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治癒是「陪」出來的:呼吸治療師與94歲新冠肺炎夫妻的33天

2021-01-10 騰訊網

(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齊鈺)3月23日,轉到武漢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的第33天, 94歲的孫賢章(化名)和88歲的李念珍(化名)順利出院回家。

這一天,也是中南大學湘雅三醫院鍾竹青副主任率領的護理團隊接管中法新城院區B7西病區的第44天,累計70多位重症新冠肺炎患者從這裡治癒出院。

入院33天,「一定要在一起」

2月20日 入院

「小姑娘,我老伴住哪間房,我要和他一起住,最好住在一眼可以看得見的地方。」88歲的李念珍奶奶在病區接診處詢問。

「是剛剛進來的孫爺爺嗎?」工作人員問。

「是的是的!我們一起從蔡甸區人民醫院轉過來的,她們把我安排到別的病區,我不去。我要求來你們這裡,我要隨著我老頭子,他只聽我的……」李奶奶一邊咳嗽,一邊孩子氣的央求醫務人員,讓自己留在中法新城院區B7西病區。

2020年,是孫爺爺和李奶奶結婚的第66個年頭。老兩口一起住在武漢的一所老年公寓。今年春節期間,李奶奶先出現了發燒、感冒症狀,公寓對他們進行了隔離。送往蔡甸區人民醫院之後,二人分住在不同的樓中,已多日未見。這次轉來同濟醫院,二人因基礎疾病不同,原本被分在了不同的病房。

得知二人的情況,接診的蘇紅輝組查詢床位進行協調,分開了多天的孫爺爺和李奶奶,如願的住進了同一間病房。

2月26日高流量給氧

94歲的孫爺爺,除了確診為重症新冠肺炎之外,還有20多年的房顫病史,胸腔大量積液,下肢水腫。入院後,立即成立了由醫生、呼吸治療師、營養師、心理諮詢師組成的個案管理小組,對爺爺、奶奶的身心狀況進行全面評估,並共同決策,精準施治。

剛入院時,孫爺爺的血氧含量只有89,呼吸治療師給予吸氧治療。吸氧治療後,孫爺爺的血氧含量有所好轉,上升到了92。原本,團隊打算對孫爺爺採用進一步的治療措施,如高側臥位引流或使肺組織膨脹更好的臥位,但由於年事已高,爺爺實在無法配合,加之有心臟基礎疾病,在靜脈的藥物治療中慎之又慎。2月26日,在孫爺爺病情沒有嚴重到需要用高流量給氧呼吸機的情況下,團隊為孫爺爺用上了高流量給氧呼吸機,並想辦法通過搖高床頭改變爺爺的體位。通過這樣的方式,孫爺爺缺氧的狀況逐漸好轉。

3月5日爺爺住院後第一次下床,徑直走到奶奶床邊,緊緊拉著奶奶

3月4日 胸腔穿刺

肺部炎症逐漸好轉後,孫爺爺的病情又出現了新的問題。由於多年患有房顫,心臟的血量減少,孫爺爺雙側胸腔布滿了大量積液,壓縮肺組織的擴張,更近一步加劇了心肺疾病,形成惡性循環。

3月4日,團隊為孫爺爺進行了胸腔穿刺引流,在減少胸腔積液的同時,要考慮到老人蛋白質的丟失引起的營養問題,團隊成員立馬把自己的全能素、蛋白粉等營養物質送給爺爺,並每餐調配好督促爺爺奶奶堅持喝,隊員們更是在自己駐地喝到什麼營養的湯、廋肉粥等一定會帶一份給爺爺奶奶。在這樣精心入微的照料下,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一周左右的時間,孫爺爺胸部的積液便引流吸收,效果非常好。

3月16日B

最關鍵的兩個問題解決了,團隊擔心起新的問題——2019年9月,孫爺爺進行了骨關節手術,這樣的高齡患者很怕深靜脈血栓。3月16日,團隊為爺爺做了B超,發現深靜脈血栓後,加強了抗凝治療,嚴密監測下肢水腫及血栓脫落風險,小心翼翼的呵護著爺爺這一雙「大長腿」。好再到今天爺爺有驚無險的平安康復,踱著慢步出院了。

李奶奶原本在3月中旬已經達到了出院標準,但看不到爺爺恢復,她也堅持不肯出院。「一定要和他在一起。」李奶奶說。

孫爺爺和李奶奶治癒出院

以一敵三,既是醫生,也是技士,同時還是護士

「簡單的理解,呼吸治療師主要是幫助患者進行呼吸康復。但實際上,呼吸治療師需要關注的很多,譬如患者呼吸治療過程中呼吸機的管理和調控,患者的生化指標,根據患者病情的輕重程度,採取不同的治療手段。國外的呼吸治療師可能分的比較細,有醫生、技士、護士,但我們國內的呼吸治療師幾乎是『以一敵三』,既是醫生,也是技士,同時還是護士。」鍾竹青介紹。

