣的文物線上展示,記者發現,可以用手指隨意翻轉屏幕上的文物,放大後紋路依然清晰可見,旁邊伴有生動詳盡的語音講解。
最令人感嘆的是,整個製作過程便捷迅速。工作人員的現場操作,將桌面上的一件文物可適時掃描上傳、生成,現場觀眾紛紛點讚。據了解,這項操作目前已適用於登封天地之中等文博產業。
「這項技術實時渲染非常流暢,打破了傳統圖片上傳的單一觀感,而且速度非常快,不需要加載。此外,觀眾可以在網上有良好的觀展體驗,看到那些體積巨大的古蹟遺址。」
據大河網記者了解,截至目前,河南文投圍繞黃河文化旅遊帶、鄭汴洛國際文化旅遊核心板塊、紅二十五軍長徵沿線開展項目洽談,儲備項目40多個,儲備機構77家。
【來源:大河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