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齊鈺)3月23日,轉到武漢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的第33天, 94歲的孫賢章(化名)和88歲的李念珍(化名)順利出院回家。
這一天,也是中南大學湘雅三醫院鍾竹青副主任率領的護理團隊接管中法新城院區B7西病區的第44天,累計70多位重症新冠肺炎患者從這裡治癒出院。
入院33天,「一定要在一起」
2月20日 入院
「小姑娘,我老伴住哪間房,我要和他一起住,最好住在一眼可以看得見的地方。」88歲的李念珍奶奶在病區接診處詢問。
「是剛剛進來的孫爺爺嗎?」工作人員問。
「是的是的!我們一起從蔡甸區人民醫院轉過來的,她們把我安排到別的病區,我不去。我要求來你們這裡,我要隨著我老頭子,他只聽我的……」李奶奶一邊咳嗽,一邊孩子氣的央求醫務人員,讓自己留在中法新城院區B7西病區。
2020年,是孫爺爺和李奶奶結婚的第66個年頭。老兩口一起住在武漢的一所老年公寓。今年春節期間,李奶奶先出現了發燒、感冒症狀,公寓對他們進行了隔離。送往蔡甸區人民醫院之後,二人分住在不同的樓中,已多日未見。這次轉來同濟醫院,二人因基礎疾病不同,原本被分在了不同的病房。
得知二人的情況,接診的蘇紅輝組查詢床位進行協調,分開了多天的孫爺爺和李奶奶,如願的住進了同一間病房。
2月26日高流量給氧
94歲的孫爺爺,除了確診為重症新冠肺炎之外,還有20多年的房顫病史,胸腔大量積液,下肢水腫。入院後,立即成立了由醫生、呼吸治療師、營養師、心理諮詢師組成的個案管理小組,對爺爺、奶奶的身心狀況進行全面評估,並共同決策,精準施治。
剛入院時,孫爺爺的血氧含量只有89,呼吸治療師給予吸氧治療。吸氧治療後,孫爺爺的血氧含量有所好轉,上升到了92。原本,團隊打算對孫爺爺採用進一步的治療措施,如高側臥位引流或使肺組織膨脹更好的臥位,但由於年事已高,爺爺實在無法配合,加之有心臟基礎疾病,在靜脈的藥物治療中慎之又慎。2月26日,在孫爺爺病情沒有嚴重到需要用高流量給氧呼吸機的情況下,團隊為孫爺爺用上了高流量給氧呼吸機,並想辦法通過搖高床頭改變爺爺的體位。通過這樣的方式,孫爺爺缺氧的狀況逐漸好轉。
3月5日爺爺住院後第一次下床,徑直走到奶奶床邊,緊緊拉著奶奶
3月4日 胸腔穿刺
肺部炎症逐漸好轉後,孫爺爺的病情又出現了新的問題。由於多年患有房顫,心臟的血量減少,孫爺爺雙側胸腔布滿了大量積液,壓縮肺組織的擴張,更近一步加劇了心肺疾病,形成惡性循環。
3月4日,團隊為孫爺爺進行了胸腔穿刺引流,在減少胸腔積液的同時,要考慮到老人蛋白質的丟失引起的營養問題,團隊成員立馬把自己的全能素、蛋白粉等營養物質送給爺爺,並每餐調配好督促爺爺奶奶堅持喝,隊員們更是在自己駐地喝到什麼營養的湯、廋肉粥等一定會帶一份給爺爺奶奶。在這樣精心入微的照料下,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一周左右的時間,孫爺爺胸部的積液便引流吸收,效果非常好。
3月16日B超
最關鍵的兩個問題解決了,團隊擔心起新的問題——2019年9月,孫爺爺進行了骨關節手術,這樣的高齡患者很怕深靜脈血栓。3月16日,團隊為爺爺做了B超,發現深靜脈血栓後,加強了抗凝治療,嚴密監測下肢水腫及血栓脫落風險,小心翼翼的呵護著爺爺這一雙「大長腿」。好再到今天爺爺有驚無險的平安康復,踱著慢步出院了。
李奶奶原本在3月中旬已經達到了出院標準,但看不到爺爺恢復,她也堅持不肯出院。「一定要和他在一起。」李奶奶說。
孫爺爺和李奶奶治癒出院
「以一敵三」,既是醫生,也是技士,同時還是護士
「簡單的理解,呼吸治療師主要是幫助患者進行呼吸康復。但實際上,呼吸治療師需要關注的很多,譬如患者呼吸治療過程中呼吸機的管理和調控,患者的生化指標,根據患者病情的輕重程度,採取不同的治療手段。國外的呼吸治療師可能分的比較細,有醫生、技士、護士,但我們國內的呼吸治療師幾乎是『以一敵三』,既是醫生,也是技士,同時還是護士。」鍾竹青介紹。
2月9日,140人的中南大學湘雅三醫院團隊接管中法新城院區B7西病區,第一批收治的重症患者多達48人,這些患者平均年齡是67歲,多合併有各種基礎疾病,在對患者了解不夠充分的情況下,只能先進行氧療和物理治療。而能夠對患者所需要的氧療等治療進行識別的,必須是呼吸治療師或接受過相關培訓的醫務人員。