2月9日,140人的中南大學湘雅三醫院團隊接管中法新城院區B7西病區,第一批收治的重症患者多達48人,這些患者平均年齡是67歲,多合併有各種基礎疾病,在對患者了解不夠充分的情況下,只能先進行氧療和物理治療。而能夠對患者所需要的氧療等治療進行識別的,必須是呼吸治療師或接受過相關培訓的醫務人員。

面對緊張的情勢,鍾竹青緊急調整方案,將6位有呼吸治療師資質和6位接受過肺康復相關培訓的護士分配到各護理小組中,保證每班都有呼吸治療師在守護「呼吸」。由他們12位負責監看呼吸機,監測患者缺氧狀況,一旦發現情況,立即給予體位改變、調節呼吸機模式或參數、增加氧量等治療,在綜合分析下對給氧支持直接做出決策,在風暴來臨之前,提前幹預,將風險前置,主動出擊。

在眾多呼吸治療師和中南大學湘雅三醫院醫護的共同努力下,武漢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從2月14日後沒有一位重症患者轉出,累計治癒出院人數超過70人。鍾竹青也獲得了國家衛生健康委、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決定授予的「全國衛生健康系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進個人」。

工作中的鐘竹青

為患者進行呼吸治療

新冠肺炎疫情的突發,讓鍾竹青所從事的呼吸治療師這個聽上去有些陌生的職業,逐漸為人所知。

呼吸治療師,簡稱RT(respiratory therapist),最早起源於美國,是介於醫生與護士之間的一類新興職業。曾有人比喻,「醫生是船長,那麼呼吸治療師就是水手,各司其職,共同為患者保駕護航」。

2020年1月2日,中國就業培訓技術指導中心發布《關於擬發布新職業信息公示的通告》,「呼吸治療師」被納入16個新職業之一。

「呼吸治療師的工作內容涉及呼吸支持、氣道管理、床旁肺功能監測、肺康復、早期活動等,並只是操作呼吸機那麼簡單,不僅要有紮實的理論知識,積累臨床經驗的同時更要不斷學習。」北京朝陽醫院呼吸治療師袁雪在2020年1月17日接受健康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除了重症監護室以外,肺功能室、氣管鏡室、呼吸科普通病房、睡眠監測室等都需要呼吸治療師的輔助。

這樣一個在新冠肺炎治療中發揮重要作用的職業,在全國僅有約500人。「全國只有500人,呼吸治療師缺口很大。」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第一批援鄂醫療隊隊長、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副主任羅鳳鳴在接受健康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2020年3月20日中南大學湘雅三醫院護理團隊在同濟中法院區為24支國家隊護理同行舉行的呼吸康復實例講解的合影

最好的愛情,「80」「90」和「80」「90」

在這次出徵的100多位醫護人員中,只有14位70後,其他都是80後和90後,佔到總人數的80%以上。

這裡面,還有兩對「80」「90」的小夫妻。

2月7日晚,中南大學湘雅三醫院發出馳援武漢的倡議書,1小時內130人的隊伍就組建完畢,兩對夫妻在各自的科室雙雙報名,相約共赴戰場。

同是90後的胡鵬和索冉冉,一個是急診科護士,一個是普外科護士。兩個人不久前剛領了結婚證,打算在3月舉行婚禮。

80後的田鵬偉和90後的李妮,有著一對可愛的兒女。田鵬偉便是此次主要負責護理孫爺爺和李奶奶的呼吸治療師,他的妻子李妮是婦科護士。

2月14日情人節,田鵬偉、李妮夫婦「互贈禮物」,給對方注射提高免疫力的胸腺肽α1

「爺爺奶奶結婚60年,真正是一輩子同甘共苦」,94歲的孫爺爺和88歲的李奶奶之間矢志不渝的愛情,讓田鵬偉豔羨不已。而他不知道的是,他和李妮、胡鵬和索冉冉的愛情故事,同樣也讓其他人豔羨著。

「希望有一天,大家可以不用戴著口罩相見,自由的呼吸新鮮的空氣。」鍾竹青在接受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採訪時感嘆。

這一天,武漢大學的落櫻上了熱搜,隔著屏幕,似乎能感受到秒速五釐米的溫柔飄落,和空氣中瀰漫的甜美氣息。

「出院我們還要好好過幾年,我還沒有過夠!」李奶奶說。

「咱們再去唱幾句(戲)!」孫爺爺回應。

櫻花落在發梢,且以深情白首。這世上最浪漫的事,不過死生契闊之後,仍可與你執手偕老。

相關焦點

  • 首家新冠肺炎康復門診將掛牌!武漢全市中醫藥治療參與度近90%
    設立新冠康復門診,中醫全流程參與治療  截至 3 月 2 日,湖北省中醫院累計收治新冠肺炎患者 468 例,治癒出院 267 例。湖北省中醫院副院長李曉東介紹,該院所有患者治療中,中醫藥的參與率達 100%。他還表示,湖北省中醫院將掛牌開設湖北首家新冠患者康復門診,用中醫藥進行康復患者的後期護理。
  • 新職業和疫情相伴而來,「呼吸治療師」成為新冠一線呼吸治療醫生...
    therapist,RT)新職業,極大地推動了中國大陸地區呼吸治療專業的發展,同樣在2019年底,湖北省武漢市陸續發現了多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簡稱「新冠肺炎」)患者,隨著疫情的蔓延,我國其他地區及境外也相繼發現了此類病例,疫情防控成為我國的頭等大事。
  • 山東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舉行 青島多人獲「先進個人」稱號
    其中,包括援鄂醫生青大附院的護理部主任魏麗麗、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於文成、青島市中心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副主任徐德祥、青島市海慈醫療集團肺病中心副主任陸學超等在內,青島市多人獲得「山東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18個集體為「山東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9人為「山東省優秀共產黨員」,6個集體為「山東省先進基層黨組織」。
  • 從危重症到治癒出院,醫療隊講述相識33天的「生死之交」
    (原標題:從危重症到治癒出院,醫療隊講述相識33天的「生死之交」)(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重症醫學科 張健/自述)「王強(化名)是我接收的第一個患者,也是最年輕,病情一度最重的患者,作為一名醫生,看到患者出院是打心底裡感到高興。因為一名危重症患者能挺過來,甚至出院,是非常不容易的。」
  • 我市首例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治癒出院
    2月22日上午,來自資興市的新冠肺炎重症患者黃某經過郴州市第一人民醫院ICU三區醫護人員的全力救治,治癒出院。該院收治的另一例新冠肺炎重症病例也於當天轉為普通病例。這標誌著我市在新冠肺炎重症病例的救治方面取得重要進展。截至目前,我市確診的39例新冠肺炎患者中,還有8例在院治療,無重症患者。
  • 醫生講述98歲新冠肺炎患者的治癒過程
    新京報訊(記者 王瑞文 實習生 王亞會)2月14日,南陽市中心醫院,98歲高齡的新冠肺炎患者朱某被成功治癒,這是目前全國治癒患者中最高齡的新冠肺炎患者。2月17日,朱某的主治醫師張曉虎向新京報記者介紹,患者曾與確診患者馬某某有密切接觸史,後因發熱在南陽市第二人民醫院治療。2月2日,朱某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呈陽性,於次日轉入南陽市中心醫院接受治療。
  • 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全球新冠肺炎死亡病例超4萬例
    義大利民事保護部門負責人、新冠病毒應急委員會專員博雷利當晚在記者會上說,截至當天18時,義大利新冠肺炎累計死亡病例12428例,累計確診病例105792例,治癒病例15729例。此外,在現有確診病例中,有28192名患者在醫院接受普通治療,4023人在重症監護室接受治療,另有45420人在居家隔離。
  • 新冠肺炎感染病人的死亡過程:痛苦、呼吸窘迫至死
    2020年春節,由於新冠疫情的爆發,舉國上下,讓原本本該因團聚歡樂的人,內心充滿了恐懼,因為病毒的人傳人,因為病症的輕重症轉換快等等,而這場疫情,也的確帶給了很多人、很多家庭悲慟,我們這個國家,也因此次疫情經濟遭受重創
  • 鍾南山強調新冠與流感合併感染:面對流感、新冠,該如何鑑別?
    近日,在深圳舉行首屆中國衛生技術創新與發展大會上,鍾南山對目前的新冠疫情最新研究與判斷,發表了自己看法。在預防和控制流行病期間,目前發現了4例流感和COVID-19病例,這也意味著隨著北半球進入冬季,流感的出現,再次增加新冠疫情的嚴峻性。
  • 一個中醫在武漢的新冠治療實踐:輕症可只用中藥,重症需中西結合
    對新冠病毒,我們有一個認識的過程。一開始,病人到我們手上時,大都已經很重了。對於這個病到底會怎麼樣變化,我們不是特別了解,不是特別有把握。前期治療的時候,病情難以控制。我們接診的第一位病人是一位90歲的老爺爺,從高幹病房轉過來的,看上去物質條件比較好,但轉過來第三天就去世了。因為他年歲比較大,本身就有肺癌,還有其它基礎病。
  • 從呼吸衰竭到下床行走需要多久?66天,協和專家從死神手裡搶回新冠...