面對緊張的情勢,鍾竹青緊急調整方案,將6位有呼吸治療師資質和6位接受過肺康復相關培訓的護士分配到各護理小組中,保證每班都有呼吸治療師在守護「呼吸」。由他們12位負責監看呼吸機,監測患者缺氧狀況,一旦發現情況,立即給予體位改變、調節呼吸機模式或參數、增加氧量等治療,在綜合分析下對給氧支持直接做出決策,在風暴來臨之前,提前幹預,將風險前置,主動出擊。
在眾多呼吸治療師和中南大學湘雅三醫院醫護的共同努力下,武漢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從2月14日後沒有一位重症患者轉出,累計治癒出院人數超過70人。鍾竹青也獲得了國家衛生健康委、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決定授予的「全國衛生健康系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進個人」。
工作中的鐘竹青
為患者進行呼吸治療
新冠肺炎疫情的突發,讓鍾竹青所從事的呼吸治療師這個聽上去有些陌生的職業,逐漸為人所知。
呼吸治療師,簡稱RT(respiratory therapist),最早起源於美國,是介於醫生與護士之間的一類新興職業。曾有人比喻,「醫生是船長,那麼呼吸治療師就是水手,各司其職,共同為患者保駕護航」。
2020年1月2日,中國就業培訓技術指導中心發布《關於擬發布新職業信息公示的通告》,「呼吸治療師」被納入16個新職業之一。
「呼吸治療師的工作內容涉及呼吸支持、氣道管理、床旁肺功能監測、肺康復、早期活動等,並只是操作呼吸機那麼簡單,不僅要有紮實的理論知識,積累臨床經驗的同時更要不斷學習。」北京朝陽醫院呼吸治療師袁雪在2020年1月17日接受健康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除了重症監護室以外,肺功能室、氣管鏡室、呼吸科普通病房、睡眠監測室等都需要呼吸治療師的輔助。
這樣一個在新冠肺炎治療中發揮重要作用的職業,在全國僅有約500人。「全國只有500人,呼吸治療師缺口很大。」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第一批援鄂醫療隊隊長、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副主任羅鳳鳴在接受健康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2020年3月20日中南大學湘雅三醫院護理團隊在同濟中法院區為24支國家隊護理同行舉行的呼吸康復實例講解的合影
最好的愛情,「80」「90」和「80」「90」
在這次出徵的100多位醫護人員中,只有14位70後,其他都是80後和90後,佔到總人數的80%以上。
這裡面,還有兩對「80」「90」的小夫妻。
2月7日晚,中南大學湘雅三醫院發出馳援武漢的倡議書,1小時內130人的隊伍就組建完畢,兩對夫妻在各自的科室雙雙報名,相約共赴戰場。
同是90後的胡鵬和索冉冉,一個是急診科護士,一個是普外科護士。兩個人不久前剛領了結婚證,打算在3月舉行婚禮。
80後的田鵬偉和90後的李妮,有著一對可愛的兒女。田鵬偉便是此次主要負責護理孫爺爺和李奶奶的呼吸治療師,他的妻子李妮是婦科護士。
2月14日情人節,田鵬偉、李妮夫婦「互贈禮物」,給對方注射提高免疫力的胸腺肽α1
「爺爺奶奶結婚60年,真正是一輩子同甘共苦」,94歲的孫爺爺和88歲的李奶奶之間矢志不渝的愛情,讓田鵬偉豔羨不已。而他不知道的是,他和李妮、胡鵬和索冉冉的愛情故事,同樣也讓其他人豔羨著。
「希望有一天,大家可以不用戴著口罩相見,自由的呼吸新鮮的空氣。」鍾竹青在接受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採訪時感嘆。
這一天,武漢大學的落櫻上了熱搜,隔著屏幕,似乎能感受到秒速五釐米的溫柔飄落,和空氣中瀰漫的甜美氣息。
「出院我們還要好好過幾年,我還沒有過夠!」李奶奶說。
「咱們再去唱幾句(戲)!」孫爺爺回應。
櫻花落在發梢,且以深情白首。這世上最浪漫的事,不過死生契闊之後,仍可與你執手偕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