    2020年1月5日,51歲的王海(化名)受涼後出現發熱、咳嗽,本以為是普通感冒,在社區醫院治療後未緩解,隨後開始出現呼吸困難,總覺得憋悶、胸口重。3天後,在湖北省中山醫院發熱門診檢查,胸部CT提示「病毒性肺炎」,檢測「乙型流感病毒抗體陽性」,診斷為「乙型流感」,並開始對症治療。
  • 醫用級的潓美氫氧氣霧化機進入上海醫療機構開展輕症新冠肺炎臨床...
    中新網上海新聞2月13日電(記者 陳靜) 記者13日獲悉,多臺醫用級的潓美氫氧氣霧化機進入上海第十人民醫院,將開展用高濃度氫氧氣對輕症新冠肺炎臨床效應輔助治療研究
  • 94.5%有效,包括重症!深夜,新冠疫苗又傳來大消息
    11月16日晚,新冠疫苗又有大消息!繼上周一輝瑞宣布疫苗「有效性超90%」後,當地時間周一(16日),Moderna宣布其研製的新冠疫苗在冰箱溫度下可維持穩定30天,且不需要現場稀釋,三期試驗疫苗有效性為94.5%,新冠疫苗總體上是安全的,耐受性良好,副作用包括疲勞、肌肉和關節疼痛和頭痛。
  • 治癒!最大68歲最小9歲!河北省首批12名新冠肺炎患者出院
    1月14日下午,河北省胸科醫院首批12名新冠肺炎確診患者治癒出院,18名無症狀感染者解除集中醫學觀察,均轉入康復階段。這是2021年疫情發生以來,治癒出院的首批新冠肺炎確診患者。河北省胸科醫院黨委書記、院長吳樹才說:「首批患者出院,無疑大大提振了全體醫務人員和全社會戰勝疫情的信心,下一步全體醫務人員將再接再厲,爭取更多的患者早日出院。」
  • 美國醫生們可能發現了另一種挽救生命的新冠治療藥物
    目前全世界的醫生們都在嘗試針對新冠病毒的各種治療方法,用設計好的藥物來治療其他病症。你可能聽說過的一個是羥氯喹/氯喹,但很多其他鮮為人知的藥物也在測試中。據外媒BGR報導,美國西雅圖一名44歲的急診室醫生近日感染了新冠病毒,但在一種實驗性藥物的幫助下,他的生命得以被挽救。據了解,抗炎藥Actemra被認為減少了 "細胞因子風暴",改善了這位新冠病毒患者的病情,使其在醫院住院近一個月後出院。這名患者是來自西雅圖長青醫療中心的Ryan Padgett醫生。
  • ——記第12屆中國醫師獎獲得者、「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
    吉林省抗擊新冠疫情的「定海神針」——記第12屆中國醫師獎獲得者、「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稱號獲得者、吉林大學白求恩第二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張捷教授9月8日,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工作大會上,吉林大學白求恩第一醫院獲「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稱號,中共吉林大學白求恩第一醫院委員會獲「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吉林大學白求恩第一醫院副院長呂國悅、白求恩第二醫院副院長秦彥國、白求恩第二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張捷、白求恩第三醫院副院長劉天戟獲「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稱號,呂國悅、劉天戟獲「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稱號。
  • "重症肺炎"患者的最後12天:至死不知自己患什麼病
    (原標題:家屬口述|一個「重症肺炎」患者的最後12天) 翁秋秋至死也不知道自己患的是什麼病
  • 華人川粉死於新冠病毒,生前被當作普通肺炎治療!
    封面:紐約一處悼念新冠死亡者的牆壁一華人川粉在美國感染新冠卻被當作普通肺炎治療最終不幸死亡今天,又一位華人死於新冠面對感染病毒導致的肺炎,河山碩還傻傻地自行購買感冒藥、服用抗生素治療。死神不來帶走你帶走誰?以下是河山碩發病期間的原推文轉述,未做更改。
  • 今天上海一位2歲新冠肺炎小病人出院!復旦兒科總結上海經驗:兒童...
    市衛生健康委3月9日通報:1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例,經定點醫療機構醫護人員精心診治和護理,專家組評估,認為符合國家衛生健康委最新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確診病例解除隔離和出院標準,於今日出院。今天出院的是個小病人,2歲,有湖北以外地區旅行史,因咳嗽就診,2月25日被確診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確診病例,轉入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
  • 新冠患者重症風險的關鍵預警指標,你了解嗎?
    近日,在由羅氏診斷支持舉辦的「聚焦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管理」線上會議中,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感染病科/醫院感染管理科胡必傑教授、解放軍總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部/全軍呼吸疾病研究所解立新教授分別圍繞「新冠病毒肺炎中國診療經驗」及「重症肺炎與宿主免疫相關問題」進行了深入的分享與探討,亞太危重症醫學顧問協會主席、紐西蘭霍克灣醫院重症監護主任Ross